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2章第2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多位科学家探索的基础上,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细胞学说可以推出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
B. 多细胞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都是独立的单位,细胞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D. 施莱登和施旺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建立了细胞学说,该方法得出的结论都可信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指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A、细胞学说的要点之一是: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它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因此根据细胞学说可以推出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A正确;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多细胞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之间会相互影响,B错误;
C、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生物界的多样性,C错误;
D、施莱登和施旺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建立了细胞学说,该方法得出的结论未必都可信,D错误。
故选A。
2. 美国生物学家威尔逊说:“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可以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实例中不支持该观点的是()
A.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
B. 大熊猫的生命活动通常需要多个细胞参与
C. 线粒体离开了活细胞后也能利用某些物质进行细胞呼吸
D. 草履虫的细胞可以完成该个体的所有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A、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物,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该事实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大熊猫的生命活动通常需要多个细胞参与,该事实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符合题意,B错误;
C、线粒体离开了活细胞后也能利用某些物质进行细胞呼吸,即线粒体脱离细胞结构也可进行某些代谢活动,该事实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符合题意,C正确;
D、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繁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该事实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3. 漫步在森林中的小道上,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鸟语花香,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此段描述中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层次的是()
A. 一片森林、森林中所有的生物、森林中所有的鸟、某棵树上所有的叶子
B. 森林中所有的植物、森林中所有的树木、森林中所有的鸟、某棵树上所有的叶子
C. 一片森林、森林中所有的生物、森林中所有的斑鸠、某一棵树
D. 森林中所有的植物、森林中所有的树木、森林中所有的斑鸠、某一棵树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A、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森林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森林中所有的鸟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层次、某棵树上所有的叶子属于器官层次,不符合题意,A错误;
B、森林中所有的植物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层次、森林中所有的树木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层次、森林中所有的鸟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层次、某棵树上所有的叶子属于器官层次,不符合题意,B错误;
C、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森林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森林中所有的斑鸠属于种群、某一棵树属于个体层次,符合题意,C正确;
D、森林中所有的植物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层次、森林中所有的树木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层次、森林中所有的斑鸠属于种群、某一棵树属于个体,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4.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临时装片,如图所示,视野中有64个细胞,目镜放大倍数为5倍,物镜放大倍数为10倍。现将物镜放大倍数调整为40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面积为实际细胞面积的50倍
B. 换用40倍物镜之后,视野中的亮度会增加
C. 换用40倍物镜之后,应调节粗准焦螺旋至视野清晰
D. 换用40倍物镜之后,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可能仅剩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被放大的倍数,若视野中的细胞被放大了50倍,则细胞面积被放大了2500倍,A错误;
B、换用更高倍物镜之后,视野会变暗,B错误;
C、换用更高倍物镜之后,不可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
D、换用40倍物镜之后,放大了4倍,则视野中的细胞数量为64/16=4个,D正确。
故选D。
5. 某同学借助仪器观察到的几种生物,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毒中有核糖体,无细胞膜
B. 眼虫是细菌,但其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运动
C. 大肠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细胞核,是一种异养生物
D. 变形虫是原核生物,一个细胞就能完成该个体的全部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核糖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真核生物,眼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核糖体和细胞膜,A错误;
B、眼虫不是细菌,属于原生生物,B错误;
C、大肠杆菌作为一种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且作为异养生物,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大肠,C正确;
