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
展开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22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本题6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南京最美的季节是秋天。栖霞山的红权、明孝陵的银杏、中山路的梧桐……这些草木zhù( )蓄了一年的华彩,将静谧( )的南京城点染得斑斓梦幻。到了夜晚,tǎng( )若你漫步林间,沐( )浴着月光,还会欣赏到秋虫的大合唱。它们欢愉且悲切的生命之歌,让你感慨。这绚丽、幽远的秋天,多让人喜爱啊!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zhù( )蓄 tǎng( )若 静谧( ) 沐( )浴
(2)(2分)用下列词语替换语段中的画线词,其中语义会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感叹B.慨叹C.感动
(3)(2分)运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句话来赞美南京的秋天。
【答案】(1) 贮 倘 mì mù
(2)C
(3)示例:南京的秋天,静美而浪漫,坠落的梧桐叶在风中如蝴蝶般飞舞。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贮蓄:储存,积聚。读音zhù xù。
倘若:表假设的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读tǎng ruò。
静谧:安静。读音jìng mì。
沐浴:比喻受到润泽。读音mù yù。
(2)考查近义词的词义。
感慨:有所感触而愤慨或慨叹
A.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B.慨叹:有所感慨而叹息;
C.感动: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根据词义可知,“感动”与“感慨”的意思不同。
故选C。
(3)考查运用修辞手法写话。
按照要求用比喻修辞或者用拟人修辞手法,赞美南京的秋天,一定要抓住秋天的事物,突出秋天的景色特点来写。
示例:枫叶,红如彤云,银杏,黄如烈日,不时的随着秋风蹁跹起舞,行走其间,南京仿佛进入了童话的世界。
2.(本题10分)名句积累。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4)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朱自清《春》)
(5)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品读经典,感悟生活:驻足泗水河边,与孔子抒发“ ,不舍昼夜”的感慨;同曹操一起临碣石,观沧海,在“秋风萧瑟, ”中赏自然之景;伴着峨眉山的秋月,跟 (作者)一同远行,“夜发清溪向三峡, ”,感交友之道;随鲁迅体验“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的美好时光,忆童年之趣……
【答案】 归雁洛阳边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逝者如斯夫 洪波涌起 李白 思君不见下渝州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雁、芦、胳膊、逝、渝。
3.(6分)七年级一班正在开展“建好我的朋友圈”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下图分别为“朋”字和“友”字的甲骨文和宋体。“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①________”的内涵。“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所以“友”字的本义是“②________”。
(1)(2分)根据上述文字和图片内容,请将你的探究结果填在下方横线上。
①“朋”字的内涵是“ ”;
②“友”字的本义是“ ”。
(2)(2分)古往今来不乏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请你写出一句。
(3)(2分)步入新校园,同学们都在建立新的朋友圈,你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请给出你的建议。
【答案】(1) 平等; 友好
(2)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
(3)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真诚地与朋友交往;热情地帮助朋友;尊重朋友的意见、隐私等。
【详解】(1)本题考查字义。
根据“‘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可知,“朋”是两个不分高低贵贱,并列、平等关系的人;可见其内涵是“平等”。
根据“‘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可知,“友”在甲骨文中是握手的姿势,而握手是表达亲密友好的方式,可见“友”字的本义是“友好”。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写一句关于“交友”的名言即可,如: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
(3)本题考查提建议,提出关于如何与朋友友好相处的建议即可,如: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一味地要求朋友;要懂得关心朋友,等等。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48分)
一、名著阅读(共7分)
4.在《朝花夕拾》阅读分享过程中,有以下两个内容。
(1)(4分)小语整理展示了一个思维导图,让大家抢答,你也参与其中。
(2)(3分)在交流环节,你和小语进行了如下对话。
小语:范爱农是鲁迅的益友吗?初识时,鲁迅可认为他是冷漠之人哦!你看——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我非常愤怒,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
你:随着与范爱农交往的深入,鲁迅渐渐发现他其实是个① 、② 的人,对他的态度也由最初的厌恶到后来的理解和认同。你看——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小语: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交友时不能只停留在初识印象,还要随着时间深入了解。
你:是的。再比如鲁迅对长妈妈也是如此,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内容,你就会发现:③ 。
【答案】(1) 示例:寿镜吾 藤野先生
(2) 示例:对革命充满热情/爱国 勤恳/积极 起初,鲁迅因为长妈妈平日里总是察察切切、睡觉老是摆成一个“大”字、正月初一逼他吃福橘等行为,认为长妈妈是个迷信、粗俗的人,所以对她倍感厌恶。当长妈妈找来他心心念念已久的《山海经》并送给他时,鲁迅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与慈爱,对她萌生敬意,非常感激。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由“良师”可知,相关人物为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寿镜吾是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由“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可知,范爱农具有爱国热情;由“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可知,范爱农做事认真积极。
由“交友时不能只停留在初识印象,还要随着时间深入了解”可知,分析长妈妈的形象时应该体现随着时间的深入,对人物的认识也要逐步加深。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
二、诗歌鉴赏(共6分)
中秋月
[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3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银汉无声转玉盘”这句诗。
6.(3分)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5.运用比喻,把月亮比作玉盘,形象生动地写出月亮的浑圆,突出月亮的形态美。表达了诗人中秋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 6.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对未来相聚的期盼和担忧。
【解析】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本诗前两句意为:夜幕降临,云气收尽,清亮月光充满天地,满天繁星闪烁的银河,围绕那皎白如玉盘的月亮无声流转不休。
由此可知,“银汉无声转玉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玉盘。玉莹白,盘浑圆。以此为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亮的皎洁和浑圆。“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意为: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再联系前两句可知,这首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是由此而触发的议论抒情。该诗是苏轼在中秋与其弟弟苏辙相聚时所作。这样团聚的夜晚是不长有的,所以倍感珍惜;这样团聚的夜晚明年又能在哪团聚呢,可见对亲人团聚的渴求和忧虑。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南阳宗世林,魏武①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②,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③旨见疏④,位不配德。文帝兄弟⑤每造其门,皆独拜床⑥下。其见礼如此。
(选自《世说新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注]①魏武:曹操。②司空: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③作:忤逆;不合……心意。④见疏:被疏远。⑤文帝兄弟:指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等。⑥床:坐榻,一种坐具。
7.(2分)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甚薄其为人 薄:鄙薄;看不起。
B.及魏武作司空 及:等到
C.相委而去 委:委屈
D.下车引之 引:牵拉
8.(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9.(4分)甲乙两篇短文均出自《世说新语》中的《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请说说乙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宗世林的“方正”?
