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铁杵磨成针D.司马光砸缸
2.(2分)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盐酸易挥发B.金属具有导电性
C.酒精易溶于水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
3.(2分)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多。”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过程?( )
A.猜想或假设B.提出问题C.制订计划D.得出结论
4.(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
5.(2分)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Internatinal Year f Chemistry),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和增加公众对化学的欣赏和了解.下列观点或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
A.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B.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学科
C.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
D.鼓励青少年学习化学,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
6.(2分)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陶土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
7.(2分)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8.(2分)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小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实验时,向热的面粉糊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9.(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10.(2分)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且不引入其他气体,加入的可燃物最好是( )
A.红磷B.木炭C.铁D.硫粉
11.(2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B.红磷、食醋
C.氮气、稀有气体D.冰水混合物、氧气
12.(2分)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液氮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13.(3分)小宇用量筒量取液体,开始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6mL.倒出部分液体后,读数为8mL,这位同学实际倒出液体体积为( )
A.8 mLB.小于8 mLC.大于8 mLD.无法判断
14.(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15.(3分)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不变,红墨水右移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16.(3分)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白酒和白醋(尝味道)
B.二氧化碳和空气(闻气味)
C.氮气和稀有气体(燃着的小木条)
D.水和双氧水(二氧化锰)
二.理解与应用(每空1分,共22分)
17.(6分)从①氧气②氮气③空气④氦气⑤二氧化硫⑥二氧化碳六种气体中,选出符合下列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医疗上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 。
(3)在食品包装袋中,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 。
(4)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5)用于填充霓虹灯气体的是 。
(6)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
18.(4分)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发光; ⑤煤气燃烧; ⑥铜器上出现铜绿;
⑦镁能燃烧; 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19.(4分)根据要求选择适当仪器的序号填空。
A.酒精灯 B.镊子 C.胶头滴管 D.细口瓶
①液体药品存放在 ②给药品加热的仪器
③取块状的固体药品 ④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20.(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氯酸钾制取氧气 。
(3)硫在氧气中燃烧 。
(4)上述反应中,属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分解反应的是 。
三、实验题
21.(12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产生;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和 。
(4)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 。
22.(6分)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3)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某组同学完成实验后,对实验进行反思,提出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以下改进 。实验中能否用木炭或硫来代替红磷呢? ,原因是 。
23.(18分)请根据所示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A中标号①、②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收集装置最好选用 (填字母序号)。当用排水法收集时,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主要步骤如下:
①给试管加热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装药品
⑤收集气体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顺序为 。
A.②④③①⑤⑥⑦
B.④②③①⑤⑥⑦
C.④③②①⑤⑦⑥
D.②④③①⑤⑦⑥
(4)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代号“F”或“G”)。
(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6)收集到的氧气可用来做硫和氧气,铁丝和氧气反应实验,在做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时,应注意的操作是 ;做硫与氧气反应实验时集气瓶底水的作用是 。
(7)D、E、H中可以收集O2的有 。若用H所示正放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装满水正放的该装置收集,则氧气应从 端通入。
(8)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可燃性(不要用排空气法)(固体)常温下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24.(6分)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
【实验】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2)步骤①的目的是 。步骤⑦的目的是 。
(3)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12每题2分,13-16每题3分,共36分)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刻舟求剑、铁杵磨成针、司马光砸缸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火烧赤壁;故选项正确;
B、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C、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D、司马光砸缸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A、盐酸易挥发;故选项错误;
B、金属具有导电性;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D、常温下,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3.【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意,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提出问题、结论等基本环节中。
故选:A。
4.【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故选:D。
5.【分析】A、根据化学的用途判断.
B、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用途判断.
C、任何物质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可以据此作出判断;
D、根据化学的用途和学科分类判断.
【解答】解:A、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故A符合这一宗旨。
B、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故B符合这一宗旨。
C、绿色食品中一定含有化学物质。
D、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化学在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
故选:C。
6.【分析】熟记常见仪器的性质和用途,是否能进行加热.
【解答】解:试管、燃烧匙、坩埚等仪器都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瓶,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
故选:B。
7.【分析】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
【解答】解:A、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故C错;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8.【分析】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未变蓝色.实际上受热时大米中的淀粉结构发生了变化,看不到蓝色了.小军应该反复实验、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老师,而不应该不自信、随便放弃.
