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岳阳一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 鸣春谷中上亿只蝴蝶B. 珠江中的所有的生物
C. 麓湖中的所有的草鱼D. 白云山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2.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若将基因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的豌豆和基因型为WW(非甜)、Ww(非甜)、ww(甜)的玉米均按1:1:2的比例种植,则自然繁殖一代后,子代高茎:矮茎、非甜:甜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 )
A. 7:9、7:9B. 39:25、39:25C. 7:9、39:25D. 39:25、7:9
3.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 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B. 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D. 若甲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4.如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小鼠(2n=44)体内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或AaaaBBbb
B. 图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所致
C. 图丙和图丁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D. 图丙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1和23
5.糖类物质有多种,其中“有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是细胞主要能源物质的糖类”和“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这三种糖分别是( )
A. 核糖、葡萄糖、糖原B. 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 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D. 脱氧核糖、葡萄糖、麦芽糖
6.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株甲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B. 过程②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C. 过程⑤⑦形成植株丙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D. 植株甲、乙、丙均存在两种基因型
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和线粒体膜都是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B. 颤蓝细菌和衣藻的细胞器可以通过囊泡进行信息交流
C. 支持细胞器的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状结构
D. 苹果根尖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8.下列有关两对等位基因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1:4:1,说明A与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
B. 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型比例为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表型比例为1:3,则其自交,子代的表型比例应为15:1
D. 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5:3:3:1,则其产生的AB雄配子致死
9.离子通道是离子顺浓度运输的一种通道蛋白,离子泵是一种具有 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B. 氧气浓度会影响通过离子通道的运输
C. 离子泵和离子通道的运输作用均会受温度影响
D. 离子通道和离子泵可以运输同种物质,但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的细胞膜上
10.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
A. 有氧呼吸中CO2的释放B. 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
C. 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D. 光合作用中C3的还原
11.如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④细胞的形成过程中高尔基体发挥重要作用
B. 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C. 与①相比,②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D. 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不再表达
12.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若只给声音刺激而不给食物,建立的反射将会消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纯喂食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唾液分泌较多
B.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C. 非条件刺激对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维持都是必不可少的
D.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新的学习过程
13.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
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与光合作用相比,与呼吸作用有关酶的适宜温度更高
B. 在40℃之前,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C. 温度在30℃时总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D. 40℃时,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14.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 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种实验材料
C. 从加入盐酸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
D.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15.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
(○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
A. 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 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C.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D.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6.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A图正在进行的过程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是 ______的过程。
(2)若R链上有600个碱基,由它控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理论上最多需要有 ______个转运RNA参与运输氨基酸和 ______种氨基酸参与。
(3)B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 ______步骤。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 ______中。
17.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均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需要的原料为 ______ ,若①中含有碱基数为m个,其中碱基A的数量为n个,则a过程进行4次,共需碱基G的数量为 ______ 。
(2)b过程需要 ______ 酶,该酶沿模板链的 ______ (填“3′→5′”或“5′→3′”)移动。已知该过程非模板链上的部分碱基序列为……CTGGCTTCT……,则该过程合成的②中对应的碱基序列为 ______ 。
(3)核糖体在②上的移动方向是 ______ (填“向左”或“向右”),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C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的色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______ 。
(4)基因表达包括图中的 ______ 过程,胰岛B细胞中能发生图中的 ______ 过程。
18.听觉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听觉毛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内淋巴液,内淋巴液中K+的浓度 ______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听毛细胞细胞内液中K+的浓度,该离子内流使听毛细胞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为 ______ 。
(2)Ca2+进入听觉毛细胞后可引起 ______ 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该过程实现的信号转换为 ______ 。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听觉神经元胞体或 ______ 的膜,使其对 ______ 通透性增强,从而使其产生兴奋。
(3)声音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听觉,该过程 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同学们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的过程属于 ______ (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为 ______ 。
答案解析
1.C
【解析】解:A.鸣春谷中上亿只蝴蝶包含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A错误;
B.珠江中的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B错误;
C.麓湖中的所有的草鱼属于种群,C正确;
D.白云山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1、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
2、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种群和群落定义的理解能力。
2.C
【解析】解: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故子代高茎植株占的比例为14+14×34=716,矮茎植株占的比例为l-716=916,玉米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自交,也可以进行杂交,故用配子法计算,即亲本产生的配子中W的比例为14+14×12=38,w的比例为12+14×12=58,子代ww的比例为58×58=2564,W_的比例为1-2564=3964,即子代高茎:矮茎、非甜:甜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7:9、39:25,C正确。
故选:C。