D、变形虫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6. 自然界的细胞具有多样性,通常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是常见的原核生物,通常没有DNA
B. 细菌是原核生物,发菜是真核生物
C.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膜
D. 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异养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上最重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A、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有DNA,A错误;
B、发菜是原核生物,B错误;
C、原核细胞无核膜,C错误;
D、细菌中多数种类是异养,少数自养,D正确。
故选D。
7. 支原体和流感病毒都能使人患病,其中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下列关于上述两种病原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不一定能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
B. 流感病毒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较简单
C. 二者都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D. 支原体和流感病毒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 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A 、 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主要针对其细胞结构和生理过程起作用;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不一定能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A 正确;
B 、 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B 错误;
C 、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支原体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 错误;
D 、 支原体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到,而流感病毒非常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 错误。
故选A。
8. 细胞中含有多种元素,根据元素在细胞中含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下列各项中,都是大量元素的是()
A. C、H、N、P、K、Cu
B. P、S、K、O、Ca、Mg
C. C、O、S、B、Zn、Mg
D. O、N、P、S、K、Fe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在细胞中含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
A、Cu不是大量元素,A错误;
B、P、S、K、O、Ca、Mg 都大量元素,B正确;
C、Zn不是大量元素,C错误;
D、Fe不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B。
9.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来获取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水稻细胞中含量最多有机化合物是水
B. 细胞中的Fe、Mn等元素含量较少,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这些元素较少
C. 水稻可以从土壤中获取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细胞来说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D. 人摄入大米后能获取水稻中的元素,人和水稻的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A、水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水,A错误;
B、细胞中的Fe、Mn等元素含量较少,是因为植物对这些元素的吸收量较少,B错误;
C、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一样重要,C错误;
D、人摄入大米后,将大米消化后,获取水稻中的元素,利用水稻中的元素合成自身的化合物,人和水稻的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体相同,D正确。
故选D。
10. 某同学利用如下概念图总结了细胞中的主要化合物,图中的①和②分别指的是()
A. 酶、氮素B. 维生素、水
C. 核酸、水D. 氨基酸、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为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无机化合物为水和无机盐。
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为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无机化合物为水和无机盐,故图中的①和②分别指的是核酸、水,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 梨树从土壤和空气中吸收所需物质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科学家发现梨的果肉细胞和叶肉细胞中的化合物不完全一样。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梨的果肉细胞和叶肉细胞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都有差异
B. 梨的果肉细胞和叶肉细胞所含元素的种类大致相同
C. 生物体中的元素都来自自然界,故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找得到
D. 梨的叶肉细胞和蓝细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的结构都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是每种元素在细胞内和无机自然界里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A、由题意可知,梨的果肉细胞和叶肉细胞中的化合物不完全一样,据此可推知梨的果肉细胞和叶肉细胞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都有差异, A正确;
B、不同细胞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大致相同,B正确;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因此生物体中的元素都来自自然界,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找得到,C正确;
D、梨的叶肉细胞是真核细胞,含有叶绿体,蓝细菌的细胞是原核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二者的结构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D。
12. 某兴趣小组为检测某种牛奶的成分是否合格,将一瓶该种牛奶分成了甲、乙、丙3组,分别进行了以下检测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若现象a为出现红色,则说明该种牛奶中含有脂肪
B. 乙组实验须水浴加热,若现象b为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种牛奶中不含还原糖
C. 丙组实验加入相应物质后应摇匀,若现象c为出现紫色,则可说明该种牛奶中含有蛋白质
