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明清以降,随着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关于月球的叙事亦随之一变。现代物理学知识的传播,令人们渐渐知晓月球是人类难以抵达之地。1920年代末开始,随着国外火箭理论的发展和实验的纷纷展开,中国人对于火箭实验也有了自己的兴趣,除了介绍西方科学家的旅月理论外,一些国人更自觉阐述其有关构想。1929年,刘开坤在《中国工程学会会刊》上发表的《火箭机游月球之理想》一文,可称此种思想之代表。在刘开坤看来,德国初造火车轨道、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等最早都曾受到过世人的质疑,但它们最终都实现了,因此火箭登月的实验决不应停止。他说以往自己与亲朋好友“茶余酒后,尝作空谈,每有往游月球之梦想,谓吾人伏在炮弹上,不难一射而抵月球也”,如今这样的“玄谈”,“以科学之理想,已证实其或可能成功”。针对世人关于登月的种种疑问,作者均一一作出回复,他认为月球上虽没有空气,但是人类却可以仿照潜水服,“背负着气袋,则不患无新鲜空气”。至于冷热转换人类难以适应的问题,可以通过“制造一种器具,令其寒冷不至悬殊”。同时,人类登上月球后,还可以利用月球上的太阳光,“借光学各种镜片收光之理,而设日力电厂”。至于如何能到达月球,首先需要找到一种高速行驶的方法,只有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才能够突破地心引力的约束。刘开坤甚至还设计出了地月飞行的轨道图(图1),认定唯一可行的交通工具只有火箭(图2)。若以“后见之明”来看,刘氏的一些设想,正是后来探月的发展方向。
图1刘开坤所绘飞行轨道图图2 刘开坤所绘火箭
(摘编自李世鹏《“到月球去”:近代中国火箭探月知识的传播与演变》)
材料二:
中国探月工程中航天器的命名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嫦娥六号只是其中之一,在月球上还有很多带有中国元素的地名。
“广寒宫”“天河”“织女”“泰山”“华山”……这些独具中国韵味的元素,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形式标记着月球上的山脉、盆地、环形坑等。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个,其中,包括3个着陆点、22个环形坑、2条月溪、5个卫星坑和3条山脉。
给月球上的地理实体命名,不仅是起一个名字那么简单。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与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和国际贡献相关,比如具备原始探测数据是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基本条件。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影像数据,申请获批了“毕昇”“蔡伦”和“张钰哲”三个环形坑的命名。嫦娥三号取得成果后,着陆区包含“广寒宫”在内的4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被正式批准。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背面的着陆区“天河基地”和“天津、河鼓、织女、泰山”等名字被批准。嫦娥五号任务,“天船基地”等8个月球地理实体被命名。
(摘编自2024年1月10日央视网相关报道)
材料三:
8月29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阿里云联合发布国际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以下简称“月球专业大模型”)。该大模型以视觉、多模态及自然语言等通义系列模型为基模,结合RAG 检索增强等技术,在阿里云百炼专属版平台进行微调及训练,目前最佳落地场景为月球撞击坑识别。
撞击坑的大小、深浅、形状等特征是研究月球地质演化的重要依据。据统计,目前月球上直径一公里以上的月球撞击坑数量已超100万个,直径一公里以下的撞击坑数量还无法确定。如果完全依赖人工,识别所有月球撞击坑几乎无法实现,大模型的应用将极大提升这项工作的效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在月球撞击坑年代和形态识别上,月球专业大模型的准确率已达到80%以上。
研究人员只需输入月球撞击坑的图像和相关问题,大模型即可调用通义视觉、多模态模型,从光谱、高程、重力等17种多模态数据中判定该图像对应的模态类型;通过检索知识库、调用通义语言模型,月球专业大模型可回答该撞击坑的形态、大小、年代等相关问题,并给出推理过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准确把握,大模型不仅可以对撞击坑进行分类,还可以解决一些目前仍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刘建忠说。
