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应用与推理,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我国计划2023年5月底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下列任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漫步月面B.采集月壤C.展示国旗D.点火返航
2.(2分)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小明按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确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3.(2分)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元宵节期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全国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下列不属于空气的成分的是( )
A.O2B.N2C.稀有气体D.H2
4.(2分)化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的存放,符合规范的是( )
A.碳酸钙固体B.氯化钠溶液
C.氧气D.稀盐酸溶液
5.(2分)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6.(2分)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此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气B.二氧化碳
C.炭粒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7.(2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与“创文”不相符的是( )
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B.为了增加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
C.减少城市雾霾,提倡公交出行
D.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8.(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B.蒸馏水C.矿泉水D.雨水
9.(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铁丝B.红磷C.蜡烛D.木炭
10.(2分)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
11.(2分)查阅资料得知:马铃薯可代替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nO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能使原本不发生的反应也能快速进行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12.(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多选)13.(3分)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
D.火药爆炸与车胎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多选)14.(3分)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制取氧气时,始终收集不到氧气:可能装置漏气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结果偏小:可能是红磷过量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炸裂:可能是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多选)15.(3分)暖宝宝中的发热剂可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体积约为 5mL 的发热剂放入针筒中(反应前后发热剂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控制活塞停留在“100”刻度处(如图一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充分反应后活塞最终停留在“80”刻度处,如图二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发热剂与氧气反应不产生气体
B.反应放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20%
D.实验中应不断转动针筒,使发热剂充分反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16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5分)
16.(5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按要求写出正确的仪器名称。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2)取用粉末状固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3)小樱想要量取5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如果该同学采用俯视的方法,则她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 (选填“大于”或“小于”)5mL。
(4)现有100mL的水,欲给其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之外,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 。
17.(12分)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月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她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需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在基本反应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 反应。
(2)小阳完成以上三个实验时,进行了以下的总结和分析。
①甲中观察到发出明亮的 火焰。
②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要放少量的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填序号,下同),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A.吸收有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B.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C.作为反应物,加速装置冷却
D.吸收白色固体,防止空气污染
18.(8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两种气体,一种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另一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氧化氮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1)下列不属于一氧化氮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A.密度略大于空气
B.红棕色的气体
C.易与氧气反应
D.不易溶于水
(2)制备一氧化氮时应先通氮气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净,原因是 。
(3)一氧化氮可用 法收集。
(4)“催化转化器”治理一氧化氮的文字表达式为 。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9.(6分)有四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写出甲途径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更快地得到O2,均需加入二氧化锰,其作用是 。
(3)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20.(12分)某工厂分离空气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分离空气的简易流程如图: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由步骤B可以看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氮气化学性质 (选填“活泼”或“不活泼”)。
(3)空气的净化装置除了除去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外还除去了空气组成中的 (填序号)。
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
⑤水蒸气
(4)此外,现在还有一种膜分离技术制氧气,原理是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其余气体不能透过,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氮分子比氧分子体积 (填“大”或“小”)。
五、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1.(12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原因是 。
(3)下面是利用装置C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4)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代号)。
(5)已知: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应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22.(12分)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
【实验1】
(1)完成以上表格
(2)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 。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
【实验2】
(3)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 (填“成立”或“不成立”)。
(4)【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 。
【实验反思】
(5)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
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
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
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解答】解:A、漫步月面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采集月壤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展示国旗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点火返航过程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属于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小明按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的环节。
故选:C。
3.【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气体和杂质,但不含有氢气。
故选:D。
4.【解答】解:A、碳酸钙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故A错误;
B、氯化钠溶液应放于细口瓶内,试剂瓶上要贴在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浓度,故B错误;
C、以防氧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故C错误;
D、稀盐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别的试剂,否则会污染试剂,属于试剂安全,故A不合题意;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属于人身安全,故B符合题意;
C.试剂瓶倒完试液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否则试剂会挥发或吸收空气中成分变质,属于试剂安全,故C不合题意;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否则会污染试剂,属于试剂安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解答】解:由于该物质是白烟,因此它是白色的固体小颗粒,所以ABC均不正确,况且AB是不能燃烧的物质,C是黑色颗粒,只有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是白色且可燃。
故选:D。
