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253972/0-17289780784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253972/0-17289780785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6253972/0-172897807853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物理学是研究 、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2分) 和 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3.(2分)填写合适的单位符号:
某同学身高约16.7 ;
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间约50 。
4.(2分)宾馆的走廊上常铺上厚重的地毯,这是在 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这是因为声速 光速(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2分)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等,采用了 ;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采用了 。
6.(2分)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长度的准确值是9.56m,估计值是0.004m,该物体长度应记为 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7.(2分)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会逐渐变小,此实验可以推导出 不能传声。
8.(2分)人们把绿、 、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基色,这三种色光圆斑按图中叠加照射在白墙上,其中阴影部分的颜色是 。
9.(2分)在“某宝APP”上有一种四折镜,可以360度的“欣赏”自己的脑袋,如图中甲、乙所示 像(选填“实”或“虚”),图乙中她从正前方镜子正好看见自己的耳后背,如果她想从正前方的镜子看见耳道,小女孩应将整个镜子绕右手按 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选填“顺”或“逆”)。
10.(2分)如图甲、乙是中国古代家具中木头之间常见的连接方法,不用一个铁钉或螺丝,凸起的叫榫,要达到如图的乙效果须先将榫 敲入卯中(选填“A”或“B”),若卯的开孔尺寸小于桦的尺寸,结果是 (选填序号:A.桦敲不进卯、B.桦敲进卯后容易脱落)。
11.(2分)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箱子中,一束光自P点发出,经O点反射后,在Q点形成一个亮斑,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入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Q点 移动(选填“向下”“向上”或“不动”)。
12.(2分)室内站着甲、乙两人,如图所示,丙为墙壁高处有个光源,此时甲向 运动时,他的影子变短,此时乙向 运动时,他的影子变长(均选填“左”或“右”)。
二、选择题(共32分,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写在括号内。第13-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21、22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3.(3分)科学探究有7个环节,其中前面儿个环节顺序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B.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D.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
14.(3分)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2.50cm=12.50×10﹣2m=0.125m
B.12.50cm=12.50cm×10﹣2m=0.125m
C.12.50cm=12.50÷10﹣2m=0.125m
D.12.50cm=12.50×10﹣2cm=0.125m
15.(3分)关于噪声的说法,从环保的角度看正确的是( )
A.只要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就属于噪声
B.超过50dB以上的声音才是噪声
C.物体发出的无规律振动的声音一定属于噪声
D.悦耳的轻音乐不可能成为噪声
16.(3分)如图所示,是利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和在地面上拍摄的人合成的微信启动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拍摄过程中地球和人都是光源
B.在拍摄过程中地球是光源,而人不是光源
C.如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则能拍摄到类似的现场照片
D.在月球上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
17.(3分)图中测量硬币直径的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18.(3分)南昌市绳金塔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南昌市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标志性古建筑,是南昌人的镇城之宝。每年正月初一都会敲响塔边铜钟祈福,在敲击不同部位时,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
A.钟声越大,钟声传播的速度越快
B.在敲击不同部位时,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说明钟体每次振动的快慢不同
C.远处听到的钟声较弱,是因为钟声传播到远处频率减小了
D.该钟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9.(3分)如图所示,这是一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研发的潜望镜式步枪(枪管和枪托均平行于地面),在枪的两个直角拐弯处分别装有两块平面镜A、B( )
A.A和B两平面镜平行,且与地面夹角均为45度
B.A平面镜与地面夹角均45度,B平面镜与地面平行
C.A平面镜与地面夹角均45度,B平面镜与地面垂直
D.A和B两平面镜平行,且与地面夹角可以为任意角度
20.(3分)如图所示,一名恐怖分子在中间巷道处,两特警携手枪可以选择从A、B、C、D任意条巷道接近攻击,同时便于更灵活射击(两手握枪,但以一手控制扳机的手为主),仔细观察照片提供的信息( )
A.分别从C、D两巷道接近敌人,C处特警左手持枪为主,D处特警右手持枪为主
B..分别从C、D两巷道接近敌人,C处特警右手持枪为主,D处特警左手持枪为主
C..分别从A、B两巷道接近敌人,A处特警右手持枪为主,B处特警左手持枪为主
D..分别从A、B两巷道接近敌人,A处特警左手持枪为主,B处特警右手持枪为主
(多选)21.(4分)服装店经常将一面平面镜倾斜放置,如图所示,当与地面竖直站立的人走向平面镜时( )
A.镜中的像也是与地面竖直
B.镜中的像下半身将变大
C.镜中的像将靠近人
D.镜中的像产生原因与小孔成像的原因相同
(多选)22.(4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B.只要测量的方法正确,就可以消除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三、计算题(共14分,第23小题7分,第24小题7分)
23.(7分)四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7.62cm、7.63cm、7.28cm、7.61cm。
(1)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
(2)物体的长度应为多少?(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24.(7分)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号”太空船从地球发射探索太空,飞行了44年的她发同了大量太阳系的星体照片,如图所示。日前该太空船已经飞出了太阳系向宇宙深处前进。问:
