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
A.进化过程B.农耕生活C.王朝更迭D.政权并立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遗址中可以看到( )
A.磨制石器B.打制石器C.青铜器D.铁器
3.甲骨文“禾”即指粟,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粱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我国古代最早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先民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4.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5.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
A.处于旧石器时代B.处于封建时代
C.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D.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6.“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7.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B.炎帝和蚩尤C.黄帝和炎帝D.尧、舜、禹
8.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包含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城北有水利系统,城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这说明当时( )
A.出现早期文明特征B.贫富分化非常严重
C.城市规划十分完美D.玉器工艺世界领先
9.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
A.夏朝文明B.商朝文明C.西周文明D.东周文明
10.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二、材料题(15分)
21..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图1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这些工具证明北京人生活在什么石器时代?图2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它主要用于哪一方面生产劳动??((4分)
(2)列举出以图5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名称。图7被称为什么样式的建筑?(4分)
(3)列举出以图6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名称。图8被称为什么样式的建筑?(4分)
(4)两种建筑样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
(5)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特点。(1分)
1—5 ABDCC 6—10 DCAAC
(1)旧石器时代;翻上
(2)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
(3)半坡人;半地穴式房屋
(4)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
(5)多元一年
2024年哈尔滨市萧红中学七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哈尔滨市萧红中学七年级(上)10月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共3页。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