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大赛-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257614/0-17290465164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作业大赛-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257614/0-17290465164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作业大赛-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257614/0-17290465164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2 碳的氧化物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2 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2,95,国体与液体反应选用___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本表格可根据作业设计内容需要拓展、延长。作业设计涉及多课时的,应在此表中具体注明课时序号(例:第1课时)。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人教版 年级及册次:九年级上册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六单元 碳与碳的氧化物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5个):刘琴 周润中 谭健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每位学生多一点时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 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本份作业设计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 负增效”目的,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从而实现 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次作业设计的设计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学习与一个实验活动课,分别为课时1金刚石、石墨和C60,课时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时3 活动2二氧化碳的制取,课时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本单元将以分层性的原则设计作业,围绕着单元的重难点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2.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4.以碳的单质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5.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设计作业。
第1课时金刚石、石墨和C60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刚石
石墨
颜色
形态
光泽
硬度
导电性
用途
参考答案:
金刚石
石墨
颜色
无色透明
深灰色不透明
形态
正八面体
细鳞片状固体
光泽
加工后有光泽
有金属光泽
硬度
自然界中最硬
很软
导电性
不到电
导电
用途
裁玻璃,割大理石等
制作笔芯、做电极等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学生
15分钟
0.95
作业二
1.C60是由__组成的单质。
2.C60 分子形似__,这种结构的C60分子很稳定。
3.C60 在__和__领域有广泛前景。
参考答案:
碳元素
足球
超导、材料
了解C60的基础知识。
学生
2分钟
0.95
作业三
1.由于碳原子最外层上有__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因此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_,不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__,具有___;
3.碳还能与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具有__。
参考答案:
1.4、不活泼;
2.燃烧、可燃性;
3.还原性
单质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
5分钟
0.9
…………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铅笔里面不含__,铅笔芯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物质。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__。他们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__不同。
参考答案:
(1)铅;
(2)单质、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相差较大的原因
学生
2分钟
0.8
作业二
1.王羲之是我国宋朝的书法家,他的墨宝保存至今,极其珍贵。你认为他的书法能保存完好的原因是()
A.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苍劲有力,不易褪色
B.因为书法所用的纸质地优良,经久耐用
C.因为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 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达,能够把古代书法还原本色
2.下列有关碳还原氧化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Cu具有还原性
B.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在个变
3. 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
参考答案:
C
C
C
碳单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学生
5分钟
0.9
作业三
1.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物质,因此用石墨人工合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B.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由较大的差异是因为形成金刚石的碳原子与形成石墨的碳原子不相同
2.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 可以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D.可能是化合物
3.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是( )
A.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有杂质
B. 金刚石是单质,而石墨是化合物
C.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参考答案:
1.C
2.C
3.C
加深对碳单质概念的理解
学生
5分钟
0.8
…………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 现有: A.木炭, B.石墨, C.活性炭, D.金刚石四种物质, 按要求填空(填字母)
①用于制黑火药的是 ;②用作装饰品的是 ; ③用来作电极的是 ;④填充滤毒罐的是 ; ⑤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
参考答案:
1.①A,②D,③B,④C,⑤D
进一步理解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学生
3分钟
0.7
作业二
1.当碳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产物是
__,化学方程式为___;
2.当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时,产物是___,化学方程式为___。
参考答案:
1.CO2、 C+O2 点燃 CO2
2.CO、2C+O2 点燃 2CO。
碳的可燃性探究
学生
三分钟
0.8
作业三
1.木炭还原氧化铜
现象:___;化学方程式:___;
2.木炭还原氧化铁
现象:___;化学方程式:___。
参考答案:
1.试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
2CuO+C =2Cu+ CO2;
2.试管内红色粉末变黑色、
2Fe2O3 + 3C 高温 4Fe + 3CO2 ↑。
碳的还原性探究
学生
4分钟
0.6
…………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很久不用的锁,开启比较困难时,可向锁孔中加些铅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这是因为 。
2.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 NO2 气体
的烧瓶中投入若干块烧烤过的木炭,连接
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
是(通过收集资料回答问题)
① ;② 。
参考答案: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2.①烧瓶内红棕色褪去;
②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烧瓶中.
