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周易》认为世界万物是阴阳之间相互作用、共生相克的结果。由两条鱼组成的阴阳八卦图,很好地总结了我们的先民对世界万物运行规律的理解,也很好地总结了我们先民的行为方式和思维特点。至于八卦、六十四卦,则是在阴阳世界观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方法论,主要阐述了在不同情况下要采取不同行为,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
欧几里得时代,他全面总结了以前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几何原本》一书。《几何原本》之所以会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形式逻辑体系。欧几里得以天才的构思,总结了古希腊人的思维框架,即合理的假设——缜密的演绎——结论。这一套思维模式绝然不同于中国的阴阳哲学思维模式。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科学、现代世界的格局等等,无不是在这样的思维框架下产生的。
要理解西方人逻辑思维框架与我们有何不同,就得先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们奉行的阴阳哲学体系,不但是我们的世界观,也是我们的方法论。在我们理解的世界里,有两种或多种力量一直在竞争、斗争,它们共生相克——这是我们三千年来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二元论的思维模式,是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密码,是我们的生存基因。这套世界观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适应能力,就像抱着的两条鱼,任何一方随时要适应对方的变化,活下去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了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我们不惧变化,认为变化就是生活的本质,我们也随时准备着适应世界的变化。这决定了我们的文明可以延绵不绝。其次是它的包容性。我们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自身存在的前提是对手的存在,所以适度的中庸退让是我们理性的选择。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和文化能像我们一样,是从心底里认同与敌人是可以共存的。但这套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创新能力,为什么会缺乏创新能力,这一点要和西方的逻辑文明对立起来比较。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通过合理的前提假设,后面所有的定义、定理、各式结论都是从前面的十大公理推导出来的。推导的过程实际上是等量置换和不等式置换的过程,最后推导出各种神奇的结论。这些结论都是可靠的,或者说在平面条件下都是对的。这就是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逻辑思维整个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合理的假设——演绎(等量置换,不等式置换)——结论。这三者中的核心是前提假设能力,是常识、经验、判断、价值观,而不是演绎能力,演绎能力未来计算机都可以实现。这样一套简单的思维模式在西方世界渐渐落地生根。文艺复兴后它和实验科学结合在一起,于是现代科学诞生了,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颠覆一切固有的势力,新的世界出现了。
不同的哲学体系最后形成了两种差异很大的文明。目前的种种冲突,很大程度上是文明的冲突,但最根本上是思维方式的冲突,以及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的社会文化、心理、组织、生活习惯、传统等等的不同。我们只有不断吸收先进的文化,特别是吸收西方的逻辑思维能力,保留我们自身优秀的基因,认真思辨,去伪存真,扬长避短,才能在这场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杨均明《东西方先哲对思维模式的总结》)
材料二:
相比常识,逻辑往往更稀缺,更重要。因为常识更多的是知识,而逻辑则是一种思维;常识只揭露了某一时段和地点的现实,逻辑揭示的是现实背后的永恒规律。
逻辑的力量,至少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逻辑是愚蠢和谎言的天敌。真话被掩蔽,是人们由于人格上的种种原因,放弃了自己的智力。一旦失去了“运用理性”、使用逻辑思考的勇气,个体就会走向愚蠢,社会则会滑向谎言大行其道的深渊。逻辑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让人明辨是非。凡是一戳即破的、经不起逻辑推敲的话,都是假话。人变得智慧,社会变得更有信任,无不从逻辑训练开始。
