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通济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10月月考)
展开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秋天,是属于菊的,是菊尽舞娉婷的季节,是菊尽展妩媚的时节。天南地北,大城小城,荒坡野岭,朵朵菊儿默默摇曳寒风冷雨中,淡淡的菊香飘荡于人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能想到,当染霜含露的野菊花在晨光微露时,于小鸟叽喳啁啾声中,于晨露晶莹滴翠中,陶公打开柴扉,门嘎吱而开的刹那,一朵朵,一株株的野菊花跃入他的眼帘,该是多么美丽的惊鸿瞥见,该是多么美妙的开端!对于一个归隐山林的隐者而言,有什么比相遇一朵花开的明媚更令人满足,更令人欣喜呢?
A.pīng wǔ yè piēB.pīn fǔ yè piě
C.pīn fǔ yì piěD.pīng wǔ zhuài piē
? A.✔
○娉婷(pīng tíng):书面语,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 她在宴会上以一袭长裙优雅登场,步履轻盈,姿态娉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妩媚(wǔ mèi):形容词,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 她在人生的舞台上,以一种妩媚而不失优雅的姿态,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其魅力所吸引。
○摇曳(yá yè):动词,摇荡。
? 故乡的小径旁,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唤起了我对往昔岁月的无尽思念。
○瞥见(piē jiàn):动词,指很快地看了一下,无意中看到某事。很快地扫了一下。
? 在异乡喧嚣的街头,我偶然瞥见街角那家熟悉风味的小吃店,那一刻,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仿佛瞬间被拉回了远方的家乡。
2.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漂逸 丰润 忧戚 忸怩作态B.矗立 遵循 风骚 大发雷庭
C.流盼 惊骇 赞誉 言不及义D.灰烬 游弋 赃物 李带桃僵
? C.✖
○飘逸(piā yì):形容词,潇洒、自然,超出一般。
? 他的人生如同行云流水般飘逸,不拘泥于世俗的框架,自由自在地追求着内心的梦想与热爱。
○大发雷霆(dà fā léi tíng):形容词,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 当他知道自己被误解时,他大发雷霆,极力辩解以澄清事实。
○李代桃僵(lǐ dài tá jiāng):中性词,主谓短语,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在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
B.良好的品牌形象是获得消费者青睐的不二法门。
C.山河无恙,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抛洒热血;国泰民安,是因为千万仁人志士不忘初心,无私奉献。
D.房客是个饱学之士,为人谦和,气度不凡,真是个附庸风雅的谦谦君子。
? D.✖
○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心:心脏,人和高等动物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
无:没有,跟“有”相对。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 在静谧的书房里,灯光柔和地洒在堆满书籍的桌面上,他端坐在那里,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作之中。笔尖在纸上轻盈跳跃,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思考。窗外偶尔传来的喧嚣声,似乎都被他那份专注所隔绝,无法打扰到他内心的宁静与创作的热情。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比喻独一无二的途径或方法。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佛教称修行者入道的门径。
? 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专注与坚持是不二法门,只有持之以恒地专注于学习,才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跟着上,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
? 在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时,先烈们展现出了前仆后继的精神,一波人倒下了,另一波人又勇敢地站了出来,这种不屈不挠、持续奋斗的精神令人敬佩。
○前赴后继(qián fù hòu jì):褒义词,并列短语。前面的人英勇前进,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英勇战斗,勇往直前。
○附庸风雅(fù yōng fēng yǎ):附庸:依附,追随。风雅: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和《小雅》,后泛指文学艺术修养。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
? 他啊,总是热衷于追逐那些看似高雅的潮流,却往往只学到了皮毛,让人感觉像是急于贴上‘文化人’的标签,却忽略了真正的内涵与深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考生心态调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中考考场上能否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B.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接触经济是国家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
C.受降温、冰雹、大风等天气影响,今年露天蟠桃减产近一倍,果农损失严重。
D.班主任认真研究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调整了即将举行的班干部竞选方案。
? A.✖
B.【成分残缺】可在“公共事件”后面添加“的重要助力”。
C.【用词不当】数量减少不可用倍数,可将“一倍”改为“一半”。
D.【语序不当】将“研究”与“听取”互换位置。
5.根据提示,默写诗文。(6分)
(1)《行路难》诗中写出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醉翁亭记》中,以色彩明丽的语言,描绘夏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会用到这句诗歌。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佳木秀而繁阴。
6.将下列句子排序,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
②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
③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股,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不更好?
