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必修2《经济与社会》细节知识整理(共52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必修2《经济与社会》细节知识整理(共52条),共5页。
2.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3.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7.公有制的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8.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9.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注意: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也要有质的优势。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0.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重要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11.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1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国家税收、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的开拓。
13.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14.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①壮大国有经济②壮大集体经济。
15.壮大国有经济:
①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生产力为标注、提高国资效率、增强国企活力为中心,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
③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
注意:股份制并非是混合所有制。
16.壮大集体经济:
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
②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兴农村集体经济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注意:土地制度改革中一个重要表现:三权分置,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可以流转给第三人。
壮大集体经济中变的:土地制度变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注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始终不变的:土地所有权不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
17.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
①营造各种环境: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贯彻落实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②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其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发展,要他们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合法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提醒】
(1)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2)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国有资产占优势;
(3)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 所有行业和领域;退出某些部门和行业,不代表削弱作用、不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注意:
(5)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二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
②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都在市场中公平竞争。因此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应一视同仁,国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6)区分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18.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19.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0.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调节资源配置。
2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及时反映供求关系变化,市场的供求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②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优胜劣汰。
22.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
①市场部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由市场调节、有些领域市场调节不了,有些领域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
②◆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注意:市场调节的缺陷或局限性只能弥补,不能消除。
自发性:自身利益出发损人利己。
盲目性:信息差(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滞后性:时间差
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弊端?
①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要依法严厉处罚,从而营造良好市场的环境。
②经营者应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和良好的售后服。
③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守法诚信。
23.市场体系三要素: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4.◆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①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的统一。
②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主要由市场定价,政府定价主要局限在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自然垄断环节。
从市场三主体看如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国家:①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4制度);②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①②)。
企业:①守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②开展正当竞争,承担社会责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树立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
个人: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③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④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26.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和环境政策、市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公共服务等。
27.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28.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9.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
30.不同经济形势下不同的宏观经济手段
①经济萧条(经济下行压力大)
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主要任务是抑制社会总需求
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提高基准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卖出有价证券。(紧缩性货币政策)
31.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流程
供给>需求→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多→供给与需求平衡
供给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必修2《经济与社会》全册知识点(2024年秋最新版),共11页。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第一单元,主观题考点,P9相关链接,P10相关链接,知识拓展,相关链接,第二单元,特别提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有关《民法典》细节知识整理(共50个),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