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期中、期末复习教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北朝的政治演变,包括北魏的建立、改革及分裂。
2.掌握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背景、表现及影响。
3.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目的及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运用图表、地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理解北朝历史的发展脉络。
3.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2.体会孝文帝改革的勇气和智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2.认识北方民族大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融合与政治变革交织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浪潮汹涌澎湃,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成为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关键力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北朝,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1.北朝的政治演变
(1)北魏的建立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鲜卑族拓跋部的兴起。公元 386 年,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②讲解北魏建立初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以及它在北方地区的发展和扩张。
(2)北魏的统一北方
①讲述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北魏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先后灭掉了北方的各个割据政权,于公元 439 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②分析北魏统一北方的意义。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3)北魏的分裂与北朝的更替
①教师讲解北魏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北魏的分裂。公元 534 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②介绍东魏、西魏随后分别被北齐、北周所取代,历史上把这五个朝代统称为北朝。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的背景
①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a. 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北魏统一北方后,鲜卑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 社会矛盾尖锐
北魏在政治、经济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鲜卑贵族的特权、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等,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c. 统治需要
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巩固北魏政权,孝文帝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行汉化政策。
(2)改革的内容
①迁都洛阳
教师讲解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过程。洛阳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迁都洛阳有利于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同时,孝文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迁都后的局势。
②推行汉化政策
a. 语言方面: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官员之间交流必须用汉语,鲜卑族官员要学习汉语等。
b. 服饰方面: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展示鲜卑族传统服饰与汉服的图片,让学生对比两者的差异,理解改穿汉服的意义。
c. 姓氏方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例如,拓跋氏改为元氏,独孤氏改为刘氏等。让学生了解鲜卑姓氏改汉姓的情况。
d. 婚姻方面: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分析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如增进民族之间的感情、促进文化交流等。
e. 制度方面: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鲜卑族的旧制度。例如,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等。
(3)改革的目的
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促进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推动北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②通过改革,北魏逐渐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汉化,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4)改革的历史意义
①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a. 经济方面: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日益繁荣。
b. 民族融合方面:加速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进程。鲜卑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在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
c. 文化方面:推动了北方文化的繁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汉族文化与鲜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北方文化。
d. 政治方面:加强了北魏的中央集权,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改革后的北魏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统治更加稳定。
3.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
(1)生产生活方面
①教师讲解北方民族在生产生活方面的交融表现。鲜卑族等北方民族逐渐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同时,汉族也吸收了北方民族的畜牧业经验,丰富了自己的生产方式。
②在生活习俗上,北方民族与汉族相互影响。鲜卑族改穿汉服、使用汉语等,汉族也受到了北方民族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例如,胡饼、胡服等在汉族中逐渐流行。
(2)政治制度方面
①北方民族政权在政治制度上借鉴了汉族的制度。北魏等政权采用了汉族的官制、法律等,同时也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的特色。
②汉族士人与北方民族统治者合作,共同参与政治管理,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融合与创新。
(3)文化艺术方面
①在文化方面,北方民族学习汉族的文化知识,如儒家经典、文学艺术等。鲜卑族贵族纷纷崇尚汉族文化,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②在艺术方面,北方民族的音乐、舞蹈、绘画等与汉族的艺术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胡乐、胡舞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4)民族心理方面
①随着民族融合的深入,北方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民族认同感增强。人们不再过分强调民族差异,而是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文化认同。
②这种民族心理的变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4.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影响
(1)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北方民族大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深远影响。北方民族大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多元、包容。
②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2)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北方民族大交融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它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②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团结,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使中国历史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不断向前发展。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北朝的政治演变、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背景、表现和影响。强调北方民族大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孝文帝改革在推动民族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民族融合 B. 学习汉族文化 C. 加强北魏统治 D. 统一北方地区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 长安 B. 洛阳 C. 建康 D. 邺城
(3)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 创立科举制 B. 推行均田制 C. 建立行省制度 D. 修筑万里长城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中的 “魏主” 是谁?
(2)材料反映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
(3)这项改革措施有什么意义?
(五)课后作业
1.让学生收集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故事或传说,下节课进行分享。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内容,学生可能理解不够透彻,需要进一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讲解。此外,在课堂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更加精准,确保各项教学内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学科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胡风崛起·文化冲突,移风易俗·文化选择,胡汉交融·文化丰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