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
    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第1页
    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第2页
    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第3页
    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第1页
    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第2页
    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实词含义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中考说明》对实词含义理解的要求是能够“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语境中的用法及意义”。对这一考点主要考查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含义,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考查重点】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所谓“常见实词”,主要是浅易文言出现频率高的实词。
    二是“在语境中的用法及含义”。“在语境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求,既考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题型】
    1、解释加点词。
    2、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
    【备考策略】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成语。
    (一)通假字。辨识通假字,重要的是识记积累,要弄懂本字、借字的意思。通假字一般都会在文后的注释里进行标示,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积累,这点非常必要。
    (二)一词多义。如“道”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道路”(不得志,独行其道)、“道理”(以咨诹善道)、“方法”(策之不以其道)、“学说”(益慕圣贤之道)、“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等;“故”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所以、因此”(故不为苟得也)、“原因、缘故”(公问其故)、“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温故知新)。
    (三)古今异义。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学习时应注重比较辨别。
    (四)词类活用。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应译为“挖洞”。另外还有名词用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为名词,表行为特征,作状语,应译为“像狗那样”;动词用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动词用作宾语,应译为“飞奔的马”;形容词用作动词:“非淡泊无明志”中的“明”是形容词用作谓语,应译为“明确,坚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中的“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痛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中“美”译为“以……为美”。学习时应该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成语。有些文言文中还包含着一些沿用至今的成语,如“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学习中应把握它的出处和含义。
    题型1.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
    【例题剖析】
    【例1】(2024·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辞甚激切,贼不答。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一书。
    2.✬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故不为苟得也( )
    A.暂且 B.假如 C. 随便 D.已忘
    (2)遂度终不能听( )
    A.度过 B.揣测 C.测量 D.准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
    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
    5.甲文用 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 论点。
    6.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题型2.选出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题剖析】
    【例1】(2024·四川雅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草色入帘青 征于色,发于声
    B.阅金经 苏、黄共阅一手卷
    C.中通外直 政通人和
    D.陶后鲜有闻 尤鲜肥滋味之享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题型3.解释加点的词
    【例题剖析】(2024·宁夏·中考真题)阅读回答问题。
    古代文学家笔下的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的山水,让人流连忘返,生发出无限情思。但在纪实文本里对山水的描写则细致准确,山势缓急,道路走向,山石泉水都很清晰,例如明代孟霦在《贺兰山赤木隘口记略》中的记述:
    贺兰山,回斜四百余里。高冈耸萃,为镇之壁。其蹊径可驰入者,五余处。而赤木口尤易。入岁久,关敝,敌得轻进。二年渐次修复惟赤木口关不能固盖山势至此散缓溪口可容百马。其南低峰仄径,通敌人者不可胜。塞麓有古墙可蹴而倾也,以其地多砾少泉,故难为工。刘公乃奏请重修,发金四万。己亥,巡抚杨公守礼至,则循麓抵口,令人遍剖崖谷,得壤土数处。且山多石,可作砌,省斧铲。又去口三十里,有四泉。作水车百辆,运之,令都指挥吕仲良董①其役,比他关为最固。谋及百年,成于一旦,视修葺之慎,其无望于来者乎。
    注:①董:监管;督查。
    (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敌得轻进
    ②塞麓有古墙可蹴而倾也
    ③作水车百辆
    ④比他关为最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其地多砾少泉,故难为工。
    ②且山多石,可作砌,省斧铲。
    (3)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二年渐次修复惟赤木口关不能固盖山势至此散缓溪口可容百马
    (4)《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山水的作用和《贺兰山赤木隘口记略》中山水的作用有何不同?
    题型4.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例题剖析】(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①,减诸服御狗马,损②郎吏员,发仓庾③以振贫民。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④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弛山泽:解除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禁令。弛,解除。②损:减少。③庾(yǔ):露天的谷仓。④绨(tì):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用“/”给下面句子划出三处停顿。
    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天下旱,蝗”,孝文帝是如何“加惠”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选文中的孝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实词解释“九法”
    1. 组词推断法
    文言词语都是单音节词,最常用的就是组词法,即单音节(文言)→双音节(现代汉语)。
    【例】未尝稍降辞色。
    【解析】辞:言辞。(《送东阳马生序》)
    2. 据形索义法
    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
    【例】沙鸥翔集。
    【解析】集:停息(《岳阳楼记》)。“集”字的甲骨文字形由“鳥”与“木”两个构件组成,造字本义当为:鸟栖止于树。
    3. 字音推断法
    即用“同音代替”的办法解释词义,大多数通假字音同字形不相同,可以据此联想解释。
    【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解析】有:通“又”。(《〈论语〉十二章)
    4. 成语推断法
    根据成语中该字的意思可进行推知。
    【例】今亡亦死。
    【解析】根据成语“亡命天涯”可推知,此处“亡”意为“逃跑”。
    5. 语境推断法
    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应因文定义,即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例】其两膝相比者。
    【解析】比:靠近。(《核舟记》)
    6. 语法推断法
    根据该实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
    【例】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犬:像狗一样,修饰“坐”,作状语。(《狼》)
    7. 结构分析法
    根据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判断。
    【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幽香:散发清幽的香气。繁阴:形成浓密的绿荫。
    8. 联系常识法
    有些文言实词来源于古代文化常识,形成约定俗成的词义,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我国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历法和年龄、时间等的特定称谓。
    【例】黄发垂髫。
    【解析】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桃花源记》)
    9. 教材迁移法
    联系教材中出现的义项,根据语境辨析确义。
    一、(2024·广西南宁·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①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②,跅弛之士③,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④。
    注:①奔踶(dì):奔驰,踢人。意谓不驯服。②泛(fěng)驾:把车子弄翻,指不受驾驭。③跅(tuò)弛:放纵不羁。④绝国:极为辽远的邦国。
    (选自《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曹刿请见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而伯乐不常有 故马或奔蹉而致千里
    D.骈死于槽枥之间 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题目中的“说”点名这是议论文,通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观点。
    B.甲文开篇两句为全文之纲,阐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和二者数量上的对比。
    C.“夫”放句首,常表将要议论,乙文加点“夫”字引出对“马”与“士”的讨论。
    D.乙文是汉武帝所下诏书,强调了储存马匹、强盛军事与国家安定之间的关系。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4.甲文加点字“马”和“之”都指“千里马”,试分析这二者的不同效果。
    5.甲、乙两文均提到“马”,二者所表达的观点有何不同?