【答案】7.C 8.曹丕兄弟每次登门拜访,都(以晚辈的身分)在他的坐床前行拜见礼。他就是这样地受到尊敬(他就是像这样被礼遇)。 9.从他鄙薄曹操的为人,而不与他交往;曹操掌握大权后,他还是志向不改可以看出他的方正﹔从曹丕曹植等人对他的尊重也侧面看出他的方正。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文词义辨析。
C.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委:丢下、舍弃;
故选C。
8.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的重点词有:
每:每次;造:拜访;皆:都;其:他;见礼:受到尊重;如此:像这样。
9.本题考查文言文人物鉴赏。
据乙文“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可知,宗世林鄙薄曹操的为人就不与他交往,而曹操掌握大权后,郑重问他能否交往,他以“松柏之志犹存”表明自己志向不改,依然不愿与之交往,就算被疏远也在所不惜,体现出宗世林的“方正”;据“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可知,曹丕曹植等人对他非常尊重,也可侧面看出他的“方正”。
【点睛】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南阳郡人宗世林,是和魏武帝曹操同时代的入,他很瞧不起曹操的为人,不肯和曹操结交。曹操到做了司空,总揽朝廷大权的时候,曾经安闲地问宗世林:“现在可不可以结交呢?”宗世林回答说:“我的松柏一样的意志还没有变。”宗世林因为不合曹操心意被疏远以后,官职很低,和他的德行不相配。但是曹丕兄弟每次登门拜访,都是以晚辈的身分,特别在他的坐床前行拜见礼。他就是这样地受到尊敬。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甲】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
【乙】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丙】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
10.(3分)细读选文,不难发现,【甲】【乙】【丙】三文写景的季节分别是 、 、 。
11.(4分)通读材料后,小语写了一段阅读感受,请你根据语境,补充相关内容。
那一份浓浓的亲情,总会在某个季节留下长长的投影:春步绿野,莫怀戚一家四口在田野上自由地散步; , ;冬品古城,老舍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个温情的济南。
12.(5分)【甲】【乙】选段中都有“妈妈”的形象,分析其不同特点。
【答案】10. 春 秋 冬 11. 秋念母恩(母亲), 史铁生在北海的菊花中凝望母亲远去的背影。 12.【甲】文中有两位“妈妈”——“我”的母亲和妻子。我的母亲疼爱孙儿,体谅儿子儿媳,我的妻子信任我,关爱孩子。【乙】文中的母亲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身患疾病的儿子和幼小的女儿。
【解析】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甲文中“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的内容可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结合乙文中“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内容可知,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结合丙文中“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的内容可知,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
据此作答即可。
11.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结合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仿照示例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结合乙文“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的内容可知,史铁生到北海看菊,脑中浮现出母亲的音容笑貌。据此可补写为:秋念母亲,史铁生在北海的菊花中凝望母亲远去的背影。
1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结合甲文“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内容可知,文中有两位“妈妈”,分别是“我”的母亲和妻子。我的母亲疼爱孙儿,要走小路,体谅儿子儿媳;我的妻子信任我,尊敬老人,关爱孩子。
结合乙文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的内容可知,文中的母亲弥留之际还在担心、牵挂着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身患疾病的儿子和幼小的女儿,体现出母爱的伟大。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共15分)
小林想借助散文进一步陶冶性情,请和他一起开启一段浪漫的散文之旅吧!
山中避雨
丰子恺
①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②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③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④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⑤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4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小林发现作者的心境随着事情发展发生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2)(4分)请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3)(2分)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不赋色彩,不事渲染,开篇寥寥几笔,便简洁地勾勒了一幅淡雅质朴的,由山雨、小庙、茶店组成的烟雨中的画卷。
B.文中写胡琴的内容,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胡琴轻便、价格低廉、发音可听的特点。
C.文章写我和两个女孩在山中避雨的经历、感受,引用诗文,间用文言词语,语言清淡雅致,便于把婉转曲折的事情叙述清楚。
D.文章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头批判了两个女孩遇雨即怨的心态,后文的转变突出了音乐能让人在烦闷的环境中感到快乐。
(4)(5分)根据以上探究,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说说你对“乐以教和”的理解。
【链接材料】
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
(《礼记·乐记》)
释义: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和谐,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
【答案】(1)①游山遇雨/饮茶躲雨:②期待欢喜/悠然从容:③曲歌相和;④依依不舍
(2)“闹”是使……热闹、活跃,写出了当时人们唱歌的无拘无束、热烈投入,三家村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表达了音乐使人的内心平和、宁静、从容、快乐。
(3)D
(4)在文章中,最普通的胡琴让困于山雨的众人快乐地歌唱;让素不相识的普通人齐唱齐和;让苦雨的荒村变得热闹和谐。从而看出音乐的强大感染力。“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意为音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和谐,因为和谐,所以能够化生万物。可以理解为音乐能够让万物和谐共生。这是古人的治世智慧。因此,“乐以教和”,是指大众喜爱的音乐应能教化人心、陶冶情操、促进和谐。这是作者对音乐力量和人际关系的美好期待。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第一空:根据第①段“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概括得出:游山遇雨/饮茶躲雨。
第二空:根据第④段“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得出:欢喜、从容。
第三空:根据第④段“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得出:曲歌相和。
第四空:根据第⑤段“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得出:依依不舍。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闹”在句中是使动用法,使……热闹、活跃。联系前句“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和画线句中的“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可知,这个词语在句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拉着胡琴,人们齐声歌唱的热情情景。联系第②段中的“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和画线句中的“苦雨荒山”可知,“闹”还表现了音乐可以排解忧愁,可以让人们的内心变得平和宁静,从容快乐。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D.“文章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有误,根据第②段中的“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可知,运用了对比手法,同样面对山行遇雨,我内心平和享受,两个女孩子却怨天尤人,苦闷万状。“开头批判了两个女孩遇雨即怨的心态”有误,作者并无批判之意。
故选D。
(4)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作用。“乐以教和”的意思是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根据第④段“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可知,最普通的胡琴让困于山雨的众人快乐地歌唱;让素不相识的普通人齐唱齐和;让苦雨的荒村变得热闹和谐。从而看出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第⑤段“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可见,“乐以教和”表现今日经历非常愉快的作用,指大众喜爱的音乐应能教化人心、促进和谐。这是作者对音乐力量和人际关系的美好期待。从主旨方面分析,本文表达了作者希望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乐以教和”卒章显志。
第三部分 写作 (30分)
14.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位你想要感谢的人。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500字;(2)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答案】例文:
感谢有你
在过去的十几个春秋中,你一直陪伴着我,使我的人生之路更充实。
——题记
童年——“保姆”
一放学回到家便闻到一股香喷喷的炸鸡的味道。果不其然,饭桌上摆着金灿灿的鸡翅。我伸出“五指山”,刚要拿起来,你看到了问我:“洗手了没有?”你看到我的指甲已经很长了,一边责怪我,一边摆碗筷:“都这么大了,还不讲卫生,先去洗手,吃完饭后把指甲剪了。”我跑到洗手间匆匆地洗了手就去吃饭。
饭后,我打个饱嗝,坐在沙发上,拉着长音喊道:“妈,给我剪指甲。”你一边唠叨一边拿起剪刀:“这么大了,还不会自己剪,下次我可不帮你了。”可是,老妈总是“刀子嘴豆腐心”你在我童年的路上照顾着我。
在人间——朋友