“人工智能正在为月球和行星科学的科研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活动的快速推进,探测数据呈井喷式增长,科学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在数据管理方面,我国已经取得先发优势;在数据应用方面,我国必须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月球专业大模型将大大加速海量数据的处理,帮助科研工作者挖掘新的科学发现。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4年8月30日相关报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外火箭理论的发展和实验的推进,使中国人对火箭实验也有了自己的兴趣,也使一些国人自觉阐发旅月构想。
B.刘开坤认为火箭登月的实验决不应停止,因为他从德国初造火车、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史实中明白登月一定能成功。
C.月球上有越来越多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理实体名字,体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见证了中国探月事业的发展。
D.人类深空探测活动快速推进,探测数据呈井喷式增长,科学大数据推动科技创新,在数据管理方面我国已有优势。
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奔月是国人内心深处的梦想。刘开坤就曾在茶余饭后和亲朋好友空谈,每每涉及“往游月球之梦想”,可见他对月亮的向往。
B.从图1可知,刘开坤认为月球和地球都有吸力,以一定的速度冲到地球和月球吸力相等境界,人们就有机会按轨道飞抵月球。
C.刘开坤绘制了火箭图,认定通往月球的工具只有火箭,后来的科技发展证实了他的设想,可见当时中国的探月技术水平已经很高。
D.针对人们对于探索月球的种种疑问,刘开坤利用相关科学知识作了回复,可见其对探月充满兴趣,拥有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
3.根据材料三有关“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作用。(4分)
5.如何推动中国探月事业持续往深处发展,请结合材料,从科技的角度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鉴 赏 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叶三。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当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端午、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他的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有虫眼的、挤筐、破皮、变色、过小的全都剔下来,贱价卖给别的果贩。他经常出外,出去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他们都是学布店的,都出了师了。老二是三柜,老大已经升为二柜了。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
叶三还是卖果子。
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由一个小六角门进去,走过一条碎石铺成的冰花曲径,隔窗看见季匋民,就提着、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他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季匋民最佩服李复堂①。他认为扬州八怪里复堂功力最深,大幅小品都好,有笔有墨,也奔放;也严谨,也浑厚,也秀润,而且不装模作样,没有江湖气。有一天叶三给他送来四开李复堂的册页,使季匋民大吃一惊:这四开册页是真的!季匋民问他是多少钱买的,叶三说没花钱。他到三垛贩果子,看见一家的柜橱的玻璃里镶了四幅画,——他在四太爷这里看过不少李复堂的画,能辨认,他用四张“苏州片②”跟那家换了。“苏州片”花花绿绿的,又是簇新的,那家还很高兴。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多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他写字写的是章草。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甸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甸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叶三后来也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
(有删改)
【注】①李复堂,名,字宗扬,复堂是他的号,又号懊道人。②苏州片:仿旧的画,多为工笔花鸟,设色娇艳,旧时多为苏州画工所作,行销各地。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三出去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可见他更喜欢买果子而不是卖果子。
B.五十岁以后,叶三也还是卖果子,但是他这时候只卖给季匋民,不再卖给其他人。
C.季匋民最佩服李复堂,认为李复堂在画家中成就最高,他收藏了不少李复堂的画。
