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相传,鲁班,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班级读书会进行讲民间故事活动, 下面带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完璧归赵”的“完”字意思是, “应接不, 下面句子中顿号使用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听老师读短文两次,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建筑工匠的祖师,再难的建筑工程都难不倒他。
②一天,鲁班外出游玩,看到一座宝塔前围了好多人,因好奇,自己也上去凑凑热闹。原来,大家都在看一座斜宝塔,还有一个怒发冲冠的老者和一名工匠。经打探,鲁班了解到这位老者是宝塔的主人,他将修建宝塔的事情交给这位工匠,可没想到此塔建成后,居然因测量误差宝塔成斜塔了。
③看着生气的老者和跪在地上的工匠,鲁班又仔细勘察了斜塔,突然,他想到一个可以使斜塔正过来的方法,并说服了老人和工匠,让工匠去找了木料。
④果然,二十天后,那斜塔真的被扶正了,老人欣喜不已,工匠也对鲁班感激涕零。从此,鲁班的名声更响了!
1. 相传,鲁班( )
A. 姓鲁名班B. 是秦国人
C. 是一名神医D. 原名公输般
2.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
A. 富商出钱建宝塔B. 工匠倾囊重修塔
C. 鲁班巧妙扶斜塔D. 斜面木楔抬高塔
3.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下面词语与他有关的是( )
A. 按部就班B. 班门弄斧C. 班师回朝D. 科班出身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段“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建筑工匠的祖师,再难的建筑工程都难不倒他。”可知,鲁班是鲁国人,是古代建筑工匠,原名公输班。
故选D。
【2题详解】
被题考查短文内的的概括。
从第③段“看着生气的老者和跪在地上的工匠,鲁班又仔细勘察了斜塔,突然,他想到一个可以使斜塔正过来的方法,并说服了老人和工匠,让工匠去找了木料。”第④段“果然,二十天后,那斜塔真的被扶正了,老人欣喜不已,工匠也对鲁班感激涕零。从此,鲁班的名声更响了!”可知,这篇短文主要写了鲁班外出游玩遇到一座倾斜的宝塔,他用自己的方法让宝塔变正的故事。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A.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B.班门弄斧: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C.班师回朝: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D.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故选B。
4. 古代诗人喜欢把民间传说写进诗中,其中《乞巧》就与( )有关。
A. 《孟姜女》B. 《孔雀东南飞》
C. 《梁山伯与祝英台》D. 《牛郎织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全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从诗中的“七夕”“牵牛织女渡河桥”可知,这首诗与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有关。
故选D。
5. 班级读书会进行讲民间故事活动。你准备讲什么民间故事?把这个故事的内容简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牛郎织女》讲了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孤儿,跟着哥嫂生活。嫂子马氏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讲述民间故事之前,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故事。这些故事应该有代表性,能够体现民间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民间故事的内容包括故事的起源、作者、主要人物以及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等。
例如:《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6. 下面带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待(dāi)一会儿 龟(guī)裂 间(jiān)开 任(rén)丘
B. 落(là)在后面 差(chāi)事 冠(guàn)军 试卷(juàn)
C. 直奔(bèn)那里 剥削(xuē) 便(pián)宜 传(chuàn)记
D. 更(gèng)深露重 累(lěi)计 强(qiǎng)逼 悄没声儿(qi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
A.龟(guī)裂——jūn,间(jiān)开 ——jiàn;
C.传(chuàn)记——zhuàn;
D.更(gèng)深露重 ——gēng。
故选B。
7. “完璧归赵”的“完”字意思是( )
A. 完成B. 耗尽C. 完整D. 完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完璧归赵”指蔺相如将和氏壁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完”的意思是“全,完整”。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8. “应接不 (xiá)”的“xiá”是( )
A. 瑕B. 暇C. 遐D. 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
A.瑕[xiá]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
B.暇[xiá]没有事的时候;空闲
C.遐[xiá]1、远。2、长久
D.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2、假定。3、假如。4、借用。5.姓。
假[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
应接不暇(xiá)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暇:空闲。
故选B。
9. 小衡同学要用“稀罕”写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除了“少见,稀有”的意思,第二个意思应该是( )
A. 强烈的喜爱和重视B. 需要的时候
C. 不足的地方D. 特别、奇怪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
稀罕:1.(形)少有;不容易看到。2.(动)认为稀奇而喜爱。3.(名)稀见的事物。
故选A。
10. 下面句子中顿号使用错误的是( )
A.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B. 小瀚同学擅长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处理危机等,是难得的班长人选。
C. 学习了《将相和》,我一口气读了好几个中国历史故事,其中印象深刻的有曹操、班超、刘邦、赵括、勾践等人物。
D. 闻一多先生写的《七子之歌》,是为当时中国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所作的一组诗,这七块土地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顿号是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A.“芦花鸡毛”“各种颜色”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中间应使用逗号。
故选A。
11. 小蔓回家跟爷爷聊起《圆明园的毁灭》,爷爷感慨地说起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他用了几个词来形容当时的中国,小蔓觉得不恰当的是( )
A. 兵荒马乱B. 民不聊生C. 夜不闭户D. 流离失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理解与应用。