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其他家关心的话题,可你却不仅注意我的成绩还经常和我谈心。那天,我最要好的朋友去了国外,我别提有多伤心了,一想到以后连一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我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你见我如此伤心,走进我的房间,握起我的手,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讲了事情的经过。你安慰我,不要这么悲观,朋友还可以再有。你还告诉我,可以把你当作倾诉的对象。我意识到:其实你就是我最亲近的朋友。
我的大学——老师
我正在屋里琢磨六面魔方的玩法,你叫我“快来吧,开心辞典开演了。”王小丫出的题可真是千奇百怪,比如“长江起源于哪儿?昆仑山,唐古拉山?”我不加思索“唐古拉山。”你面无表情地看着我。“下列哪些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水能,风能?”我脱口而出:“石油。”你的嘴角上扬,露出一丝微笑。下面这个我可就不会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是谁的名言?司马迁、张骞还是司马光?我想来想去,就是不知道,再看你,你早已胸有成竹:“司马光啊。”
唉呀呀,我的老妈,和你在一起我真的能学会好多知识,
妈妈,有你真好!感谢生命中有个你!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之一“你”,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局限于“人”的范畴。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另一个关键词“感谢”,包含着一种“感谢、感恩”的意思。“有”字的增加是对“你”存在的一种强调,暗示出“你”的作用影响和决定了最终另一方的命运、现实、情感或认知。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应先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确定“你”是指什么,以便于立意和选材。然后,叙写与“你”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你”要成为叙事行文中的一个线索,要充分展现“你”的作用力,不能点到即止。要用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你”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可以写“亲情”,写至亲的父母,给予自己的关心与爱护;可以写“师生情”,写熟悉的老师,给予自己的鼓励与信任;可以联想到“友情”,写朝夕相处的同学,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支持等,总之,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24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本题10分)小林根据游玩经历写了一段文字,请完成相应任务。
每次游览玄武湖,都有美好的感受。春天,我去樱洲赏花,道旁的古木沧翠欲滴,樱树上开满樱花、团团簇簇,仿佛迸( )溅出的水花;夏天,我去菱洲赏莲,但只能远观,而不可xiè( )玩,微风吹过,一阵淡雅的清香随风飘来,嗅在鼻里令人飘然脱俗;秋天,我去梁洲赏桂,娇小的黄色花瓣,挂在树梢上轻轻摇曳,散发着典雅的幽香;冬天,我去环洲赏雪,远远望去,湖面显得格外静谧,微漾的湖浪轻拍堤岸,与我那炽( )热的心应和着。闲xiá( )之余,与自然亲密接触,令人心旷神怡。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è( )玩 闲xiá( )
(2)(2分)给加点字注音。
进( )溅 炽( )热
(3)(2分)小蕾发现画线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病订正。
改为
(4)(2分)小蕾发现小林用了很多四字短语,语言典雅,请选出下列短语结构与其他三个不一致的一项( )
A.轻轻摇曳B.格外静谧C.亲密接触D.心旷神怡
(5)(2分)小林游船时,在连接翠洲与十里长堤的旭桥的桥洞两侧梁柱上,发现了一副对联,觉得非常好,回来后想抄写在整理本上,可是记忆错乱,请帮他理清。
春色 显碧水绿波 湖光 五洲 十顷 映钟山龙蟠
上联:
下联:
【答案】(1) 亵玩 闲暇
(2) bèng chì
(3) 沧 苍
(4)D
(5) 上联:十顷湖光映钟山龙蟠 下联:五洲春色显碧水绿波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亵玩(xiè wán):狎近玩弄。
闲暇(xián xiá):空闲无事的时候。
(2)本题考查字音。
迸溅(bèng jiàn):向周围飞溅。
炽热(chì rè):很热、酷热。
(3)本题考查字形。
沧翠欲滴——苍翠欲滴,cāng cuì yù dī,意思是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份仿佛要流出来一样。
(4)本题考查短语结构。
A.“轻轻摇曳”为偏正短语;
B.“格外静谧”为偏正短语;
C.“亲密接触”为偏正短语;
D.“心旷神怡”为并列短语;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
“春色”与“湖光”同为名词,“五洲”和“十顷”同为数量词,“显碧水绿波”和“映钟山龙蟠”字数相等,内容相对。根据“映钟山龙蟠”的“映”字可知前面应搭配“湖光”,“十顷”修饰湖光形容湖面景象开阔,因此两句各为“十顷湖光映钟山龙蟠”和“五洲春色显碧水绿波”。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蟠”是仄声,“波”是平声,可知“十顷湖光映钟山龙蟠”为上联,“五洲春色显碧水绿波”为下联。
2.(本题7分)名句填空。
(1)“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托摸着你。(朱自清《春》)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的句子是“ , 。”
(3)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 ”。
(4)《<论语>十二章》中表达了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答案】 吹面不寒杨柳风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杨柳、潮、帆、悬、愠。
3.(本题7分)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请你参加七年级(2)班组织的“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2分)班里要办一期“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手抄报,请你设计两个栏目。
A B
(2)(2分)朋友相交,古人特别注重礼貌用语,请对下面的谦称和敬称进行分类。
①令尊 ②久仰 ③家君 ④见谅 ⑤高见 ⑥愚兄 ⑦赐教 ⑧拙作
敬辞类: 谦辞类:
(3)(3分)我们都希望交到好朋友,我们也应该成为别人的好朋友,你如何成为别人的好朋友,请把你的交友经验分享给大家。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答案】(1) 示例:栏目一:交友名言警句(名人交友故事等) 栏目二:“交友”辩论台
(2) 敬辞类:①②⑤⑦ 谦辞类:③④⑥⑧
(3)示例:①朋友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主动帮助。②朋友学习上遇到疑难,我和他(她)共同探讨、钻研。③朋友身上的不良习惯我帮他(她)修正,及时提醒他(她)
【详解】(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答案不唯一。
示例:朋友互助图片展、感恩朋友分享会、历史好友故事会等。
(2)本题考查敬辞谦辞。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久仰:仰慕已久(客套话)。
家君:家父。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见谅:意思是请对方原谅自己(客套话)。
高见:敬辞,称人高明的见解。
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
赐教:敬语,给予指教。
拙作:谦虚称呼自己的作品。
据此可知,①②⑤⑦为敬辞,③④⑥⑧为谦辞。
(3)本题考查经验分享。答案不唯一。
示例:朋友之间应该平等相处,不分高低贵贱;我的交友之道是相亲相近,患难与共;朋友心情低落,我会开导鼓励他,让他振作起来。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46分)
一、名著阅读(共6分)
4.名著阅读,请按要求作答。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4分)上面文段选自散文集《 》,作者是 。文段中的“他”是指 。从文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2)(2分)有人说,该散文集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任写两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案】(1) 朝花夕拾 鲁迅 藤野先生 治学严谨、关心学生、认真负责
(2)温馨的回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②《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③《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②《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③《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根据选文第⑤段“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他为我修改讲义可知写的是藤野先生,因此文中“他”指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温馨的回忆”是作者能够在回忆的片段中感受到快乐的场景;“理性的批判”则是作者对一类现象的批判。结合文章的具体情节回答即可。
“温馨的回忆”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写“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都展现了作者在其中享受的快乐。
“理性的批判”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读的书枯燥乏味,表现了老师、书塾对儿童的压抑。
二、诗歌鉴赏(共5分)
江南逢李龟年 定林①所居
唐·杜甫 宋·王安石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5.(2分)《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
6.(3分)两首诗歌都写到江南春天的美景,但诗人欣赏景物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歌分析他们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5. 曲折 高峻 6.杜甫在春天的江南遇到流落于此的李龟年,表达了作者对时世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王安石徜徉美好春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由“绕”字可见溪是曲折蜿蜒的,由“在白云间”可知山是高峻的。
6.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诗中包孕着作者对国家、对个人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
“溪鸟山花共我闲”的意思是溪水、鸟儿、山、花和我一起悠闲。“闲”字写出了诗人沉浸在眼前美景中的悠然自得,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共14分)
读古文,遇古人。请你解答下面的问题,给同学们介绍两位新朋友。
【甲】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选自《何氏之庐》)
【注释】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7.(1分)请用“/”断开下面的句子。(标一处)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8.(4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因欲以为子: (2)人问其故:
(3)期日中: (4)下车引之: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2)待君久不至,已去。
10.(2分)何晏为什么要“画地令方自处其中”呢?
