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运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B.门捷列夫C.道尔顿D.牛顿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制运载火箭所需要的燃料B.飞船上氧气的的制造
C.确定飞船的运行轨道D.研究运载火箭外层的耐高温涂料
3.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B.物质有光和热现象产生就一定起化学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4.国宝级文物“东汉说唱俑”憨态可掬,形象生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从物质变化角度分析,下列一个过程与另外三个所发生的变化不同的是( )
A.夯土和泥B.烧造为俑C.捏塑成形D.出土清洗
5.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以现代创新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句中都蕴含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6.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天工开物》——凡海盐,见水即化B.《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煤作燃料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某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8.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9.下面有关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火焰上方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白烟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发出黄色火焰D.蜡烛内焰最明亮
10.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臭氧层遭到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某同学查阅资料后提出“臭氧层遭到破坏可能与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物质有关”,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分析解释C.获取证据D.形成假设
1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B.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D.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12.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1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B.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水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D.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15.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D.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6.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值得肯定的是( )
A.小茗同学乐于助人,用酒精灯帮阳阳同学引燃酒精灯
B.进入实验室后,阳阳看到了,于是尝了一小口
C.阿志今年十四岁,看了《最好的我们》,于是偷偷去化学实验室把钠拿出来了
D.木木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17.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识的是( )
A.B.C.D.
18.如图所示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连接装置B.取固体药品
C.取用石灰水D.加热固体
19.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刚石 石墨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碳的单质都是黑色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20.丁丁用试管作实验,实验不同,试管口的朝向也不同(如图).丁丁正确的做法是( )
图①1 图② 图③ 图④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如图①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如图③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如图④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先如图②再如图③最后如图①
A.B.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用图示中的“关键词”填空:(用化学符是填空)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_______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_______和_______是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大量_______聚集而成的,其是由_______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的_______聚集而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也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
22.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_____;C_______;E_______;F_______;H_______.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①用于加热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
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仪器是_______④量取液体的仪器有_______
⑤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_______⑥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_______
⑦用于分离、过滤和导流液体的是_______⑧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___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通常状况下,金属铱是银白色的固体,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金属铱硬而脆,很难进行机械加工,但在高温下可被压成薄片或拉成细丝.铱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块状金属铱在空气中加热会形成二氧化铱薄膜.
(1)金属铱在高温下被压成薄片或拉成细丝的过程中主要发生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金属铱在空气中加热形成二氧化铱薄膜的过程中主要发生_______.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条金属铱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条金属铱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24.25题每空1分;26题第1-2个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
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_______.
(2)如图D所示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该操作会使所取液体实际体积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读数.正确定量量取液体体积需要的仪器为_______和_______.
(3)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a.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
b.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朝向手心______________;
c.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请列举1点).
(5)用如图2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手紧握试管壁,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
25.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然后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实验结论】(3)猜想_______(填“1”或“2”)正确.
26.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实验I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_______
(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2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2所示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深度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测与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右蜡固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填编号),但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填编号).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心),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填编号)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填编号),因为______________.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____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1)
Ⅱ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
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
Ⅲ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九年级化学试题docx、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九年级化学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