A.兵荒马乱: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B.民不聊生: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C.夜不闭户:夜里睡觉不关门,也没有人来偷盗。形容社会治安良好。
D.流离失所: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爷爷感慨地说起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应该是指战乱时期,百姓生活困难的情景,“夜不闭户”是褒义词。故选C。
12. 如果要提醒同学不要浪费粮食,下面( )的名言比较适合。
A.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俗语。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句意:不要整天吃饱喝足不做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句意: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句意: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出自朱用纯的《朱子家训》,句意:即使是一点点食物,也来之不易,应当珍惜。
题目要求适合用于提醒同学不要浪费粮食的名言,结合以上句意可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比较合适。
故选D。
13. 下面的诗句与读书有关的是( )
A.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B.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C.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名篇名句的理解。
A.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嫌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性,与读书无关;
B.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期望人才辈出,渴望变革的情感。与读书无关;
C.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与读书无关;
D.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人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道理,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维,避免陷入僵化和固步自封的境地。与读书有关。
故选D。
14. 将下面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的排列是( )
①读书更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让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②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读书能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脑袋中,犹如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
③读书还使我们情趣高雅。读书越多,书卷气越浓。
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
⑤读书能使我们视野开阔。我虽没去过非洲、南极,却能领略其风情,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A. ①②③④⑤B. ④⑤③②①C. ③①②④⑤D. ②⑤④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语句排序是指根据语句隐含的意思,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列,从而使语句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通过读这几个句子可知,语段按照读书的好处,题干中第四句先提出问题,第五句写读书能使我们视野开阔,第三句写读书还使我们情绪高雅,第二句写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第一句总结全段,写读书更让我们多活几度生命,拥有丰富的人生。
故选B。
15. 看拼音,写汉字。
yǐn bì( ) fán zhí( ) yè mù( )
dà yàn( ) lí míng( )
【答案】 ①. 隐蔽 ②. 繁殖 ③. 夜幕 ④. 大雁 ⑤. 黎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蔽”“繁”“幕”“雁”“黎”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6. 按要求比较下面两个词语,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句子。
选词:_________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情绪的词语 ②. 感情色彩不同 ③. 表达意思不同 ④. 得意忘形 ⑤. 他那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样子,免不了又要自我吹嘘一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词语造句。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得意忘形:指高兴的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常用于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有的态度。
“兴高采烈”“得意忘形”意思相近,但是感情色彩不同。“兴高采烈”是褒义词,“得意忘形”是贬义词。
完成前面填空,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即可。
兴高采烈:春天到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树林里奔跑,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得意忘形:他只不过取得了一点儿小小的成绩,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17. 看到下面的事物会想到一些人吧,请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话。
蜜蜂 路灯 蜡烛 搭石
选词:_______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蜜蜂 ②. 看到蜜蜂,会让我们想到清洁工人每天起早摸黑打扫街道,他们就是城市的美化工,使城市的每个角落焕然一新;抗疫战士冒着生命的危险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用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治愈了多少病患,给了多少个家庭带来幸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看清题干,根据题干所给事物中选择一种,写一写由这个事物特点让你想到了什么人,并尝试用上对比的手法写出来。“蜜蜂”象征勤劳、奉献、务实;“路灯”“蜡烛”“搭石”象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据此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即可。
示例:选词:蜡烛;写话:蜡烛让我想起了李商隐写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古诗也是用来赞扬老师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老师开启了我们的智慧之门,是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师恩重于山。蜡烛的这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敬佩,我爱蜡烛,更爱像蜡烛—样的人!