石墨的物理性质的主要用途探究
学生
3分钟
0.6
作业二
1. 下图分别是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结构模型(图中一个黑色小圆圈代表一个碳原子)
金刚石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判断的依据 是 。
2. 下表为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回答问题:
物质
硬度
导热性
导电性
金刚石
很硬
很差
几乎不导电
石墨
很软
良好
能导电
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 .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C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D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参考答案:
单质、只由碳原子构成
B
通过结构模型知道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以加深对单质概念的理解
学生
5分钟
0.7
作业三
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 80g 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
参考答案:
解:设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 x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
160 12
80g x
16080=12x
X=6g
答: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 6g.
有关碳还原的基础计算
学生
4分钟
0.6
…………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
实 验 装 置 图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
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参考答案:A
通过练习加深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的认识
学生
2分钟
0.7
作业二
1. 高温下用过量木炭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B中发生的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否开始发生,则B中的试剂(填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a处排出的气体中,除没有排尽的空气和未被完全吸收的带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外,还一定含有少量(填化学式)________气体.
(3)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澄清石灰水;(2)CO;(3)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通过练习加深对木炭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的认识
学生
3分钟
0.7
作业三
归纳木炭还原氧化铜与氧化铁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①要先撤导管再扯酒精灯,防止水倒吸;
②要充分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除去其中水分;
③研磨混合要充分;
④加热温度要足够,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煤气灯。
帮助学生巩固木炭还原氧化铜氧化铁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
3分钟
0.7
…………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有如右图所示变化,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
A: ;B: ;C: ;D: ; E: 。
(2)写出以上各步的化学方程式:① ;
② ;
③ 。
参考答案:
A:C 和 CuO B:Cu,C:CO2,D:CuO,E:CO;
(2)①2CuO + C 高温 2Cu + CO2 ↑;
②2Cu + O2 ∆ 2CuO;
推断题对学生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对碳化学性质的认识。
学生
6分钟
0.6
作业二
1.木 炭 、 活 性 炭 、 焦 炭 和 炭 黑 的 主 要 成 分 都是 ,它们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 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统称为 。木炭具有吸附性,是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 的 结 构 ,活 性 炭 也 具 有 吸 附 性 , 且 吸 附 作 用 比 木 炭 强 , 常 在__、__等方面应用。
参考答案:
1.石墨、无定形碳、净水、防毒面具。
碳单质的作用进一步巩固
学生
2分钟
0.7
作业三
1.调查与研究: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碳排放”和“碳中和”的资料,试着列表估计自己家庭一个月的碳排放量,并根据“家庭碳排放表”提出合理地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完成形式: 学生分小组课后完成,以小论文或手抄报的形式提交。
参考答案:
1.无固定回答。
学生通过了解“碳排放”与“碳中和,树立正确的化学观”
学生
2小时
0.5
…………
第2课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 有不少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有 CO2,你能把它们都写出来吗?
参考答案:
(一)C+O2 点燃 CO2;
(二)2CuO + C 高温 2Cu + CO2 ↑;
(三)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回忆已学知识寻找CO2的制取方法
学生
4分钟
0.9
作业二
作业一的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 气体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反应一碳燃烧反应物中有氧气,不能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
(2)木炭 还原氧化铜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反应;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过快,都不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让学生查找资料,分析已学的方法是否符合实验室制取
学生
3分钟
0.8
作业三
实验室常用那两种药品反应制取 CO2 气体,有何优势?
参考答案:
大理石和稀盐酸;
来源广,易于获取,反应速率适中,可以在一般的反应发生装置中进行。
阅读书籍选取一种最适合的方法
学生
3分钟
0.8
…………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防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让学生自己了解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来代替硫酸
学生
两分钟
0.8
作业二
也 不 能 用 碳 酸 钠 代 替 石 灰 石 , 原 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发生反应,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
学生
2分钟
0.8
作业三
根据之前所学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你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参考答案: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让学生自己预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
学生
2分钟
0.8
…………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回忆所学知识,回答实验室中有哪些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仪器?
参考答案:
试管、烧杯、锥形瓶
让学生回顾化学仪器
学生
2分钟
0.8
作业二
1. 气体的制取装置健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与 和 有关。
2.固体和固体反应选用___;(加热)
3.液体与液体反应选用___;(不加热)
4.国体与液体反应选用___。(不加热)
参考答案: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用试管和酒精灯铁架台进行加热
用锥形瓶或者烧杯
锥形瓶和长颈漏斗。
通过习题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反应物状态选取发生装置
学生
3分钟
0.8
作业三
1.收集方法的气体的___和 有关;
2.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9(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 则密度 空气,可用___法收集, 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8-2021年广东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碳与碳的氧化物,共65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专项练习:碳与碳的氧化物 (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过氧化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4.2 碳练习,共2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