玉米为雌雄异花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所以间行种植,相当于自由交配;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所以间行种植,只进行自交。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C
【解析】解:A、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A错误;
B、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故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一定能观察到,B错误;
C、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C正确;
D、若在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错误。
故选:C。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图中看出,甲图为低倍镜观察到的视野,乙图为高倍镜观察到的视野。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区分高倍镜和低倍镜下观察物象的区别,难度不大。
4.B
【解析】解: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出现了A和a的分离,可能是一个A突变成a,也可能是一个a突变成A,所以图甲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或AaaaBBbb,A正确;
B、图乙出现A、a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而从染色体颜色可知,不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所致,B错误;
C、图丙和图丁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可组合成体细胞中的基因型,因而很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
D、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发生了异常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1和23,D正确。
故选:B。
题图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且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分裂异常;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处于减数分裂后期,该细胞正常分裂。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5.A
【解析】解: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所以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是核糖;
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
糖原、乳糖等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故选:A。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本题考查糖类的分类和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6.D
【解析】解:A、植株甲是三倍体,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故三倍体高度不育,不是新物种,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
C、植株丙是单倍体,故过程⑦是花药离体培养,没有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故过程⑤⑦形成植株丙的方法不是单倍体育种,C错误;
D、植株甲为AA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A和AAa两种;植株乙是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植株丙是Aa经花药离体培养的子代,基因型有A和a两种,D正确。
故选:D。
分析图形:①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②③产生等位基因,为诱变;④为杂交;⑤是花药离体培养;⑥是杂交;⑦为花药离体培养。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不同育种方法及过程、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7.A
【解析】解:A、核膜和线粒体膜都是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A正确;
B、颤蓝细菌只有不具有膜结构的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能通过囊泡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
C、支持细胞器的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C错误;
D、苹果为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D错误。
故选:A。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生物膜的功能,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8.A
【解析】解:A、基因型AaBb×aabb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1:4:1,说明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4:1:4:1,据此判断A与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A正确;
B、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杂交,无论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和aaBb均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均会使子代表型比例为1:1:1:1,B错误;
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表型比例为1:3,则根据该比例不能确定1和3各自对应的基因型,故其自交,子代的表型比例可能为15:1或13:3或9:7,C错误;
D、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5:3:3:1,即只有双显个体A_B_的数量比值较理论值少了4份,由此可推测:其产生的AB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D错误。
故选:A。
基因自由自合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自由自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解析】A、离子通道是离子顺浓度运输的一种通道蛋白,通过离子通道的离子运输属于协助运输,A错误;
B、氧气浓度影响能量供应,而离子通道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则氧气浓度不会影响通过离子通道的运输,B错误;
C、温度能够影响分子的运动,则能影响离子泵和离子通道进行跨膜运输,C正确;
D、离子通道和离子泵可以运输同种物质,如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通过离子通道,神经细胞外的钾离子运输进入细胞内通过离子泵,D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解:A、有氧呼吸中CO2的释放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
BD、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D错误;
C、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C正确。
故选:C。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场所,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1.B
【解析】解:A、③和④细胞形成过程中,高尔基体不起主要作用,A错误;
B、⑤与⑥为高度分化的细胞,其基因相同,但由于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所表达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B正确;
C、与①相比,②的体积增大,而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而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会随着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减小而减小,C错误;
D、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不能进入细胞周期,不能进行DNA复制过程,但能够正常表达相应蛋白质,即可以进行正常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其细胞内遗传基因表达,D错误。
故选:B。
1、分析图示可知,表示人体细胞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本题结合人体细胞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示意图,考查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衰老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答。
12.A
【解析】解:A、单纯喂食后,唾液腺分泌唾液增多是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结果,A错误;
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铃声刺激感受器,所以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B正确;
C、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如食物的反复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减弱,故非条件刺激对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维持都是必不可少的,C正确;
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且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故选:A。
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本题考查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D
【解析】解:A、据图分析可知,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为40℃,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为30℃,因此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更高,A正确;
B、图中40℃之前,净光合速率大于0,所以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
C、根据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可知,当温度在30℃左右时,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C正确;
D、40℃时,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图中显示虚线是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有机物积累量,即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净光合作用强度=总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图中真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实线和虚线的和.要求植物生长,必须净光合作用量大于0(即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值大于0).
