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宜城中学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2分)
万顷( ▲ )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 ▲ )地chān( ▲ )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儿xiù( ▲ )着。
(曹文轩《孤独之旅》)
2.默写。(8分)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蕴蓄着丰富的思想内涵。“(1) ▲ , ▲ ”(《论语》)复习旧的知识可以成为老师,是强调复习时独立思考的重要性;“(2) ▲ , ▲ ”(《饮酒》)是陶渊明恬淡闲适的生活的写照;“(3) ▲ , ▲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迁客骚人在月光下看到的波光潋滟的美景;“(4) ▲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
3.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⑴-⑶题。(5分)
①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结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②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感情和智慧的积累。④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 能增长人的知识, ▲ 能丰富人的感情。⑤作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那是不可想像的。⑥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⑦这并不是危言耸听。⑧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 ▲ , ▲ , ▲ 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⑴第①句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将 ▲ 改成 ▲ 。(1分)
⑵第④句的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既……又…… B.不仅……也……
C.因为……所以…… D.尽管……还……
⑶第⑧句横线上的三个短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增长知识 丰富情感 提高修养
B. 丰富情感 提高修养 增长知识
C. 增长知识 提高修养 丰富情感
D. 提高修养 丰富情感 增长知识
4.综合性学习(共5分)
近年来,盲盒正逐渐成为青少年消费中热度较高的产品类型,而关于盲盒的争议不断。九(1)班正围绕“盲盒”话题展开讨论,请你参与。
【材料一】
(选自《艾媒网》)
【材料二】
如果想同时拥有“大隐藏”和“小隐藏”,概率只会更低。许多盲盒的隐藏款出现的概率为1/72、1/144。有些人花了5000﹣7000元,就为了买一个隐藏款,直接买了一箱,一箱里才可能出一个(隐藏款)。
就像买彩票一样,在赌博心理作用下,玩家们会不断尝试。赌输了,心有不甘继续开下一个盒子;赌赢了,极大的满足感和炫耀心理,也会驱使玩家继续开盒。
大家一起购买盲盒,其实是“羊群效应”——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一个人购买盲盒,可能是因为他身边的人都在购买和讨论盲盒,而他需要通过参与其中来获得其他人的肯定和接纳,从而找到归属感;一个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抽盲盒过程的人,可能需要的是享受被人关注的快乐以及与人分享的喜悦。“找到真正的需求,用更健康、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去满足这些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半月谈》(有删改))
(1)同学们筛选了以上材料。从材料推测最有可能成为本期话题的一项是( ▲ )(2分)
A.盲盒是什么? B.盲盒热背后的“坑”。
C.细说盲盒,理性入手。 D.盲盒的未来发展,还好吗?
(2)有同学不理解材料二“羊群效应”这一概念,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三,作一个通俗解释。(1分)
▲
(3)有同学说“购买盲盒是非理性消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材料说说理由。(2分)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7题。(6分)
5.这两首诗“望”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2分)
▲
6.这两首诗都写到了“鸟”这一意象,它们分别传递了什么感情?(2分)
▲
7.你认为哪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哪首诗后期作品?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理由。(2分)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①,未报②。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侧然③,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④之,且禁民淫⑤祀,奏蠲⑥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丙】郡斋即事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⑦鬓如丝,斋中萧洒过禅师。
近疏歌酒缘⑧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⑨也自知。
【注释】①循行:巡视。②报:答复。③侧然:侧同“恻”,难过的样子。④振:同“赈”,救济。⑤淫:过多。⑥蠲(juān):免除,去掉。⑦专城:饶州。此诗作于作者第三次被贬饶州的路上。⑧缘:因为。⑨塞上衰翁:取自塞翁失马的典故。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⑵仲淹请遣使循行( ▲ )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 ▲ ) ⑷然则何时而乐耶( ▲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⑴微斯人,吾谁与归?
▲
⑵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
10.【甲】文中“古仁人之心”具体指什么?(2分)
▲
11.【乙】文和【丙】诗均表现了范仲淹的“古仁人之心”。请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2分)
▲
(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2-15题。(9分)
【甲】 精神的三间小屋(节选)
毕淑敏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 ,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乙】 敬业与乐业(节选)
梁启超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2.【甲】【乙】两文就“职业与精神”的关系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简要概括。(2分)
▲
13.从【甲】文中选择相关语句,劝慰【乙】文中的“第二等苦人”,将劝慰之言填写到下面句子中,使句意连贯。(2分)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 ▲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14.【乙】文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请再提供一个事例。(2分)
▲
15.谈谈你对【甲】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
(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6-19题。(13分)
①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②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③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④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⑤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⑥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16.补全回目: ▲ 武松打虎(填地名)。他后来在 ▲ 落草(填地名),此山寨中其他两头领是 ▲ 、 ▲ 、。(4分)
17.“文似看山不起平”,作者是如何把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波澜起伏的?请根据选段内容将故事情节概括完整。(3分)
作者首先写武松以为没有老虎,老虎却跳了出来;
然后写 ▲ ;
接着写 ▲ ;
最后写 ▲ 。
18.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
19.武松打死老虎之后吗,为什么拖不动老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
三、写作(共55+5分)
20.随着“导师制”的推行,老师和学生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请你对此发表看法,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4.书写分为5分。
▲
▲
▲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江苏省镇江市宜城中学五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宜城中学五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镇江市宜城中学五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宜城中学五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