D. 利用花生子叶为材料进行甲组实验时,滴加染液后,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若出现橘黄色则说明含有脂肪;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含有还原糖;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 NaOH 溶液,再加 B液CuSO4溶液)用于检测蛋白质,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有蛋白质。
A 、 若现象 a 为出现橘黄色,则说明该种牛奶中含有脂肪,而不是红色,A 错误;
B 、 乙组实验须水浴加热,若现象 b 为未出现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该种牛奶中不含还原糖,可能是实验操作不当或还原糖含量过低,B 错误;
C 、 丙组实验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加入组织样液后,应先加 A 液 NaOH 溶液,再加 B液CuSO4溶液,不是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加入牛奶中,C 错误;
D 、 利用花生子叶为材料进行甲组实验时,滴加染液后,需要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洗去浮色,D 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在第一年秋季播种作物甲,次年春夏季作物甲便会成熟。在冬季来临的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作物甲体内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作物甲在第一年秋冬时期含水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时,结合水含量与总含水量相等
B. 结合水和自由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总含水量是不变的
C. 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会失去自由水,且结合水占比会升高
D. 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是不对称分布的,故其为极性分子
【答案】CD
【解析】
【分析】图形分析:从横坐标分析,9~12月温度降低,而细胞中含水量曲线呈逐渐下降趋势,自由水的含量下降,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新陈代谢减弱,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A、结合水含量与总含水量对应的纵坐标含义不同,在交点处,结合水含量与总含水量不相等,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图中的总含水量是会发生变化的,B错误;
C、由于自由水处于游离状态,因此,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会失去自由水,且结合水占比会升高,因而代谢缓慢,便于储存,C正确;
D、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是不对称分布的,故其为极性分子,因而可以作为良好的溶剂,D正确。
故选CD。
14. 根瘤菌是土壤中常见的细菌,其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可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而豆科植物可以为根瘤菌提供栖息场所和有机养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通过比较是否有核膜来区分根瘤菌和植物根细胞
B. 根瘤菌可为豆科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其为自养生物
C. 含氮养料被吸收后,在细胞中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 用多年种植豆科植物的土壤种植农作物,可使氮肥的施加量相对减少
【答案】AD
【解析】
【分析】根瘤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根瘤菌能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营养。
A 、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真核细胞有核膜,所以可以通过比较是否有核膜来区分根瘤菌和植物根细胞,A正确;
B、豆科植物可以为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为异养生物,B错误;
C、含氮养料被吸收后,在细胞中可以离子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
D 、 多年种植豆科植物的土壤中,由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土壤中含氮量相对较高,种植农作物时,可使氮肥的施加量相对减少,D正确。
故选AD。
15. 某同学为探究矿质元素对水稻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将两组水稻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玻璃器皿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所选两组幼苗的数量、生长状况及培养时间等不同
B. 水稻细胞含有的元素和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C.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Mg2+对水稻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D. 培养后可从幼苗的长度、叶的数量及颜色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是探究矿质元素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自变量是有无矿质元素,因变量是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
A、所选两组幼苗的数量、生长状况及培养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A错误;
B、水稻细胞所含化合物不一定在无机自然界找得到,B错误;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矿质元素,故本实验不能说明Mg2+对水稻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C错误;
D、研究矿质元素对玉米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自变量是有无矿质元素,因变量是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所以培养后可从幼苗的长度、叶的数量及颜色等方面来进行比较,D正确。
故选ABC。
16. 某种作物的产量和土壤中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浓度之间作物产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种作物对无机盐乙的需求量更大,无机盐乙中一定含有大量元素
B. 与浓度为m时相比,无机盐乙的浓度为n时该作物的产量更高
C. 由图可知,同时施用无机盐甲和乙时的产量高于单独施用无机盐甲或无机盐乙时的
D.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其在土壤中的浓度越大越好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对于甲无机盐离子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离子浓度升高,农作物产量升高,超过一定的浓度,随浓度升高,农作物产量降低,浓度为适宜时,作物的产量最高;对于乙无机盐离子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离子浓度升高,农作物产量升高,超过一定的浓度,随浓度升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在n点之间,农作物的产量较高。