D.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画,特意提出不题上款,这是他回馈叶三友情的一种方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最核心的人物是“鉴赏家”叶三,小说开篇先简要介绍叶三和季匋民,之后重点写叶三,再让季匋民出场,从行文结构上来说非常合理。
B.小说第二段采用的是全知视角,较详细地描述了叶三的职业特征。他的职业形象和“鉴赏家”的身份形成互补,让他的形象更为立体丰富。
C.小说补叙了叶三生日筹备的家庭事件,后辈想给他做寿,而他的愿望则是裱画与做寿材,后辈也遵从了他的意愿,小说结尾又进行了呼应。
D.作者在描述季匋民画荷花的段落使用了专业的鉴赏语言,将其与李复堂、张大千进行对比,由此可推断作者在画作鉴赏方面也有一定造诣。
8.小说第三段很“美”,试选取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4分)
9.“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这句话内涵丰富,请结合两人的交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卫懿公喜鹤,鹤有饰以文绣而乘轩者,赋敛繁多而不顾其民,贵优而轻大臣,群臣或谏,则面叱之。及翟伐卫,寇挟城堞矣,卫君垂泣而拜其臣民曰:“寇迫矣,士民其勉之!”士民曰:“君亦使君之贵优,将君之爱鹤以为君战矣。我侪弃人也,安能守战?”乃溃门而出走。翟寇遂入,卫君奔死,遂丧其国。故贤主者不以草木禽兽妨害人民,进忠正而远邪伪,故民顺附而臣下为用,今释人民而爱鸟兽,远忠道而贵优笑?反甚矣。人主之为人主也,举错而不偾者,杖贤也。今背其所主而弃其所杖,其偾仆也,不亦宜乎?语曰:“祸出者祸反,恶人者人亦恶之。”管子曰:“不行其野,不违其马。”此违其马者也。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者必以粃①,毋敢以粟。于是仓无粃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粃。吏请曰:“以粃食雁,为无费也。今求粃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粃,以粃食雁,则费甚矣。请以粟食之。”公曰:“去!非而所知也。夫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养鸟也?且汝知小计而不知大计。夫君者,民之父母也,取仓之粟移之与民,此非吾粟乎?鸟苟食邹之粃,不害邹之粟而已,粟之在仓,与其在民,于吾何择?”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王舆不衣皮帛,御马不食禾菽,无淫僻之事。食不众味,衣不杂采,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邹国之治,路不拾遗,臣下顺从若手之投心。是故以邹子之细,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故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二世胡亥之为公子也,昆弟数人,诏置酒飨群臣,召诸子赐食先罢。胡亥下陛,视群臣陈履状善者,因行践败而去。诸侯闻之,莫不太息。及二世即位,皆知天下之弃之也。
(节选自贾谊《新书》)
【注】①粃:同“秕”,粮食籽粒中空或不饱满。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百姓A煦牛B而耕C曝背而耘D苦勤E而不敢F惰者G岂为H鸟兽也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以……为贵,意动用法,与《赤壁赋》中“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相同。
B.城堞,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也称女墙、城垛,是古代城市重要的防御建筑。
C.“人主之为人主也”的“之”与《马说》中“马之千里者”的“之”用法相同。
D.飨,以酒食犒劳、招待,与《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中的“飨”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懿公喜爱仙鹤,重视俳优,不顾百姓,轻视大臣,还当面训斥劝谏自己的臣子。后来,敌军攻入卫国,卫懿公在逃跑途中丧命,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B.邹穆公下令用粃谷喂养鸭鹅,当粮仓没有粃谷时,用两石小米换百姓一石粃谷。下属觉得这种交换太浪费,不如直接用小米喂养鸭鹅,但被邹穆公拒绝了。
C.邹穆公批评请求换粮的官员不懂大道理,认为粮食在粮仓中和在百姓手中是一样的。百姓得知此事,也把自己的粮食当作国家的粮食,君民同心,邹国大治。
D.秦公子胡亥和他的兄弟们宴请群臣,胡亥离开时走下台阶,看到群臣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趁机走过去踩得乱七八糟。等到他继承皇位时,天下都厌弃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侪弃人也,安能守战?”乃溃门而出走。
(2)食不众味,衣不杂采,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
