|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2课《登高》(练习)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2课《登高》(练习)原卷版+解析01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2课《登高》(练习)原卷版+解析02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2课《登高》(练习)原卷版+解析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8.2 登高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8.2 登高同步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课 登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篇
    1.以下选项不属于《登高》诗中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
    A.常年客居他乡B.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动荡不安D.自身困苦多病
    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二方面着笔。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这里指离家万里,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2022·四川眉山·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四川,地处祖国西南,多民族聚居、多种地貌、多样的气候成就了四川的 ① ,也成就了星光闪耀的蜀汉文化。一大批文坛巨匠,无不与四川紧密相连。这些灿烂的星河般的文化记忆,都烙印在中小学课本里,亿万中国人自小就认识了悠久历史的四川,为这一方壮丽山河深深自豪。
    在课本里,四川是雄奇峻秀的自然诗篇, ② ,造化天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发出这样的感叹;“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即便是登临家乡绵阳涪江边的越王楼,他也可以写得动人心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憧憬和喜悦。
    在课本里,四川又是婉约秀美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给四川绘制了一幅鲜活的田园画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生 ③ 的杜甫客居四川,在此度过的是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四川给了他最好的庇护,舒适的时光也让他写下了如此清丽的诗句。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渗入生活的美,糅合在宁静的时光里。
    B.这种美渗入生活,在宁静的时光里糅合。
    C.这种美渗入生活,糅合在宁静的时光里。
    D.这种渗入生活的美,在宁静的时光里糅合。
    (2022·河南驻马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才是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或者 ① 。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同是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 ② 。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 ③ 。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8.姜夔《扬州慢》中“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描写了清幽伤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深沉的黍离之悲。试分析诗人是如何对物象“月”进行艺术创造的。
    9.情景默写《登高》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登高》诗中,“________”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时长的境况,“________”更显得诗人形单影只,老病孤苦。
    提升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下列有关这首诗文学常识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八句组成,共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律诗格律严格,讲究对仗。本诗四联均对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C.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作传世。
    D.作者选择“风”“鸟”“落木”等意象,在写景的同时,也表达深沉的情感。
    11.有人将“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苦恨”解释为苦恼,也有人解释为甚恨、极恨。你认同哪种理解,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2.诗人借登高表达的“悲秋”情怀,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的“悲秋”情怀。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②?
    【注】①唐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火,友人张祜遭逢失意前未拜访,二人重阳登高,诗人有感而作。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泪”“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开篇描写登高之所见,多感官、多角度地渲染出一种凄冷孤苦的意境氛围。
    B.《九日齐山登高》标题点明了登高的时令是重阳节,诗中多处体现重阳佳节的习俗。
    C.《登高》全诗意境深沉,忧国伤己,无一景不悲,无一语不悲,无限悲凉溢于言表。
    D.《九日齐山登高》全诗意境清冷、低沉悲凄,颈联、尾联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悲凄。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日齐山登高》首句“涵”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江水的清澈,“雁初飞”点明了时节,整个画面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B.《登高》颔联用“无边”对“不尽”,“萧萧”对“滚滚”,写出了肃杀寥廓的秋景,透露诗人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
    C.《九日齐山登高》最后一句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上牛山落泪的故事,告诫友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D.两首诗的作者在秋日登高,虽然描绘的秋日之景各有不同,抒写的登高心境也不尽相同,但两首诗都属于登临诗的杰作。
    15.《九日齐山登高》的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2021·浙江·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唐代〕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①还吹帽②,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③仔细看。