其次,逻辑是群体暴力的清醒剂。如今的网络暴力越来越猖獗,对异议者的人肉、告密、群殴愈演愈烈,很多言行超出了人类基本伦理底线。这些集体性的暴力言行,其根源也在于缺少逻辑思维的训练,导致人们失去了理性和责任的制约。逻辑的力量,就是为群体的极化思维,提供一剂独立思考的清醒剂。
最后,逻辑是打破“思考特权”的利器。逻辑可以使人变得聪慧理性,也可以变成奴役人的工具。如古代的暴君、现代的法西斯,他们都试图垄断逻辑的力量,让臣民放弃判断和反抗,让国家成为无知的荒野,方便自己肆无忌惮地作恶。掌握逻辑的力量,可以使一个人在思想上变得清晰,在感觉上变得敏锐;还可以使一个社会在行动上找到方向,在道德上有据可依。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一旦掌握了逻辑,就打破了“思考特权”,成为一个反抗强制的自由人。
(摘编自殷海光《逻辑比常识更重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熟悉的阴阳八卦图,总结了先民的行为方式和思维特点,即世界万物由阴阳相互作用、共生相克。
B.阴阳哲学体系让中华民族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因而我们选择中庸退让,承认对手的存在和变化的本质。
C.西方的逻辑思维模式,与中国的阴阳哲学思维模式大不相同,从而出现了两种差异很大的文明。
D.逻辑比常识更稀缺,更重要,因为常识仅仅是知识,而逻辑则是一种思维,逻辑揭示的是现实背后的规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几里得总结了古希腊人的思维框架,这一逻辑思维过程中,前提假设能力是三者中的核心,有了合理的前提假设,最后就能得出保证其可靠性的结论。
B.欧几里得总结撰写的《几何原本》奠定了西方的形式逻辑体系,这种思维模式最终形成了现代科学,缔造了新的世界。
C.人格上的缺陷会使人们轻易放弃理性,从而让谎言大行其道,个体变得愚蠢。只有逻辑训练才能让人变得智慧,社会变得更有信任。
D.逻辑是把双刃剑。它是人们打破“思考特权”的利器,可使人变得聪慧理性;但也能成为奴役人的工具,古代的暴君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3.下列选项,最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B.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戴德《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
C.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李斯《谏逐客书》)
D.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冯友兰《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掌握逻辑思维的现实意义。(4分)
5.请运用所学,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从推理或论证的角度展开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填写在表格空白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三下枪声
海明威
尼克正在帐篷里脱衣服。他看见篝火在帐篷上投下他父亲和乔治叔叔的影子。他感到好生不安和羞愧,便尽快地脱下衣服,整整齐齐叠好。他感到羞愧是因为脱衣服使他想起了上一晚的事。整天来他都把这事抛置脑后了。
他父亲和叔叔吃过晚饭就走了,带着盏篝灯过湖去钓鱼。他们把小船推下水之前,他父亲吩咐他,万一他们不在时出了什么紧急情况,他只要开三下枪,他们就马上赶回来。
尼克从湖边穿过林子回到营地。他听得见黑暗中的船桨声。他父亲在划桨,他叔叔坐在船尾拉饵钓鱼。他父亲把小船推下水时,他叔叔早已经拿着钓竿坐好了。尼克留神听他们在湖面上的动静,到再也听不见桨声才罢。尼克一路穿过林子走回去,倒害怕起来了。夜间他对林子总不免有点害怕。他掀开帐篷门帘,脱了衣服,摸黑悄悄钻进毯子里躺着。帐篷外的篝火烧得只剩一堆木炭了。尼克躺着一动不动,想法入睡。到处都没动静。尼克想只要能听到一声狐狸叫,或者猫头鹰啼啊什么的,就放心了。到目前为止还没什么明确的东西让他害怕,可是眼下他却大大害怕起来,蓦地他怕起死来了。
才两三个礼拜前,他们在家乡的教堂里,刚唱过一首赞美诗,“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他们唱这首赞美诗时尼克明白了自己总有一天必定会死。这使他感到非常难受。这是他头一回明白自己迟早难逃一死。那天晚上,他坐在过道夜明灯下看《鲁滨孙历险记》,想借此忘却生命总有一天会断送这一事实。保姆看见他在过道上,吓唬他说要是他不去睡觉,就要去告诉他父亲了。他进房去睡了,但等保姆进了她自己的房间,他又出来,在过道夜明灯下看书直看到天明。
昨晚,他在帐篷里就有过同样的恐惧。他只是到了晚上才有这种恐惧。开头倒不算是恐惧,而更像是一种体会。但总是处在恐惧的边缘,而且一旦开了头,一下子就害怕起来。他只要心里真的一吓坏,就马上拿起枪,把枪口从帐篷口伸出去,开上三枪。枪杆朝他反冲得够呛。他听见枪子在林间摧枯拉朽,一掠而过。他躺下来等他父亲回来,但他父亲和叔叔在湖对面还没吹灭篝灯,他就睡着了。
“这混小子,”他们往回划时,乔治叔叔说,“你干吗吩咐他叫我们回去啊?他没准儿被什么弄得大惊小怪了。”乔治叔叔是他父亲的弟弟,一个钓鱼迷。
“啊,得了。他还小呢。”他父亲说。