(1)她携带地球上的54种问候的语言用 (选填“声波”或“电磁波”)向太空发射,向其他文明发出问候,以寻找宇宙中的其他智慧生命。
(2)人类从向她发射电磁波开始计时,该太空船(立即)回信要34h(1h=1小时),该太空船接到地球信号时距地球大概多远?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0分,第25小题7分,第26小题7分,第27小题9分,第28小题7分)
25.(7分)(1)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正确放置的刻度尺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2)某同学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该量筒的分度值是 ,则石块的体积是 ;
(3)如图丙所示,是一时钟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此刻它的实际时间是 (12小时制)。
(4)如图丁所示,秒表读数为 min s。
26.(7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 。用越大的力敲,人耳听到的音叉发出的声音的 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 中传播。
(3)如图丙所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改变,拨动钢尺力的大小可以改变 和振动的 关系;还可以研究 和振动的 关系。(选填“响度”“音调”“音色”“快慢”“幅度”)
27.(9分)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小明观察到图甲A的像“重影”很明显,而影响到确定A的像的位置,你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将此玻璃板更换为 (选填“茶色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小明用光屏代替蜡烛B,发现光屏上没有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实验过程中,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
(3)如果玻璃板向前倾斜(如图乙),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与玻璃板垂直放置时(如图甲)所成的像相比将会偏 (填“上”或“下”)。
(4)如图甲实验中,用铅笔画出A和A像的位置,并画出A和像位置的连线 ,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5)小明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后,根据结论他推测若图丙中光头强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曲线截成两半,则他的头部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28.(7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 于平面镜A放置,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2)如果垂直射向镜面,则入射角为 度,接着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儿组数据如表所示, 角等于 角。
(3)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1: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缓转动圆台到恰当的位置时 条光线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2,在图乙中再用一支绿色激光笔从bO射入,反射光将从 (选填:Oa、Oa左侧或Oa右侧)射出。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4分,每空1分)
1.(2分)物理学是研究 声 、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规律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分析】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两个基本方法。
【解答】解: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故答案为:声;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道基础题。
2.(2分) 时间 和 长度 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分析】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精密定量的科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解答】解: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故答案为:时间;长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及基本测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3.(2分)填写合适的单位符号:
某同学身高约16.7 dm ;
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间约50 s 。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中学生身高在1.65m左右,国歌的演奏时间为50s。
【解答】解:
根据生活实际中学生身高在1.65m左右,如题某同学身高1.67m=16.7dm;
国歌的演奏时间为50s。
故答案为:dm;s。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生活实际对长度和时间进行估算。
4.(2分)宾馆的走廊上常铺上厚重的地毯,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这是因为声速 小于 光速(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2)闪电和打雷是在空中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15℃空气中约340m/s)。
【解答】解:宾馆的走廊上常铺上厚重的地毯,减少人走路时发出的声音;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在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8m/s,我们先看到闪电。
故答案为:声源处;小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声速与光速,要求学生记住光速和声音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5.(2分)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等,采用了 控制变量法 ;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采用了 转换法 。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分析。
【解答】解:探究弦的音调跟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的关系时,所以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故答案为: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转换法等。
6.(2分)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长度的准确值是9.56m,估计值是0.004m,该物体长度应记为 9.564 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 。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数由准确值、估计值、单位组成,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物体的长度的准确值9.56m,估计值时0.004m;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7cm。
