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 济南的冬天/老舍教案设计
展开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标出重音和停连的要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济南的冬天的美。(语言运用)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化自信)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校计划开展一次以“相约老舍,品味济南”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引领师生感受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为了规划研学行程,班级决定按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进行研学考察。现在,让我们跟着老舍先生,走进山东济南,循着名人足迹,开启研学考察之旅吧!
二、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前期筹备,感知“温晴”
1.旅程即将启程,为此,我们有四位同学提前准备了一些攻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做好评估,你将采纳谁的意见?
A.要多带一些帽子和围巾,防止被寒风刮伤。
B.要多带一些眼镜和口罩,防止被大雾挡住眼睛。
C.要多带一些羽绒服,防止因寒冷被冻坏身体。
D.要多带一些防晒霜,防止被太阳晒伤。
明确:都不采纳,请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寻找答案。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其中“温晴”是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
2.作者是如何引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
明确:作者是通过三组对比突出的:北平(大风)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光)与济南(响晴),热带(日光毒辣)与济南(温晴)。
学习任务二:实地访学,探寻“温晴”
1.济南有哪些代表景点可以游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找出我们即将考察的景点,并做好记录。
预设:
学习任务单
按句式回答:我将这个景点命名为____________,这个景点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
预设:我将这个景点命名为济南老城(古韵泉城),这个景点的特色是山水相依、泉水悠悠、山影斑驳,有无尽的生命力和温馨的氛围。正是这份山水交融的宁静与和谐,孕育了一个温暖安适的理想世界。游历其中,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感受着历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让人不禁赞叹这桃花源般的人间仙境。
(另有摇篮小山、薄雪秀山、水墨远山、空灵水晶)
2.请同学们思考,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点之间有什么顺序关系?
预设:第2段济南老城,总写济南老城有山有水,概括出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
接下来第3、4、5段分写冬天的山:先写摇篮小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秀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水墨远山(城外远山)。第6段写空灵水晶(济南冬天的水)。
总分关系(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3.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个景点?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上节课学习的朗读技巧,设计朗读方案,读一读这些句子。
要求:标注重音和停连;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出感情。
预设:
(1)济南老城
朗读: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摇篮小山
朗读: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薄雪秀山
朗读: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4)水墨远山
朗读: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5)空灵水晶
朗读: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着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每位朗读的同学(至多四位)选取文中的景点之一,朗读完自己选取的内容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例如:①你在朗读时对哪些词汇或短语特别加重了语气?为什么?②你在朗读时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小结:朗读技巧主要包括标注重音、停连,体会作者情感,并通过声音的起伏、重音等表达出来。同时,注意语音准确、语速适中、停顿合理,使朗读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通过这样的朗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文字品鉴,体验“温晴”
1.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济南冬天的山水确实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选择其中一处景点,说一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将济南冬天的山水描写得这样美?
提示:可以从拟人、比喻、动词使用、色彩描摹等角度赏析。(引导学生参读课本“比拟”修辞。)
按句式回答:我选的景点是________,作者运用了________手法,写出了________特点或表达了________感情。
预设:
(1)我选的景点是济南老城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比作人,具有人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我选的景点是摇篮小山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济南和小山分别当作一个小婴孩和温柔的看护者,写出济南与小山间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情状,赋予小山和济南以温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用人们的感受、心理活动来凸显小山的可爱。
(3)我选的景点是薄雪秀山
作者在写雪景时主要按从高到低的空间顺序,即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将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这就把一山之景写得层次清晰,色彩斑驳,富有动感。
作者在写雪景时运用了色彩搭配的手法。“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的雪与暗黄的草,组成彩色的美景。
作者在写雪景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花衣”比喻山坡上斑斓的色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写出动人的雪态。
(4)我选的景点是水墨远山
作者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描绘了城外远山,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
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卧”字将小村庄和雪人格化,既与前面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又写出远看的小村庄雪后的情景,与后面的“小水墨画”一起,烘托出恬淡安逸的氛围,富有诗情画意。
(5)我选的景点是空灵水晶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水不但有了生命,而且是有感情的。还将垂柳人格化,手法巧妙,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作者使用儿化音,韵味十足,给人喜爱、亲切之感,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清亮、空灵的感觉。
2.归纳写法。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明确:
①布局清晰,层次井然。
②妙用修辞,生动贴切。
③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④选词精妙,自然活泼。
学习任务二:创意展现,抒写“温晴”
1.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济南地处中国北方,真如老舍先生所写的那么温暖吗?结合以下三则助读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山水本是无情物,是谁赋予济南的山山水水无限的情意,是老舍。作者说济南是“理想中的境界”“温晴”的“宝地”,既是长期生活在寒冷的北京的老舍对济南的真实感受,更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祖国怀抱的真实感受。文中的济南可能是一种理想状态,济南冬天的“温晴”,正是老舍内心的“温情”的映射,倾注了老舍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
2.随着研学考察之旅的圆满结束,相信同学们不仅被济南冬天的美景所吸引,还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浓浓的情意。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用“济南的冬天美,美在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对济南冬天的理解。
预设:
(1)济南的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2)济南的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的小山温暖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3)济南的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4)济南的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绿,与碧蓝的晴空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充满温情。
(5)济南的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二、研学小结
在“相约老舍,品味济南”研学活动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济南的冬天》,领略了济南冬日的独特韵味,并学会了品味作者的情感与景物的韵味。同学们通过朗读、分析文章布局和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到了老舍笔下济南的温晴与诗情画意。这次学习不仅是文学鉴赏,也是心灵归乡,希望未来我们能继续以审美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自然美景和祖国河山的美丽。
三、作业布置
1.摘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借鉴本课的写法,为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从修辞、用词等角度,抓住景物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四、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 舍
济南的景点
景点
特色
第2段:济南的老城
有山有水,暖和安适、理想境界
第3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可爱、温暖
第4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小山秀气、雪色迷人
第5段:城外的远山
淡雅
第6段:济南的水
暖、绿、清亮
济南的冬季气候
济南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被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较少,多偏北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在零下十四摄氏度左右。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感到寂苦。”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孤寂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老舍《吊济南》
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地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鲜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刻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可取之处
教学情境贴合学生生活,符合新课标中教学设计情境化的导向;教学内容围绕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串联整个教学环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各异,关于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特殊情感,体会不够。
初中1 春/朱自清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yw/tb_c40507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春/朱自清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2 济南的冬天/老舍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2 济南的冬天/老舍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教案</a>,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