④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
⑤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A.②③①⑤④B.④③②①⑤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⑤③④
? C.✔
C.结合语段内容,可知第②句是首句,后面句子都是紧紧围绕这句展开的;然后先说“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再说“以这样的态度为人”,所以紧跟第②句的是①⑤句,第④句中的“所以”紧承上句,最后第③句做结,指出理直也不必气壮的好处。故句子的排序是:②①⑤④③。
7.下列关于《水浒传》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B.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C.《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D.“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传》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林冲。
? D.✖
D.“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说的是行者武松的故事,不是林冲。
8.《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请从下面任选一位,结合所选人物的经历谈谈给你的启示。(含标点符号80字以内)(4分)
? 林冲。林冲面对高衙内对妻子的调戏却忍气吞声,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野猪林险些被害仍然幻想着回东京。他的经历启示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原则、勇于反抗。
武松。景阳冈,他醉酒打虎,一举成名;快活林,他醉打蒋门神,扶弱胜强;飞云浦,他杀死仇敌,绝地反击。他的经历启示我们,练就一身本领,才会利于不败之地。
宋江。身为押司,他心怀天下,扶危济困,赢得“及时雨”的美名;作为水泊梁山第三人寨主,他广交英雄豪杰,令昏庸的朝廷心惊胆寒。他的经历启示我们,志向远大,方能事业辉煌。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9.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比照,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 B.✖
B.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
1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诗人发出前路何在的疑问,表现出诗人前途迷茫时低迷的心情。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蕴含哲理,表明人生不会完美,表现诗人因为离别而感到忧伤。
C.“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通过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D.《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 B.✖
B.此句表明人生不完美,表现诗人的豁达之情。
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劝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劝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一子之秦,以术劝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①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劝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②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①宫:一种酷刑。下文的“刖”也是一种酷刑。②让:责备。
【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
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是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
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的事理没有总是这样的,也没有总不是这样的。以前采用的东西,现在有的已经抛弃了;现在丢弃的东西,后世可能又会加以使用。这种用与不用,是没有一定的。抓住时机,见机行事,灵活地处理问题,才算聪明。如果你智力不够,即使像孔丘那样渊博,像吕尚那样富有谋术,又怎么能不处处碰壁呢?“孟氏父子听了,心情开朗,消除了怒气,说:“我们懂了,你不必再讲了。“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悦之,以为军正认为……是
B.小国吾抚之抚:安抚,抚慰
C.既反,孟氏之父子反:通“返”,返回
D.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愠:生气,发怒
? A.✖