故答案为:9.564;1cm。
【点评】本题考查由刻度尺测量的读数判断分度值。
7.(2分)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响度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会逐渐变小,此实验可以推导出 真空 不能传声。
【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听到声音的响度会逐渐变小;
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响度;真空。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也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8.(2分)人们把绿、 红 、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基色,这三种色光圆斑按图中叠加照射在白墙上,其中阴影部分的颜色是 白色 。
【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合成白光。
【解答】解: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后合成白光。
故答案为:蓝;白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属于基础题。
9.(2分)在“某宝APP”上有一种四折镜,可以360度的“欣赏”自己的脑袋,如图中甲、乙所示 虚 像(选填“实”或“虚”),图乙中她从正前方镜子正好看见自己的耳后背,如果她想从正前方的镜子看见耳道,小女孩应将整个镜子绕右手按 顺 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选填“顺”或“逆”)。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分析。
【解答】解:射向平面镜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不能会聚成像,而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一起形成虚像;
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应右手不动。
故答案为:虚;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0.(2分)如图甲、乙是中国古代家具中木头之间常见的连接方法,不用一个铁钉或螺丝,凸起的叫榫,要达到如图的乙效果须先将榫 A 敲入卯中(选填“A”或“B”),若卯的开孔尺寸小于桦的尺寸,结果是 A (选填序号:A.桦敲不进卯、B.桦敲进卯后容易脱落)。
【分析】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根据图乙中的结构,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再将榫B敲入卯中,结果是榫敲不进卯。
故答案为:A;A。
【点评】本题除了物理知识外,还考查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空间想像力,综合性较强。
11.(2分)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箱子中,一束光自P点发出,经O点反射后,在Q点形成一个亮斑,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入射角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Q点 向下 移动(选填“向下”“向上”或“不动”)。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由法线和平面镜垂直可知,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旋转转,入射角变大,Q点向下移动。
故答案为:变大;向下。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入射角、反射角及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观察,勤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2分)室内站着甲、乙两人,如图所示,丙为墙壁高处有个光源,此时甲向 左 运动时,他的影子变短,此时乙向 右 运动时,他的影子变长(均选填“左”或“右”)。
【分析】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光源在左侧,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乙向右运动时。
故答案为:左;右。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属于基础题。
二、选择题(共32分,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写在括号内。第13-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21、22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3.(3分)科学探究有7个环节,其中前面儿个环节顺序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B.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D.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
故答案为: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科学探究的环节进行分析解答,要熟知科学探究的常用环节。
14.(3分)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2.50cm=12.50×10﹣2m=0.125m
B.12.50cm=12.50cm×10﹣2m=0.125m
C.12.50cm=12.50÷10﹣2m=0.125m
D.12.50cm=12.50×10﹣2cm=0.125m
【分析】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m=10dm=100cm=1000mm。
【解答】解:12.50cm=12.50×10﹣2m=0.125m,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的单位换算,比较简单,属基础题目。
15.(3分)关于噪声的说法,从环保的角度看正确的是( )
A.只要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就属于噪声
B.超过50dB以上的声音才是噪声
C.物体发出的无规律振动的声音一定属于噪声
D.悦耳的轻音乐不可能成为噪声
【分析】噪声可从两个角度下定义: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A、从环保的角度、学习和休息的声音,故A正确;
B、不论声音的强弱等级如何、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B错误;
C、物体发出的杂乱无章的声音属于噪声,不属于从环保的角度;
D、音乐如果干扰了人们的正常学习,也会成为噪声。
故选:A。
【点评】对于噪声,要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即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
16.(3分)如图所示,是利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和在地面上拍摄的人合成的微信启动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拍摄过程中地球和人都是光源
B.在拍摄过程中地球是光源,而人不是光源
C.如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则能拍摄到类似的现场照片
D.在月球上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快
【分析】(1)(2)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3)地球能反射太阳光;
