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a-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N-14 0-16 S-32 C1-35.5 Na-23
Mg-24 Al-27 K-39 Ca-40 Fe-56 Cu -64 Zn-6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日常生活中纯金属使用比合金更广泛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涤纶、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塑料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2.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B. 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
C. 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D 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
3. 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熄灭酒精灯B.倾倒液体
C.将固体粉末装入试管D.滴加液体
4.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 盐酸. HCl.
C.碳酸钙、熟石灰、Cảeơ₃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5. 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碱都易溶于水 B. 碱盐反应一定有沉淀生成
C. 盐和氧化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 碱和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6. 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用pH 试纸测得食醋的pH为9.2; ③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④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⑤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烟:6 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⑦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①③④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⑦ D.①②③④
7.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一现象一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 )
①NaCl、 BaCl₂、 CuSO₄、 NaOH、 NH₄NO₃②Ba(NO3)2、NaCl、Na2SO₄、H2SO₄、HCl
③NaOH、FeCl3、 MgSO₄、 BaCl₂、 KCl ④AgNO₃、HCl、 K₂CO₂、 NaCl、 BaCl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9.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
A.“C→CO₂”的反应碳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B.“CO→CO₂”’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₂→CaCO₃”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₂→H₂CO₃”’的反应可酚酞试剂验证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
A. 分别向等质量的铝、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B. 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蒸馏水
C. 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D. 向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
11. 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CO₂和2.7 g H₂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 其中正确的是( ▲ )
①一定含 C、H 元素 ②一定不含O 元素 ③可能含O 元素 ④一定含O 元素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12. 向AgNO₃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Mg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的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有 Ag; ④滤液中一定有 Cu(NO₃)₂、一定不含ρgNO₃、可能有 Mg(NO₃)₂,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3. 某溶液由NaOH、HCl、H₂SO₄和 MgCl₂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向该溶液中滴加 Ba(OH)₂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Ba(OH)₂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Cl 和H₂SO₄一定存在
B. NaOH、 H₂SO₄和 MgCl₂ 一定不存在
C. HCl 和MgCl₂一定存在
D. HCl一定存在, NaOH、H₂SO₄一定不存在, MgCl₂可能存在
14.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方同学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并用图象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現象。其中依据图像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 ▲ )
A. 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
B.在 NaOH 溶液中加入 CaCO₃,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 NaOH 溶液中加入 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 NaOH 溶液中加入 Ba(NO₃)₂,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5. 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铁,向右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向右盘
B. 由于消耗的硫酸质量相等,实验结束后,指针不偏转
C. 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6.4g的镁
D. 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可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6.4g的铁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属于化合物的是 ▲ 。(均填容器代号)
17. 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同一种物质,由于分类的依据不同,分类的结果也有所不同。以“水”为例,下列各组物质中,水均与其他三种物质所属类别不同。
(1)依据物质通常存在的状态: 在H₂O、CO₂、Mg、Ca中, 水属于 ▲ 。
(2)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数目:在水、空气、土壤、海水中,水属于 ▲
(3)依据物质所含元素种类: 在H₂O、O₂、H₂、S中, 水属于 ▲
18. 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与生产都离不开金属和金属材料.
(1) 铝比铁活泼,但铝锅却比铁锅耐腐蚀的原
因是 ▲ 。
(2) 钢铁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钢铁的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钢铁生锈其实是铁与空气中的 ▲ 同作用的结果。
19. 海洋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 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
(2) 在实验室中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老师提供了烧杯 酒精灯和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
(3)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 N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Na₂CO₃溶液⑤加过量 BaCl₂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可多选)
A.⑤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③ D.②④⑤①③
20. 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 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称为: ▲ 。
(2) 若Ⅰ是红褐色沉淀, 请写出G+F→Ⅰ的化学方程式: ▲ 。
(3) 指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 ▲ 反应。
21. 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 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 .
(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 ▲ 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 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
2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铁,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适量原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滤渣和无色滤液,小组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对滤渣和滤液进行实验.
(1) 甲组: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并得到黄色溶液,则黄色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乙组:对滤液进行如下探究:
(2) 写出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3) 乙组实验中,能证明原粉末中不含 NaOH的现象是: ▲ .
(4)通过对乙组实验的数据分析可知,原固体中 ▲ (填“含”或“不含”)NaCl.
三、实验与探究题 (本大题有5小题,共20空,共40分)
23、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 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理不合理,理由
是 ▲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随着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由该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A→B, 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
(3) 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不可行的是 ▲
A. 无色酚酞试液 B. FeCl₃ C. BaCl₂ D. KNO₃
24. 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₂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1)小刚用A装置未看到明显的现象,他认为CO₂与NaOH不发生反应.
(2)小丽用B装置进行实验,看到气球变鼓,认为CO₂与NaOH发生反应.