7.【解答】解: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B符合题意;
C、减少城市雾霾,提倡公交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答】解:A、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雨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解答】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A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有大量白烟生成,故B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生成黑色固体,故C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以防液体喷出伤人,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B、用自来水清洗过的滴管取取用试剂,会造成试剂的污染,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则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故选:C。
11.【解答】解:A.MnO2不只能作为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还可以作其他反应的催化剂,故A错误;
B.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故B正确;
C.催化剂只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使原本不发生的反应快速进行,故C错误;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例如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生成物,故D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A正确;
B、空气组成中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B错;
C、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C错;
D、酸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不是二氧化碳,故D错。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解答】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灯泡发光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物质生锈,不需要加热,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C。
14.【解答】解:A、制取O2时,若装置漏气可能会始终收集不到O2,故A选项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结果偏小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氧气没有完全反应造成的,故B选项分析不合理,符合题意;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可能会导致冷凝水回流,造成试管炸裂,故C选项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可能是因为实验前没有预先向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沙导致的,与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无关,故D选项分析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BD。
15.【解答】解:A、充分反应后活塞最终停留在“80”刻度处,减少的20mL气体是氧气,因此发热剂与氧气反应不产生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放热时导致气体膨胀,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因此完全反应后需要温度冷却至室温后再观察、读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00%=2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验中应不断转动针筒,使发热剂充分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16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5分)
16.【解答】解:(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2)实验室使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选用的仪器是药匙;
(3)量取一定量液体需要选择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和量筒,如果俯视读数,读数偏大,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小;
(4)现有100mL的水,欲给其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之外,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烧杯和酒精灯;
故答案为:(1)试管;
(2)药匙;
(3)量筒和胶头滴管;小于;
(4)烧杯和酒精灯。
17.【解答】解:(1)由于硫粉、红磷、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条件都是点燃,这三个反应都放出热量,都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即都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点燃;放热;化合。
(2)①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故答案为:蓝紫色。
②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为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是高温熔融物,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吸收其热量,避免集气瓶底炸裂。
故答案为:B。
18.【解答】解:(1)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易与氧气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2)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故制备一氧化氮时应先通氮气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净;
(3)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略大但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不易溶于水,故只能由排水法收集。
(4)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C;
(2)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
(3)排水;
(4)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9.【解答】解:(1)甲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2)在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因此甲、乙两种途径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无污染,且在常温下进行,节约能源,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
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水+氧气;
(2)催化作用;
(3)甲。
20.【解答】解:(1)步骤A还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液态空气仍然包含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在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过程中,只是状态改变了,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步骤B,将液态空气蒸发,氮气首先由液态变成气体,所以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防止月壤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3)根据流程我们知道通过净化装置后的空气含有稀有气体、氮气和氧气,而原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气体,所以空气的净化装置除了除去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外还除去了空气组成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其余气体(氮气等)不能通过,故可推测氮分子比氧分子体积大。
故答案为:(1)混合物;物理变化;
(2)低;不活泼;
(3)④⑤;
(4)大。
五、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1.【解答】解:(1)据图可知,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是试管;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由于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使水槽中的水变红;
(3)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顺序是,先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然后观察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开始收集;最后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故选③②①;
(4)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木条复燃氧气集满,故选F;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故选AE。
故答案为:
(1)试管;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没有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团棉花;
(3)③②①;
(4)F;
(5)AE。
22.【解答】解:(1)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所以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由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可知,实验③是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2)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其操作为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3)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不成立;
(4)【实验2】中,①与③、①与④对比均能证明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即猜想2成立;
(5)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正确;
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而不是没有氧气,错误;
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正确;
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木条燃烧得更旺盛,错误。
故答案为:(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2)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3)不成立;
(4)①与③或①与④;
(5)AC。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②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③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燃着的木条熄灭
燃着的木条熄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应用与推理,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九年级(上)阶段性训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1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应用与推理,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