    ①短发:年老而头发稀疏。②吹帽: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孟嘉,东晋名士,其性风流蕴藉。③茱萸:古代风俗,九月九日,佩茱萸(植物名,有浓香)囊可以祛邪辟恶,益寿延年。
    16.从本诗中的_____________意象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中国的_____________传统节日。
    17.请比较这首诗和杜甫《登高》诗中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第三单元
    第8.2课 登高
    基础篇
    1.以下选项不属于《登高》诗中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
    A.常年客居他乡B.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动荡不安D.自身困苦多病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B.“浊酒难以解忧”错误。“潦倒新停浊酒杯”,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不是“浊酒难以解忧”,而是因病断酒,难以排遣悲愁。
    故选B。
    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二方面着笔。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D.“‘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二方面着笔”错误,应是分别从横(空间)、纵(时间)二方面着笔。
    故选D。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这里指离家万里,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答案】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D项,“潦倒”,“政治上不得志”错误。此处应该是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故选D。
    (2022·四川眉山·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四川,地处祖国西南,多民族聚居、多种地貌、多样的气候成就了四川的 ① ,也成就了星光闪耀的蜀汉文化。一大批文坛巨匠,无不与四川紧密相连。这些灿烂的星河般的文化记忆,都烙印在中小学课本里,亿万中国人自小就认识了悠久历史的四川,为这一方壮丽山河深深自豪。
    在课本里,四川是雄奇峻秀的自然诗篇, ② ,造化天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发出这样的感叹;“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即便是登临家乡绵阳涪江边的越王楼,他也可以写得动人心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憧憬和喜悦。
    在课本里,四川又是婉约秀美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给四川绘制了一幅鲜活的田园画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生 ③ 的杜甫客居四川,在此度过的是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四川给了他最好的庇护,舒适的时光也让他写下了如此清丽的诗句。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渗入生活的美,糅合在宁静的时光里。
    B.这种美渗入生活,在宁静的时光里糅合。
    C.这种美渗入生活,糅合在宁静的时光里。
    D.这种渗入生活的美,在宁静的时光里糅合。
    【答案】4.①多姿多彩(或者:绚丽多彩、绮丽多姿、丰富多彩等)
    ②鬼斧神工(或者:神工鬼斧等)
    ③颠沛流离(或者:流离转徙、流离失所、漂泊不定、背井离乡、浪迹天涯等)
    5.这些星河般灿烂的文化记忆,都记录在中小学课本里,亿万中国人自小就认识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四川,为这一方壮丽山河深深自豪。
    6.C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前文涉及语境“多民族聚居、多种地貌、多样的气候”,这种特色成就了四川的丰富多彩,故此处可用“多姿多彩(绚丽多彩、绮丽多姿、丰富多彩)”。(多姿多彩:指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绮丽多姿: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五彩缤纷。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第二空处,前文说四川是“自然诗篇”,后文又说四川“造化天然”,很明显这里的成语应用“鬼斧神工(神工鬼斧)”。(“鬼斧神工、神工鬼斧”都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第三空处,此处作答时应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众所周知,杜甫一生过着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的生活,再结合语境“一生 的杜甫客居四川,在此度过的是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四川给了他最好的庇护”,此处可用“颠沛流离(流离转徙、流离失所、漂泊不定、背井离乡、浪迹天涯”。(“颠沛流离、流离转徙、流离失所、漂泊不定、背井离乡、浪迹天涯”,这些词语都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以下语病:
    一、“灿烂的星河般的文化记忆”语序不当,应为“星河般灿烂的文化记忆”;
    二、“烙印在中小学课本里”搭配不当,“烙印”应改为“记录”“记载”等;
    三、“认识了悠久历史的四川”成分残缺,在“悠久历史”前加“具有”,或把“悠久历史”改成“历史悠久”。
    故整个句子可改为:这些星河般灿烂的文化记忆,都记录在中小学课本里,亿万中国人自小就认识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四川,为这一方壮丽山河深深自豪。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前文说“四川又是婉约秀美的”,此处应用“这种美”紧承“婉约秀美”,排除AD;
    “渗入生活”呼应后面的诗句及解说,并与“糅合在宁静的时光里”句式一致,这样更通顺,排除B。
    故选C。
    (2022·河南驻马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才是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或者 ① 。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同是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 ② 。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 ③ 。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8.姜夔《扬州慢》中“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描写了清幽伤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深沉的黍离之悲。试分析诗人是如何对物象“月”进行艺术创造的。
    【答案】7.①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②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 ③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