【解答】解: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故正确;
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故正确;
C、认为自己做错了,没有探究精神;
D、第一次实验失败了,看是不是普遍情况;
故选:C。
9.【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考虑;B、根据磷燃烧的生成物考虑;C、根据现象的叙述方法考虑;D、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考虑.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B错;
C、现象不能说出物质的名称,故C错;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
故选:D。
10.【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
【解答】解:A、红磷和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不会增加气体杂质;
B、木炭和氧气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故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D、硫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错误;
故选:A。
11.【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A、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属于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B、红磷由同种物质组成;食醋由醋酸,属于混合物;
C、氮气由同种物质组成;稀有气体由氖气,属于混合物;
D、冰是固态的水,属于纯净物,属于纯净物。
故选:A。
12.【分析】根据已有的空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故B错误;
C、氮气含有氮元素,故C正确;
D、液氮汽化需要吸热,故D正确;
故选:B。
13.【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解答】解: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6mL实际比16mL大,看到的读数偏大,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8mL,所以倾出液体的体积是大于8mL。
故选:C。
14.【分析】A、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B、根据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解答】解: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故选:C。
15.【分析】根据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气体压强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充气的气球缩小。
故选:A。
16.【分析】A、根据实验室里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氮气和稀有气体都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里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B、二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
C、氮气和稀有气体都不能具有助燃性,现象相同,故C错误;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二氧化锰没有现象的为水,故D正确。
故选:D。
二.理解与应用(每空1分,共22分)
17.【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空气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故答案为:③;
(2)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供给呼吸,故答案为:①;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答案为:⑥;
(5)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填充霓虹灯,故答案为:④;
(6)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
18.【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②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电灯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
④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⑤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铜器上出现铜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镁能燃烧,需要通过镁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是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③④;②⑤⑥;⑧.
19.【分析】根据常用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②给药品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③取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④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①D;②A;④C。
20.【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连接起来)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
(4)属于化合反应的是(1)(3),属于分解反应的是(2)。
故答案为:
(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硫+氧气二氧化硫;
(4)(1)(3);(2)。
三、实验题
21.【分析】(1)根据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浮在水面上,进行分析解答。
(2)点燃蜡烛燃烧的火焰,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4)用导管在蜡烛的烛芯处引出一缕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小,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内焰;把一根火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说明生成了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4)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成的石蜡固体。
故答案为:
(1)浮在水面上;小;
(2)外焰;内焰;a;外焰;
(3)水雾;石灰水变浑浊;水;
(4)石蜡蒸汽冷凝成的石蜡固体。
22.【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物为非气态。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P2O6。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打开弹簧夹,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3)误差偏小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并进行读数(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⑤红磷熄灭时,只是氧气的浓度达不到红磷燃烧的要求而已(合理即可)。
改进后的装置,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更环保(合理即可)。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故答案为:
(1)P+O7P2O5;
(2)五分之一;
(3)红磷的量不足等;测定结果更准确;不能,虽除去氧气,没有形成压强差。
23.【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以及实验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主要步骤来分析解答;
(4)根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来分析解答;
(5)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分析解答;
(6)根据做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根据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来分析解答;
(7)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来分析解答;
(8)根据实验室用电石(固体)常温下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乙炔不溶于水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装置最好选用C,实验结束时,后停止加热,使试管炸裂,可能是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主要步骤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④装药品,①给试管加热,⑦将导管移出水面,则正确顺序为②④③①⑤⑦⑥;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F;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6)收集到的氧气可用来做硫和氧气,铁丝和氧气反应实验,由于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应注意的操作是在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细沙,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7)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D、E2的有D、H,若用H所示正放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a端通入,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8)实验室用电石(固体)常温下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由于乙炔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略小,具有可燃性(不要用排空气法),则收集装置选C。
故答案为:(1)试管;酒精灯;
(2)A;C;防止水倒吸;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3)D;
(4)F;
(5)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6)在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细沙;吸收二氧化硫;
(7)D、H;a;b;
(8)BC。
24.【分析】【猜想】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回答。
【实验】(1)根据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回答③现象;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⑥结果;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⑦现象。
(2)根据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回答。
(3)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水和氧气,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猜想】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1)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能加快其分解速率生成氧气的速率,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两不变”,所以步骤⑥中称量的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两不变”,这里是加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为了看氧化铜是否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要通过加入氧化铜与不加氧化铜的现象进行对比。
(3)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之下分解产生了水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故答案为:【猜想】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1)
(2)与步骤③对照;检验加入氧化铜前后过氧化氢的有无变化证明氧化铜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3)过氧化氢水+氧气。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称量的氧化铜的质量仍为8.2g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学科水平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学科水平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共6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朱集镇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朱集镇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空气质量指数,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5,下列反应是氧化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