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锦江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锦江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B.石蜡熔化C.大米酿酒D.酒精挥发
2.(3分)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闻气味
3.(3分)下列物质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过氧化钙+水→氢氧化钙+氧气
C.氢气+氧化铜铜+水
D.碳+氧气 二氧化碳
4.(3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物质B.加热液体物质
C.加入固体粉末D.读取液体体积
5.(3分)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
A.用泡沫灭火器扑灭B.用湿抹布扑盖
C.用嘴吹灭D.用水冲灭
6.(3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天山雪”纯牛奶B.“崂山”矿泉水
C.“无名”啤酒D.冰水混合物
7.(3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点燃的木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的火焰熄灭
C.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8.(3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银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07.9g
C.元素符号为AgD.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47
9.(3分)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以及切割金属等
D.用燃着的木条可区分氧气和氮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
10.(3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
二、填空题(共36分)
11.(4分)下列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铁由 构成;水由 构成;氯化钠由 和 构成。
12.(3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氢原子 。
(2)硫元素 。
(3)二氧化碳 。
13.(7分)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表示了 种元素的微粒,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填序号),其离子符号为 ,其中表示稀有气体原子的是 (填序号)。
(2)B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离子的符号为 。
(3)C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4.(6分)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
(2)走近花圃,能闻到花香。
(3)50mL水与50mL乙醇(即酒精)混合后,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
15.(10分)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是一种黑色固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且B在A中燃烧的更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C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据此判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 ,B ,C 。
(2)生成D的文字表达式: 。
(3)预先向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其作用是 。
16.(6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2)硫在氧气中燃烧 。
(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三、实验探究题(34分)
17.(20分)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还缺少的是 (填一实验用品);收集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合适时机是 ;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
(5)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熟石灰和硫酸铵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选择 。(填装置序号)
(6)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 。
18.(14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步骤②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为 。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锦江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分析】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插入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氧气不易溶于水,而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氮气难溶于水,将氧气、空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水中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3.【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过氧化钙+水→氢氧化钙+氧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气+氧化铜铜+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碳+氧气 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A、根据取用液体时的注意顺序分析;
B、根据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的方法分析;
D、根据量取液体时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正确;
B、给物质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要与桌面保持45°夹角,并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
C、加入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
D、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常见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步骤,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5.【分析】可以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酒精着火可以采用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的方法灭火.
【解答】解:酒精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抹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酒精着火的灭火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天山雪”纯牛奶、“崂山”矿泉水、“无名”啤酒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天山雪”纯牛奶中有蛋白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崂山”矿泉水中有矿物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无名”啤酒中有酒精、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分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
C、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不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是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点燃的木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的火焰熄灭,故选项正确;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而不是白雾,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熟记铁、硫、红磷等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考查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8.【分析】由上图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片信息可知银是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由图片信息可知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7.9,单位为“1“,不是“g“,故B错误;
C.图片信息中给出银的元素符号为Ag,故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108﹣47=61,在Ag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的认识和判断,学生应熟悉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学会利用同样的规律来分析识别表中的信息。
9.【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可能燃,如铁丝;
C、氧气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
D、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而二氧化碳不能;
【解答】解:A、氧气从液态变为气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故A错;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但是在氧气中可以燃烧,所以B错;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但是不能够作为燃料,故C错;
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D对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属于课本基础知识,要注意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而不是可燃性。
10.【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⑦②③①④⑤⑥。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36分)
11.【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
铁原子;水分子;钠离子;氯离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了解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元素符号书写时一大二小,所以硫元素表示为S;
(3)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2H;
(2)S;
(3)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3.【分析】(1)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内的质子数判断属于几种元素的微粒,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判断属于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的微粒;
(2)根据B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质子数、元素的类别,写出形成离子的符号;
(3)根据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解答】解:(1)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有4种,所以,图中共表示了4 种元素的微粒。在D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由E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是氦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原子;
(2)由B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12,是镁原子,由于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符号为:Mg2+;
(3)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C是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故答案为:(1)4;D;O2﹣;E;
(2)12;Mg2+;
(3)得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和原子得失电子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走近花圃,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
(3)50mL水与50mL乙醇(即酒精)混合后,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故答案为:(1)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分子在不断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分析】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是一种黑色固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且B在A中燃烧的更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C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推出B为碳,A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推出D为四氧化三铁,代入检验,推导正确。
【解答】解:(1)物质的名称:A为氧气,B为碳,C为二氧化碳。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D(四氧化三铁),其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实验室预先向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其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
故答案为:(1)氧气;碳;二氧化碳。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连接起来)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故答案为:
(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硫+氧气二氧化硫;
(3)过氧化氢水+氧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三、实验探究题(34分)
17.【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文字表达式;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6)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a是酒精灯;b是铁架台;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C或E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应该在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装置E收集;
(5)实验室常用加热熟石灰和硫酸铵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可用装置D收集;
(6)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故答案为:
(1)酒精灯;铁架台;
(2)A;一团棉花;C或E;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
(4)密度比空气大;
(5)A;D;
(6)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点评】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反应原理、收集气体的方法、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18.【分析】(1)依据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固体进行分析。
(2)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消耗了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会压着水进入集气瓶;
(3)利用反应后的现象结合已有的有关氮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4)炭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分析判断。
【解答】解:(1)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水被吸入占据氧气的空间,从而达到测定氧气的目的。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2)步骤②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液面大约在标记下数第1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为五分之一。
(3)水进入瓶内占五分之一。不再继续进入说明氮气不能与红磷反应,也不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4)炭粉尽管能与氧气反应,除去了瓶内的氧气,但由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且反应后瓶内的气体体积没有减少,所以气压不会减小,故实验不能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答案为:(1)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液面大约在标记下数第1处;五分之一。
(3)难;不活泼。
(4)否,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水不能进入瓶内。
【点评】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红磷的量要过量;等冷却后打开活塞;装置不能漏气等关键操作,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如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中考化学一检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