老师指出:CO₂与水接触也能看到上述现象,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₂与NaOH发生了反应,两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分液漏斗再向B 烧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又看到气球变瘪,从而确定( CO₂与NaOH发生了反应. 解释气球变鼓的原因 ▲
(3)证明装置C中的CO₂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两位同学认为利用该装置需做个对比实验,补做的实验是: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25. 小洲同学在学习“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 CaCO₃遇到溶有 CO₂的水时,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 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 联想到实验室检验 CO₂时, 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₂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 他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 与CO₂反应生成 Na₂CO₃;
(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₂CO₃+CO₂+H₂O=2NaHCO₃;
(3)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₃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4Na₂CO₃、NaHCO₃的溶液呈碱性、BaCl₂呈中性;
5NaHCO₃与盐酸能反应,与BaCl₂不能反应。
【提出猜想】
(1)溶质有 NaOH、Na₂CO₃; (2)溶质为 Na₂CO₃;
(3)溶质是 ▲ (填化学式);
(4)溶质全部是 NaHCO₃
【设计实验方案】
【得出结论】猜想(3) 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 并说明理 ▲
【反思应用】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 请你描述一下:
26. 葡萄糖酸亚铁 UC₆H₁₁O₇₂Fe∑是常用的补铁剂。工业上制备葡萄糖酸亚铁的方法之一是由刚制备的碳酸亚铁与葡萄糖酸反应而得。其流程如图:
用下图装置制备 FeCO₃ 。回答下列问题:
【文献资料】
1、亚铁离子容易被氧气氧化,也易水解生成 FeOH₂沉淀。
2、葡萄糖酸亚铁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
(1) 为了成功制得碳酸亚铁,开始实验时应该先打开K₁ ▲ (填打开或关闭 K₂、K₃),待B中反应即将结束时再打开K₂关闭K₃。
(2) 碳酸亚铁过滤时需在表面保留水层的原因是 ▲ 。
(3) 反应Ⅱ后加入葡萄糖酸调节溶液pH至5.8,其原因是 ▲ 。
(4) 葡萄糖酸亚铁溶液结晶、洗涤时均需加入乙醇,其目的都是 ▲ 。
27. 向 Na₂CO₃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MgCl₂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某同学经过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并进行如下探究:
【猜测】白色固体可能是: ①MgCO₃; ②Mg (OH)₂; ③MgCO₃和( MgOH₂。
【资料】 MgCO₃、MgOH2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1)【实验1】取适量白色固体. 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观察到现象为 ▲ ,则猜测①不成立。
(2) 另取适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 ,产生大量气泡,则猜测②不成立。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应为碱式碳酸镁[ aMgCO₃⋅bMgOH₂∘4H₂O,其不溶于水,加热易分解,工业上常用作阻燃剂。
(3)【实验2】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生成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①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2.0g: ②浓硫酸增重0.9g: ③浓NaOH 溶液增重1.76g。浓硫酸其中乙瓶浓NaOH的作用是 ▲ 。
(4) 通过计算得出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是 4MgCO₃⋅MgOH₂∘4H₂Oc。工业上用碱式碳酸镁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有: ▲ 。(写出一点即可)
四、 综合题(28题7分, 29、 32题各8分, 30、 31题各6分, 共35分)
28.NH₄₂SO₄、NH₄NO₃、CONH₂₂是常见的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1) 上述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
(2) 上述 NH₄₂SO₄、NH₄NO₃、CONH₂₂ 属于化肥中的 ▲ 肥。
(3) NH₄NO₃中N、 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
(4) 为测定、(NH₄)₂SO₄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民和小青分别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样品中杂质可溶,且不参与反应).
方案1:小民称取 13.60g 样品,与足量的 NaOH 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将获得的气体直接用足量的浓硫酸吸收,浓硫酸增重3.91g.
方案2:小青另取等质量的样品溶于水, 向水中加入足量的BaCl₂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 洗涤、 干燥, 得白色固体23.30g.
上述不合理的方案是 丛 ;简述理由 ▲
(5) 选用合理方案计算该(NH₄) ₂SO₄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29. 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1) 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 NaOH 溶液,没有生成沉淀的原因是 ▲
(2) 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 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 ▲
(3) 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 若小宇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变
30. 有一包固体粉末, 可能是CaCO₃、Na₂SO₄、CuSO₄、Na₂CO₃口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组成
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Na₂CO₃溶液与CuSO₄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
(1) 【现象与结论】经上述操作. 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 和 ▲ *填化学式)。
(2)【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
取46.2g该粉末,溶于水配成174.6g 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 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①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
②通过计算确定 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
31. 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等多种疾病,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杂质可溶于水)。为了测定墨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 小明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2) 通过测定 D瓶质量变化来研究。反应结束后未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 (偏大、偏小、无影响) 并说明理由
(3) 小科也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测定B瓶质量变化来研究。他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样品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三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请分析计算,在第三次实验中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32.从废铝锅上剪下6g铝片(表面被氧化,且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 放在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求:
(1) 第5次加入稀盐酸时,烧杯中溶质是 ▲ (填化学式)。
(2) 在右图中画出生成H₂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3) 所加稀盐酸的容质质量分数。
(4) 求铝片中铝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显碱性
②用试管另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 滴加过量的 BaCl₂溶液
猜想(4) 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 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 (1) 和 (2)不成立
加入 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0.0
2.45
7.35
9.8
9.8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样品质量/g
3.0
6.0
9.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烧杯中的质量/g
26.00
46.00
65.90
85.80
105.7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建功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袍江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科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科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