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24)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2024)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注意,知识整合,教材练习,课堂练习,进行猜想,收集证据,交流反思,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2.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
3.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三.教学难点: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上节课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有:
1.金属+ ====金属氧化物;2.金属+ ====盐+ 。(思考:反应类型?)
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完成教材11-12页探究,填写课本表格,完成课本讨论。
分析归纳:
1.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 ( ) Na ( ) Al, ( ) Fe Sn Pb (H), ( ) ( )Ag Pt Au。
(顺口溜: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
2.金属活动性规律:(1)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 。(不能置换浓硫酸或硝酸)
(3)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即盐)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规律:前置后,盐必溶;钾钙钠,不能用。
【特别注意】(1)K、Ca、Na性质过于活泼,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剧烈反应,如:2Na+2H2O=2NaOH+H2↑,所以把它们放到金属盐溶液里,不能将金属置换出来(所以同学们在写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不要写钾、钙、钠)。
(2)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不溶于水的盐不与金属反应,如:Mg和AgCl不反应,因为AgCl不溶于水。
(3)铁与酸、盐的溶液起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化合物。
4.当一种金属放入多种盐溶液中,它先与最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当多种金属放入同一种盐溶液中,最活泼的金属先与盐溶液反应;当多种金属放入同一种酸溶液中,最活泼的金属先与酸反应(即:存在反应的先后现象)
【知识整合】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置换反应有三类(各举一例,写化学方程式):
1.还原剂C、H2还原金属氧化物,如 ;
2.金属与酸的反应,如 。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如 。
【教材练习】完成教材13页“练习与应用”2、5题(5题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课堂练习】1.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Y的硫酸盐溶液不能用Z的容器盛放。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Y Z B. Z Y X C.Y Z X D. X Z Y
2.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已知: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下列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错误的是
A.Mn > Cu B.Al > Mn C.Mg > Al D.Mn > Mg
3.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C.金属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与等质量的同一稀盐酸反应,其剧烈程度不同
4. 在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X不反应;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Z表面有固体物质析出,而X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Z、X B.Z、Y、X C.Y、X、Z D.无法确定
5.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金属R可能是铝
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 ;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 是否反应。
【核心知识要点小结】
1.金属活动性顺序: 。
2.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①金属能否与酸(盐酸和稀硫酸)反应;②金属能否与金属化合物(即盐)的溶液反应。
3.当一种金属放入多种盐溶液中,它先与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当多种金属放入同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最活泼的金属先与盐反应。
教(学)后反思:1.本课知识点有一定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分析学生.
2.对置换反应的形式学生还没有掌握好.
3.学生对置换反应为什么要在溶液中进行存在困惑.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猜想一正确
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 (填“快”或“慢”)
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演示实验,课件展示,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实验目的,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学以致用,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