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测评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1.(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C.加强环境监测,关注环境保护
D.就地焚烧垃圾,提高环境卫生
2.(2分)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蜡烛的燃烧B.动植物的呼吸
C.农家肥料的腐熟D.食物的腐烂
(多选)3.(2分)下列仪器和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滴瓶B.研钵C.蒸发皿D. 三脚架
4.(2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甘蔗榨汁B.烧制陶瓷C.棉纱织布D.伐木制舟
5.(2分)常温下为绿色粉末的是( )
A.碱式碳酸铜B.镁带C.四氧化三铁D.五氧化二磷
6.(2分)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一般我们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
A.蜡烛一边熔化一边燃烧
B.蜡烛燃烧发出光和热
C.熄灭蜡烛火焰的瞬间,可观察到黑烟
D.蜡烛燃烧时产生少许黑烟
7.(2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第8~11题:在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1》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来制取氧气。
8.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组装仪器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D.收集氧气
9.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从广口瓶中取用高锰酸钾药品的是( )
A.药匙B.镊子
C.坩埚钳D.试管夹
10.下列是某些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
A.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11.完成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时,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始终收集不到氧气——装置漏气
B.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但是氧气浓度不大——收集前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先熄灭酒精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绕成螺旋状的目的——铁丝易伸入瓶中,不易碰瓶壁
12.(2分)下列仪器中不能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是( )
A.试管B.量筒C.燃烧匙D.集气瓶
13.(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燃烧时,应立即用湿布扑灭
B.将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至红热后,从上往下迅速插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将红磷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
D.做铁丝燃烧试验时,要等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氧气瓶中
14.(2分)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成员已经在天宫二号工作生活了4个多月,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有助燃性,可以做燃料
D.氧气能供给呼吸
15.(2分)下列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
B.氢气+氮气 氨气
C.碳酸二氧化碳+水
D.汞+氧气氧化汞
16.(2分)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锥形瓶内液面上升
B.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C.长颈漏斗内有液柱的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7.(2分)下表是鉴别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8.(2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性质、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B.实验室中可用加热碳酸氢铵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用二氧化碳气体制成的干冰作制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
19.(2分)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下列四个选项的瓶内均装有澄清石灰水)。某同学规范操作先从左侧的玻璃管口吸气,看到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的变化,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装置符合题意的是( )
A.B.C.D.
20.(2分)氧烛是一种常用于潜艇中的化学氧源,主要成分氯酸钠(化学性质与氯酸钾相似,受热易分解),同时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镁粉(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等,反应即开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氧烛在使用时可能具有照明的功能
②氧烛中反应既有分解反应,也有化合反应
③使用完后,产氧药块中原物质的质量均减少
④镁粉过少会使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多将减小产氧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非选题;(共60分)
21.(10分)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写出操作错误之处:① ;② 。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塑料),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对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 (填“试管底部”或“试管口”)套上、取下。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 。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 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清洗试管时一般先用 (填一仪器名称)蘸取去污粉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和用蒸馏水润洗,然后 (填“正放”或“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2.(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浪淘沙》(刘禹锡):“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作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柔软金黄,熔点1067℃,不易被氧化,历来是财富的象径。但金在地壳中含量极少,且收获甚微。
(1)以上叙述中,属于金的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金的化学性质的是 。
(2)“沙里淘金”是利用金和沙的 不同使金和沙分离的,它利用的是金的 性质。
(3)由短文可知,金的一种用途是 。
23.(10分)同学们也可以像化学家一样认识和应用化学。
(1)观察生活: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2)观察实验:化学课上老师使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所示,红磷燃烧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学会分析:拉瓦锡用加热汞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2所示,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曲颈甑(玻璃),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少了约(氧化汞),置于另一容器内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体积。
①上述实验中,使用汞的优点有 (填字母)。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②继拉瓦锡研究后,英国科学家瑞利经多次实验发现: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略大于纯净氮气密度。造成这一差异主要与空气中的 相关。
(4)学会应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反应后曲颈甑内剩余的气体主要为 ,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常用作 。
(5)学会反思:化学课上老师使用红磷燃烧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课堂上老师没有使用上述拉瓦锡的实验,你认为原因是 (只答1点即可)。
24.(10分)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做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1)B中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拓展】
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
(2)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 ;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
【拓展探究】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 (回答两点)。
25.(14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室气体制备和收集
(1)写出仪器名称:a. ;b. 。
(2)实验室可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需制取一瓶氧气做蜡烛燃烧并探究燃烧产物的实验,收集装置最好选择 (填字母)。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固体原料是 (填名称),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Ⅱ.气体的性质
(4)某同学利用F装置收集了两瓶氧气,接着做氧气性质实验。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如图G所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采取的后续操作和现象是 。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H所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 。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证明反应放出大量热的现象是 。