“这可不是带他跟我们一起到林子里来的理由啊。”
“我知道他胆子特小,”他父亲说,“可我们在他那年龄胆子都小。”
“我真受不了他,”乔治说,“他鬼话特多。”
“啊,得了,别提了。反正今后你钓鱼的机会多的是。”
他们走进帐篷,乔治叔叔拿手电直照着尼克的眼睛。
“怎么啦,尼克?”他父亲说。尼克在床上坐起身。
“听上去像是狐狸和狼的杂种,就在帐篷四下转悠,”尼克说,“有点儿像狐狸,但更像狼。”他刚从叔叔那儿学会“但更像”这词儿。
“他没准儿听到了猫头鹰啼叫吧。”乔治叔叔说。
早上,他父亲发现有两棵大椴树长得彼此靠拢,在风中会摩擦发声。
“你看是这个声响吗,尼克?”他父亲问。
“兴许是吧。”尼克说。他不愿再想这事了。
“今后你在林子里可不要害怕了,尼克。没一样伤得了你。”
“连闪电也伤不了?”尼克问。
“对,连闪电也伤不了。碰上大雷雨就跑到空地上去。躲在山毛榉树下也行。它们从没挨过雷击。”
“从来没有?”尼克问。
“我从没听说过。”他父亲说。
“哎呀,听你这么说我真高兴。”尼克说。
这…会…儿他又在帐篷里脱衣服了。他虽然没在看他们,可是他觉察到帐篷上有两个人影。随即他听到小船被拖上湖滩,两个人影便没了。
他听见父亲跟什么人在说话。接下来他父亲大喝一声道:“穿上衣服,尼克。”他赶快穿好衣服。他父亲走进帐篷,在圆筒形行李袋里翻来找去。“穿上外衣,尼克。”他父亲说。
(有删改)
文本二:
作者所塑造的这些硬汉形象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以完整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是经历了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些写尼克·亚当斯的小说,介绍了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时隐时现的成长过程,以及硬汉形象诞生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正如著名的海明威研究专家菲力普·杨所说:“小说集中半数的故事都是为了细致入微地展示出一个人物坎坷不平的成长历程……他首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时是一个男孩,而后成为一个名叫尼克·亚当斯的青年。”在尼克身上,硬汉精神和硬汉品质特征已具雏形。
……
美国作家威勒德·索普指出:尼克是海明威创作的最吸引人的主人公形象,就像他的创作者一样,尼克是一个乐于接受经验、敢于冒险、爱好体育运动、敏感而又勇敢的人。尼克鲜明的自传色彩不言而喻。
(节选自黄利玲《尼克·亚当斯:海明威系列硬汉第一人》)
6.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尼克的人物形象与海明威本人有颇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将尼克的故事看成海明威的自传。
B.小说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思考死亡是尼克恐惧的深层原因,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蕴。
C.小说中的父亲耐心、善解人意、懂得孩子心理,他的教育帮尼克一点点克服恐惧。
D.海明威写了很多尼克的故事,在这些小说中,尼克逐渐成长为一个海明威式的硬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尼克回忆的方式讲述了昨晚和今天早上发生的故事,尼克昨天和今天心态的对比突出了小说“成长”的主题。
B.小说第三段用以动衬静的方式刻画了黑夜丛林的静谧,如暗处的船桨声、狐狸叫和猫头鹰啼,这加剧了尼克的恐惧。
C.小说对乔治叔叔着墨不多,他主要作为父亲的对照人物存在,他不能换位思考、缺乏耐心,衬托出了父亲的人物形象。
D.小说以开放的方式结尾,读者可以想象父亲会以怎样的方式进一步考验和训练尼克,加速这个“小男子汉”的成长。
8.同学们准备以“成长中的小小硬汉”为题写一组文学短评。请结合材料和你读过的海明威的作品,简要列出你的评论提纲。(4分)
9.用精练的对话写出人物心理特征是海明威小说的一大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画波浪线的对话如何体现尼克是一个“小大人儿”。(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校注》)
材料二: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①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退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②,上必有諸③諸之下。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暗远臣则噤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节选自《墨子·亲士》)
【注】①丑:羞耻、耻辱。②弗弗之臣:指敢于诤谏之臣。③絡:同谔。说话正直。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下重其爵位A而不言B近臣C则喑D远臣E则噤F怨G结于民心。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劫夺财物的人,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自贼者也”的“贼”意思不同。