14.请结合本文和賈谊《过秦论》,简要概括贤明的君王一般拥有哪些品质。(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庭 树 郑珍①
昔余种树时,意使蔽庭日。
荫成绕檐户,乃觉似居室。
随时各含花,无心复结实。
夜凉壁上影,静共人抱膝②。
虽辞昼闲日,永碍初上月。
人事宁可兼,此得彼亦失。
窅然③发深心,阴阴乱虫唧。
【注】①郑珍,字子尹,贵州遵义人。②抱膝:手抱膝,有所思貌。③窅(yǎ)然:深远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紧扣诗题“庭树”起笔,写种树是为遮挡照进庭院的日光。
B.天凉夜静时诗人与墙上自己的影子为伴,陷入了对种树得失的思索。
C.末句写幽暗中乱虫鸣叫,既描写了庭院实景,又寄托了诗人情感。
D.本诗为五言古体,篇幅较五律略长,在叙事、描写与议论上收放自如。
16.诗人通过种树获得了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写到以“拢”“抹”等动作弹奏琵琶名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登上高山,只见天云一线,朝霞如绮,就觉此情此景特别贴合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3)描述女性画眉毛的句子在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如唐宋作品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对于经常久坐的人群,每天坐两三个小时以上,臀部肌肉的萎缩几乎是在所难免的。尽管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根据人体工学的坐姿椅,但那只能缓解在一定程度上久坐带来的不适。要想真正改善臀部肌肉的健康状况,还是要加强臀部肌肉的锻炼和保养。
通过健身,特别是针对臀肌的锻炼,如臀桥、深蹲(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发力点集中在臀肌上)以及壶铃摇摆等动作,可以有效代偿并增强肌肉力量。建议 ① ,像是臀桥、深蹲、壶铃摇摆这些动作每天可练习3组,每组15个,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在锻炼过程中要 ② ,避免追求极限而受伤。此外,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姿势 ③ 。因此,站立时应保持双脚均衡受力,避免长时间采用不良站姿、斜靠或“葛优躺”,这些姿势容易导致臀部肌肉力量分布不均,引发不对称的肌肉问题。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刚进入这片荒野的时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气好,总会一个人出去走很远很远。每当我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以及这旷野尽头的另一道沙梁,无穷无尽。——当我又一次爬上一个高处,多么希望能突然看到远处的人居和炊烟啊!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异常放光。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它们的黑暗全给了它们的阴影。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
走了很久很久,很静很静。一回头,我们的羊群陡然出现在身后几十米远处,默默埋首大地,啃食枯草。这么地安静。记得不久之前身后还是一片空茫的。它们是从哪里出现的?它们为何要如此耐心地、小心地靠近我?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
20.下列句子中的“异常”,与文中加点的“异常”,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B.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C.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
D.风场异常变化导致海水长时间向岸堆积,也是造成局地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之一。
2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分别以“它们”“它们”“我”作为开头,试将第三句也改为以“它们”开头的句子,可以适当增删词语,要求三句整体连贯通顺。(3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文本中有一段话引人深思:“每当我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试想,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是否应继续向前,继续攀爬?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能照搬本套试卷中的材料;不少于800字。
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材料一中,原文是“以科学之理想,已证实其或可能成功”。B选项中“登月一定能成功”把或然当成必然,逻辑有误。