A、由图可知,该植物对无机盐甲的需求量小于对无机盐乙的需求量,故可说明该种作物对无机盐乙的需求量更大,无机盐乙中不一定含有大量元素,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无机盐离子乙的浓度为n时,极大的促进了该作物的产量,而浓度为m时促进作用不如浓度为n时,B正确;
C、该实验缺少同时施加适宜浓度的甲和乙的实验组,因此无法得出同时施用无机盐甲和乙时的产量高于单独施用无机盐甲或无机盐乙时的结论,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对于甲和乙无机盐离子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离子浓度升高,农作物产量升高,超过一定的浓度,随浓度升高,农作物产量降低,浓度为适宜时,作物的产量最高,因此并不是无机盐在土壤中浓度越大越好,可能会导致作物根部失水等问题,D错误。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鄱阳湖湿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也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每年秋冬季节,成群的候鸟迁徙至此。各种珍稀的鸟类,如小天鹅、白鹭、灰鹤等,都会在这里聚集。游客可以在湿地观察这些美丽的鸟类,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鄱阳湖湿地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是由_____和_____相互关联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以灰鹤所处的生态系统为例,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_____、组织、器官、系统、灰鹤、_____、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与灰鹤相比,草履虫没有_____层次。
(3)病毒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1) ①. 生态系统 ②. 生物群落##群落 ③. 无机环境
(2) ①. 细胞 ②. 种群 ③. 组织、器官、系统
(3)不属于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小问1】
鄱阳湖湿地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关联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
【小问2】
灰鹤所处的生态系统,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灰鹤(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与灰鹤相比,草履虫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小问3】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因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18. 某兴趣小组利用显微镜观察到了①红细胞、②蓝细菌、③变形虫、④酵母菌、⑤金黄色葡萄球菌。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填序号),这些细胞与草履虫在结构上的显著区别是_____。
(2)细胞具有多样性,蓝细菌因含有_____和_____而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结构上,细胞的统一性通常表现为都含有_____(写出3点即可)。
(3)若图甲表示在目镜为10倍,物镜为4倍的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视野,图乙表示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倍数是_____。该实验中的红细胞需要置于生理盐水中,生理盐水的作用是_____。
【答案】(1) ①. ②⑤ ②. 这些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草履虫有
(2) ①. 叶绿素 ②. 藻蓝素 ③.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答出3点即可)
(3) ①. 16倍 ②. 使红细胞生活的环境维持在稳定的状态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小问1】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题干中的②⑤为原核细胞,①③④为真核细胞。草履虫为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原核生物没有。
【小问2】
蓝细菌因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结构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为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小问3】
如下图一是在目镜为10×,物镜为4×的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时的视野,即放大倍数为40×,而图二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即更换后能在视野直径位置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比原来看到的8个细胞缩小了4倍,说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放大了4倍,及此时更换的物镜应为16×。需要将红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制成装片,生理盐水的作用是使红细胞生活的环境维持在稳定的状态。
19.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肾炎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某人身体不适,怀疑自己患有肾炎或者糖尿病,医生取其尿液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表中的①为_____。若实验现象Ⅱ、Ⅲ分别为_____,则说明此人仅患有肾炎,没有患糖尿病。
(3)某同学猜想,按照不同的顺序先后使用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及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后使用都可以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为验证该猜想是否正确,该同学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完善该实验。实验步骤:
①取三组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并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
②A组试管中先加入甲液后加入乙液,摇匀;
③_____;
④C组试管中加入甲液和乙液混合后的溶液,摇匀;
⑤将三组试管置于_____条件下相同的时间,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_____,则说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②若_____,则说明上述猜想是错误的。
【答案】(1)作为对照组
(2) ①. 0.05g/mL-1的CuSO4溶液 ②. 无明显颜色变化、出现紫色
(3) ①. B组试管中先加入乙液后加入甲液,摇匀 ②. (同一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 三组试管中都出现砖红色沉淀 ④. 三组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或只有C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肾炎病人的尿液中会有蛋白质,所以可以通过检测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以帮助确定病情。
