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装满水水杯里还能放多少个回形针?同学们认为可能与液体种类、容器口大小等因素有关。“认为与液体种类、容器口大小等因素有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D.交流与合作
2.如图是社团活动中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弹奏时发出的声音( )
A.由手指振动产生B.由空气振动产生
C.由空气传播到人耳D.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
3.如图,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照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和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依次是( )
A.①、②B.③、②C.②、③D.①、③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霜满枝头B.浓雾消散
C.冰雕变小D.滴水成冰
5.如图是一只白鹤在水面散步时的优美场景。关于白鹤两个“影”的形成原理,正确的是( )
A.影子——光的反射B.影子——光的直线传播
C.倒影——光的色散D.倒影——光的折射
6.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下列做法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给果树剪掉多余枝叶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冬天将布裹在树干上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7.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
C.小水滴凝固成小冰晶D.小冰晶熔化成雨水
8.如图所示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中“水浅”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镜花水月B.水中拱桥
C.筷子“弯折”D.墙上手影
9.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它能发出响度很小的超声波,人耳不能引起听觉。在靠近茎的切口处录音,用以下哪种方式播放能清晰听到录制的声音( )
A.超大音量超低速度B.超大音量超高速度
C.超小音量超低速度D.超小音量超高速度
10.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室温下将液态氮置于试管中,会看到试管周围有大量“白气”产生,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需要吸热B.“白气”是水蒸气
C.“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D.“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
11.十字路口矗立着一幢大楼,它临街的一面全部采用新型玻璃装饰,过往的车辆都在这块大的平面镜中成像(夹角θ=45°),如图所示。小刚从该镜子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行驶,驶到十字路口向左拐弯。则该汽车实际是( )
A.向南行驶左拐弯B.向南行驶右拐弯
C.向西行驶左拐弯D.向北行驶右拐弯
12.小明从热水瓶中倒出半杯热水,一段时间后发现水仍很烫,于是又倒入一些冷水,水温下降到适宜饮用的温度。下面能反映整个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AB.
C.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11月3日,我国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如图所示。
(1)为确保发射架不被喷出的高温气体熔化,发射架应选择熔点较___________的材料制成;
(2)火箭以氢、氧为燃料,为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既降温又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态氢、氧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储存在燃料室。
14.白天,小明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看到红花在湖中的倒影时,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实际光线进入小明的眼睛。夜晚,剧场里的舞蹈演员身穿红色上衣、蓝色裤子,当蓝色聚光灯投射到该演员身上时,看到演员的上衣为___________色,裤子为___________色。
15.雨后的南山湖公园鸟鸣清脆、流水潺潺,小明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辨别鸟鸣或流水声,鸟鸣和流水声在相同环境的空气中传播速度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小明对着前方距离330m 的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0s听到回声,此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___________m/s,利用声波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16.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在平面镜上放置一白色硬纸板,纸板由可绕接缝ON转折的E 、F两部分组成。
(1)硬纸板在E 、F共面(不绕折)情况下,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向O点,纸板F面上却没有反射光线的径迹,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纠正错误后,小明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时,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若以接缝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先”)变化;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F 沿原反射光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原入射光线OA方向射出,说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小明还发现,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__________。
17.为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小华直接将试管用酒精灯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将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火焰温度约为800℃,两图中的固态碘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紫色碘蒸气,但由于___________,所以图乙中的碘不会熔化,因此图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案较好。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时会___________热量。
18.小瑞探究小孔成像特点。如图所示,他在两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孔对着烛焰和灯丝,观察塑料膜上所成的像。
(1)比较___________两图可知塑料膜上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
(2)实验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膜上烛焰的像向___________移动;当蜡烛远离小孔,烛焰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像的形状___________;
(3)联想到晴天走在树林中,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___________(选填“太阳的像”、 “树叶缝隙的影子”或“树叶的影子”)。树叶的缝隙越高,圆形光斑的面积越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50分)
19.如图所示,S为固定光源,MN为竖直墙面,小明手拿一乒乓球,开始时球与光源S等高,松手后球竖直下落,墙面上球的影子也随之而动,请通过作图确定:当影子刚好到达墙角N点时,乒乓球的位置在哪里(用字母A标记),完成相应光路图。
20.如图,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反射光线已经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试管中冰的___________和温度变化,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
(3)图乙中,A点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在A点时冰的质量___________(选填“>”、“<”或“=”)在B点时冰的质量。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试管中,不用酒精灯加热,也未放入温水中,发现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推理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
