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原卷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09哲理诗(原卷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09哲理诗(原卷版+解析),共6页。
哲理诗的“哲”就是智慧的意思,“哲理”就是指充满智慧能给人教益的道理或事理,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哲理诗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哲理诗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总之,它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它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哲理诗内容丰富多彩: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白居易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5、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巩固训练】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比较这两首诗歌的异同。
看 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3.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4.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哲理诗
【知识讲解】
哲理诗的“哲”就是智慧的意思,“哲理”就是指充满智慧能给人教益的道理或事理,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哲理诗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哲理诗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总之,它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它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哲理诗内容丰富多彩: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白居易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5、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巩固训练】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①这首诗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比喻读书体会;②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③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聪慧。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比较这两首诗歌的异同。
①诗人都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怀,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写自己的豪情。②都是通过观览景物的感受引出对生活、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一侧重表达不断向上、不断发现新境界的进取精神。一侧重表现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看 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3.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①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②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③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生命顽强而长远。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4.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①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②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的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 对春逝的惆怅意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综合训练01(原卷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主题11题画诗【原卷版+解析】,共11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主题06写景抒怀诗【原卷版+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