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大气变化的效应(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水体运动的影响(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特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五章地表环境的特征(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考题猜想01 常考点巩固(24大考点+90题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第四章水体运动的影响(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展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考点一:陆地水体类型
水体构成
水体:是指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陆地水因空间分布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构成:
陆地水体:
河流水:是陆地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对淡水的最主要、最简单的一种利用形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
湖泊水:是陆地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淡水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是陆地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是浅层地下水
冰川水:是地表上长期存在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目前对冰川水的大规模利用尚无法实现。
沼泽水: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环境系统
2.河流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大气降水):
分布:世界大多数河流最重要、最普遍的补给来源;我国普遍,尤其东部季风区的河流。
补给特点:河流径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雨水多少由当地气候类型决定
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流域面积大小。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分布:高纬度河高海拔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再西北河青藏地区。
补给特点:径流量变化随气温变化而变化;补给在夏季,冬季断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分布:中高纬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补给特点:补给在春季,水量变化较和缓;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影响因素:气温;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湖泊水与沼泽水补给:
分布:普遍分布。
补给特点:对河流起调节作用; 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河流径流量变化相对缓慢,水量较稳定
影响因素: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位高低
地下水补给:
分布:普遍分布。
补给特点:流量变化更为平缓,水量较稳定;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但补给量小;与河流互补
影响因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
3.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表现:陆地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补给。自然界的水处于永不停息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水体也在不断地运动更新和相互转化。
地下水与河流:
相互补给:河流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地下水补给较为稳定,是河流最普遍的补给水源
单向补给:在部分河流的河段,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升,造成河流水位始终高于地下水位,形成河流对地下水的长期单向补给。
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其随地形起伏而起伏。潜水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流域来源于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较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湖泊、沼泽与地下水
关系:湖泊和地下水与沼泽之间也可以相互补给,但湖泊和地下水对沼泽的补给相对较多,甚至有不少沼泽正是由于湖泊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地下水位升高才形成沼泽。
湖泊与河流
相互补给: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洪水期蓄积部分的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
单一补给(湖泊补给给河流):有的河流发源于山地的湖泊,形成湖泊对河流的长期单一补给,例如我国的松花江源头为长白山天池
单一补给(河流补给给湖泊):在一些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深居内陆,河流无法注入海洋,部分内流河便注入湖泊,例如中亚地区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注入到咸海。
4.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径流量:大小和季节变化。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会断流。(降水特征和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气候相关)
含沙量:大小。(流域植被状况、人类开发程度、地形等影响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含沙量)低压槽: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做低压槽
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均温,与气候相关)
汛期:汛期长短,早晚。(取决于雨季的时间,与气候相关)
水能资源(流速):丰富程度(平原少、山区多,我国西南最多)。(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和降水)
水位:高低和变化特征。(变化特征由补给类型决定)
凌汛条件:中高纬地区,有结冰期;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秋末或春初。
水质:盐度大幅度升高,则表示水质变差。
人类活动对水文特征的影响:
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河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围湖造田:调节径流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铺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修建水库:调节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下游含沙量
河流水系特征分析
流域:流域面积大小。(支流源头分水岭;局部支流面积小;世界级大河面积大)
流程长度:河流长短。陆域面积(一般岛屿河流长度短);经纬跨度;比例尺;
流向:河流方向。判断方法:看宏观总体流向。例: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流。
支流:支流数量多少、河网密度。受地形和降水状况影响。
河床特征:河道弯直、宽窄、深浅、高低。
水系形状:与地形有关。扇形(海河)、向心;放射状、树枝状。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
考点二:洋流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1.洋流分类
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
洋流的分类:
按照成因分类:
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
补偿流: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水平补偿)的海水或下层的海水(垂直补偿)便来补充,这样形成洋流称补偿流
密度流:由于不同海域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从而引起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密度流。
按照性质分类:
暖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寒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利用等温线判断洋流: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判断南北半球,如图可知为南半球某海域;根据等温线的突出方向判断洋流的性质,低温凸向高温为寒流,高温凸向低温为暖流;根据等温向的凸出方向判断洋流的流向,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结合经纬网、海陆位置判断具体的洋流
2.洋流的分布:
整体分布:
具体分布规律:
考点三:洋流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对全球而言: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对局部地区的气候而言: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洋流流经的地区会影响沿岸的气候特征,甚至改变沿岸的气候类型,形成非地带性的气候。
非地带性气候
副热带大陆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原因:位于副热带区域,气温高;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水量每小时达900亿吨,相当于大陆总径流量的20多倍。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5°~70°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
暖流流经的地区会使得同一气候类型的分布纬度朝着高纬度方向分布,例如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比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偏高。原因是沿岸地区的日本暖流影响;而寒流会使得气候分布朝向低纬度分布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流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欢冷水和暖水的鱼集中于此
上升流形成著名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使得沿岸地区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渔场形成的一般条件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有利影响:顺着洋流的方向航行,速度较快,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料
不利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往往会形成海雾,影响视线;洋流可能将高纬度地区的海冰带到低纬度,影响航行安全。
海雾:
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降温条件;风小
分布区: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影响: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考点四: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定义:海洋与大气之间时刻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称作海一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
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7.5%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海—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增温的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加热近海面大气,并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例如,南北赤道暖流是信风吹拂所形成的
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水量平衡原理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
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分布规律: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 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中纬度海区收支大致相等
水量平衡过程
热量平衡过程
在地球表面,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多高于高纬度地区;
地球上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形成,是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因为高低纬度间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大气在高低纬度之间形成环流;因为海洋和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在亚洲大陆东部和南部、西部非洲等地形成季风环流。
考点五: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沃克环流
定义: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该环流称沃克环流
形成: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较低,空气下沉,使得沿岸气候干旱少雨;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海水温度较高,空气上升,使得沿岸气候多雨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海水温度较高,空气上升,使得沿岸气候多雨
厄尔尼诺
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发生时间:12月25日前后,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形成原因:每隔几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会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涌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环流形成:
厄尔尼诺的影响--全球: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 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赤道附近的赤道附近大洋东侧离岸风变弱,上升流变弱,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变少,渔场大量死亡减产(秘鲁渔场)
厄尔尼诺的影响--对中国:
使冬季风变弱,出现暖冬现象
夏季使我国夏季风变弱,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季变短,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
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变少
秋季我国东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连旱。
拉尼娜现象
定义: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成因: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泛(秘鲁寒流势力增强),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
环流:
拉尼娜的影响--全球:
赤道附近大洋东侧较正常年份气温下降、降水变少,更加干旱
西侧气温上升、降水变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
赤道附近大洋东侧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渔场增产
拉尼娜的影响--对中国:
热带气旋、台风增多,即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增多。
我国东北春夏易出现干旱,气温偏高。
使我国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
使冬季风变强,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冷冬),常发生雪灾、牲畜冻死,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
第五章地表环境的特征(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这是一份第五章地表环境的特征(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性的形成,垂直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大气变化的效应(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这是一份第三章大气变化的效应(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锋面系统的比较,锋面系统的判断,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海陆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这是一份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层年代的识别,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