    二、(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①。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②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选自陈善《扪虱新话》)
    【注释】①进益:长进。②岁:年。③僻:嗜好,癖好。这里是毛病的意思。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3)日将诵数千言 日: (4)初若可喜 喜: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烨然若神人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C.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D.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10.甲、乙两文的话题都是读书。甲文主要叙述“余”年少时求学的 ,乙文主要谈论读书的 。(每空用两字词语填写)
    三、(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①之舍人②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尔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③,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④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注释】①胜:平原君赵胜,赵国丞相。②舍人:家臣,古时王公贵族的亲近侍从。③白起:秦国大将。④从:同“纵”,合纵。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以中有足乐者( ) (2)夙夜忧叹( )
    (3)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 ) (4)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乃与尔君言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王之命县于遂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且秦灭韩亡魏
    D.合纵者为楚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13.请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14.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毛遂是个怎样的人。
    四、(2024·吉林·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答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张岱)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龙山雪》张岱)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睛。②李岕(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同“喝”。
    15.✬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是日更定矣
    D.是金陵人,客此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6.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夜晚西湖的雪景,呈现出一幅意境幽远的湖山夜雪图。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埋下伏笔。
    C.三个“与”把天、云、山、水连接在一起,写出天地间一片浑然难辨的白茫茫景象。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痴”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猫写,深化意境。
    17.将【乙】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18.苏轼曾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作品,张岱的许多小品文也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两文在描写雪景时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找出相关句子分析。
    19.张岱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他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
    20.假如可以寸空穿越,淡泊功名、终生不仕的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柳宗元,他们会成为知交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五、(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A)?吾射不亦精(A)?”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有苏捏①者,住虎丘山塘②,余尝以游山,坐观之。泥细如面,颜色深浅不一。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丸泥手弄之谈笑自若。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出视之,即其人(B)。其有皱纹、疤痣、桑子③者,丝毫无差,惟须发另着色(C)。晒干以衣冠靴袜装之,衣之单夹棉衣,各色悉备,至绫缎纱罗布纻,随人意也,其值之低昂视此。
    入一楠木匣,或坐榻,或椅杌④,方几条案毕设焉,壁上悬小字画,案列瓶炉文具,概属真物,外以铁线纱罩之。
    细观须眉如活,形神逼肖,即画手传神,无以过也。真绝技矣。
    (节选自《兰舫笔记》)
    【注释】①苏捏:苏州的泥塑艺人。②虎丘山塘:地名。③桑子:特殊的面部特征。④椅杌(wù):椅子和凳子。
    2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2.请将“也”“焉”“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2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三处)。
    有 求 像 者 照 面 色 取 一 丸 泥 手 弄 之 谈 笑 自 若。
    24.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5.请从乙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甲文中卖油翁的酌油水平。
    26.对比陈康肃公、卖油翁、苏捏者三人,你认为他们高超的技艺真的只是因为“手熟”而已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
    关联教材
    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1)增:
    常恐羞之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①害怕,恐惧;
    ②恐吓,威吓;
    ③恐怕,担心。
    (2)恐: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1)睨之久而不去
    依据词性变化
    (2)衣之单夹棉衣
    迁移课内字词
    (3)方几条案毕设
    根据语境推断
    (4)其值之低昂视此

    相关学案

    第1部分 专题01:记叙文阅读之标题含义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1部分 专题01:记叙文阅读之标题含义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1部分专题01记叙文阅读之标题含义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1部分专题01记叙文阅读之标题含义及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件包含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9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原卷版doc、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9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师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鉴赏解析版docx、中考二轮专题复习2023年语文全国通用专题备考学案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鉴赏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0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