(4)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B、人和地球自身都不发光,故AB错误;
C、如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则能拍摄到类似的现场照片;
D、月球上没有空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源的概念、声的传播,难度不大,属基础题。
17.(3分)图中测量硬币直径的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分析】对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如圆柱体、乒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卡测法”。
【解答】解:
A、刻度尺的零刻线没对准桌面,故A错误;
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C、三角尺没把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故C错误;
D、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桌面。
18.(3分)南昌市绳金塔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南昌市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标志性古建筑,是南昌人的镇城之宝。每年正月初一都会敲响塔边铜钟祈福,在敲击不同部位时,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
A.钟声越大,钟声传播的速度越快
B.在敲击不同部位时,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说明钟体每次振动的快慢不同
C.远处听到的钟声较弱,是因为钟声传播到远处频率减小了
D.该钟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2)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大小称为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3)声音测传播必须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因此钟声越大,故A错误;
B、在敲击不同部位时,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故B正确;
C、远处听到的钟声较弱,频率不变;
D、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则该钟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编钟”考查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声音的传播条件等,难度不大。
19.(3分)如图所示,这是一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研发的潜望镜式步枪(枪管和枪托均平行于地面),在枪的两个直角拐弯处分别装有两块平面镜A、B( )
A.A和B两平面镜平行,且与地面夹角均为45度
B.A平面镜与地面夹角均45度,B平面镜与地面平行
C.A平面镜与地面夹角均45度,B平面镜与地面垂直
D.A和B两平面镜平行,且与地面夹角可以为任意角度
【分析】首先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战壕上面的、远处的攻击目标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平面镜A上,再反射到战壕平面镜B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战壕上面的、远处的攻击目标,总之是平面镜成像。
【解答】解:如图所示,这是一种叫潜望镜式步枪,潜望镜工作原理:利用两个反射镜,且两平面镜平行,所以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
20.(3分)如图所示,一名恐怖分子在中间巷道处,两特警携手枪可以选择从A、B、C、D任意条巷道接近攻击,同时便于更灵活射击(两手握枪,但以一手控制扳机的手为主),仔细观察照片提供的信息( )
A.分别从C、D两巷道接近敌人,C处特警左手持枪为主,D处特警右手持枪为主
B..分别从C、D两巷道接近敌人,C处特警右手持枪为主,D处特警左手持枪为主
C..分别从A、B两巷道接近敌人,A处特警右手持枪为主,B处特警左手持枪为主
D..分别从A、B两巷道接近敌人,A处特警左手持枪为主,B处特警右手持枪为主
【分析】根据瞄准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分析。
【解答】解:根据瞄准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且不易被恐怖分子发现,故分别从C,C处特警左手持枪为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多选)21.(4分)服装店经常将一面平面镜倾斜放置,如图所示,当与地面竖直站立的人走向平面镜时( )
A.镜中的像也是与地面竖直
B.镜中的像下半身将变大
C.镜中的像将靠近人
D.镜中的像产生原因与小孔成像的原因相同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A、由于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镜中的像与地面不垂直;
B、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所以当人靠近平面镜时,故C正确;
D、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ABD。
【点评】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还要注意不要把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误认为是真实的像的大小。
(多选)22.(4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B.只要测量的方法正确,就可以消除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A、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A正确;
B、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却不能消除;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可以减小,却不能消除,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三、计算题(共14分,第23小题7分,第24小题7分)
23.(7分)四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7.62cm、7.63cm、7.28cm、7.61cm。
(1)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7.28cm 。
(2)物体的长度应为多少?(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分析】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如果某次测量结果与其他几次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则可以认定为错误数据,排除。
【解答】解:
(1)从四次数据发现7.28cm与其他三次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则认定为错误数据;
(2)物体的长度L==5.62cm。
故答案为:(1)7.28cm;物体的长度为7.62cm。
【点评】本题考查减小误差的方法。
24.(7分)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号”太空船从地球发射探索太空,飞行了44年的她发同了大量太阳系的星体照片,如图所示。日前该太空船已经飞出了太阳系向宇宙深处前进。问:
(1)她携带地球上的54种问候的语言用 电磁波 (选填“声波”或“电磁波”)向太空发射,向其他文明发出问候,以寻找宇宙中的其他智慧生命。
(2)人类从向她发射电磁波开始计时,该太空船(立即)回信要34h(1h=1小时),该太空船接到地球信号时距地球大概多远?