B.“家”“国”,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材料中分别指卿大夫的封地和诸侯的封地。
C.安,安宁、安定,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同。
D.归,赠送,与《〈论语〉十二章》中“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论述践行兼爱之道的方法,要爱人若爱其身,视人家国若其家国;得出结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材料二以齐桓、晋文、勾践等贤君与桀纣等昏君对待贤人的不同态度为例,证明能否用贤亲士,关系着国事成败。
C.材料二强调亲士的重要性,墨子说“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表明定要招贤纳士为己所用,实现己安国强。
D.材料一、二体现了墨家主张:强调兼爱,反对战争;强调亲士重贤,反对世袭特权;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2)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14.要做到“亲士”,对君王应有怎样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②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③此外更何求?
【注】①公元760年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这首诗正是在这期间所作。②长夏:盛夏。③微躯:微贱的身躯,诗人自指,自谦之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清江一曲抱村流”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流婉转,描绘了幽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
B.颔联两个“自”,两个“相”,当句自对;“去”与“来”和“亲”与“近”上下句为对;整句既自对而又互对。
C.颈联写出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画着棋局,小儿子正在制作鱼钩,描绘出一幅平静美好的家庭生活图景。
D.整首诗写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流露出不能仕宦显达的悲凉心境,这是杜甫诗中常见的“沉郁”之情的显现。
16.尾联上句“但有故人供禄米”还有一种版本是“多病所需唯药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词客就此展开讨论,而“但有故人供禄米”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这一版本好在哪里。(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晏殊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女子对明月的埋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类似,也是写女子埋怨明月,想要赶走月光。
(3)古诗词中作者常借黑发变白这一现象抒发情感,李白在《将进酒》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慨;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用“________________”写妻子死后,自己未老先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小满过后,我回到故乡,想再看看麦浪翻滚的样子。
车在蔚蓝的天空下行驶,夏初的葳蕤袒露在阔野上,故乡大地一派生机。看呵,绿树含烟,鸥鸟翩翩;丰草争茂,流水潺潺;田畴如毯,麦浪绵绵。目力所及,皆是一幅线条明快、色彩斑斓的田园图画!
往田垄深处走去,小麦的清香和着土地的芬芳沁人心脾。极目远眺,一块块麦田密如绒毡、棋盘般整齐,像是被 ① 的裁缝修剪过一样。微风吹过,麦叶沙沙作响,麦浪起起伏伏,绸缎般绵延向远方。身前身后,一株株青绿色的麦秆,叶片修长挺拔;一粒粒鼓胀饱满的麦粒,密密匝匝,结成小穗。每穗有多少颗麦粒就有多少根麦芒,那些麦芒像战士紧握的钢枪。而此时最容易让人遗忘的是那些不起眼的麦花。和其他植物 ② 的花不同,麦花极简约、极朴素,它们摒弃了花瓣,没有明艳的色彩,只是袒露着雄蕊和雌蕊,半悬半挂在麦穗上,翘首期盼“风媒”的撮合,将“良缘”化为金黄的丰收。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个叠词“翩翩”“潺潺”“绵绵”,如果改成“飞翔”“不息”“起伏”,在语意表达上有什么不同?(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据说,一个山西人一辈子最不能少的两样,是醋和午觉。在外地朋友们困惑“这个觉难道就非睡不可吗”的时候,山西的朋友们竟然也在感慨:“午睡居然不是全国统一的?”
