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第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第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既然艺术鉴赏是主客体的感情交流活动,那么,鉴赏者就不是完全被动的受感染者。作为审美主体,他有很大的能动性,是艺术形象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当然,他不是艺术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而是消费过程中的参与者。王朝闻把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叫作“再创造”。他说:“艺术形象,其实不过是借有限的但也就是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的那些和特定的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提炼’着既成的艺术形象。”
    既然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心理活动,那么,不同的鉴赏者对于某一部作品的艺术感受,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正如鲁迅所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当然,因为鉴赏的是同一部作品,作家所提供的信息——诱导物是相同的,所以鉴赏者的再创造也不至于离题万里;而是大同小异。
    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先是鉴赏者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在感受的基础上,就进入体验。体验是鉴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因为没有体验,就不能进入作品的规定情景;没有体验,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鉴赏者是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而再体现在头脑中。体验是以本人的记忆为基础的。演员在体验角色的感情时,需要在生活库存中唤起自己的情绪记忆;读者在鉴赏艺术形象时,也需要在生活库存中唤起自己的形象记忆。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那就无从体验,也就无从“再体现”或“再创造”。但即使在同一或相近的社会形态中生活的人们,其人生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就必然有所差别。所以外国人说: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艺术鉴赏的另一重要心理因素是想象,想象在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鉴赏活动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鉴赏者总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丰富艺术形象。生活是无限广阔和无限复杂的,而艺术则只能用有限的画面和有限的笔触去表现它,作者选取典型情节和典型人物,抓住特征性的几点,加以勾勒,诱导读者、听众用想象加以补充,这样才能余味无穷。如果写得太实,不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那倒反而索然无味了。马远的绘图《寒江独钓图》,只画一个老人坐在小船头上独钓,画面很简单,但能引起读者的想象:这大概是一个高士,避开世俗的纷争,独钓寒江,恬然自得。欣赏音乐,想象的作用就更大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里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写的就是欣赏音乐时的想象和联想。如果连最起码的想象力也没有,那是根本无法欣赏艺术作品的。电影里有蒙太奇的组接,小说里的情节也有跳跃,没有想象就连续不起来。至于象征主义作品,意识流艺术等,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更不行了。当然,鉴赏者的想象是以艺术形象所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的,不能离开它而胡思乱想。否则就离谱了,那就不叫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还有一种心理因素,叫移情作用。艺术作品是以情感人的,审美主体被感动之后,激发起了相应的感情又将这种感情外射到审美对象身上去。这就是情感的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是有条件的。首先,审美对象作为客体,它必须是美的,然后才能打动审美主体。但是,若把鉴赏活动仅仅看作是审美客体以美感感情打动审美主体,而审美主体似乎完全是被动的,那也不合乎事实。因为移情作用实际上是存在的。杜甫诗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鉴赏自然美时移情作用的例子。鉴赏艺术美也是一样。人们常常进入角色,与之同喜同悲,同笑同哭,为古人担忧。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记载:一个英国老太婆看《哈姆莱特》,到最后决斗的一幕,大声警告哈姆莱特说:“当心呀!那把剑是上过毒药的!”类似的例子尚多,这都说明观赏者的感情是外射到审美对象上了。当然,完全达到物我同一,失却了理智,也并不好,枪杀演坏人的演员就是极端的例子。布莱希特提出了“间离效果”的表演理论,要求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距离,从而避免使群众把对角色和演员本人的感情混合,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样,就必须要求鉴赏者亦情亦理,既能放纵感情,又能控制感情。