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14.D
【解析】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A正确;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种实验材料,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干扰实验结果,B正确;
C、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NaOH后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很接近,由此说明,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C正确;
D、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
故选:D。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是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探究实验活动,旨在使学生能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15.D
【解析】解:(1)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
(2)在f点刺激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向右偏转)。
故选:D。
分析题图:图示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刺激b点时,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且同时到达a和c处;当兴奋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f点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据此答题。
本题结合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图中电流指针的位置及刺激位点准确判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16.转录 200 21 翻译 核糖体
【解析】解:(1)A图正在进行的过程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是转录的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2)R链是DNA链,若R链上有600个碱基,则mRNA上也有600个碱基,最多有200个密码子,由它控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理论上最多需要有200个tRNA参与运输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1种,故最多有21种氨基酸参与。
(3)B图代表翻译的过程,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即发生在图中Ⅱ核糖体上。
故答案为;
(1)转录
(2)200 21
(3)翻译 核糖体
分析题图,A图代表转录的过程,以r链为模板,R和r碱基互补配对,B图代表翻译的过程,图中Ⅰ是tRNA,Ⅱ是核糖体。
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17.脱氧核苷酸 15×(m2-n) RNA聚合 3′→5′ ……CUGGCUUCU…… 向右 T-A替换为C-G bc bc
【解析】解:(1)图中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若①中含有碱基数为m个,其中碱基A的数量为n个,则其中含有G的数量为m2-n,则DNA复制过程进行4次,共需碱基G的数量为(24-1)×(m2-n)=15×(m2-n)。
(2)b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由于mRNA链延伸的方向为5′→3′,故该酶沿模板链移动的方向为3′→5′。合成②(mRNA)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以当DNA中非模板链上部分碱基序列为……CTGGCTTCT……时,该过程合成的②(mRNA)中对应的碱基序列为……CUGGCUUCU……。
(3)从RNA移动的方向可知,核糖体在②(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C过程(翻译)合成的肽链中的色氨酸变成苏氨酸,根据所给密码子判断应是密码子中的U变成了C,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C-G。
(4)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即图中的bc过程;胰岛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不能进行图中的d过程,但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即进行图中的bc过程。
故答案为:
(1)脱氧核苷酸 15×(m2-n)
(2)RNA聚合 3′→5′……CUGGCUUCU……
(3)向右 T-A替换为C-G
(4)bc bc
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8.大于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突触小泡 电信号→化学信号 树突 Na+ 不属于 条件 大脑皮层、脊髓
【解析】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K+是通过纤毛膜上的K+通道内流进入听觉毛细胞内的,属于协助扩散,故可判断内淋巴液中K+的浓度大于听毛细胞细胞内液中K+的浓度。K+带正电荷,其内流使听毛细胞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据图分析,Ca2+进入听觉毛细胞后可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该过程实现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听觉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的膜(突触后膜),使其对Na+通透性增强,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其产生兴奋。
(3)声音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听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同学们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的过程,有大脑皮层和脊髓的参与,故属于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
(1)大于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突触小泡 电信号→化学信号 树突 Na+
(3)不属于 条件 大脑皮层、脊髓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汨罗一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汨罗一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岳阳一中高二(上)开学试卷(有答案): 这是一份[生物]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岳阳一中高二(上)开学试卷(有答案),共9页。
[生物]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岳阳一中高三(上)月考试卷(9月份)(有解析): 这是一份[生物]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岳阳一中高三(上)月考试卷(9月份)(有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