① ?最常听到的解释是:山西人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导致了他们更容易出现饭后困倦的生理反应。这种生理现象被称为餐后嗜睡, ② 。
关于“晕饭”,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解释:吃得太饱之后, ③ ,大脑供氧不足了,就会开始犯困。遗憾的是,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类似于消化胃中的食物,有氧运动的过程中,也会有大量的血液涌向肌肉,上述说法如果是正确的,那么人应该会越跑越困,但实际上,反而让人头脑清醒。另外,已经有研究证明,人体在用餐后,颈动脉的供血量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除了“供氧”假说,还有被“酸碱论”爱好者推崇的解释:饭后由于胃酸的消耗,血液碱化,导致了碱中毒,让人晕乎。这种说法当然也不对,因为人体中有非常稳定的缓冲体系,并不会一顿饭的工夫就改变了血液的PH值,再者说,如果这个逻辑真的成立,那么喝苏打水、碳酸饮料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在《逻辑的力量》这一单元中,我们知道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直接论证比较困难或不容易取得好的效果,使用间接论证——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反而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论证。那么文本第四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反驳“酸碱论”?请简要写出其推理的过程。(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多年以来,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先秦诸子散文,甚至整单元、大篇幅都是这类文章。对此,有的同学认为先秦诸子散文太深奥,艰涩难懂,读了也没啥用;有的同学认为这些篇目里的文言知识在高考中基本上考不到;有的同学认为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章,距离我们现实太遥远;还有人厚今薄古,数典忘祖,甚至崇洋媚外。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你的理解和阅读感受,自选角度,结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中有关知识,写一篇驳论文,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答案
期中答案
1.C【解析】A.“即世界万物由阴阳相互作用、共生相克”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一句“《周易》认为世界万物是阴阳之间相互作用、共生相克的结果”。B.“因而我们选择中庸退让,承认对手的存在和变化的本质”曲解关系,由材料一第三段“我们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自身存在的前提是对手的存在,所以适度的中庸退让是我们理性的选择”可知,承认对手的存在也是前提,且选项缺少“适度”限定。D.“常识仅仅是知识”以偏概全,由材料二第一段“因为常识更多的是知识,而逻辑则是一种思维”可知,常识不仅仅是知识。
2.D【解析】A.“前提假设能力是三者中的核心,有了合理的前提假设,最后就能得出保证其可靠性的结论”条件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通过合理的前提假设……这些结论都是可靠的,或者说在平面条件下都是对的”“这三者中的核心是前提假设能力”可知,演绎能力虽不是核心能力,但也是得出可靠结论的必要步骤,且这些结论在平面条件下正确。B.“欧几里得总结撰写的《几何原本》奠定了西方的形式逻辑体系,这种思维模式最终形成了现代科学”错,材料一第四段“文艺复兴后它和实验科学结合在一起,于是现代科学诞生了”,选项缺少“实验科学”必要条件。C.“人格上的缺陷会使人们轻易放弃理性”无中生有,材料二第三段“真话被掩蔽,是人们由于人格上的种种原因”,不能等同于“人格缺陷”。
3.A【解析】材料一第三段观点为:世界有两种或多种力量,它们共生相克,任何一方要随时要适应其他方的变化。A.“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刘禹锡赠给白居易的诗,他勉励朋友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不符合观点。B.“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事物都有其应有之态,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就反而会产生反效果,启示人们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适度而行。合乎观点。C.“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意思是这就是地不分四方,民不分国籍,这是五帝三王其所以无敌的原因,适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合乎观点。D.“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意思是五种颜色交相辉映,互相映衬更加彰显,各种事物之间相互适应。合乎观点。