A.【王悦之,以为军正】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以】介词,用。【为】动词,做,担任。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前后两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好学者以术劝齐侯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羡施氏之有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C.遂刖之而还诸鲁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
D.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 D.✔
【好学者以术劝齐侯】【以】介词,用。
【不以物喜】【以】介词,因为。
【羡施氏之有】【之】主谓取独。
【名之者谁】【之】代词,指醉翁亭。
【遂刖之而还诸鲁】【而】连词,表顺承。
【起坐而喧哗者】【而】连词,表并列。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然】……的样子。
【杂然而前陈者】【然】……的样子。
13.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施家两个儿子在齐国和楚国做了官,他们的俸禄使家庭富有,地位让亲属感到显耀。
B.孟家的两个儿子也学着施家儿子的做法,但因为去错了国家,都遭受了酷刑。
C.卫国国君认为,如果放孟家儿子回去,对别的国家当然很适合,但对卫国会有后患。
D.施氏认为,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时机便会招致灭亡。孟家的悲剧就是因为没有抓住时机。
? C.✖
C.根据原文中的“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应该理解为:跑到别的国家去,对卫国的后患可不小。
14.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 此句译为: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遂断句为: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一子之卫,以法劝卫侯。
? 【之】动词,去、到。【以】介词,用。
其中(孟氏的)一个儿子来到卫国,用兵法来劝说卫侯。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 【或】或许、可能。【之】代词,指这种东西。
今天所舍弃的东西,以后可能会使用。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人云亦云,反复强调“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就老实地掂盘自己的才智吧,也未必够用。悟到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②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
③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落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
④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还有,日成一事,是要懒人提劲。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
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 批点 议论文中心论点,一看文章标题,二看开头段结尾句。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开头从一位读者的经历写起,强调了“日成一事”的重要性,引出中心论点: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
C.选文的论证思路是开篇提出作者的观点再列举“我”的一位读者用“日成一事”的座右铭来走出精神方面的困境,并取得突出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的经历,证明了中心论点。通过事例阐明怎样做到“日成一事”,最后通过对一些人疑问的解答,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成功都是通过-件件小事的完成鼠积而成,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为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那么天长日久,总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 C.✖
C.选文的论证思路是开篇列举“我”的一位读者用“日成一事”的座右铭来走出精神方面的困境,并取得突出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的经历,提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再通过事例阐明怎样做到“日成一事”,最后通过对一些人疑问的解答,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18.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马南邮《燕山夜话》:“任何重大原则的分野,常常是隐伏在不被注意的细微末节之则,有识者不可不察”
B.梁实秋《书》:“挤在书肆里读书,应该像牛吃嫩草,不慌不忙……”
C.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 C.✖