    艺术鉴赏不但是感受的过程,同时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所以在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中,还有再认识再评价的因素。作者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表现在作品里,鉴赏者则通过作品对生活做出再认识和再评价。鉴赏者的认识水平可能低于作者,这样他就不能全部领会到作品的思想意义,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但是也有可能鉴赏者的认识水平高于作者,他可以从作者所描写的生活画面认识到更多的东西,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人们常说的“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指这种情况。正因为艺术作品的思想不足直接说出的,而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有可能提供一些客观情况,让鉴赏者做出再认识与再评价,
    (摘编自吴中杰《文艺鉴赏的审美特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艺术鉴赏这一主客体的感情交流活动中,鉴赏者不是被动的受感染者,而是具有主导地位.的艺术消费过程参与者。
    B.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因此,不同的鉴赏者对于同一部作品的艺术感受见仁见智,绝不可能相同。
    C.只有生活经验越丰富,体验才可能越深切;因此,读者生活经验的丰瘠程度就决定着他的鉴赏艺术形象能力的高下。
    D.艺术鉴赏既是感受的过程,也是认识的过程;鉴赏者认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他对艺术作品思想意义认识的深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在《阿Q正传》中刻画阿Q这个典型形象,勾勒他的癫疮疤、瘦伶仃、黄辫子等外形特征,以此引导读者用想象去补充人物形象。
    B.京剧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趟马动作来表现战马的驰骋,通过演员的划船动作来表现涉水,这些都是通过调动观众的想象力而达到的。
    C.“飞流直下三千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从这两句诗词名句中都可以看出人在鉴赏自然景物时的移情作用。
    D.歌剧《白毛女》演出时,饰演黄世仁的演员因为表演太过逼真.差点被人枪杀,这足以表明移情作用在艺术鉴赏中是确实存在的。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的主要论点的一项是( )(3分)
    A.“为使想象臻于完整,只有普通的生活经验、普通的认识和观察是完全不够的。”(布罗夫)
    B.“想象是创造力,亦即综合的原理,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与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雪菜)
    C.“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巴尔扎克)
    D.“想象不断地吸收感觉里的养料,就愈有吸引力;它愈和理性结合,就越发高贵。”(歌德)
    4.什么叫“形象大于思想”?试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5.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包含哪些因素的作用?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奚同发
    刑警队的徒弟又带来新消息,老黑出狱了,且公然到公安局打听窦文贵,然后就四处寻找窦文贵了。
    与老黑曾有过三次交手的窦文贵,自然三次把老黑稳妥妥地送进大牢。三进宫的老黑,早被铁窗内的岁月历练得滑溜如泥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今出来,该是一个奔七十的老人,还能折腾个什么劝儿?不就剩条老命,还是要飞蛾扑火,一命抵一命?那怎么可能?窦文贵一个堂堂的原刑警队长,让你就拼了命?虽然没有枪,没有手铐,但身体本钱尚在,只是心存顾虑,总不能让老黑老了死在一个警察面前吧。
    在公安队伍干了一辈子的窦文贵,退休七年中,没少遇到麻烦。他的办法只有一个。走!少一次地搬家,搬一次扔一些东西,如今已家徒四壁,房子都是租的。
    喝完三泡茶,窦文贵对老伴说,走。
    老伴儿愣怔了一下问,还走?你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往哪儿走啊?
    走,这次必须走,老黑出来了,窦文贵毫不犹豫地说。
    老伴儿不再言语,默默地开始收拾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值钱的物件,不过一些随身衣物、生活用品。窦文贵的心头一酸……老伴儿跟他这一辈子,年轻时天天夜不能寐,为他的安全担心。退了休,本想着可以安度晚年,没料到当年那些对手一个一个从监狱出来,寻仇闹事。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走。何况在他意识中;像老黑这种人,要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寻找他,也免得去做别的坏事儿。
    下午窦文贵叫来房东,交接了钥匙,并付完提前退房的违约金,说着谢谢便告辞。刚打开门,便惊了一下,门外站的正是老黑。竟然还像当年壮实,戴鸭舌帽儿、墨镜,嘴里叼着烟斗,看来低估了他的身子骨了。
    老黑一笑,虽然满嘴的牙又少了几颗,但声音还是浑厚。他说,咋,窦队这是又要走?
    窦文贵先一步挡在老黑身前说,咱换个地方说话。
    老黑脖子一歪,向天空望了一眼,说,都到门上了,咋说也要喝两杯薄酒!窦文贵只好放下两手的东西,吩咐老伴儿:既然来客了,你去弄俩菜。
    老伴儿心知肚明,他的眼色是让她外出躲了。瞅了一眼他满头的白发,她两眼顿时湿润了。走是走不了了,她便说着你们先坐,我去买菜,心想得找人来帮忙啊。但老黑手下两臂一伸,就挡住了门口。
    不必了,我早有安排。老黑一阵狞笑说着,身后已有手下端进来酒和菜。
    窦文贵一句,那就请吧!自己先在迎门的桌前落座。
    老黑一边走一边说,窦队,你明白,我是来兑现当年你送我入狱时的诺言——不会放过你的。怎么样,你再躲也躲不出我的手心。你以为隐姓埋名。你手机、座机电话都不用,就找不到你?呵呵,这对我就不是个事儿。你都快要灭的蜡烛,还能活几个年头,你还往哪儿躲呀?瞧瞧你,没想到竟老成这个样子,整个一糟老头子,风一吹都倒了吧?谁能想到你当年的威风?