11.(3分)面对困境,何晏和元方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回击,你更欣赏谁?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答案】7.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8. 于是 原因 约定 拉,牵拉 9.(1)何晏七岁时,就聪明得仿佛神人,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欢他。
(2)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您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10.何晏既不乐意留在宫中,又不能直接拒绝魏武帝,就用“画地令方自处其中”的方式暗示自己想要回家,人在框中正是个“囚”字。 11.示例1:我更欣赏何晏,他机智聪慧。面对位高权重的魏武帝的垂爱,他不能直接拒绝,用画方自处的方式委婉地拒绝了曹操。
示例2:我更欣赏元方,他懂礼识仪,聪明智慧。面对父亲友人的侮辱,尊称对方为“君”,从“信”与“礼”两方面阐述观点,折服了父亲的友人,让他感到惭愧,体现了元方的。
【解析】7.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句意: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方形,把自己圈在里面。“画地令方”和“自处其中”是承接关系,故断句为: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于是想收他做义子。因:于是。
(2)句意为:别人问他这是什么原因。故:原因。
(3)句意为: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期:约定。
(4)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
9.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
(1)若,仿佛;爱,喜欢。之,指代何晏。
(2)待,等待;至,到达。去,离开。
1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结合“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的意思“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方形,把自己圈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说:‘这是我的房子。’”可知,何晏不能直接拒绝魏武帝,就用“画地令方自处其中”的方式暗示自己想要回家,人在框中正是个“囚”字。这样魏武知道后就会明白自己的用意。
11.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感悟。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出理由。可以从陈元方和何晏的行为入手。陈元方面对友人的无理质问时毫不怯场,据理力争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体现了他的聪慧;何晏画地为何氏之庐,委婉地拒绝了曹操的要求,表达了自己回家的愿望体现了他的聪慧。
示例:我更欣赏元方。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的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远方距离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点睛】参考译文:
(甲)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伶俐就像是神童,魏武帝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住在宫里,于是想收他做义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了一个方形,把自己圈在里面。别人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说:“这是我的房子。”魏武帝知道这件事,就让人把他送到宫外去了。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四、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9分)
【甲】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乙】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节选自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12.(2分)根据选段内容,填写下表。
13.(3分)【甲】文中“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如何理解母亲的行为?
14.(4分)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史铁生和海伦的生命状态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12. 很不耐烦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水”这个字,唤醒了“我”的灵魂 13.母亲挡在窗前,是不愿让“我”看飘零的落叶,而希望我去看盛放的秋菊,这是母亲对生命的希望,对唤醒我生命的烂漫绽放的渴望,表现母亲对儿子的深切的爱。 14.相同点:他们都是残疾,性情暴躁,对生活处于绝望的状态。
不同点:史铁生在母亲的爱和生命启发下,唤醒了生活的希望,使生命有了烂漫的绽放;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和教育下,唤醒了灵魂,感受到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解析】1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在回顾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语句,进一步精读,确定哪些语句与题干要求相符,把这些语句提取出来并在理解后得出切题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作答。
(1)甲文中,“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写母亲因“我”答应去看菊花而喜出望外时,“我”的回答却是:“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可见“我”很不耐烦。
(2)乙文中,从“当莎莉文老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可概括出情节内容: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水”这个字,唤醒了“我”的灵魂。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是对母亲动作的一个细节描写,她之所以挡在窗前,是因为怕“我”看到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的凄楚景象而触发了我内心的伤痛,这是一个有意的动作行为,可以看出母亲的细心,处处为儿子着想;“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希望的是我能通过去看生机勃发的秋菊,从而激发“我”乐观坚强的生活下去,所以这个细节描写体现的是母亲对“我”深切的爱。
1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
相同点:首先两人都遭遇了不幸,一个因为高位截瘫从光明堕入黑暗,一个因为失去听力视力,陷入寂静又黑暗的世界;其次在遭遇不幸后两人性情都变得暴躁,两人对生活都显得很绝望。史铁生,面对母亲的絮絮叨叨很不耐烦,“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海伦也摔碎了她的布娃娃等。
不同点:史铁生在母亲的爱的启发下,对生活有了希望,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决心要乐观坚强地生活下去,“要好好儿活”;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和教育下,“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可知,作者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据此分析理解作答即可。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⑪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⑫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⑬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⑭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⑮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⑯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⑰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⑱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⑲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⑳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㉑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15.(3分)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
②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
16.(2分)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7.(2分)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18.(2分)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⑲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19.(3分)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答案】15.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16.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17.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8.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19.“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解析】15.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注意题干中的“从‘我’的角度概括”,同时,应仿照题目中已提供的样例。文本先写“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夜宿,遇到神秘的母子俩;接着写“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到水井边捞月亮;然后好奇的“我”发出疑问,母亲邀请我到她家居住,“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最后“我”被这对母子深深感动,回城后联系医院接母子俩医治眼患。然后填空即可。
16.要求学生牢记重点段落的作用。段落在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结合“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分析,从内容上看,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从结构上看,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的情节作铺垫,并与结尾相照应。
17.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和描写的作用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即可。“提”“牵”“踏”“摸”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瘦弱的母亲”属于外貌描写;“用力地”“弓着腰”“吃力地”属于神态描写。结合描写的作用(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动作描写:形象、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使读者对人物加深印象并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分析表达效果即可。如: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8.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题干内容,找到在文本中的位置,根据上文分析原因即可。结合“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和“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一句,可以看出关键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围绕着这一内容来阐述原因即可。
19.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主治分析含义。结合“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也可以将这一行为理解为是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分析:“捞月亮”既指母亲带着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结合“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分析:我改变了自身的行为,还可理解为“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然后综述即可。
第三部分 写作 (30分)
20.(本题3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许许多多或熟悉或陌生的眼神,有的充满鼓励,有的充满关爱,有的充满赞许,有的充满期盼……总之,总有一种眼神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让我们终生难以忘怀。
请以“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难忘的眼神
与您相识在振华还不过大半年的时间,但您对待学生的宽容却令我感动。如果两年后,我从校园毕业了,随着与我同届的数百位学子一同离开这个令我魂牵梦萦的课堂,那么我一定不会忘记您镌刻在我心上的明亮而温和的眼神。
第一眼见到您的时候,凭着对语文老师一贯的了解,我认定您是个没脾气的老好人,有着治愈的笑容,镜片总是折射出安详的姿态,从来不忍心用严厉尖刻的语言训斥学生,事实证明我的猜想是对的。新学期伊始,我的语文成绩在班上渐露锋芒,看到您更多的笑脸,一个初一学生小小的自豪感也越涨越满。我的学习热情开始动摇了。那是您第一次找我到办公室谈话,具体内容已记不太清,但您对我的态度我却怎么也忘不掉。您的话语很平淡,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少了一些老师居高临下的犀利,却多了一份和蔼与温情。直到现在,我也依然记得您的眼神,那样明亮,盈满淡淡的笑意,没有严厉的斥责,而是满满的对我的期许。窗外的清澈阳光投进您的眸中,折射出柔和的光晕。那眼神仿佛是一泓清泉,荡涤着我心灵的尘埃,使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李老师,您知道我已经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这种慈母般的眼神了吗?