18. 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张志和在《渔歌子》里表现的画面写下来,用上动态描写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需归。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边有一位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眼前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愿回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结合诗句的理解把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注意用上动态描写。
19. 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段话。
例: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因为自己的任性,不懂事,给爸爸带来的伤痛我怎么也弥补不了。爸爸身材魁梧,工作起来雷厉风行,听着我的发泄,居然默默无言。谁知道那时的您已是重病缠身了呢?爸爸,你能听到女儿悔恨的心声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首先明确题干的内容,描写第一次做一件事的经过。注意具体写出事情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描写的过程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如: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本乌黑的头发中已经有了一丝白发,原本光滑的双手也早已在满皱纹。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也应该再多体谅一下母亲,多为她做点事了。
20. 结合资料,写出《和平宣言(节选)》表达的思想感情。
资料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资料二: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资料三: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之所以选择77名青少年诵读宣言,在于“77”这个数字寓意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周年。
和平宣言(节选)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
我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平宣言(节选)》表达了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英烈和先烈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和平宣言》描述了南京大屠杀之前南京的自然风光与优美生态环境,让人们对南京77年前的古都风貌产生了深深地缅怀之情。与此同时,又追述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南京进行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和大屠杀的战争罪行,材料一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如果没有日本军国主义的南京大屠杀暴行,南京古城会给后人带来更加丰富多彩和美丽动人的享受。但是,“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的美景已经被日本军国主义破坏了。抚今追昔,我们怎能忘记日军的残暴罪行呢?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有详细的补充。回忆这段历史,要让人们承认这段历史、反省这段历史,走和平道路,远离战争、珍重生命。
21. 《桂花雨》多处提到“香”,从下面片段中选两处表现“香”的描写,写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片段一: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片段二: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雨,好香雨呀!”
片段三: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片段四: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选片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片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一 ②. 句子在描写桂花时,使用了双重否定词“没有不”表强调,体现了桂花的香气浓郁。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③. 四 ④. 句子在描写桂花时,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将杭州有一处小山里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家乡以及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能力。
根据题意要求我们需要从给定的两个片段中选出两处表现“香”的描写。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片段,寻找与“香”有关的描述。在选出两处描写后,我们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这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描述“香”时的情感态度。
选片断二:这个片断中的“好香的雨呀!”表现出了桂花的香气之浓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作者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纷纷落下的桂花比作雨,形象地描绘出了桂花的美丽和香气扑鼻的场景。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桂花的芳香,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选片断三:这个片断中的“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表现出了桂花的香气之浓郁,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自豪和眷恋之情。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桂花香气的持久和弥漫,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花香的世界中。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桂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奶奶的玉簪子
①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②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③爷爷帮奶奶找玉簪子,但他俩眼睛花了,记性差了,怎么都找不着,就几次三番给父亲打电话。
④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到:“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⑤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玉簪子不见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⑥奶奶想起去过田里。父亲跟着奶奶来到田野。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
⑦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⑧奶奶记得她也去过老房子,于是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可她还是经常上去擦拭一番。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这么想着,就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⑨他看到了什么?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许多扁豆花的画。
⑩奶奶正要开口,父亲忍不住说:“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逛庙会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⑪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⑫他看到了什么?一支玉簪子!一支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⑬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好奇地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父亲回来之前您和爷爷总也找不到?”奶奶笑而不语。
⑭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2020年11月《意林》,文章有删改)
22. 文章围绕“奶奶的玉簪子”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父亲的眼睛两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定住呢?