【分析】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她携带地球上的54种问候的语言用电磁波向太空发射,向其他文明发出问候。
(2)该太空船接到地球信号时距地球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1)电磁波;(2)2.836×1010km。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磁波的特点及应用;会根据速度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0分,第25小题7分,第26小题7分,第27小题9分,第28小题7分)
25.(7分)(1)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正确放置的刻度尺是 A ,该物体的长度是 2.20 cm。
(2)某同学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该量筒的分度值是 2mL ,则石块的体积是 16mL ;
(3)如图丙所示,是一时钟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此刻它的实际时间是 3:40 (12小时制)。
(4)如图丁所示,秒表读数为 5 min 37.5 s。
【分析】(1)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刻度值读数时,从零刻线开始读,注意要有估读值;
(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所对刻度线相平;
(3)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和实物应关于过12时、6时的直线成轴对称;
(4)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使用刻度尺时,刻度线应贴紧被测物体;
图甲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零刻线开始测起,则该物体的长度为2.20cm;
(2)图乙中量筒的最小刻度为4m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0mL,则石块的体积为36mL﹣20mL=16mL;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中表盘数字的顺序与实际顺序左右相反;
(4)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个小格;指针在8min和6min之间;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37.8s处。
故答案为:(1)A;2.20;16mL;(4)5。
【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实际问题。
26.(7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 振动 。用越大的力敲,人耳听到的音叉发出的声音的 响度 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 空气 中传播。
(3)如图丙所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改变,拨动钢尺力的大小可以改变 音调 和振动的 快慢 关系;还可以研究 响度 和振动的 幅度 关系。(选填“响度”“音调”“音色”“快慢”“幅度”)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1)图甲中,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把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人耳听到的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2)图乙中,敲响右边音叉时,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音叉,与左边音叉接触的小球会弹起来,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3)如图丙所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改变,利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和振动的快慢关系。
故答案为:(1)振动;响度;(3)音调;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特性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27.(9分)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小明观察到图甲A的像“重影”很明显,而影响到确定A的像的位置,你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将此玻璃板更换为 薄玻璃板 (选填“茶色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小明用光屏代替蜡烛B,发现光屏上没有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虚 像。实验过程中,眼睛应该在蜡烛 B (选填“A”或“B”)侧观察。
(3)如果玻璃板向前倾斜(如图乙),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与玻璃板垂直放置时(如图甲)所成的像相比将会偏 上 (填“上”或“下”)。
(4)如图甲实验中,用铅笔画出A和A像的位置,并画出A和像位置的连线 垂直 ,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对称 ;
(5)小明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后,根据结论他推测若图丙中光头强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曲线截成两半,则他的头部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 C 。
A.都不能成像;
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分析】(1)物体反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利于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3)(4)(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出光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越清晰,可将此玻璃板更换为薄玻璃板完成实验;
(2)用光屏代替蜡烛B,发现光屏上没有接收到蜡烛A的像;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时,所以应该在B处观察;
(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玻璃板向前倾斜;
(4)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5)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像。所以,人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故AB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1)较黑暗;位置;(2)虚;B;(4)垂直;(5)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28.(7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 垂直 于平面镜A放置,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2)如果垂直射向镜面,则入射角为 0 度,接着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儿组数据如表所示, 反射 角等于 入射 角。
(3)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1: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法线 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缓转动圆台到恰当的位置时 一 条光线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2,在图乙中再用一支绿色激光笔从bO射入,反射光将从 Oa (选填:Oa、Oa左侧或Oa右侧)射出。
【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应让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这样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纸上。
(2)实验只做一次结论具有偶然性,若需进一步验证该规律的正确性,需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表中所示数据可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法线与平面镜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可以通过硬纸板显示光路;
(4)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解答】解:(1)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硬纸板B垂直放置在平面镜A上;
(2)如果光垂直射向镜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重合;
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反射时;
(3)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这样能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
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入射绿光,可根据光的传播路径来判断反射光线。
(4)演示2,在图乙中再用一支绿色激光笔从bO射入。
故答案为:(1)垂直;(2)0;入射;一;(4)Oa。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0/15 10:48:49;用户:李佳琳;邮箱:19523779563;学号:55883986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形成性测试物理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