    8.①诗人在构成意象“月”时,将其他物象的特点移到“月”这一物象上,使“月”具有了它本身并不具备的性质。②如:在现实生活中,“月”是可观而不可触的,但在诗人的笔下,“月”也具有了冷暖之分;“月”是静物,“无声”是正常状态,但在诗人看来,“月”似乎是禁不住伤感才保持沉默的。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说“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才是意象”,由此可知“物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相结合的产物。此处是对前文的总结,结合“因此可以说,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此处可填“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第二处,第二段段首说“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中间是举例分析,段尾又总结说“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而横线部分语境是“例如‘孤云’”,结合后文的陶渊明、杜甫、罗隐等人的事例分析,此处可填“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第三处,此空进行总结,阐述物象和意象之间的关系。根据“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等内容可知,意象不是物象的客观机械模仿,而是一种创造,故此处可填“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体会情感的能力。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人称姜夔的词风清雅空灵,此词表现得非常突出。姜夔《扬州慢》中“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中,在构成意象“月”时,将其他物象的特点移到“月”这一物象上,使“月”具有了它本身并不具备的性质。
    “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在现实生活中,“月”是可观而不可触的,但在诗人的笔下,“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了清幽伤感的气氛,而“月”也似乎具有了冷暖之分;“月”是静物,“无声”是正常状态,但在诗人看来,“月”似乎是禁不住伤感才保持沉默的,从而赋予“月”以人的情感。
    9.情景默写《登高》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登高》诗中,“________”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时长的境况,“________”更显得诗人形单影只,老病孤苦。
    【答案】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渚清、作、繁霜鬓、潦、萧。
    提升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下列有关这首诗文学常识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八句组成,共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律诗格律严格,讲究对仗。本诗四联均对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C.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作传世。
    D.作者选择“风”“鸟”“落木”等意象,在写景的同时,也表达深沉的情感。
    11.有人将“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苦恨”解释为苦恼,也有人解释为甚恨、极恨。你认同哪种理解,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2.诗人借登高表达的“悲秋”情怀,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的“悲秋”情怀。
    【答案】10.C
    11.示例一:我理解“苦恨”是“苦恼”的意思。“艰难”包含世事艰难和人生愁苦。正是历尽艰难困苦,心中苦恼,才使得白发日繁。将“苦恨”理解为苦恼,更能凸显“艰难”是生活潦倒的根源这个意思。
    示例二:我理解“苦恨”是“甚恨、极恨”的意思。面对国事的艰难和自己生计的艰辛,本应该有所作为,但鬓霜日繁,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诗人恨自己的衰老,是一种无助的痛苦、无奈的悲哀。
    12.(1)对自然之秋的感叹。如“风急天高猿啸哀”写自然之秋的萧瑟苍凉。
    (2)对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叹时光之秋,人生之秋。
    (3)对人生苦难的悲叹。“万里”“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出了诗人异乡漂泊、贫困潦倒的生活之苦。
    (4)对国事艰难的慨叹。“艰难苦恨”中包含了无法释怀的家国之忧。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文学常识和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C.“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说法错误。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是李白。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两种说法其实都有道理,都能解释得通,所谓“诗无达诂”,学生可以认同两种说法中的任何一个,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如果认同“苦恨”是“苦恼”的意思,可以从作者当时的生活处境出发进行分析。当时作者流落夔州,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所以“艰难”包含世事艰难和人生愁苦。联系此时作者的极端困窘的生活状况,将“苦恨”理解为苦恼更符合诗歌的原意。
    如果认同“苦恨”是“甚恨、极恨”的意思,可以从作者的忧国忧民方面进行分析。杜甫一直有着强烈的忧国情怀,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当中,无论是《兵车行》还是《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无不充满着这种情怀。此处作者面对国事的艰难和自己生计的艰辛,作者有心报国,无奈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诗人恨自己的衰老,是一种无助的痛苦、无奈的悲哀,体现着作者的忧国情怀。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对于诗中所蕴含的“悲秋”情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首先,诗中有着对自然之秋的感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等诗句无不描绘出深秋的萧瑟苍凉,此时作者登高远望,不仅对眼前的秋景发出感叹。
    其次,诗中发出了对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作者意在表明,时间也如落叶的树木与滚滚而去的长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知不觉之间自己已到暮年,不禁生出了感叹。
    再次,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发出对人生苦难的悲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时作者远离家乡,身处于千里之外的异地,羁旅漂泊,尝尽人间冷暖,而此时又体弱多病,这些都让作者感到人生的不易,这一联用语深沉,充分的表达出作者乡漂泊、贫困潦倒的生活之苦。
    最后,作为一位忧国诗人,作者也发出了对国事艰难的慨叹。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艰难苦恨”包含了无法释怀的家国之忧,此时叛军占据大半的国土,朝廷出于风雨飘摇之中,作者心中忧虑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在诗中发出浩叹。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②?