还有一次,是您的课上。您正在专心致志地讲课,而我却违反规定——在课桌肚里偷偷翻着一本教辅书,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还是被您发现了。一对上您清亮的眼神,我就愧疚地低下了头。也许是看出我有意悔改,您并没有大点出我的名字,而是趁大家自由讨论的时候,悄悄走到我身旁,微微俯下身,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下次不要再这样了。”淡淡的话语,如清风拂面,您用温和的方式,保全了一个学生易碎的自尊。那天虽然没有强烈的日光,但当我慌乱地抬头撞进您温和的眼神时,您的眸中却依然闪烁着对学生信任的光芒。在当时的我看来,这简直比满天的星光更耀眼璀璨,因为正是您透过镜片的睿智眼神,使我的心灵感到无比温暖与安全。
老师,虽然您戴着一副眼镜,但您的眼神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也许在您的心里,我不过是您教过的千万个学生中的一个,但在我心里,您是我初中三年的心灵导师。是您的眼神,给了我忏悔与继续前进的勇气。
谢谢,老师,这个如夏花般绚烂的年纪,您恬淡晶莹的眼神伴我走过……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难忘的眼神”这个题目,首先要注意“难忘”这个关键词,“难忘”是眼神留给你的印象,是你的感觉,你为什么难忘,你难忘的原因是什么,眼神中倒底有什么样的力量让你难忘,这些写作时都要表现出来。“眼神”是这个题目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写作重点要描绘的对象。这个眼神是谁的,为什么让你难忘,这些审题时都要注意。“眼神”可以是人的,也可以是物的,不同的选材,表达的思想也不一样。本文可写成记叙文,叙述好你是如何看到这一眼神,思想产生怎样的震撼;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说一说你为什么对这一“眼神”如此难忘。
二、选材立意。这一“眼神”的主人可以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如地上行走的一只小狗的眼神,天上飞翔的一只小鸟的眼神,水中流动的鱼儿的眼神,通过描写来表现它们对自然受到破坏或保护的批判或赞美之情,或者表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这一眼神也可以是身边的人,表现他们的坚强、自信,或是对你的关爱,表达出你对他们的感恩、赞美,表达你追求独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三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2022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6分)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花团锦cù,美不胜收。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生长。秋天各种色彩都极富韵味, , ;果园里一盏盏橙黄,好似小巧的灯笼。冬天则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部奉献给可爱的水藻。
我们在自然中感悟着世间的真情:史铁生在秋风落叶中与母亲诀别,感kǎi一生要好好儿活;莫怀戚在春日田野的散步中用爱与责任化解分歧,背负起继往开来的希望。阅读,既让我们欣赏到沿途的美景,又增长了学问,更让我们心怀美好与高贵,不断奋力前行!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1分)
贮( )蓄
(2)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花团锦cù( )
(3)下列词语中的“胜”与“美不胜收”中的“胜”同义的是( )(2分)
A.数不胜数B.战无不胜C.名胜古迹D.不胜其烦
(4)仿照文段中的画线句,在其后面横线上再补写一句。(2分)
【答案】(1)zhù (2)簇 (3)A (4)示例:银杏树上的片片鹅黄,好像翩翩起舞的蝴蝶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贮蓄,读音zhù xù,指储存,积聚。注意“贮”读zhù,不读chǔ。
(2)本题考查字形。花团锦簇,读音huā tuán jǐn cù,指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注意“簇”的偏旁为竹字头。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尽。
A.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胜:尽。B.战无不胜: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胜:胜利。C.名胜古迹: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胜:优美的景物或境界。D.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胜:能够承担或承受。故选A。
(4)本题考查仿写。仿写要参考示例的句式或修辞,并且关注上下句,使语意连贯。所给示例描写了秋日的色彩,使用比喻的修辞。
示例:半山腰枫林的火红,恰如天边绚丽的火烧云。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用一支笔写尽四季的景与情。同样写春,李白说“① ,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连春日都显得凄凉悲惋;王湾却说“③ ,④ ”(《次北固山下》),用早春黎明之景一展积极与乐观。同样写秋,曹操写下“树木丛生,⑤ 。⑥ ,洪波涌起”(《观沧海》),显现出大海的辽阔与威严;而岑参低吟“⑦ ,⑧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独自登高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规、啼、闻、溪、海、残、夜、茂、萧瑟、欲、登”等字的写法。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班级正在举行以“朋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9分)
3.请你根据对联常识,将下列短语组成一副对联。(2分)
好书 良友 益心性 如茶 正言行 似镜
上联:
下联:
【答案】好书如茶益心性 良友似镜正言行
【解析】考查对联。喝茶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好书同样有这种作用。镜子可以帮人正衣冠,正言行。好朋友会指出我们的缺点,督促我们改正。再根据上联末字为三声或四声,下联末字为一声或二声。可拟写对联为:好书如茶益心性,良友似镜正言行。
4.根据下面的材料,班级准备就此展开辩论,如果你是反方,请写出观点和理由。(4分)
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网络交友的好处:网上交友不但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自由度很强。网络交友的坏处:网上交友既让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网瘾,又浪费时间金钱。
正方观点:网上交友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
理由:
【答案】网上交友弊大于利 示例: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网上交友既让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网瘾,又浪费时间金钱。
【解析】本题考查观点表达。第一问,正方观点是网上交友利大于弊,那么反方观点是:网上交友弊大于利。第二问,作答时注意围绕“网上交友弊大于利”的反方观点分析。
示例:我认为网络交友弊大于利,可能会出现因为年少无知,上当受骗的现象;网络交友会使自己学习分心,影响自己的学业;也可能使自己沉溺社交网络,不思进取。
5.与名人为友。请从古今中外的名人中挑选一个交朋友,写出理由,不超过50字。(3分)
【答案】示例:武松,我心中的英雄,他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有着非常人的勇气和本领,我敬佩他的胆识和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名人,写出理由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诸葛亮,我心中的偶像。他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军师,帮助刘备打下江山,占有了三足之一足的地位。
二、阅读与理解(共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练习。(11分)
【甲】
好学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①奚②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子曰:“君子③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注释】①女:通假字,同“汝”,你。②奚:为什么。③君子:有德者。④正:匡正、端正。
【乙】
普⑤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⑥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⑦取书,读之竟日也。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⑧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节选自《宋史》)
【注释】⑤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⑥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⑦箧(qiè):书柜、书箱。⑧薨(hōnɡ):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丙】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6.阅读甲、乙两则材料,解释下面加点字词。(2分)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博学而笃志
③及为相
④晚年手不释卷
【答案】①以……为快乐 ②坚定 ③等到 ④放下
【解析】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②句意为: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③句意为:等到做了宰相。及:等到;④句意为:赵普晚年读书勤奋。释:放下。
7.根据语境,对乙段文字中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 论 语 》二 十 篇 也。
【答案】既 薨 /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 论 语 》二 十 篇 也。
【解析】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既薨”是已经去世之意,其后应断开,“之”作宾语,“则”用在句首一般其前面应断开。正确停顿是: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8.读了三则材料,小语发现颜真卿诗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与【甲】材料《论语》中“ ”所阐述的内容很接近。(3分)
【答案】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意思是晚上在灯火下学到三更,五更鸡叫又早起学习,这一晚一早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此句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甲文中“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他这个人啊,发奋学习时会忘掉吃饭,学到高兴时便什么忧愁都忘了,在学习中变老却一点也没感觉到,如此而已。据此可提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作答。
