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桔园洲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十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下列温度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42℃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42℃
C.洗热水澡时水温约为42℃D.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42℃
2.如图所示,液体注进不同的玻璃杯中,具有不同的形状,说明液体具有
A.固定的形状B.固定的体积C.不定的形状.D.不定的体积
3.0℃气温下,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一点也不熔化B.熔化一部分C.全部熔化D.无法判断
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二十四节气”。对下列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5.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于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
6.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因家,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A.不关水龙头B.垃圾倒入河中C.喷灌农作物D.边洗漱边放水
7.如图所示,祖国各地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图是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输水工程,可以有效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
B.乙图是青藏高原冰川,天气暖和之后,冰雪消融,形成水流,这是熔化现象
C.丙图是雾都重庆,楼宇间的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丁图是松花江畔的雾凇,它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8.下列现象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火车经过时,铁轨的温度会升高
C.柏油路被太阳光晒热D.水放入冰箱内,水的温度会降低
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内能为零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10.防冻液是在蒸馏水中加入特殊添加剂的冷却液,主要用于液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它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且散热好等优良性能。其散热好的主要原因是
A.凝固点较低B.沸点较高C.密度较小D.比热容较大
11.如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在瓶塞跳出的过程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瓶内气体膨胀对外界做功B.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
C.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D.瓶内的水发生了剧烈的汽化现象
12.图是《天工开物》中记录的铸造铜钟的过程,大致分为“制模—熔炼—浇铸—脱模—打磨”五个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推动鼓风机可以提高燃料的热值B.熔炼过程中,铜的内能不断增加
C浇铸过程中,铜所含热量不断减少D.打磨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3.汽油机大多用在一些轻巧的机械上: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某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冲程需要火花塞点火B.该冲程汽缸内的压强降低
C.该冲程可以对外做功D.该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4.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3和4的纯净水,并用不同加热器同时对其加热,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分别得到图丙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A和B(不计热量损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杯中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
B.加热时间相同,甲、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
C.甲、乙两杯中的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为3∶4
D.将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从20℃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之比是3∶4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2分。
阅读短文,回答15~17题:
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又因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15.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大的特性,因此应该注意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多植树。
16.解决城市大气热污染的首要办法是增大蒸发量,受城市条件的限制,采用喷雾系统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办法,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有_________热量的作用。
17.研究表明,现在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机动车也是造成热岛效应的因素之一。
(1)小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刹车片会发烫,这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
(2)某品牌汽车的百公里油耗为6,则此汽车行驶100时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J;小明根据该汽车发动机的说明书,将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表,请根据给出的信息,计算该汽车内燃机的效率为_________。(汽油的热值)
小桔了解到有种说法“在室内穿两件薄衣服比只穿一件厚衣服更保暖”。他采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子中装入等体积的热水,用两层灰色薄棉布包裹着甲瓶(内层紧贴,外层相对宽松),用一层灰色厚棉布紧贴包裹着乙瓶,用数显温度计测量瓶中热水的温度,测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18~20题:
18.表中有一个温度值记录错误。该错误的温度值是_________℃。据表中信息可知,水温会先降到41.0℃的是_________瓶。已知瓶中水的体积是350g,该瓶中水的温度降至41.0℃时、其放出的热量_________J。[]
19.如果把瓶中的热水换成冰块,_________瓶中的冰块熔化较慢。分析实验结果,可猜想“在室内穿两件薄衣服比只穿一件厚衣服更保暖”的原因可能是两件薄衣服中间有_________。
20.请写出一个生活中与你的猜想相符合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图中给出了甲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的图像,请在图中画出比热容更小的乙液体大致图像。
22.小桔和小福两位同学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初温相同的水进行加热(水未沸腾)。小桔加热的水质量少,小福加热的水质量多(其他条件均相同)。图中虚线是小桔同学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以小桔的图像为参考在图中用实线绘制出小福同学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23.小明将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子盖上瓶盖拧紧,握住瓶子中部不动,用力将瓶子下部扭转挤压使瓶子容积减小,然后用手快速将瓶盖打开,“砰”的一声,瓶盖快速飞出,瓶盖冲出的瞬间看见瓶内和瓶口处都出现了“白气”。请回答一下问题:
(1)“白气”的形成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现象。
(2)从能量转化和物态变化的角度解释瓶内“白气”产生的原因。
2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许多城市为了整治城市环境,大力开发湿地公园,修建人工湖.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修建人工湖可以调节气温的主要原因。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6分。
25.(6分)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_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酒精灯,然后按_________顺序安装各器材;图甲所示加热方式叫“水浴加热”,这种加热方式除可以使试管中的固体受热均匀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石蜡温度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
(3)试管中的海波和石蜡全部熔化后,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图像中画出他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可知石蜡的凝固点为_________℃,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_________℃。
26.(6分)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小桔组装好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_。
(2)为了探究水沸腾是否需要吸热,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移去酒精灯,发现水仍沸腾了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着给烧瓶塞上瓶塞,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27.(7分)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
(1)如图甲,小桔将碘锤放入热水中。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福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桔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于400℃。于是推翻了小福的观点,因为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并且_________(以下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将甲图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目的是:_________;过一段时间会观察到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管壁有附着的碘成小颗粒状,说明了碘蒸气发生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热量。
28.(11分)如图所示是“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中给烧杯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装置安装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液体温度,数据如表所示:
①比较_________(填序号)得出: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
②比较3、4得出:质量_________的_________物质,升高_________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_。
③评估与交流:从这4次实验中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液体吸热升温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9.(6分)如图甲所示,小桔发现,放在同一杯热水中的金属勺摸起来比塑料勺烫,他认为这是由于两种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小桔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将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铜丝和铝丝的一端浸入烧杯内的沸水中,另一端浸入试管内50g初温为20℃的水中,每隔2min记录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绘制出试管中水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
(1)在此实验中,铜丝和铝丝的导热性能是通过_________来表示的。(选填字母)
A.时间B.温度C.温度的变化量D.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
(2)由图丙所示的图像可知:_________的导热性能更好。
(3)小桔进一步猜想:导热体导热的快慢还可能与其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于是他又找来几根不同规格的铜丝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使试管中水的温度从20℃升高至相同温度,铜丝的规格和加热时间如下表。
①对比第_________(选填实验序号)次实验,可以探究导热体导热的快慢与其长度的关系。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材料相同时,导热体的长度越_________,横截面积越_________,导热体导热越快。
③由规律推测:第6次实验所需的加热时间_________min。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30.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10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6min内完全燃烧0.2的煤,水的比热容为,煤的热值约为。求:
(1)这些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31.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它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社会文明水平。为了有效处理这些垃圾,某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420t,垃圾的平均热值。求:
(1)420t垃圾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2)若420t垃圾完全燃烧产生热量的80%被水吸收,则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使初温为20℃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
室温:25℃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甲瓶水温/℃
61.0
56.6
62.5
50.9
48.5
乙瓶水温/℃
61.0
55.6
52.3
49.0
45.7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实验序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甲
50
20
45
5
2
甲
50
25
50
5
3
乙
50
20
45
10
4
乙
100
23
48
20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铜丝的横截面积
1
4
2
4
4
3
铜丝的长度
1
1
1
0.5
2
3
加热时间
8
2
4
1
4
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共8页。
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十月份适应性练习物理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十月份适应性练习物理试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