    老黑站在桌前用牙咬开瓶盖,给两个玻璃杯都倒上酒,自个儿先端起一杯去碰了窦文贵面前的杯子,仰脖,喝凉水似的一饮而尽,而后左手一抹嘴边的残酒说,你知道我在里面的日子多难熬吗?你个窦文贵,把我三次弄进去,加起来就是我人生的二分之一。我他妈就毁你手里,栽你手里了。我恨你,恨得在里头铆足劲要好好活着出来找你算账。
    此时,窦文贵端起杯子把酒也一口喝了。
    老黑突然从腰间拔出刀来,老伴儿一惊欲往前来,被窦文贵抬手制止了。
    面对老黑,窦文贵只是迎着刀锋去握住酒瓶,从容地给两个空杯斟满,端起一杯,也去碰了一下桌面上老黑的杯子,然后身子向后正了正,“嗌”一口香香地喝了进去。他的余光并没有离开酒瓶,那可能是他唯一的武器了。
    老黑的刀在空中晃了几晃,终是插在两人之间那块牛肉上。接着,他走到窦文贵面前,鞠了一躬,说,我知道许多人在找你麻烦,弄得你东躲西藏。从今天起,你再也不用这样了。我就住你隔壁,我也干不动了,咱俩就做邻居!我在这儿,想着也就没什么人敢来报什么狗屁仇了。
    窦文贵不知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老黑咳了一声,再“唉”地叹了口气,慢语道,其实啊,我这次出来便派手下四处找你,当时的念头是找到你把你弄个半死,至少要让你断胳膊瘸腿躺床上,慢慢等死……他喝了一口酒又说,后来我听一个老警讲,当年你们逮我的时候,正赶上我带着孙子逛街。你坚决不让在孩子面前抓,因这事还跟局长吵了起来。你们整个包围圈是跟着我在不停地时紧时松,甚至冒着我脱钩的风……直到我儿媳把孩子接走,你们才动的手。就这一点,我敬你……
    是夜,老伴儿突然被窦文贵推醒:快点儿,收拾东西走!
    老伴疑惑地问,还走?
    窦文贵斩钉截铁地说,我一个警察,怎么可能让他保护起来了?啥也别说了,走。
    (选自《啄木鸟》2019年第6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刑警队长窦文贵在退休后被寻仇闹事,既彰显出一些犯罪分子的劣性难改,也暗示了窦文贵出色的工作能力。
    B.老黑出狱,窦文贵乐意成为他这种人的“靶子”,展现了他对自己身手的信心,也体现他奉献小我的大局观和责任感。
    C.老伴儿年轻时需为他担惊受怕,年老时还因他东躲西藏,窦文贵对老伴儿充满愧疚,但老伴儿对他始终不离不弃。
    D.面对老黑在饭桌上的厉声斥骂以及突然拔刀相向的狠戾气势,窦文贵表现得不慌不乱,从容中不失英雄本色。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结构严谨,以“走”为主线串起全文,仅用人物对话推进情节,使行文集中紧凑。
    B.小说篇幅短小,但细节刻画生动逼真,犯人的嚣张跋扈、警察的镇定自若都跃然纸上。
    C.本文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善用短句,既能营造紧张的氛围又能表现人物的干脆利落。
    D.文章主旨深刻,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有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有对人性的深入透射。
    8.本文情节有多次突转,请简要概括后分析其效果。(4分)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认为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很用,邕恨其言少从,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状异恒人,每行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邕乃止。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蔡邕传》)
    材料二:
    卓之死也,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在王允坐,闻之惊叹。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亡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疾,而怀其私遇,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邕谢曰:“身虽不忠,古今大义,耳所厌闻,口所常玩,岂当背国而向卓也!愿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碑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伯喈旷世A逸才B多识C汉事D当续E成后史F为G一代大典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向东,与《赤壁赋》中“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的“东”字用法不同。
    B.谢,告诉、告知,与《孔雀东南飞》中“多谢后世人”的“谢”字意思相同。
    C.使,让,与《六国论》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的“使”字用法不同。
    D.祚,福分,与《陈情表》中“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的“祚”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邕无奈接收董卓征召后,颇受厚待,每每有省察匡正补益之意,多次劝勉进言,只恨说得太少。
    0.蔡邕生性极为孝顺,博学多才。董卓听闻其名望很高,想要征召他,蔡邕称病推辞,惹恼了董卓。
    C.蔡邕因听闻董卓之死,不经意发出叹惜,被王允交付廷尉去治罪。蔡邕请求刺面砍脚,继续修完汉史。
    D.许多士大夫都很同情蔡邕,设法营救他,但都没有成功。蔡邕最终死在狱中,士大夫和学者们没有谁不流泪。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4分)
    (2)而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望乎!(4分)
    1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简要概括王允处死蔡邕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上元①后一日观灯寄王四
    苏辙
    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
    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
    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
    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