9.颜真卿《劝学》中写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乙】篇中“普少习吏事,寡学术”,晚年却手不释卷成为一代名相。两则材料看似矛盾,联系选文及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颜真卿《劝学》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强调的是少年正是读书时。赵普早年寡学术,但是晚年刻苦学习、手不释卷,最终能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两则材料看似矛盾,实则告诉我们只要学习,无论早晚,都会对我们的人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强调的是少年正是读书时。乙文中“普少习吏事,寡学术……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也……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意思是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里面的东西,原来是一部《论语》。据此可知,赵普虽然早年寡学术,但在年老以后,勤奋读书,手不释卷,整日钻研,最终能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两则材料看似矛盾,实则是告诉我们只要学习,无论早晚,都会对我们的人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后来)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他这个人啊,发奋学习时会忘掉吃饭,学到高兴时便什么忧愁都忘了,在学习中变老却一点也没感觉到,如此而已。”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乙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用读书这件事来劝他。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里面的东西,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10分)
材料一:
2023年5月28日,由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中国东方航空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在北京首都机场平稳降落,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顺利完成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当天,近130名首航旅客“抢鲜”感受了C919带来的空中之旅。该航班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中国大飞机的“空中体验”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
材料二:
相对来说,国产大飞机C919属于后起之秀,在整体设计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更多,自动化程度更高,同时在未来的市场潜力也更具有优势。首先,国产大飞机 C919 在机舱宽度比空客A320和波音737宽松,乘客体验感和座舱舒适性更佳,货仓体积更大,载货能力比波音和空客更好,或更具有商业空间。其次,国产大飞机 C919 采用的都是近年来的新技术、新材料,从安全性、气动性、风洞试验等度来说,都要比传统型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 更具优势。再次,国产大飞机C919在性能方面,相对波音737和A320来说更节能,噪音隔绝能力也更优秀。视野设计比同类型的宽,更能保证行驶安全。此外,国产大飞机C919的单价较波音、空客同系列两款大飞机更低。
材料三:
①我国的客机市场长期以波音、空客为主导,现如今C919填补了干线客机上国产力量的空白,未来有望成为“搅动”全球航空制造市场的“鲶鱼”。由C919为代表的国产飞机带来的商业机遇,还将强力推动相关产业链共同发展,撬动一个全新的万亿蓝海。
②相关研究表明,每向大飞机产业投入1万美元,在10年后就可以产生50万至80万美元的收益,未来20年国产大飞机延伸的产业链价值可高达数十万亿美元。随着大飞机产业的日益发展成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
③民航专家林智杰表示,当前全球部分飞机制造商的供应链受到很大的冲击,产能受限,航空公司下了订单迟迟拿不到飞机,C919投入运行能够提供更多运力,支持航空公司发展,而且为全球干线飞机市场提供了新的产品选择,打破了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格局,促进了民用飞机市场的良性竞争。
材料四:
①为何要造国产民用大飞机?航空制造业有“工业之花”之称,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涉及几百个专业门类,对产业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大型客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更是一个国家航空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也被视为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
②过去十多年的研制中,C919研制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先后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核心能力、锤炼了一批人才队伍、带动了一批产业发展,形成了支撑中国大飞机自主发展的能力平台。
③研制国产大飞机,也是满足国家经济和发展战略双重需要的重要方面。李晓津说:“民航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大量购买国外飞机使我们的航空运输产业受制于人。同时,空客A320和波音737系列飞机价格在1.1亿美元~1.2亿美元左右,若每年购买上百架,则需要上百亿美元,本较较高。而随着C919投入商业运营,将加速上下游产业融合,放大民航业、航空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一步提升整体经济发展质量。”
10.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顺利完成全球首次载客飞行。
B.国产大飞机C919机舱更宽松,货仓体积更大,载货能力更好,或更具有商业空间。
C.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有赖于国产大型客机C919产业的日益发展成熟。
D.国产大飞机因其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而赢得了“工业之花”之美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B.由材料二“国产大飞机C919在机舱宽度比空客A320和波音737宽松,乘客体验感和座舱舒适性更佳,货仓体积更大,载货能力比波音和空客更好,或更具有商业空间”可知,原文是将C919与波音和空客相对比,才具有这些优势,选项说法绝对化;故选B。
11.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相关研究表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相关研究表明”交代了后面的材料来源于客观科学的研究评估,而不是凭空杜撰,从而增强了说明的权威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语言。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能删去。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由材料三第②段“相关研究表明,每向大飞机产业投入1万美元,在10年后就可以产生50万至80万美元的收益,未来20年国产大飞机延伸的产业链价值可高达数十万亿美元”可知,“相关研究表明”表明有科学的研究,强调未来20年国产大飞机的市场潜力很大,如果删去,就没有保证结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相关研究表明”体现了说明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所以不能删去。
12.从以上四则材料来看,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有哪些重要意义?请概括作答。(4分)
【答案】①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中国大飞机的“空中体验”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②填补了干线客机上国产力量的空白,将强力推动相关产业链共同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加强劲的动力;③能够为全球飞机制造商提供更多运力,支持航空公司的发展;④为全球干线飞机市场提供了新的产品选择,打破了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格局,促进了民用飞机市场的良性竞争;⑤加速上下游产业融合,放大民航业、航空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一步提升整体经济发展质量。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材料一“该航班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中国大飞机的‘空中体验’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材料三①段“现如今C919填补了干线客机上国产力量的空白”“还将强力推动相关产业链共同发展,撬动一个全新的万亿蓝海”,第②段“随着大飞机产业的日益发展成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材料三③段“919投入运行能够提供更多运力,支持航空公司发展”“而且为全球干线飞机市场提供了新的产品选择,打破了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格局,促进了民用飞机市场的良性竞争”,材料四③段“将加速上下游产业融合,放大民航业、航空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一步提升整体经济发展质量”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三)(2022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14分)
秋天
李娟
①树林里地势倾斜,低处东一个西一个到处泊着大大小小的池塘。池塘里水很清,不是很深。里面鱼很多,但都是那种细细碎碎、永远也长不大的小鱼苗子,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过,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
②水边一簇一簇生着漂亮的水草。这种水草没有旁逸斜出的枝子,一束束纤细地、整齐干净地扎在水中。总觉得那更应该是刺绣出来的事物,说不出的精致、雕琢。
③漂浮在水面的落叶,就好像静止在空气中央一样,还在水底投下了清晰的阴影,阴影四周泛着亮光。
④我发现,水一旦停止下来,就会——怎么说呢,似乎就会很“轻”了,没有分量似的……
⑤静下来的水,干净透明。干净得连水面的倒影都没有,只有投向水底的阴影。水底的草,又深又密,鲜艳碧绿,不蒙灰尘。这样的水,似乎不是注满了那方空间,而是笼罩着那方空间——似乎是很稀薄的水,或者是稍微浓稠一点的空气而已。
⑥而流动的水——比如离这池塘几十步远的那条大河,喀依尔特河,携着力量,闪耀着明亮的湛蓝,一注一注地翻涌着,日夜不息地奔流。
⑦在一些阴天里,这条河看起来似乎流淌得柔缓一些,颜色看起来也更深更厚重了,接近了绿色。还有一些日子,很奇怪地,不知道为什么这条河看起来又泛着明亮的银灰色,非常寒冷的颜色。到了冬天,这条激情的河则会猛地安静下来,波涛翻滚的水面被平平整整地铺上了冰,积着厚厚的雪。于是河两岸的村子一下子连到了一起,孩子们上学也方便多了,可以少绕好几公里道呢。
⑧在冬天,在大桥的第一个桥墩下,被凿开了一个一个大窟窿。清澈的河水冒着浓重的白色水汽,一波一波往上涌。我们都在那里挑水,远远近近的牛们,也稀稀落落排成长长的队,一只一只通过狭窄的雪道向那里走去。那是冬天里唯一能找到水的地方。
⑨不过现在是秋天。牛羊散在河边,细心地啃食草地。河岸边收割过的麦茬地泛着整齐的金黄,地势起伏动荡。有一块地正在被焚烧,青烟缭绕,烟气荡过来,闻起来是干燥的香气。我穿过烟雾走进麦茬地,啄木鸟“夺、夺、夺”的敲击声在高处回荡。抬起头来,麦田四周白桦林的林梢,用雪白和金黄的颜色深入蓝天。
⑩在金光灿烂的麦茬地里,一棵高大庄严的西伯利亚云杉笔直地站在秋天的正中央。只有它还葱茏碧绿地停留在夏季之中。大地金黄,远山的山巅已堆起了银白的积雪。
(选自李娟《这世间所有的白》,重庆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减)
13.在作者笔下,秋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秋天的水,很清,很美。水里有鱼,水边有水草,水面有落叶;静下来的水,(1) ;(2) ,有力、湛蓝、奔流。麦茬地里的云杉,站在秋天的正中央。