23.小丽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此时水___________(选填“没有”或“正在”)沸腾,图中有些气泡未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气泡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
(3)实验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
(4)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加热另一部分水,画出如图丙b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b两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辙去酒精灯,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此时水的温度___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水的沸点。
24. 小明用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多次改变蜡烛___________(选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像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与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发现A烛焰的像出现在B“身上”,原因是___________;
(3)将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发光点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位置,如图丙所示,发光点S的像的轨迹为___________(选填“直线”或“曲线”),离M点的距离___________(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
25.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水中竖直放置一块自制的刻有角度的圆形量角器,圆心O位于空气和水分界面处。
(1)实验前先在水中滴几滴牛奶,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量角器由可绕接缝MN转折的E 、F两部分组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
(3)当入射光垂直水面入射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
(4)小明测得两组数据如下表:
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表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①表二中“◆”数据被遮挡,由表中信息可知这个数据是___________;
②若小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规律时,完成了第4次实验,入射角是40°,折射角可能是___________;
A.20° B.28° C.35° D.60°
③写出②中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
26.学习了温度计相关知识后,小明收集到如下的信息:自行车胎气打得太足,在阳光下容易爆裂;铁轨之间要留缝隙,否则天热易变形;加热装满冷水的水壶,水会从壶中溢出;乒乓球瘪进去一块,把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
(1)以上信息说明:许多物体,在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时体积会增大,这种现象叫物体的热膨胀。它可以发生在下列何种状态的物质中___________;
A.仅固体、液体 B.仅液体、气体 C.仅固体、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2)查阅资料发现: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程度不同,这可以用体膨系数β来表示,β在数值上等于温度上升或下降1℃时所引起体积的增大或减小量与原温度下体积之比。下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某些固体、液体的熔点和接近室温时的体膨系数。
由表格看出:金属熔点越___________,体膨系数就越大;一般来讲,液体体膨系数远比固体的体膨系数___________;
(3)小明联想到水泥路面上被切割出一条条缝隙,结合探究热胀冷缩得到的信息,明白了缝隙是防止水泥路面在___________(填“夏天”或“冬天”)由于体积变大而损坏;
(4)现代建筑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你认为能把钢筋和混凝土结合使用的原因之一是它们的体膨系数___________(填“大致相同”或“有较大差异”);
(5)制作精确温度计,要选择体膨系数较___________的液体。20℃、1cm³ 的酒精温度升高10℃时,体积约增大___________cm³。
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智能汽车
如图甲所示是一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
“智能玻璃”可实现温度的调节,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人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智能玻璃”还可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透过玻璃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c,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车胎采用新材料,有效降低了行驶时与路面间摩擦带来的噪声;车身配有多个雷达、挡风玻璃倾斜安装等都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1)车胎采用新材料降低摩擦声的方法属于在______控制噪声;倒车雷达引发的警告声提醒司机小心倒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冬天的早晨,汽车挡风玻璃上会出现一层“白雾”,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______(写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这些白雾在玻璃的______(填“内”或“外”)侧,此时应将智能玻璃温度调______;
(3)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应设计成白色
B.在车内透过窗玻璃看到车外的行人是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C.透过汽车的侧窗玻璃,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几乎看不见车内景象,是因为车外的光不能通过侧窗玻璃进入车内
D.夜间行车时,为让司机更清楚地看到路况,车内应开较亮的灯
(4)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或“正前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5)当车外光照度为200Lx 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______%;车内光照度的值c= ______Lx。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60°
60°
序号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r/°
22
32
40
序号
1
2
3
入射角/°
22
32
40
折射角r/°
30
60
物质
熔点/°C
物质
铝
7.2×10-5
660
酒精
75×10-5
钢
3.6×10-5
1300-1400
甘油
49×10-5
铜
4.2×10-5
1083
水银
18×10-5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和交流与合作。“认为与液体种类、容器口大小等因素有关”,是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作出的初步判断,正确与否还需要经过实验验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 C
【解析】
【详解】AB.古筝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学们能听到古筝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C正确;
D.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
【详解】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图中位置从上到下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人眼能看到色光的区域在②区域,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在①区域;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可以识别钱币真伪,即在③区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解析】
【详解】A.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故A符合题意;
B.雾是液态小水珠,雾消散是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雕变小固态的冰直接升华成气态的水蒸气,从而冰雕变小了,故C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解析】