【小问1】
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组在取自患者的2mL尿液中加入1mL蒸馏水,其目的是与加入特定“化学试剂的”乙组和丙组进行对照,所以甲组实验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
【小问2】
乙组实验的目的是检测患者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因葡萄糖属于还原糖,所以应用斐林试剂检测。斐林试剂的甲液是0.1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 CuSO4溶液,使用时是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表中的①为0.05g/mL CuSO4溶液。丙组实验的目的是检测患者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会生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若此人仅患有肾炎,没有患糖尿病,则实验现象Ⅱ、Ⅲ分别为无明显颜色变化、出现紫色。则说明。
【小问3】
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加入顺序,有三种情况:先加入甲液后加入乙液;先加入乙液后加入甲液;加入甲液和乙液混合后的溶液。据此分析题述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推知:步骤③应该是“B组试管中先加入乙液后加入甲液,摇匀”。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会生成砖红色沉淀,水浴温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所以各组应该保持一致,所以步骤⑤应为将三组试管置于(同一温度下)水浴加热条件下相同的时间,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情况。若猜想是正确的,即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使用顺序及混合使用后都可以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则三组试管中都出现砖红色沉淀。若猜想是错误的,则各组实验现象有区别,即三组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或只有C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20. 冬季来临,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其抗寒能力逐渐增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冬小麦中有很多糖分、离子等物质溶解于水中,这体现了水_____功能;结合水的功能是_____。
(2)可溶性糖可与水结合,从而提高结合水所占比例。由此可推测,小麦在冬天时的可溶性糖含量_____(填“多于”或“少于”)其在秋天时的,意义是_____。
(3)仙人掌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同学甲猜想仙人掌中的自由水含量比刚收获的小麦种子中的更丰富。为了验证该猜想是否正确,同学甲将一定量的仙人掌和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放在同一条件下晒干,并称量晒干前后的质量,结果如图所示。二者中_____所含的自由水更丰富,判断依据是_____。
【答案】(1) ①. 作为细胞中良好的溶剂 ②. 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 ①. 多于 ②. 提高结合水的含量,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
(3) ①. 小麦种子 ②. 二者在晒干过程中失去自由水会导致质量减小,而小麦种子质量的减少量更明显
【解析】
【分析】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越小,细胞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
【小问1】
冬小麦中有很多糖分、离子等物质溶解于水中,这体现了水作为细胞中良好的溶剂的功能;结合水的功能是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小问2】
在冬天,可以通过提高小麦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来提高结合水的含量,从而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由此可知,小麦在冬天时的可溶性糖含量多于其在秋天时的。
【小问3】
在晒干过程中失去自由水会导致质量减小,由图可知,小麦种子质量的减少量比仙人掌的更加明显,由此可以推测,小麦种子中的自由水含量更高。
21. 某地种植的水稻经常出现白化现象(植株叶片失绿发白的现象),查阅资料发现,水稻缺镁或缺锌都可能会出现白化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与锌相比,通常镁在细胞中的含量_____(填“较多”“较少”或“无法判断”)。镁是参与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体现了无机盐的功能是_____。
(2)为了探究某片稻田中的水稻幼苗出现白化现象的原因是缺锌还是缺镁,科研人员开展了下列实验,请完善该实验。
实验材料:若干株生理状态相同的正常水稻幼苗、全素培养液(含有植物所需的全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缺锌培养液、缺镁培养液、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实验步骤:
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正常水稻幼苗均分为甲、乙、丙3组;
②将甲组幼苗置于_____中,将乙组幼苗置于缺锌培养液中,将丙组幼苗置于缺镁培养液中;
③_____;
④观察实验现象。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_____,则该白化现象是缺镁导致的;
若_____,则该白化现象是缺锌导致的;
若甲组幼苗仍为绿色,乙组和丙组幼苗出现白化现象,则缺锌和缺镁均会导致该白化现象的出现。
【答案】(1) ①. 较多 ②. 能作为细胞中许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 ①. 全素培养液 ②. 将3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 甲组和乙组幼苗仍为绿色,丙组幼苗出现白化现象 ④. 甲组和丙组幼苗仍为绿色,乙组幼苗出现白化现象
【解析】
【分析】在细胞中,镁通常属于大量元素,含量较多,而锌属于微量元素,含量较少。无机盐在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镁参与组成叶绿素,体现了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小问1】
镁是大量元素,锌是微量元素,故镁在细胞中的含量更多。镁是参与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体现了无机盐的功能是作为细胞中许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小问2】
由题意可知,甲组幼苗应置于全素培养液中,乙组幼苗置于缺锌培养液中,将丙组幼苗置于缺镁培养液中;3组幼苗放在培养液中之后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若甲组和乙组幼苗仍为绿色,丙组幼苗出现白化现象,则该白化现象是缺镁导致的;若甲组和丙组幼苗仍为绿色,乙组幼苗出现白化现象,则该白化现象是缺锌导致的。实验组别
检测方法
现象
甲
滴加几滴苏丹Ⅲ染液
a
乙
先滴加1mLNaOH溶液,再滴加3~4滴CuSO4溶液
b
丙
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加入牛奶中
c
实验组别
实验操作原料或试剂
实验现象
甲
尿液2mL+1mL蒸馏水
I
乙
尿液2mL+1mL0.1g·mL-1NaOH溶液与①_____的混合溶液
Ⅱ
丙
尿液2mL+1mL0.1g·mL-1NaOH溶液+4滴0.01g·mL-1CuSO4溶液
Ⅲ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