2.C[解析]“可见当时中国的探月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不成立。
3.C[解析]材料三中,原文中“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在月球撞击坑年代和形态识别上,月球专业大模型的准确率已达到80%以上。”C选项“精准识别撞击坑的年代、形态等”扩大了范围。
4.①增强国人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丰富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月球文化。②助力中国航天形成一套独有的文化话语体系,体现中国航天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分析、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的能力。题目问“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首先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特点入手,材料二中“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独具中国韵味的元素”都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增强国人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还可以形成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月球文化。另外,原文说“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与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和国际贡献相关,比如具备原始探测数据是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基本条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命名,体现了中国航天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评分细则]围绕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帮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月球文化来阐释,得2分;围绕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来阐释,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5.①在前人研究与探索基础上不断进取;②获取更多一手数据,对外开展国际科研交流,助力探月事业发展;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水平。[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整合与拓展理解,题干明确指出要从科技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一讲的是过去国人对探月的科学理解,材料二虽然主要讲的是中国文化对探月工作的影响,但“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与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和国际贡献相关,比如具备原始探测数据是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基本条件”则提示了探月工作中获取一手数据、国际交流等思考角度。材料三则主要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角度,较好理解。[评分细则]探索的精神、提高探索的水平、摸索探索的方法,1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考生言之有理即可。
6.D[解析]A项“可见他更喜欢买果子而不是卖果子”无中生有;B项“只卖给季匋民,不再卖给其他人”于原文无据,原文说的是“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所谓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意思是他主要是为了给季送果子才卖,是主观意图,而客观上他也还在卖给别人;C项,原文说的是“他认为扬州八怪里复堂功力最深”,而不是选项说的“李复堂在画家中成就最高”。
7.C[[解析]补叙是补充叙述,是对情节、人物等的信息进行补充说明,以便读者理解。叶三生日筹备的家庭事件,在小说中属于情节正常推进中的叙述,算不得补叙。