【答案】干净透明 流动的水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第一空:根据第⑤段中的“静下来的水,干净透明”可得:干净透明。第二空:根据第⑥段中的“而流动的水——比如离这池塘几十步远的那条大河,喀依尔特河,携着力量,闪耀着明亮的湛蓝”可得:流动的水。
14.仿照示例,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4分)
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设计及理由:这句话可以重读“偷偷”和“钻”,表现出春草调皮的情态,突出春草的生命力。整个句子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读出惊喜感。
这种水草没有旁逸斜出的枝子,一束束纤细地、整齐干净地扎在水中。
设计及理由:
【答案】这句话可以重读“纤细”“整齐干净”和“扎”,表现出水草挺直利落的情态,突出水草的精致雕琢,整个句子的感情基调是闲适的,读出欣赏美景的悠闲之感。
【解析】考查语句赏析。分析示例可知,能表现出景物特点,流露出作者感情的词语应重读。这句话中的“纤细地、整齐干净”两个词语表现了水草纤细,整齐,干净的特点,表现了水草的静态美。“扎”富有动态美,刻画了水草深入水中的情态。这几个词语应重读。另外,在阅读时,语调应是舒缓的。句中细致刻画了水草生长的情态,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欣赏自然美景时的轻松惬意,所以应用舒缓的语调读出这种感觉。
15.批注是读书常用的方法,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4分)
(1)从修辞的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做批注。
【原文】里面鱼很多,但都是那种细细碎碎、永远也长不大的小鱼苗子,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过,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
【批注】
(2)根据批注内容,从原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写在方框内。
【原文】
【批注】这句话从视觉、嗅觉、听觉的角度进行了多感官描写,写出了麦茬被焚烧后烟雾朦胧飘荡的样子及其高处鸟儿的声音带来的高远,表现出麦茬地在秋天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景色的喜爱与欣赏。
【答案】(1)这句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将小鱼苗比作一群群精灵,又赋予它们人格,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鱼时而迅疾、时而静止的情态,表现出小鱼的灵动活泼,也从侧面写出池水的清澈/表达了作者对此景的喜爱之情。 (2)有一块地正在被焚烧,青烟缭绕,烟气荡过来,闻起来是干燥的香气。我穿过烟雾走进麦茬地,啄木鸟“夺、夺、夺”的敲击声在高处回荡。
【解析】考查语句赏析。(1)“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这些小鱼苗子比作一群精灵。“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把这些小鱼苗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整齐而迅疾地掠过,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鱼苗时而迅疾,时而静止的情态,表现了小鱼的灵动活泼。“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从侧面表现了秋水的清澈。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这样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第⑨段中的“有一块地正在被焚烧,青烟缭绕,烟气荡过来,闻起来是干燥的香气。我穿过烟雾走进麦茬地,啄木鸟‘夺、夺、夺’的敲击声在高处回荡”,“青烟缭绕”是视觉描写。“闻起来是干燥的香气”是嗅觉描写。“敲击声”是听觉描写。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画面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烟雾朦胧飘荡,鸟儿声音高远的情景,富有诗意之美。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这样景象的喜爱与欣赏之情。
16.李娟长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少数民族地区,她的散文多有对当地生活的原生态文学记录。你认为本文归入以下哪个专题最恰当?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A.地貌气候 B.民俗风情 C.民族融合
【答案】层次一:归入专题A。本文写了作者生活地区的秋天的水、麦茬地等景色,还兼有停留在夏天云杉的葱茏碧绿和远山山巅早已堆起的银白积雪,写出了当地在秋天所拥有的丰富的地貌景象,在原生态的描绘中蕴含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与赞美。符合专题A。
层次二:归入专题B。本文描写了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冬天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一定的民俗风貌,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符合专题B。
【解析】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可以归入专题A。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秋天水里的鱼,水边的水草,静止的水,流动的水,秋天的麦茬地,高大庄严的西伯利亚云杉,堆起了银白的积雪的远处山巅。这些都是当地在秋天所拥有的独特的地貌特征。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调动多种感官,把这些美景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故可归入专题A中。
可以归入专题B。本文除了写景之外,还有人的活动。如第⑦段中的“于是河两岸的村子一下子连到了一起,孩子们上学也方便多了,可以少绕好几公里道呢”,第⑧段中的“我们都在那里挑水,远远近近的牛们,也稀稀落落排成长长的队,一只一只通过狭窄的雪道向那里走去”,第⑨段中的“有一块地正在被焚烧,青烟缭绕,烟气荡过来”,这些内容都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反映出一定的民俗风貌。故可归入专题B中。
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百态,见识到了不同的人的处事态度与方法。
(四)名著阅读。(8分)
17.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一些人和事。请你结合书中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闻语猜人:下面的话都是谁说的?请在括号中填写人物的名字。(2分)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②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
【答案】阿长/长妈妈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解析】①人物是阿长或长妈妈。句中提到的“三哼经”指的是《山海经》,这是鲁迅心心念念的“宝书”,阿长为他买来,自此,鲁迅认为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对她的态度由鄙视不喜变得感激敬佩。②根据句中提到的“解剖尸体”可知人物是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求医时的老师,这是他在关心鲁迅的解剖实习。他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真诚关心鲁迅。鲁迅回到北京后还把他的照片挂在居所的墙上。
(2)结合原著,参照示例,在横线处写上一段话。(可与示例中作品篇目重复,所举事例不可重复)(6分)
示例: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询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惹恼老师的好奇又苦闷的孩子:你是《父亲的病》中那个和“名医”陈莲河周旋为父亲奔走求医最终却失去父亲的孝顺、无助的孩子:你是《琐记》中那个被造谣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的委屈的孩子。
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你是 ;你是 ;你是
。
【答案】示例: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拔何首乌藤、雪地捕鸟的天真快乐的孩子; 你是《藤野先生》中那个为了拯救国家危亡而远涉重洋去日本仙台学习医术的爱国青年; 你是《狗·猫·鼠》中那个因为隐鼠而仇猫的充满同情心的孩子。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和仿写。开放类试题,出自《朝花夕拾》,与例句格式相同,言之成理即可。如: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那个在百草园里尽情玩耍却弄坏了泥墙的天真儿童;你是《五猖会》里那个急于去看五猖会却只能在父亲的威逼下无奈背书的可怜少年;你是《范爱农》中与朋友真心相交却对其悲惨命运无能为力的无奈青年。
三、表达与写作(共54分)
(一)小作文。(9分)
18.(2022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中)请以“ 边的秋天”为题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要求:(1)从“池塘、小桥、球场”三个词语中任选一词填入题目,使题目完整。(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要突出所选之处秋天的特点。
【答案】参考例文:
小河边的秋天
秋,伴随着风和雨来到了我所居住的小镇上,我家旁边的小河似乎是秋天的第一个朋友。河旁的树木,似乎也喝了秋天这碗甘甜的美酒。枫树低得不能再低的酒量让人忍不住发笑,瞧,它的叶子都变成了红色,醉醺醺地立着,好像随时都会倒。柳树的叶子有点儿发黄了,但它仍然晃动着自己长长的手臂,仿佛还想品尝秋天的美酒。竹子却不愿接收秋天的赠礼,它让翠绿色的外衣更加美丽,让细长的叶子更加茂盛。小河边的秋天真美。
【解析】本题考查作文片断描写。注意100字左右的字数限制。“ 边的秋天”这个题目,首先要选择地点,屋边、水边、河边、树边,甚至是公园边、大树边,不同地点的秋天各有各的情味。补题进选择自己喜爱熟悉的地点来写。其次,要抓该地的秋天的特点,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景物,它们在秋天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秋天的树、秋天的水、秋天的天空,树上的叶子、河里的动植物、空中的风,在秋天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选择好景物来写即可。最后,要注意表达顺序和技巧。可从远到近,从上到下,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抓住视觉、触觉、味觉等表现景物特点。最后要表达出秋的美和自己对秋的爱。
(二)大作文。(45分)
1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下面是“我的语文生活”学习活动中几个同学的对话,请根据主持人的要求帮小化同学写一篇发言稿。
同学小宇:其实,生活处处有语文,如果说生活是一幅画卷,那语文就是画中最美的风景。
同学小文:是啊,商铺招牌、产品广告,各类对联,无不是语文。正如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即生活。
主持人:我们班准备在总结会上邀请任课老师、家长来参加。小化同学,你代表同学们在总结会上发言吧。或让大家了解我们在活动中所发生的故事,或谈谈收获、体验和感悟,请你自选一个角度拟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内容是“生活处处有语文”。
同学们,生活处处有语文,如果我们用心观察,处处都能发现语文。
每当我与朋友、父母在一起愉快的交谈时,我总能感觉到语文就在我身边,的确,如果没有语文,我们怎能愉快交谈?如果没有语文,我们怎能将自己的肺腑之言表达给对方?