C.此例证明了“爱读书”的观点。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捡橘皮的日子
罗选民
①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母亲外出上班时,总忘不了叮咛一句:“崽伢子,上课去时要记得锁门,别让小偷把被子偷了。乖!”被子,是我们家最值钱的物品,是全家抵御寒冬的依赖。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理解一床被子居然对一个家庭有那么重要。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对我接下来要讲的橘皮换盐巴的故事,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不管怎样,这是真实的故事。
②我家共有六口人。爸妈,两个弟,一个妹,还有我。父亲每月薪水五十元出头,对一个三口之家,这笔钱还算可以;对一个六口之家,则常常是入不敷出。父亲曾经做过小学校长,母亲早几年就丢了工作,我们家每月实际上能支付的生活费不足四十元。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精打细算地使用的。尽管如此,家里还是会不时出现月底缺钱买油盐的尴尬情形。
③京剧《红灯记》有一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给家庭减轻哪怕一点点经济负担,刚刚小学毕业的我带着弟妹上街捡橘皮卖,希望能帮家里解决一点小问题。
④捡橘皮犹如打一场战役,我便是战区指挥员。弟妹们被组织起来,根据城市主要街道来划阵地,兵分两三路,分头行动。有时候,就按时段来划分,每人负责一个时段。主战场自然是解放路,那是市内一条最长最宽沿途商铺最多的双行道。
⑤六十年代后期,水果没有很多种类。我见过雪花梨,压根儿没想到有什么火龙果,容易吃到的水果是桃、李、橘、桑。虽没有现在那些转基因品种好看,但都来自农民庭院或家地,用现在常说的“地道的绿色健康食品”来形容还远不够。
⑥六十年代的人比较朴实,在内地小城看到行人吃水果不是怪事。那时候的街道上果皮箱不多,不少人吃过橘子后便顺手将橘皮扔在地上。我通常是背一个黄色的军挎包,从城北走到城南,然后从对面的人行道折回来,正好走一个U字,往返路程大约八里。
⑦不过,捡橘子皮的路线不是始终呈线性的。有时,你尾随一位吃橘人,但迎面又会遇到另一位食者,你只有将前者跟踪到底,将他手中的橘皮胜利截取后,再杀一个回马枪,尾追另一份猎品。
⑧弯腰捡橘皮本来是一件很枯燥、很懊恼的事情,但对我们来说,这是能找到的几种赚钱补给生活的法子之一。只要能捡到橘子皮,就会感到高兴。在这样一种不断的体能运动中,还会有一种满足感。此外,不断地弯腰,可以让脊椎骨备受锻炼。几十年后,我成了一名学者,会在不同的国际场合遇到日本同行,在交换鞠躬行礼时,我发现自己的反应和脊椎骨的柔韧性丝毫不占下风。这恐怕也是得益于少年时捡橘皮的经历。
⑨捡橘子皮最懊恼的事情莫过于“吊胃口”。记得有一天,我在街上跟随一位吃橘子的人,他吃得很慢,跟了几十米,眼看就剩下一两瓣橘瓣时,不知为何停吃了。怎么办?跟进吧,似乎有些犯傻;放弃吧,似乎更加愚蠢。心不甘。就这样又跟了百余米,最终拿到那块橘子皮。那应该是我耗时最长所得到的珍贵橘皮了。
⑩有时你会迎面碰到一个食橘者,你直接管他要橘皮,他会马上递给你。如橘子还没有吃完,会连忙将剩下的两瓣取出,将橘皮放到你的挎包里。此时,幼小的心灵会感到阵阵温暖,感恩之心从那时就得到了培养。不过,偶尔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不仅不给,还使一个斜眼,将橘皮狠狠地扔在远处,然后扬长而去。年幼但衣着整洁的我,遇到此事此景,难免心生一些难受。
⑪捡橘皮的过程中,我长个子了。橘皮还得捡,面子也得讲。这时,我会带上小弟。小弟那时不过三岁而已,眉清目秀,十分灵巧。我背挎包,追踪目标,指挥他去捡,配合十分默契。天气不好时,小弟不能同行。没有了小帮手,怎样才能做到体面地捡橘皮呢?
⑫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取一根约八十公分长的竹竿,一端嵌入一根铁尖,拿在手上,犹如一根拐杖。当发现散落在地上的橘皮时,我会昂头挺胸,利用眼角的余光,将拐杖上的铁尖准确地戳向地面上的橘皮。一块,两块,三块……待铁尖上蓄满橘皮时,便将它们一把拨到挎包里。动作之敏捷,旁人常常无法发觉。若干年后看到西方电影《摩登时代》,突然发现自己少年拄棍戳橘皮的动作,还颇有卓别林的范儿。
⑬药铺只收购焙干的橘皮。橘皮捡回来后,如果不及时焙干就会发霉腐烂。橘皮若烤焦或不到火候,药铺也不会收购。晚上,一个竹笼子架在火炉上,橘皮就铺垫在竹笼上。火炉上散盖着湿煤球,一来蓄火,二来烤焙橘皮。焙干的橘皮在中医里面叫陈皮,用做药方,主治感冒、腹胀等疾病。
⑭金黄的橘皮每次都是用一个米袋满装着去药铺的。药铺掌柜戴一副深度眼镜,镜片一圈圈凸出来。他把秤砣在秤杆上拨来拨去时,我伸起脖子,踮起脚站在柜台后,佯装认秤,生怕他会短斤少两。“五角五分!”在掌柜叫喊的同时,我真有点五味杂陈——报价与预想相差太远,可我还得接受它,虽然只是几角钱,至少可以拿来买盐巴,关键还是我自己赚的。
19.“捡橘皮”给作者带来哪些益处?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5分)
? ①可以补贴家用。
②捡到橘皮可使自己高兴,有满足感。
③使身体备受锻炼。
④培养感恩之心。
⑤为自己年少但能赚钱感到骄傲。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 ①内容上,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便于现在的年轻读者理解。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捡橘皮换盐巴的事做铺垫。
21.揣摩以下语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作答。(6分)
有时,你尾随一位吃橘人,但迎面又会遇到另一位食者,你只有将前者跟踪到底,将他手中的橘皮胜利截取后,再杀一个回马枪,尾追另一份猎品。
(这句话中,使用一些描写战争的词语,有何作用?)