【详解】AB.影子是不透明物体遮挡了光线而形成的阴影区域,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正确;
CD.倒影是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D错误。
故选B。
6.D
【解析】
【详解】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减小了蒸发的面积,可减慢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减小了表面积,同时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可减慢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将布裹在树干上,使得树干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小,减慢树中水分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潮湿稻谷摊开晾晒,加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解析】
【详解】A.海水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水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冰晶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解析】
【详解】“潭清疑水浅”指人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A.镜花水月,平面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拱桥,倒影的形成是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弯折”,看到水中的“筷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光在均匀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手挡住了光的传播而在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手的影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解析】
【详解】根据响度很小的超声可知原来的响度小,则应用超大音量播放表示,同时由于原来的音调高,应超低速度播放可以降低音调。
故选A。
10. C
【解析】
【详解】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该过程需要放热,“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故选C。
11. D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小车向北行驶向右转弯。
故选D。
12. B
【解析】
【详解】小明从热水瓶中倒出半杯热水,一段时间后发现水仍很烫,这段时间刚开始散热较快,随着时间推移,散热变慢,于是又倒入一些冷水,由于冷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此过程中水温下降较快,然后随着温度降低,散热越来越慢,慢慢接近饮用水的温度。
故选B。
13.①.高 ②.压缩体积 ③.液化
【解析】
【详解】(1)[1]火箭升空时,喷出的气体温度较高,为了保证发射架不被熔化,应选择熔点较高的材料。
(2)[2][3]使气体体积减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一是压缩体积,长征火箭中的氢、氧燃料是采用既降温又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态氢、氧液化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14. ①.反射 ②.有 ③.黑 ④.蓝
【解析】
【详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反射什么光,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所以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
[2]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中,引起视觉;看到红花在湖中的倒影时,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红花反射的红光射向水面,经过水面反射进入人眼,所以有实际光线进入小明的眼睛。
[3]蓝光照在红色上衣上,红色上衣不能反射蓝光,只能反射红光,没有光线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演员的上衣就是黑色的。
[4]蓝光照在蓝色裤子上,蓝色裤子只能反射蓝光,所以有蓝光线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演员的裤子就是蓝色的。
15.①.音色 ②.相同 ③.330 ④.不能
【解析】
【详解】[1]不同物体发声时有各自的品质和特色,小明是根据音色来辨别鸟鸣和流水的声音。
[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鸟鸣声和流水声声源不同,但都是在相同环境的空气中传播,两种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3]根据题意可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s=2×330m=660m
声音传播的速度
[4]不能利用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地月之间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6.①.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不发生④.可逆的⑤.漫反射
【解析】
【详解】(1)[1] [2]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实验中纸板应与镜面垂直,若不垂直,则在纸板F面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
通过表中数据可知,改变入射角大小,反射角大小也相应的改变,且反射角大小等于入射角大小,可以得出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3] 以接缝ON为轴线,即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为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
(3)[4] [5]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F 沿原反射光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原入射光线OA方向射出,即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来,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纸板凹凸不平,将光反射到四面八方,光在纸板上反生了漫反射。
17.①.升华 ②.碘的熔点大于水的沸点 ③.乙 ④.放出
【解析】
【详解】[1]固态的碘直接变为紫色的碘蒸气是升华现象。
[2][3]甲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800℃,在加热过程,温度会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乙实验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小于碘的熔点,所以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因此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乙实验。
[4]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碘蒸气才能凝华,说明凝华时会放出热量。
18. ①.甲,乙 ②.上 ③.变小 ④.不变 ⑤.太阳的像 ⑥.大
【解析】
【详解】(1)[1] 想要探究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需要选择小孔形状不同的甲、乙两图进行比较,小孔形状不同,像的形状相同。
(2)[2] [3][4]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相当于物体向下移动,所以像会上移。蜡烛远离小孔,相当于物距变大,则烛焰像的大小将变小。由于塑料膜上像的形状与小孔无关,所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像的形状不变。
(3)[5][6] 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隙形成的太阳的像,属于小孔成像,树叶的缝隙越高,相当于物距变小,所以像距变大,则圆形光斑的面积越大。
19.
【解析】
【详解】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当影子刚好到达墙角N点时,光源、乒乓球与N点在同一直线上,乒乓球竖直下落的路径与上述直线相交处即为乒乓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20.
【解析】
【详解】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图中已经过入射点作出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反射光线已经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找出反射光线,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依此找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1.