24. 你认为“奶奶的玉簪子”不见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
25. 默读短文中画横线部分,想象画面,写出这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如果把文章结尾“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句话删掉,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 短文围绕“奶奶的玉簪子”写了“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爷爷寻找找不到”“爷爷叫爸爸回来”“爸爸回来到田垄上找”“到老屋里找”“从樟木箱子里找到了与簪子”“原来是奶奶想‘我’父亲了”这些内容。
23. ①.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许多扁豆花的画 ②.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父亲小时候玩过、看过和画过的 ③. 一支剔透的玉簪子 ④. 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玉簪子
24. 我认为“奶奶的玉簪子”不见的原因是想“儿子”了。用这种方法叫儿子回来。依据是:奶奶把自己的玉簪子放到保存“儿子”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的樟木箱子里,假装丢了簪子找不到,叫儿子回来帮助找。“我”的父亲回来从樟木箱子里发现了玉簪子,当“我”问奶奶:“为什么父亲回来之前您和爷爷总也找不到”时,奶奶笑而不语。
25. 这些内容所展示的画面是:父亲认真仔细地在扁豆下给奶奶找玉簪子,奶奶说爸爸小时候最爱画扁豆花,爸爸便若有所思地回忆起了久远的时光。这段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为下文父亲到老房子里从他放玩具的樟木箱里找到玉簪子作了铺垫。
26. 不合适。因为把“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句话删掉,就表现不出奶奶想”儿子,用这种丢了簪子找不到很着急的方法叫父亲回来了。这句话表明奶奶很长时间没见到爸爸了,所以不能删掉。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①段写了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第③段写了爷爷帮奶奶找玉簪子,但他俩眼睛花了,记性差了,怎么都找不着,就几次三番给父亲打电话。可以概括为:爷爷寻找找不到,爷爷叫爸爸回来。第⑥段写了奶奶想起去过田里。父亲跟着奶奶来到田野。即爸爸回来到田垄上找。第⑧段奶奶记得她也去过老房子,于是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即爸爸到老屋里找。第⑧-⑫段写爸爸从樟木箱子里找到了与簪子,箱子里的东西勾起了爸爸的回忆。第⑭段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即原来是奶奶想爸爸了。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⑧段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这么想着,就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第⑨段他看到了什么?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许多扁豆花的画。
所以父亲看到了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许多扁豆花的画。
第⑩段奶奶正要开口,父亲忍不住说:“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逛庙会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可知这些东西都是父亲小时候玩的,这些东西勾起了小时候的回忆,所以父亲的眼睛定住了。
第⑪段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第⑫段他看到了什么?一支玉簪子!一支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这次父亲看到了一支玉簪子。因为父亲帮奶奶找到了玉簪子,所以他眼睛定住了。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⑬段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好奇地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父亲回来之前您和爷爷总也找不到?”奶奶笑而不语。
第⑭段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虽然奶奶笑而不语,但爸爸的话“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可知,奶奶的玉簪子是故意弄丢了,想爸爸回来,所以是奶奶想爸爸了。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⑦段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这些内容展示的画面是父亲边拨弄扁豆边跟奶奶聊天,奶奶说爸爸小时候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奶奶的话勾起了爸爸的回忆,爸爸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种种时光。这段话看似找玉簪子,其实奶奶的话是线索,引着爸爸最后找到了玉簪子,爸爸后来也看着自己小时候玩的东西陷入回忆,其实是为下文找到玉簪子做铺垫。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⑭段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句话看出爸爸很久没有回家了,奶奶其实是想儿子,所以用“玉簪子”丢了为由,把爸爸引回家,解相思之苦。所以这句话回答了“为什么父亲回来之前您和爷爷总也找不到?”,也表达了奶奶思念父亲,故不能去掉。
27. 下面是两位同学写《“漫画”老师》的片段,请你结合习作的评价标准评一评这两个片段。
评价标准:
我给小逸同学的片断 _____颗星。我给小凯同学的片断 _____颗星。