4.①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②有助于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③能让人明辨是非,更具智慧。(或防止个体走向愚蠢、群体被谎言蒙蔽)④有助于人保持理性,清醒独立。(或防止“群体暴力”的发生)⑤使思想清晰,感觉敏锐,使行为有道德依据,具备反抗特权的意识。(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那么他们一定没有失去运用理性、使用逻辑思考的勇气。(或:就不会失去……)②你的话一戳即破、经不起逻辑推敲。③是的,网络暴力不存在。对异议者的人肉、告密、群殴也不存在。(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A【解析】“我们可以将尼克的故事看成海明威的自传”错误,由文本二“尼克鲜明的自传色彩不言而喻”可知,文本二说的是“鲜明的自传色彩”,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不能和自传混为一谈。
7.B【解析】“狐狸叫和猫头鹰啼”错误,文本一为“只要能听到一声狐狸叫,或者猫头鹰啼啊什么的,就放心了”,这些声音并不存在,不是以动衬静。
8.评论有“成长”和“硬汉”两个关键点。
硬汉角度:恐惧是天性,是否是硬汉关键在于能否正视和挑战恐惧。①尼克对于自己的恐惧感到羞愧,说明他渴望成为一名硬汉。②尼克敢于脱离大人的照顾,说明他在挑战恐惧。(每点1分)
成长角度:硬汉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成长的过程。①尼克在初次体会死亡带来的恐惧感时,彻夜读书不敢入睡。②此次在湖边,他可以尝试独自面对恐惧。(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当天他刚从叔叔那儿学会“但更像”这词儿就用上,抓住了小孩子善于模仿和学习的特点。②用“兴许是吧”来搪塞父亲,不想再提昨晚让他难堪的一幕,表现了他的自尊自强,这是他逐渐走向成熟的一面。③父亲说没有东西能伤害他时,他马上想到“闪电也伤不了”,体现了他天真童趣的一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D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句意为:如果臣下只以爵禄为重而不对国事发表意见,近臣缄默不言,远臣闭口暗叹,怨恨就郁结于民心了。
11.C【解析】“意思相同”错误,安,安宁、安定/性情安和。
12.D【解析】“反对世袭特权;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无中生有,材料中没有谈及“反对世袭特权”“反对纸上谈兵”。
13.(1)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事”“劝”各1分,“恶得……”反问句1分,句意1分)
(2)因此贤明的君子总是能苛求自己而宽容别人,而一般人则宽容自己而苛求别人。(“难”“众人”各1分,“自难”“易彼”“自易”“难彼”宾语前置句1分,句意1分)
14.①君王自身素质:坚定自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积极进取、不畏困难、善于纳谏等。②君王用人之道:广开言路、善待贤臣、重用谏臣、远离谗臣等。(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考察这些混乱从哪里产生的呢?都起源于互不相爱。假使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及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情呢?还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及臣子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情呢?所以不孝不慈爱就没有了。还有强盗和贼寇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还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还害人?所以强盗和贼寇就没有了。还有大夫间相互侵害、诸侯间相互攻伐的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就像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侵害?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害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就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再互相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再互相侵害,没有了强盗与贼寇,君臣父子之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
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为天下相亲相爱就能治理好,相互仇恨就会混乱。所以我们老师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材料二:
治理国家如果不优待贤士,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士而不急于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没有比用贤士更急迫的了,若没有贤士,就没有人和自己谋划国事。怠慢遗弃贤士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
从前,晋文公被迫逃亡在外,最终匡正天下,齐桓公被迫离开国家,后来称霸诸侯,越王勾践遭受过吴王的羞辱,最终成为威慑中原诸国的一代贤君。这三个君主之所以能成功扬名于天下,都是因为他们的国家受压迫而自己蒙受奇耻大辱,以图复仇。最上的是不遭失败,其次是失败而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用人。
我曾听说:“我不是没有安定的住处,而是自己没有安定之心;不是没有丰足的财产,而是怀着无法满足的内心。”因此贤明的君子总是能苛求自己而宽容别人,而一般人则宽容自己而苛求别人。君子仕途顺利时不改变他的志向,不得志时就反省自身;即使杂处于平凡人之中,也始终没有怨恨之心。他们就是有着自信的人。所以说,凡事能从难处做起,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愿望;但却没有听说只做自己所想的事情,而能免于所厌恶的结果的。