8.示例:①风物美:将不同时令的果子展示在人们面前,铺展开的是小城风物的画卷。②人物美:叶三四季的生活围绕一个“卖”字展开,其热爱生活的形象呼之欲出。③语言美:本段如同一篇《果子赋》,各种果子自然灵活地先后呈现,给读者一种似俗实雅的审美享受。[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关键词类主观题,题干已经明确给出了关键词,考生必须要围绕“美”字做文章。本题开放与限制兼顾,限制主要体现在:①只能以第三段为依据分析;②只能围绕“美”来展开分析。开放体现在:“美”的欣赏角度很多,只要是合理分析,都可酌情给分。[[评分标准]点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给满分。如果学生从修辞美、色彩美等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9.示例:①季匋民画艺高超,叶三鉴赏力高,两人惺惺相惜,互为知音。②大画家为“太爷”,而鉴赏家只是卖果的,身份的差异并未影响他们的共鸣。③鉴赏家指出画家的错误,画家能够欣然接受并赠画,可见鉴赏家的眼光与画家的胸襟。④季匋民送叶三很多画,叶三死后以季的画陪葬,艺术让他们生死相连。[解析]本题关联的是对二人相互关系的理解,这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如果考生不能够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梳理,不能得满分。参考答案组答的思维路径是:总体解释→身份视角→关键情节。这并不是唯一的路径,如果考生能够组答合理答案,仍然可以酌情给分。[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可给满分。如果只从季或叶单方面出发,能够体现二人之交往,合理分析某些情节,一点给1分。
10.[[参考答案]CDG[[解析]文大大意:百姓们使唤牛耕田,晒着脊背除草,劳苦辛勤而不敢偷懒,难道是为了养鸟兽吗?整大主语为“百姓”,“百姓”发出的动作是“耕”“耘”,其中大中第一、二个虚词“而”表修饰,此分别在动作“耕”“耘”后断大;第三个虚词“而”表递进,连接词语“苦勤”“不敢惰”,故不能在该个“而”前断;“岂……哉”为固定搭配,表示反问,译为“难道……吗”?固定搭配不能断开,此在“岂”前断开。综合判断,本题限断三处,应为C、D、G。文言文断大既需要对文言语法、实词虚词、特殊大式有正确的理解,也需要对古人的表述习惯有所认识。
11.[C[解析]本题要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大式的能力。A选项“贵优”的意思为“以徘优为贵、看要徘优”,[“贵”为意动用法;“鱼虾””中的“鱼”表示“以虾”为鱼”,[“鱼”也是意动用法。两处用法相同,故A项为正确的选项。B选项考查文化常识,指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用于城顶防护和御敌屏障,是古代必备的传统防御建筑,解读正确,故B项为正确的选项。C选项“人主之为人主也”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大子独立性;而“马之千里者”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两个“之”用法不同,故C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项。D[选项“飨”的意思为以酒食犒劳、招待,[“日日飨卒””的“飨”字也是以酒食犒劳、招待。两处“飨”的意思相同,故D选项为正确的选项。
12.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相关能力。A选项概述了卫懿公作为君王,骄奢淫逸,不听劝谏,并最终身死国灭,相关描述与材料二第一段相符,故A选项是正确的选项。B选项概述了邹穆公下令用粃谷喂养大雁,用两石小米换百姓一石粃谷,拒绝下属用小米喂大雁要求的情形,相关描述与材料第二段相符,故B选项是正确的选项。C选项引用了邹穆公的发言,有臣子提出用小米喂鸭鹅,被邹穆公批评。邹穆公爱民如子,认为粮食在粮仓中和在百姓手中,是一样的,此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国家大治,相关描述与材料第二段相符。故C选项是正确的选项。D选项要明确“诏置酒飨群臣,召诸子赐食先罢”中“诏”是君王下令,此时秦公子胡亥尚未即位,不能用“诏”字;另外“诸子”和前大“昆弟数人”对应,可知“诸子”指的是胡亥和他的兄弟们。是秦王下诏宴请群臣,而不是胡亥和他的兄弟们。所以D选项描述不正确,是答案选项。为D选项的错误点具有一定隐蔽性,考生可能误选其他几个选项。在文言文文本中,通常会对主语进行省略,导致学生分不清人物行为。建议考生细读文本,圈点勾画关键词,理清“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基本信息,避免张冠李戴。
13.(1)臣民说:“我们这些人是被抛弃的人,怎么能保卫国家去打仗呢?”于是冲出城门离开了。(2)吃饭没有多种菜肴,穿衣没有多种色彩,对自己要求苛刻,但对民众宽厚,亲近贤者来安定国家。[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既要求文大大意理解无误,又要求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第(1)题的关键词语有“侪”“安”两处,“我侪”是“我们这些人”的意思,在《过秦论》中有“之属”“之徒”“之伦”,《鸿门宴》中有“若属”,这些词都翻译为“这些人、这类人”。“弃人”是“被抛弃的人”,虽然没有被动词,但要翻译出被动义。“安”是疑问副词,在此处翻译为“怎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安能”都翻译为“怎么能”。第(2)题的关键词语有“众”“杂”“刻”“广”四处,“众”“杂”两字在构化上对应,根据上下文可推出“多”“多结”的意思;“刻”是“苛刻”的意思,“自刻”是“对自己苛刻”,和“广民”相对,意思是“对百姓宽容”[这些考点都是古汉语中常见字词的常见含义,能灵活分析大子构化,就能理解字词含义,大意也就通顺了。[评分细则]第(1)题,“我侪”1分,被动大翻译1分,“安”1分,通顺1分。补充主语不作为采分点。第(2)题,“众”1分,“刻”1分,“广”1分,通顺1分。