哦,语文就在我们愉快的交谈中!
“武王伐纣”“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破釜沉舟”——每当我谈到这些著名的历史故事时,我总是有种莫名的冲动,我们的祖先是多么富有智慧,多么伟大啊!如果没有语文,这些有名的故事怎能穿越历史的长河,经历历史的变迁而流传至今?怎能让后人无数次地为古人的智慧和伟大所折服?
哦,语文就在这历史的长河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当吟诵这些千古名句时,语文又在我身边显现,我又感到了语文的伟大,如果没有语文,这些千古名句怎么能代代相传,为后人所知晓?为我们所传唱?
哦,语文就在这些千古名句中!
从第一个猿人下地行走起,人类便开始迈向文明。钻木取火,建造房屋,发明火药,制造交通工具,这无一不识人类在迈向文明过程中深深的脚印。再看看当今的文明社会,我不禁赞叹语文的伟大,如果没有语文将现金的科技传承,人类怎能持续发展,怎能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
哦,语文就在人类的文明发展中!
走上大街,各种广告随处可见,打开电脑,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正是这些信息,广告,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和生活,试想,如果没有语文,今天的世界和生活怎么会像这样丰富多彩?
同学们,生活处处有语文。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如果我们热爱生活,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享受语文的乐趣。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根据题干中材料内容及要求可知,要求我们自选一个角度拟写一篇发言稿。可以让大家了解我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所发生的故事,也可以谈谈我们学习语文的收获、体验和感悟。
第二,立意。通过本次写作,了解我们在语文活动中,语文学习中,所发生的故事,或发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收获、体验和感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第三,选材。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谈与语文有关的哪个方面,再围绕自己所谈的话题加以选材。如谈“别样的语文生活”,我们可以回忆学习语文有哪些不一样的经历,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和体验,把这些写出来就可以。我们还可以讲述自己在语文课堂上有趣的学习经历,课外阅读的快乐与烦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经历与感悟等。这一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会没有材料可写。但要注意的是选材要小,要有典型性。某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幽默的讲解与学生活跃的思维碰撞出知识的火车,这是有趣的。自己通过课外阅读,开拓了眼界,增长了学识,这是快乐的。然而家长总是认为自己不务正业,阻止自己课外阅读,这又是烦恼的。老师发动同学们去大街上找广告牌匾上的错别字,既让我们掌握了字音字形,又维护了汉字的纯洁。内容要充实具体,中心突出,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流畅,注意字数要求。
(2)“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站在中国共青团百年征程的历史交汇点上,青年一代的我们对自己的担当与使命有何感想,请你围绕“青年”“担当”“荣光”三个关键词,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参考例文
担当
“尽管我很贫困,但我一点也不自卑。因为只要苦难不是因为我自己的懒惰造成的,它就不是我自卑的理由!只要我还能爬得起来,我就要坚强骄傲地活着!”这是洪战辉在书中说的一句话。
在小小的年纪,13岁的洪战辉就必须面对命运带给他的不幸。爸爸的发病,妹妹离去、妈妈的出走,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把他压垮,相反,正是经历了一系列令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使他磨练成有担当、有责任以的人。他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把一个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一年年抚养长大。
洪战辉一边艰难求学,一边还要挣够学费、生活费、伙食费和爸爸的医药费。天天奔波于学校,家庭,医院三点一线之间。他想尽了一切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有许多来自社会的爱心人士向洪战辉伸出援助之手,却一一被他谢绝了,因为他从来不花不劳而获的钱,着实令我敬佩。为了保证“小不点”每天能喝上牛奶,吃上鸡蛋,洪战辉几乎每天都有一顿吃方便面,一袋方便面分开吃:面冲开水,调料留下来蘸馒头或拌饭吃。
想想我们,面对父母创造好的一切有利条件,并不十分珍惜,反而认为父母给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不情愿甚至被动地学习,总找机会偷懒,轻易地放弃了学习的机会。还记得二年级时妈妈帮我报了书法培训班,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兴致勃勃的,练了一段时间,我就失去了兴趣,觉得天天练,对于活泼好动的我来说太枯燥了,我就闹情绪,妈妈拿我没办法,于是坚持了几个月就半途而废了。与洪战辉比起来,真令人脸红。
从洪战辉的事迹当中,我明白了:苦难能磨砺一个人的心智,用铁肩担起责任,才会赢得尊重。
【详解】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围绕“青年”“担当”“荣光”三个关键词,选取典型的素材来书写。在审题过程中,考生要有全局意识。“青年一代的我们”贴近学生生活,第一反应是很多具体的画面,呈现着比较优秀的少年模样:努力上进,乐于助人,甚至是弘扬传统文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但更应该走出小我,看到自身与社会环境、理想追求之间的关系,勇于担当,关注时代主旋律。以梦为马,怀揣理想,永葆激情,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勇于担当,是青年一代最好的样子。
第二,选材:“需要学生对当下生活、社会中的现象有深入思考,含思辨;表达方面,不能单纯叙事或描写,需要适当议论,阐述对“青年”“担当”“荣光”等词的理解。可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或描绘一个具体场景,或记叙一个事件,以此来表达个人的思考。内容上,既可以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经历去写,也可以写国内外各种事情,但是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以小见大,更容易出彩,最重要的是要有亮点,题材要“新”且“细”,有青春色彩,这样才能更好打动评卷老师。如:围绕“担当”选材,记叙类文章可写“我”某次承担责任、义务、使命,承认错误的事情,也可写我身边的某人承担或逃避责任的事,还可以写我听到的、看到的承担责任义务的事情。议论类文章可围绕承担来谈为什么要承担、承担的意义,列举古往今来勇于承担重任的人物壮举,论述今人怎样承担等。历史人物烛之武、触龙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用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鲁迅的良师益友
良师:① ,②
益友:范爱农、长妈妈……
事件
①
借琴回店
③
互相道别
心情
一点欣喜
②
温暖、有趣味
④
选段内容概括
“我”的心理或感受
【甲】母亲因“我”答应去看菊花而喜出望外。
(1)
【乙】(2)
恍然大悟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栖霞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栖霞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5页。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B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B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示例, 【甲】, 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