? ①照应前文“捡橘皮犹如打一场战役”的比喻。
②写出对捡橘皮补贴生活这件事的重视,侧面写出家庭的贫困。
③符合少年心理,生动形象,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用描写战争的词语来写捡橘皮这件小事,制造了幽默效果。
当发现散落在地上的橘皮时,我会昂头挺胸,利用眼角的余光,将拐杖上的铁尖准确地戳向地面上的橘皮。一块,两块,三块……待铁尖上蓄满橘皮时,便将它们一把拨到挎包里。
(对画线句和加点字分别赏析。)
? 画线句子是神态描写,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我”捡橘皮时因为好面子而掩饰的样子;加点字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我”捡橘皮时敏捷的样子。
22.最后一段说“我真有点五味杂陈”,你认为文中的“我”心中这时候至少会有哪两种味道?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心里有没有另外的“味道”?请结合内容、联系生活简要说明。(5分)
? 文中的“我”心中的味道:
①因为报价与预想相差太远而感到失落。
②为自己能赚钱补贴家用而感到骄傲。
读了此文,“我”想“我”也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爸爸妈妈,平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假期可以出去打工,减轻他们的负担,理解、关爱他们。
23.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生活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生活之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会山穷水尽,岁月如歌有高潮也有低谷,你会有失意的时候、迷茫的时候,也会有努力的时候、收获的时候,还会有快乐的时候、幸福的时光。生活中的悲欢离合,让我们尝遍了成长的酸甜苦辣,这样才是“有味”的人生。
请以“那段__________的日子”为题,叙写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请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纸上;(2)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3)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佳文共赏】
那段难忘的日子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总有那么几段时光,让我们或欢笑开怀,或悲伤落泪,或心潮澎湃,这些时刻最终都会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那些永远无法磨灭、珍贵无比的篇章。
从小,我是住在外婆家的,因为爸爸妈妈工作繁忙。外婆家是在乡下的,在那条小巷中,一条幽长,富有生活韵味的小巷。我喜欢在小巷中散步,牵着外婆的手。
外婆家还是老房子,朱红色的门板,门环上布满了铜绿,连同着门板上的细缝一起诉说着它们经历过的悠长岁月。走进院子,院子铺满大理石,上面已经有了青苔,整个院子都在体现沧桑二字。院子角落里有一棵大桑葚树,它是与这院子一同生长的,如今已亭亭如盖矣。
外公走得早,家里就我和外婆两个人。家中经常出现的场面就是外婆在洗衣服或洗菜,我在桑葚树下读书。可我生性爱玩,是坐不住的,读不了多久就这里跑跑,那里跳跳,一会追着蝴蝶,一会又跑到隔壁邻居家找小朋友玩去了。外婆不会说什么,就是喊着让我小心摔着,目光不离我半分。
到了桑葚成熟的季节,紫红色的桑葚一串一串的,将这平凡的小院装点的另有一番韵味。外婆会在忙完了家务事后,取出梯子,靠在树干上,摘桑葚给我吃。我怎会只站在一旁看着,嚷嚷着要自己摘。外婆拗不过我,只得同意,但她总是不放心的,便会站在梯子的下几层扶着我。估计是因为看得多了,我竟也摘得娴熟,一拈,一串便下来了,我等不及洗,在衣服上蹭了几下就迫不及待的塞进口中,好甜!
没多久,就摘了一篮子。我赶忙要去洗,脚下没注意,一屁股坐在地上,我倒也没哭,只是咯咯地笑。外婆刚扶着我起来,我就跑到水池边,将桑葚一放,清澈的水瞬间就成了紫红色。洗净后,外婆将桑葚捞出来,我们就坐在桑树下,一边吃,一边听外婆讲那过去的故事。这时候,我不会吵也不会闹,仿佛那些故事有种特殊的魔力。
现在,小巷还在,院子还在,桑树也在,一切都是老样子,唯独少了那袅袅炊烟,因为外婆已经离开了。尽管生活在城市中,一切设施都超越了乡村,但我却并没有为此所动,仍然想回到过去的那种生活,因为那时候无忧无虑,更因为那时候有外婆。
任凭时间抹去记忆的棱角,那段日子也终究不会消失,我永不会忘。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环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10月月考):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环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10月月考),共8页。
2024-2025年济南市槐荫区兴济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年济南市槐荫区兴济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答案,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10月月考):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10月月考),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