14.①爱护百姓:施行仁义,不违背百姓意愿,不横征暴敛;②要求自己:尊重大臣,重用贤臣,不沉迷享乐。[[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充分审题,在理解材料和课文《过秦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明明的君王拥有的品质”。材料中有三个君王,故事丰富,有昏庸的卫懿公、秦二世,有明德的邹穆公。考生以问题为导向,从课外到课内,依理推论,可从明德的邹穆公推出答案,也可从昏庸的卫懿公、秦国君反推出答案。构合《过秦论》秦王朝灭亡的原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反推出明明的君王应“施行仁义”。[评分细则]构合《过秦论》答到“施行仁义”,得1分。构合材料,从对待大臣的角度得到其余答案,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卫懿公喜欢仙鹤,他喂养的仙鹤中有身穿华美衣服乘坐车子的,却征收繁苛赋税,不顾百姓,敬重徘优而轻视大臣,众臣子中有人劝谏,便当面训斥。到了狄人来攻打卫国时,狄兵逼近都城矮墙了,卫懿公流着泪向大臣和百姓跪拜说:“敌人逼近了,士民们要努力保卫卫国啊!”臣民们说:“您还是派您宠爱的徘优,率领您的爱鹤去作战吧。我们这些人是被抛弃的人,怎能保卫国家去打仗呢?”于是打开城门离开了。狄兵便进了城,卫懿公死在逃跑过程中,因此丢掉了自己的国家。所以贤明的君王不因为偏爱草木禽兽就伤害人民,接近忠诚正直之人,远离邪僻诡诈之人,所以百姓归顺依附,大臣乐于为之效命。现在抛弃人民去偏爱鸟兽,疏远忠诚之人却敬重徘优,是非颠倒得太厉害了。人民的君主作为百姓的主宰,要想一切行为不招致失败,依靠的是贤人,如今背弃了他所靠的人民,又丢掉了贤人,遭受失败,不是很正常吗?俗话说:“制造灾祸的人,灾祸也反过来害他。”管仲说:“即使不到野外去,也要让马照自己的意志行走。”卫懿公的情况,就是违背马的意志的结果。
邹穆公有命令,喂鸭和鹅一定要用秕谷,不能用小米。这时国家粮仓中没有秕谷,只得向老百姓换,用两石小米换一石秕谷。有关官吏请示说:用秕谷喂鹅,是为了不浪费,如今向百姓交换秕谷,用两石小米换一石秕谷,再用换来的秕谷喂鹅,那么浪费也太严重了,请允许用小米来喂吧。”邹穆公说:你算了吧!这不是你所能懂的。那百姓们使唤牛耕田,晒着脊背除草,劳苦辛勤而不敢偷懒,难道是为了养鸟兽吗?小米是人所吃的最好粮食,怎么能用它来养鸟?而且你知道的是小道理而不是大道理。国君是百姓的父母,拿国家粮仓中的小米送到百姓那里,这难道就不是我的小米了吗?鸟如果吃邹国的秕谷,就不会吃邹国的小米了。小米在国家粮仓和它在百姓那里,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不同呢?"邹国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知道了他们粮食储存和国家是一样的。邹君的车子不用皮帛做披挂,给邹君拉车的马不喂谷子和豆子,邹君没有淫荡邪僻之事。饭菜品种少,衣服也不华丽,对自己要求苛刻,但对民众宽厚,亲近贤者,国家安定太平。邹国太平,路不拾遗,臣下顺从君意,就如同手听从心的指挥一样。因此凭邹国的弱小,鲁国、卫国不敢轻视,齐国和楚国不能胁迫。所以付出爱的人,人们也会反过来爱他,给别人幸福的人,也会从别人那儿得到幸福。
秦二世胡亥做公子时,有兄弟数人。秦王下诏置办酒肉招待众大臣,召唤诸公子赐给食物,让他们先回去。胡亥走下台阶,看到群臣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样子,趁机走过去踩得乱七八糟而离开了。诸侯听到这件事,没有人不叹息。等到秦二世胡亥继位,大家都知道天下人会唾弃他。
15.B[解析]联系诗题及前后大,可知“夜凉壁上影,静共人抱膝”一大的意思是:夜晚微寒之时,墙上的树影静静地陪伴着我一起思考。此,壁上之影是指庭树之影,而常自己的影子。故B项错误。
16.①得树荫:庭树长成,可以遮阴蔽日;②得花果:庭树开了花、结了果,诗人收获意外之喜;③得道理:庭院种树有得有失,诗人认识到人生有得必有失的道理。[解析]联系全诗,可知“人事宁可兼,此得彼亦失”大,是诗人庭树引发的哲思。往前梳理,找到对应大子“昔余结树时,意使蔽庭日”,归纳整理可得:庭树长成可以遮阴蔽日,诗人得以实现自己的初衷。“荫成绕檐户,乃觉似居室。随时各含花,无心复构实”归纳整理可得:庭树成荫,还开了花、构了果,居室更像居室、更雅致,诗人得以收获意外之喜。联系前六大与“虽辞昼闲日,永碍初上月”一大,可知诗人对人事得失有了新的认识,即人生之事有得必有失。归纳整理可得:葱茏的庭树,虽可为庭院遮阴,却也挡住了照进庭院的月光。由此及彼,诗人得以认识人生之事有得必有失的道理。
17.(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书名号不写本次不扣分)(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示例1: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示例2: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示例3: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欧阳修《南歌子》)