    【注】①唐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火,友人张祜遭逢失意前未拜访,二人重阳登高,诗人有感而作。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泪”“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开篇描写登高之所见,多感官、多角度地渲染出一种凄冷孤苦的意境氛围。
    B.《九日齐山登高》标题点明了登高的时令是重阳节,诗中多处体现重阳佳节的习俗。
    C.《登高》全诗意境深沉,忧国伤己,无一景不悲,无一语不悲,无限悲凉溢于言表。
    D.《九日齐山登高》全诗意境清冷、低沉悲凄,颈联、尾联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悲凄。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日齐山登高》首句“涵”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江水的清澈,“雁初飞”点明了时节,整个画面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B.《登高》颔联用“无边”对“不尽”,“萧萧”对“滚滚”,写出了肃杀寥廓的秋景,透露诗人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
    C.《九日齐山登高》最后一句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上牛山落泪的故事,告诫友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D.两首诗的作者在秋日登高,虽然描绘的秋日之景各有不同,抒写的登高心境也不尽相同,但两首诗都属于登临诗的杰作。
    15.《九日齐山登高》的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3.D
    14.B
    15.表层含义:面对重阳佳节,痛饮为欢,没必要面对落日余晖而心生叹恨。
    深层含义:面对落日余晖难免而生人生迟暮之感,借登高饮酒暂时摆脱生活的束缚与烦恼,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同时也表达了大醉忘忧、暂得行乐的思想。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D. “全诗意境清冷、低沉悲凄,颈联、尾联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悲凄”错。首联描写了雁过秋江,与客提壶登山的美景,表现出诗人置酒会友,佳节登高的愉悦之情;颔联的“开口笑”及“菊花满头”,也能体现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由此两联来看,意境并非清冷悲凄。再者最后两联,诗人只想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而感叹,更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也饱含诗人友人和自我的安慰。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透露诗人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寓情于景,抒发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并非抒发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句含义的能力。
    颈联的意思是说,只应纵情痛饮来酬答这重阳佳节, 不必为登高远眺落日余晖而心怀叹恨。表层含义:面对重阳佳节,携酒登高,置酒会友,就应该痛饮为欢,无须面对落日余晖而心怀叹恨。
    深层含义:结合背景来看,杜牧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施展,同游的友人张祜又遭逢失意,难免面对落日余晖而生人生迟暮之感,“但将”“不用”等词语的运用,充分表达诗人借登高饮酒,暂时摆脱生活的束缚与烦恼,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同时也表达了大醉忘忧、暂得行乐的思想。
    三、(2021·浙江·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唐代〕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①还吹帽②,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③仔细看。
    ①短发:年老而头发稀疏。②吹帽: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孟嘉,东晋名士,其性风流蕴藉。③茱萸:古代风俗,九月九日,佩茱萸(植物名,有浓香)囊可以祛邪辟恶,益寿延年。
    16.从本诗中的_____________意象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中国的_____________传统节日。
    17.请比较这首诗和杜甫《登高》诗中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答案】16.茱萸 重阳节(敬老节、登高节、重九节、祭祖节亦可)
    17.同:这两首诗均表达了年华老去、无限悲秋之感。
    异:《九日》一诗有转悲为欢的情愫;佳节又至、勉强自宽的感伤;世事难料的凄楚悲凉。《登高》一诗表达了晚年的杜甫离乡万里、漂泊无定的悲凉;暮年已至、体弱多病的无奈;久客孤独、思归不得的心酸;壮志难酬、抱负无成的无限惆怅。
    【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醉把茱萸仔细看”意思是,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佩茱萸,中国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可见,由“茱萸”这一意象看出这首诗写于重阳节(敬老节、登高节、重九节、祭祖节亦可)。
    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九日》诗: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首联写强自宽解。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尾联有一种人事难料的感伤。
    《登高》诗: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壮志难酬的悲哀之情。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从纵(时间、“百年”)、横(空间、“万里”)两方面着手,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尾联“艰难苦恨”在这里既指个人的身世的艰难,生活的困难,也指社会现实的动乱。“繁霜鬓”是说头发很白很白,如同霜一样。这里,表现出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为“国难家愁”而忧郁,白发增多,再加上因病不能喝酒,本应借酒消愁,却有无法喝酒,因而悲愁更难排遣。
    根据以上分析,从同与异两个角度比较赏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即可。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8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5 我与地坛(节选)练习题</a>,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2 拿来主义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0.2* 师说练习题</a>,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课 师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2课《登高》(练习)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