【解析】
【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2. ①.晶体 ②.状态 ③.-4 ④.固液共存 ⑤.> ⑥.不正确 ⑦.冰的的温度低于室温,冰块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
【解析】
【详解】(1)[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从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冰属于晶体。
(2)[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和温度变化,看冰是否开始熔化,处于固态、液态还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3]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且在零刻度线以下,所以其示数为。
(3)[4]图乙中,A点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
[5]图乙中,A、B点时物质都处于熔化过程中,B在A点之后,熔化的多,所以在A点时冰的质量>在B点时冰的质量。
(4)[6][7]冰是晶体,冰熔化时要吸热,如果不吸热,冰不会熔化,试管中的冰会熔化,是因为冰的温度低于室温,冰块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所以该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23.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②.没有 ③.汽化和液化 ④.97 ⑤.b中的水的质量比较大 ⑥.石棉网还有余热,水可以继续吸热 ⑦.等于
【解析】
【详解】(1)[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温度计在使用的时候,不能接触到烧杯壁和烧杯底部,由图可知,该装置中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2)[2]由图乙可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说明此时水没有沸腾。
[3]图中有些气泡未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产生气泡的过程是由液体变为气体,属于汽化现象;气泡消失的过程是由气体变为液体,属于液化现象,因此发生的物态变化有汽化和液化。
(3)[4]由图像丙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7℃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7℃。
(4)[5]实验中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有液体的初温以及液体的质量,实验中用同一酒精灯加热,默认烧杯中水的吸热快慢相同,由图可知初温相同,b图线液体晚到沸点的原因只能是杯中水的质量不同,b中的水的质量比较大。
[6][7]辙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有余热,并且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因此可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由于此时水已经达到沸腾,因此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
24.①.A ②.相等 ③.垂直 ④.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⑤.曲线 ⑥.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1)[1]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实验中应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
[2][3]从乙图可以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并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4]发现A烛焰的像出现在B“身上”,说明A烛焰的像和蜡烛B完全重合,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5][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做出平面镜在MN处S的像,和平面镜处S的像,然后进行分析,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S点绕M以SM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即为曲线,由图可知,离M的距离始终不变。
25. ①.显示水中的光路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③.不变 ④.45° ⑤.B ⑥.因为45°>40°>30°,所以折射角大于22°且小于32°
【解析】
【详解】(1)[1]在实验中,水里加几滴牛奶,这样做能较明显地显示光路,使实验现象更容易观察;
(2)[2]纸板由可以绕接缝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的,当F和E不在同一平面内时,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入射角为0°。
(4)①[4]根据表格一中的数据,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表格二中的入射角为32°时,折射角应为45°。
②③[5][6]由表一数据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为40°,介于30°~45°之间,折射角也应介于22°~32°之间,故选B。
26.①.升高 ②.D ③.低 ④.大 ⑤.夏天 ⑥.大致相同 ⑦.大 ⑧.7.5×10-3
【解析】
【详解】(1)[1][2]从给出的四条信息可以看出:不管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升高时,体积都可能会增大,故选D。
(2)[3][4]由表格可以看出,金属的熔点越低,体膨胀系数就越大;比较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液体的体膨系数远比固体的体膨系数大。
(3)[5]物质受热时,微粒间间隔变大,物质冷却时,微粒间间隔变小;所以,总要把公路切割成一块一块的,每块之间留有缝隙,是为了防止水泥路面在夏天由于体积变大而损坏路面。
(4)[6]现代建筑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钢筋和混凝土的体膨系数大致相同,可减小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坚固耐用。
(5)[7][8]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故制作精确的温度计,要选择体膨系数较大的液体;由题意可知,增大的体积
27. ①.声源处 ②.信息 ③.液化 ④.内 ⑤.高 ⑥.B ⑦.上方 ⑧.30 ⑨.60
【解析】
【详解】(1)[1]车胎采用新材料使得产生的摩擦声响度变小,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倒车雷达引发警告声提醒司机小心倒车,将实时环境信息传递给司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3][4][5]冬天的早晨,车内温度高,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内侧,玻璃上出现水雾;将智能玻璃温度调高,可以使得车内的水蒸气不能遇冷液化。
(3)[6]A.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应设计成黑色,故A错误;
B.车外的行人身上反射的光穿过车窗玻璃时发生折射进入车内人的眼睛,车内人逆着折射光线去看看到的是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
C.透过汽车的侧窗玻璃,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说明车外的光穿过车窗玻璃进入车内人的眼睛,故C错误;
D.夜间行车时,为让司机更清楚地看到路况,应该关闭车内灯光,故D错误。
故选B。
(4)[7]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上方。
(5)[8][9]图乙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像,即车外光照度与透明度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则当车外光照度为200Lx 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
车外光照度与透明度的乘积即为车内光照度的值,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区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区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高铁以高速、平稳、安全著称,舞台上经常用干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