18.①每天进行适量锻炼②注意量力而行③也会影响臀部肌肉[[解析]①处前前“建议”二字,根据后文列举“像是臀桥、深蹲、壶铃摇摆这些动作点天可中习3组,点组15个,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此处应为“点天进行适量锻炼”。②处前文前前部分“在锻炼过程中要”,根据后文“避免追求极限而受伤”,此处可填写[“[(注意)量力而行”。量力而行:衡量自己的能力或力量的大小去做事。也可写成“量力而为”。③处前前“此外”“一些不良姿势”,后文“此”部分提示此前为前文对后文所作的总构,根据后文“这些姿势容易导致肌肉力量分布不均,引发不对称的肌肉问题”,此处填写“也会影响臀部肌肉”。[评分标准]意思相近、通顺即可。
19.尽管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根据人体工学设计的坐姿椅,但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解析]本大中出现了成分残缺与语序不当的错误。“根据人体工学的坐姿椅”成分残缺,介词“根据”后面缺少与之搭配的成分[“设计”;“缓解在一定程度上久坐带来的不适”语序不当,“在一定程度上”作状语,位于谓语前,正确顺序应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评分标准]改对一处得2分。
20.D[解析]原文,“草地异常放光”中“异常”修饰动词“放光”,形容光的不同寻常。A.“异常”,补充说明欣喜的程度,即常常。B.“异常”,修饰“烦躁”,形容烦躁的程度之深,即常常。C.“异常”,修饰“兴奋”,形容兴奋的程度之强,即常常。D.“异常”,修饰动词“变化”,意思是不同寻常。故正确答案为D。
21.①采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草的影子整齐而富于动感的情景;②“拖往”“行进”化静为动,写出了荒野的寂静与动感;③表现出感受到大地深沉力量的慰藉。[解析]从用词用字来看,“拖往”“行进”把静态画面动态化了,可以更好的表现荒野的寂静。从大子内容来看,第一大写影子的长;第二大写影子繁多、整齐,富于动态感、力量感。从修辞手法来看,比喻使斜阳下白草的影子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大子关键词组“力量深沉”来看,作者从大地的力量中获得了一结慰藉。本题属于局部语大分析题,是近几年语用类题目与文学类文本综合的要要题型。[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2.示例①:它们要依赖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的什么呢?示例②:它们要依赖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我的什么地方呢?[解析]第三大的意思是:软弱单薄的我,有什么地方值得依赖。其中省掉了依赖这个动作的发出对象羊群。把“羊群”换成“它们”,调整大子的语序即可得“它们要依赖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我的什么地方呢?”或者“它们要依赖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的什么呢?”[评分标准]以“它们”开头并写出一个通顺的问大(合理使用原大中的部分语大)即可给足3分。如果不以“它们”开头,而仍然通顺,可以考虑给1到2分,不通顺则不给分。如果以“它们”开头而不通顺,给1到2分。如果写成“它们为什么要依赖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也给3分。
23.作文审题指引本道作文题延续了近年常见的从试卷命题材料中延伸议题的命制方式,考生不会感到陌生。所引材料讲的是一结生命场景:旷野→高丘→旷野,稍加联想,我们就可以想到我们的生活:挑战→一定的成功→新的挑战。或者说得更切近一点:一场考试→取得一定成绩→又一场考试。
材料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是否应继续向前,继续攀爬?”答案其实是开放的。比如:①做勇卒,不断向前,终究会寻找到最美的风景,取得真正的成功;②如果感到累了,不妨暂时停下来休息一下,旷野自有旷野的风景,原文中的作者不就是这样吗?(合理用到语言文字运用II的材料是没有问题的。)③往前走,下一个地方就算还是旷野,但风景其实与之前的旷野是不一样的。这里的举例也可视为立意参考,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独到的见解。
对于这类题目,如果我们刚开始拿到觉得无从下手,通常可以回到最常用的审题技巧,那就是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之类的问题,然后选定一个最想写的方向拓展化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一模语文试题pdf、8_高三语文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遵义市2025届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pdf、遵义市2025届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10月)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