    注:①上元节即元宵节,上元节点灯笼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时间为一整天。宋代。元宵放灯著于法令,且把上元放灯时间定为五个晚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颔联写了欲喝酒助兴的游人和盛装的舞女,凸显观灯的热闹,也表现了诗人的悲伤。
    B.颈联和《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句所抒发的情感类似。
    C.尾联“飞水湿归鞯”的细节描写烘托了人物的真实心境,把归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D.诗歌由月夜观灯的场景写到尾联描绘的深夜画面,由实到虚,衔接自然,余味悠长。
    16.诗人为什么说“月减一分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不是说冷了就加衣吗?那为什么有时多穿几件衣服反而不如少穿来得暖和?
    由于人体和外部环境存在温差,我们的身体时刻在产热也在散热。 (1) ,产热速度跟不上,我们就会感到很冷。因此保暖的本质, (2) 。最好的方法,就是往身上包裹一些热导率比较低的材料,羽绒、羊毛、棉等都是常用在保暖衣服中的材料。【甲】
    对于一件衣服而言,除了本身的热导率要够低,它还需要能在面料表面制造适当厚度且稳定的空气层,才能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乙】我们穿的衣服,除了衣服材料本身的纤维间可以存储空气,层与层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储存空气。那是不是层数越多, (3) ,整体的保暖性也就越强了呢?
    事实上,空气层太厚会使空气层内外产生明显的温差,这就会导致空气流动,产生热对流。①而一旦产生了热对流,热量就会加速流失。此外,层数太多还会把空气层挤薄。当层数超过某个值,②衣服层与层之间的空气存量会随着衣服层数的增加而散失,③想要保暖的愿望会背道而驰。所以,想保暖别穿太多层,也别穿太紧,尤其是外套要稍微宽松一些。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19.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世界上热导率最低的物质,是静止的空气。”这句话放在【乙】处比放在【甲】处更合适。
    B.①处中“一旦”一词,引出“热量就会加速流失”这一结果的条件——产生热对流,增强了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C.②处中应将“散失”改为“减少”。
    D.③处中的成语“背道而驰”使用错误,应替换为“适得其反”。
    20.热导率(导热系数)是衡量材料传递热量速度的指标。请根据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参照下面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一条概括性结论,不超过35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岁。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公元一二三六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他就在四十七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当他死时,不,当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
    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皇皇笔墨,正不知有凡几。只是,真正配得上他七百六十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公元一二七九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倾翻了宋朝的龙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无一丝一毫的张皇,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
    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就死去,结局又会怎样?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南宋遗民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战友,庐陵人王炎午,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舍生取义;保全大节。他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因此,一路上才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
    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四句话是作者对文天祥的赞许和钦佩,笔力雄健,寓意深刻,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的。(4分)
    22.请分析文中加点叠词的使用效果。(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运动员全红婵和陈芋汐可以说是“泳坛双子星”,但在单人赛场上,她们又是彼此的对手。在竞争的同时,两位小将相互支持,彼此成就。“我记得2019年的时候,我世锦赛的目标是430分,现在我都给自己卷到450分了,全红婵的出现督促我不断进步。”陈芋汐如是说。而因为有陈芋汐这样的对手,也让全红婵激发出了更大的能量。
    在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颁奖仪式上,中国选手何冰娇一手握着银牌,一手握着西班牙奥委会的徽章,致敬半决赛时受伤退赛的对手—西班牙选手马林。国际奥委会盛赞“这就是奥林匹克的价值观”。
    上述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材料类型
    热导率/(W·(m·K)-1)

    80.2

    0.599

    0.071
    羊毛
    0.055
    羽绒
    0.048
    0.026

    相关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长江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长江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刘勰《文心雕龙》有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摸底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摸底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