所以权重的大臣与谗佞之辈往往伤害君主。君主必须有敢于矫正君主过失的臣僚,主上必须有直言极谏的下属。如果臣下只以爵禄为重而不对国事发表意见,近臣缄默不言,远臣闭口暗叹,怨恨就郁结于民心了。谄谀阿奉之人围在身边,好的建议被他们阻障难进,那国家就危险了。桀、纣不正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天下之士吗?结果自身被杀而失去天下。所以说:“赠送国宝,不如推荐贤士。”
15.D【解析】“流露出不能仕宦显达的悲凉心境,这是杜甫诗中常见的‘沉郁之情’的显现”错,诗的前两联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欢乐洋溢、生气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尾联两句写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本诗没有流露不能仕宦显达的悲凉心境,也不是杜甫诗中常见的“沉郁”之情的显现。
16.①音韵:“但有故人供禄米”和下句“微躯此外更何求”平仄更相对,音律更加和谐,更符合格律诗的音韵规范。②内容:“但有故人供禄米”表现出杜甫经历战乱之后的生活状态,越是平淡质朴的心愿越能反映出心态的平和宁静。③结构:“但有故人供禄米”紧承前文的家庭生活图景,表达但求友人支援、别无其他期待的质朴心愿,流畅自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3)朝如青丝暮成雪 鬓如霜(每空1分)
18.①心灵手巧②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每词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
19.①“飞翔”只是叙述鸟的动作,“翩翩”能更准确生动地描绘出鸥鸟在天空中飞翔时轻盈、灵动的姿态,还给人以悠闲自在之感。②“不息”只是写出了水不停流动的状态,“潺潺”既模拟出水流的声音,又写出水流轻柔缓慢的样子,而且还暗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③“起伏”只写出了麦子被风吹动的状态,“绵绵”除写麦子的动态外,还能生动地表现出一种绵软的触觉,以及麦浪涌动连绵不断向远方延展的画面感。(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0.①是什么导致了山西人非午睡不可
②也被调侃为“晕饭”
③血液都流到了胃中
(每处2分,答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
21.类似于消化胃中的食物,有氧运动的过程中,也会有大量的血液涌向肌肉,如果上述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人应该会越跑越困,但实际上,有氧运动反而让人头脑清醒。(每改对一处给2分)
【解析】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把“如果”调到“上述说法”的前面;第二处,成分残缺,在“反而让人头脑清醒”前,补充主语“有氧运动”。
22.运用了归谬法。(1分)推理过程:如果“酸碱论”是正确的,饭后胃酸的消耗确实会使血液碱化,导致碱中毒,让人晕乎,那么喝苏打水、碳酸饮料直接摄入酸碱更会改变血液中的PH值,导致中毒,带来更大的危险。这个结论是荒谬的、不符合事实的,所以“酸碱论”是错误的。(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指出先秦诸子散文多年来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据大量篇幅的现实背景,并根据这一背景给出了部分同学对这一现象不同角度的质疑。对第一种观点,先秦散文深奥、艰涩难懂的现实情况确实存在,但要把它作为自己积极挑战语文学习的重要一步。针对第二种观点,就完全是误解了。高考文言文涉及的实词、断句、翻译等文言知识,都是基于课内诸子散文这些最典型的文本来命制的。只有学会了这些最典型的“一”,我们才有能力举一反三。对于第三种观点,先秦诸子散文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对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都做出了精辟的回答。对于第四种观点,只有我们自己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才不会盲目地追随外国的“月亮”。而先秦诸子散文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思想价值的内容之一。
试题要求以驳论文的方法阐述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意义、价值。对此,行文开头可首先举出材料中的错误观点,然后对这些观点一一批驳。
参考立意:①学好先秦诸子散文,就是守护好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脉;②学习先秦诸子散文,成君子之风;③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增强文化自信。逻辑推理或论证方法
推理过程或论证过程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只要失去运用理性、使用逻辑思考的勇气,个体就会走向愚蠢。
如果个体没有走向愚蠢
①________________
演绎推理(三段论)
凡是一戳即破、经不起逻辑推敲的话,都是假话。
②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话是假话
归谬法
少数服从多数,那么绝大多数网友支持的一定是对的,因此,网络暴力是不存在的。
③________________
网络暴力是存在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答案2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