Ⅲ.拓展应用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率,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26.(10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上制取氧气常见的有“深冷法”(如图1)和“变压吸附法”(如图2)。同时得到的副产品氮气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1)“深冷法”(如图1)是先将空气在一定条件下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将其汽化分离。
(2)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变压吸附法”(如图2)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通过增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
①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的 有关。
③分子筛 (填“可以”或“不可以”)重复使用。
(4)工业上不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因是 。
材料二:工业用氮气合成氨的流程如图3所示。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
(5)①由图3可知合成塔中物质属于 (填“混合物”、“纯净物”)。
②甲烷和水高温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③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 (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测评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分析】根据环境的污染与保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鼓励开私家车就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不符合这一主题;
C、加强环境监测,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C正确;
D、就地焚烧垃圾,不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C。
2.【分析】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剧烈氧化也叫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解答】解:A、蜡烛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B、动植物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
C、农家肥料的腐熟,属于缓慢氧化。
D、食物腐烂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故D错。
故选:A。
3.【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分析。
【解答】解:A.根据仪器形状特点可知,该仪器是滴瓶;
B.该仪器是蒸发皿,故B错误;
C.该仪器是研钵,故C错误;
D.该仪器是三脚架,故D正确。
故选:AD。
4.【分析】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甘蔗榨汁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正确;
C、棉纱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伐木制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5.【分析】根据常见药品的颜色和状态分析。
【解答】解:A、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
B、镁带是银白色固体;
C、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
D、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粉末。
故选:A。
6.【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一边熔化一边燃烧。
B、蜡烛燃烧发出光和热。
C、熄灭蜡烛火焰的瞬间,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时产生少许黑烟。
故选:C。
7.【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解:A、氧气占21%;
B、氮气占78%;
C、稀有气体占0.94%;
D、二氧化碳占0.03%;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第8~11题:在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1》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来制取氧气。
8.【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检查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示操作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且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图示操作正确;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便于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A。
9.【分析】根据已有的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取用粉末状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高锰酸钾是粉末的固体,应用药匙从广口瓶中取用高锰酸钾。
故选:A。
10.【分析】A、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防止装置漏气无法收集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组装仪器时应先下后上,即先放好酒精灯,再根据酒精灯高度固定试管进行分析;
C、根据开始导出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氧气,因此先加热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收集进行分析;
D、根据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冷水倒流炸裂试管进行分析。
【解答】解:A、制取气体时,为了防止漏气,浪费药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加药品,故选项操作不合理;
B、组装仪器时,应先下后上,即先放置酒精灯,后根据酒精灯高度固定试管,故选项操作不合理;
C、实验时先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收集气体,故选项操作不合理;
D、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炸裂试管,故选项操作合理。
故选:D。
11.【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A、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始终收集不到氧气,可能是装置漏气造成的,故A分析合理,不合题意;
B、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但是氧气浓度不大,可能是收集前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故B分析合理,不合题意;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可能是没有事先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团棉花,与先熄灭酒精灯无关,故C分析不合理,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铁丝易伸入瓶中,不易碰瓶壁,故D分析合理,不合题意。
故选:C。
12.【分析】A、根据试管可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进行分析。
B、根据量筒不能用于反应容器进行分析。
C、根据燃烧匙可以用于固体物质的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集气瓶可用于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等的反应容器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试管可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A正确;
B.量筒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不能用于反应容器;
C.燃烧匙可以用于固体物质的燃烧,能用于反应容器;
D.集气瓶可用于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等的反应容器,故D正确;
故选:B。
13.【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做木炭在氧气燃烧的实验时,木炭要缓慢的插入进行分析;
C、根据测定氧气含量实验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D、根据火柴燃烧会消耗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燃烧时,可以隔绝氧气;
B、将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至红热后,否则会影响实验现象;
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故C正确;
D、做铁丝燃烧试验时,再伸入氧气瓶中,影响实验现象。
故选:B。
14.【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A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燃料;
D、氧气能供给呼吸;
故选:D。
15.【分析】根据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多变一”的形式、化合反应。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A。
16.【分析】根据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缓缓向外拉动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变小。
故选:D。
17.【分析】A、根据铁丝为银白色、铜丝为红色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和白醋有不同的特殊气味进行分析;
C、根据精盐和白糖都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陈醋有酸味、酱油有咸香味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丝为银白色,观察颜色可鉴别;
B、酒精和白醋有不同的特殊气味,故B正确;
C、精盐和白糖都易溶于水,故C错误;
D、陈醋有酸味,品尝味道可鉴别。
故选:C。
18.【分析】A、根据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室中加热碳酸氢铵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D、根据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进行分析。