我的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6 ②. 9 ③. 小逸同学所选择的事例不够突出老师的特点,缺乏独特和夸张的情节描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材料辨析。
小逸同学所选择的事例在平时的课堂中时有会发生,不具有典型性,不能够突出老师的特点,缺乏独特和夸张的情节描写。
小凯同学的片段做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用词生动准确,从“一本正经”可以看出李老师的严肃,“小心翼翼”表现出了“我”的害怕等等。小凯同学选取的这件事很好地突出了李老师的特点,具有独特和夸张的情节,从李老师对于犯错的学生和对“我”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来。在描写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把老师这个突出的特点“画”出来,给人印象深刻。
因此,小逸同学的片断可以得六颗星,小凯同学可以得九颗星。
28. 介绍一下我的家。
本次习作要大家介绍自己的家。这里的“家”不是指自己的家人,而是自己居住的家,如你家的大小?有几个房间?有哪些电器家具?有哪些装饰摆设?在家里你特别喜欢哪里?是你的卧室?是你做作业的地方?还是……现在就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1)分段介绍家的不同方面,写清楚家的特点。
(2)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家中的物品或你喜爱的地方。
(3)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标点使用正确,不写错别字。
(4)根据你家特点起个有意思的题目,习作字数不少于350字。
【答案】例文:
我的家
“欢迎回家!”这句话是我每天回家时最常听到的。走进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扇精致的木门,上面镶嵌着铜质的门环,门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铛。推开门,我看到客厅的沙发.上铺着一幅美丽的刺绣,四周摆放着一些古玩,墙上挂着一幅油画,整个客厅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
往里走,便是餐厅。桌上摆放着一盘盘美味的菜肴,餐具整齐地摆放在桌上,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桌旁的木架上还放着一个花瓶,里面插着几朵鲜花,让整个餐厅显得更加温馨。
再往里走,就是我的卧室了。墙上挂着一幅画,床头柜上放着一盏小台灯,台灯下还放着一本书。床头柜旁边是一扇窗户,窗帘上绣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走出卧室,就是书房了。书房里有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书桌上放着一本书,书桌旁边还有一张小床。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字画,整个书房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这就是我的家,一个温馨、舒适、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在这里,我可以自由地学习、生活,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我爱我的家,也爱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一、审题
题目要求介绍自己居住的家,回想一下家里的布局和陈设,介绍自己家的不同方面。
二、立意
抓住自己家的特点来介绍自己的家,可以展开说一下家里某件特别物品的来历或用途等,也可以详细说说自己最喜欢家里哪个地方。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介绍一下自己家的风格、样式。
中间: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比如空间或者方位的顺序。恰当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或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文章写具体生动。
结尾:总结自己家的特点以及表达自己对这个家的喜爱之情。
词语
相同
不同
兴高采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得意忘形
___________
父亲的表现
看到什么
定住的原因
打开樟木箱子,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______
________
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_______
_______
小逸同学:有一次,陈老师正在写黑板,我和同桌趁机说几句话。老师写完后转身就朝我们这边看。我俩立即坐好不动,心想不会吧,这样也被看到。老师瞪着我和同桌,那眼神好像在说:“你们不要再说话了!”我们像接到命令似的乖乖地点点头。
小凯同学:那天,我一进课室就看到门口的李老师正板着脸一本正经地批评一位同学,可严肃了。我赶紧小心翼翼地从她身边走过,还有礼貌地向她问好。本来一脸怒气的李老师突然转过脸来对着我微笑,还用悦耳的声音轻轻地说:“你好!”我先是一怔,感觉我这条池鱼没被殃及后,内心涌起一股暖流,李老师真好!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事例
选一件突出老师特点的事,要有独特和夸张的情节。
☆☆☆
描“画”
用文字把老师这个突出的特点“画”出来,给人印象深刻。
☆☆☆
语言
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用词生动准确。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南沙区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看拼音,写词语, 比一比,再组词,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积累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五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按要求写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