【解答】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也不支持燃烧,也可能是氮气;
B.实验室中加热碳酸氢铵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C错误;
D.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可作制冷剂,故D正确;
故选:D。
19.【分析】根据题意,某同学规范操作先从左侧的玻璃管口吸气,看到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的变化,再从右侧的玻璃管口吹气,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某同学规范操作先从左侧的玻璃管口吸气,应从短导管吸气。
再从右侧的玻璃管口吹气,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充分与石灰水接触。
观察图示C符合要求。
故选:C。
20.【分析】①根据氧烛的作用来分析;
②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③根据催化剂的性质来分析;
④根据镁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①镁燃烧产生耀眼白光,所以氧烛在使用时可能具有照明的功能;
②NaClO3(化学性质与KClO3相似)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钠和氧气;镁粉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合反应;
③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故错误;
④Mg粉过少产生热量少,会使反应无法持续进行,将减小产氧量。
故选:B。
非选题;(共60分)
21.【分析】(1)根据液体试剂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洗涤仪器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防止污染瓶塞。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盖灯帽是为了防止酒精挥发。
(3)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即先对试管进行预热。
(4)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清洗试管时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取去污粉刷洗,为避免灰尘落入试管。
故答案为:(1)标签没有朝向手心;瓶塞没有倒放;
(2)AC;
(3)试管底部;对着自己或他人;外;
(4)试管刷;倒放。
22.【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1)金柔软、金黄色,属于物理性质,不易被氧化都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金的密度比沙子大,所以“沙里淘金”是利用金和沙的密度不同使金和沙分离的;
(3)由短文的“美人首饰侯王印”可知,金的一种用途是做首饰或者金印。
故答案为:(1)柔软、金黄色;稳定性高;
(2)密度;物理;
(3)做首饰(或者金印)。
23.【分析】(1)根据水蒸气的性质分析;
(2)根据反应原理和现象分析;
(3)根据装置的优点分析;
(4)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5)根据汞有毒分析。
【解答】解:(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3)上述实验中,使用汞的优点有:汞为液态、时间足够长、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氮气不是纯净的氮气,故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略大于纯净氮气密度;
(4)空气中主要气体为氮气和氧气,氧气和汞充分反应后,又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焊接金属保护气;
(5)汞易蒸发为汞蒸气,有毒。
故答案为:(1)水蒸气;
(2)白烟;磷+氧气;
(3)ABC;稀有气体或氩气;
(4)氮气;保护气;
(5)实验过程中有污染(或汞有毒)。
24.【分析】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效果不同。
【解答】解:【实验验证】
(1)B中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
(2)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收集25mL氧气所需的时间;若a>b,二氧化锰比淀粉的催化效果好。
【拓展探究】
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的因素有温度、催化剂颗粒大小等。
故答案为:【实验验证】
氧气;ag;化学性质。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收集25mL氧气所需的时间;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拓展探究】
温度;催化剂颗粒大小。
25.【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2)根据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药品是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来分析解答;根据需要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应该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来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来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5)根据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以及特殊要求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可以是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若需制取一瓶氧气做蜡烛燃烧并探究燃烧产物的实验,应该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固体原料是石灰石或大理石、水和二氧化碳;
(4)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要检验该实验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振荡;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说明反应放出大量热;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不易溶于水的乙炔(C2H6)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C。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水槽;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氯酸钾;D;
(3)石灰石或大理石;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4)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铁+氧气;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5)C。
26.【分析】(1)根据“深冷法”是先将空气在一定条件下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其汽化分离进行分析;
(2)根据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液态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3)①根据用分子筛吸附氮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进行分析;
②根据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进行分析;
③根据“变压吸附法”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通过增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实现氮气和氧气的分离进行分析;
(4)根据工业上不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等进行分析;
(5)①根据图3可知合成塔中物质有氮气、氦气、氧气进行分析;
②根据甲烷和水高温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分析;
③根据图4可知,按选项中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400大气压、300℃进行分析。
【解答】解:(1)“深冷法”是先将空气在一定条件下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其汽化分离;
(2)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液态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也不支持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
(3)①用分子筛吸附氮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②由图示可知,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
③“变压吸附法”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通过增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所以分子筛可以重复使用;
(4)工业上不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等;
(5)①由图3可知合成塔中物质有氮气、氦气,属于混合物;
②甲烷和水高温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文字表达式为:甲烷+水;
③由图4可知,按选项中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300℃。
故答案为:(1)沸点;
(2)木条熄灭;
(3)①物理;
②压强;
③可以;
(4)成本高等(合理即可);
(5)①混合物;
②甲烷+水一氧化碳+氢气;
③C。组别
A
B
C
D
鉴别的物质
铁丝和铜丝
酒精和白醋
精盐和白糖
陈醋和酱油
鉴别的方法
观察颜色
闻气味
加水溶解
品尝味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B中产生的气体是 。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B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滤渣质量为
淀粉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Ⅰ
20mL
淀粉0.5g
a
Ⅱ
20mL
二氧化锰0.5g
b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产生大量气泡
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干燥
B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滤渣质量为ag
淀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测评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测评化学试卷(10月份).,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