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秋词(其一)/刘禹锡教案
展开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文化自信、语言运用)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3.背诵、默写全诗。(语言运用)
第1课时《秋词》(其一) 《夜雨寄北》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积累了不少古代优秀诗词。下面我们学习本册的最后四首诗。
二、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学习《秋词》(其一)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秋词》是他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
2.诗意理解
大声朗读诗歌,用简要的语言说说诗意。
明确:自古文人悲叹秋天寂寥,我却说秋日胜过春朝。晴空万里,黄鹤冲云直上,引发诗情飞向碧空云霄。
3.领悟诗情
(1)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作者却一反常态。“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秋,在大自然中,永远扮演着一个悲情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地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古旧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态,它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2)后两句作者推出“秋日胜春朝”的证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分析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抓住秋天“一鹤排云上”这一别致的景观进行描绘,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作者高远爽朗的心情。诗中一个“排”字,蕴含着深意。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4.归纳提升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与写作背景有关。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写诗的背景。
明确:这首诗是诗人被贬为朗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805),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朗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出,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学习任务二:学习《夜雨寄北》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欣赏一封一千多年前的情书,看看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李商隐是如何表达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的。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2.诗题解读。
明确: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3.诗意理解。
明确: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的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家中西窗下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4.诗句赏析。
(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
明确: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是写眼前的景还是想象中的景?如何理解“涨”字?
明确: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中,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
(3)如何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明确:“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时候的景象。
“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5.主旨理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荡气回肠。“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第2课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潼关》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学习后两首诗歌,感悟它们的情感和魅力。
二、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写作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抒情诗。作者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闲居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山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岁,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点。
陆游罢官居住在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2.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幼好学,一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嫉。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3.理解诗意。
明确:我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4.诗句赏析。
(1)具体分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明确:前一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况。“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2)如何理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画线词语的作用?
明确:点明处境及心态,直抒报国情怀!
(3)具体分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明确: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生出戎马征战的幻梦,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还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的画线词语有何作用?
明确: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雨夜之声,虚写梦境中战场杀敌。表达报国情怀!
5.主旨理解。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渴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
学习任务二:学习《潼关》
1.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2.结合写作背景了解诗歌。
明确: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他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光。但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他感觉其跟自己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变国家命运的少年意气相似,所以移情于物,写下了这首诗。
3.理解诗意。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诗意。
明确:从古至今,这巍峨的雄关都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西风吹散、吹远。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5.归纳提升。
明确: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是14岁的谭嗣同在陕西潼关饱览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时所作。反映了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从诗中,我们仿佛听到一阵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人教部编版(2024)10* 往事依依/于漪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405079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0* 往事依依/于漪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6 散步/莫怀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7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6 散步/莫怀威教案</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阅读综合实践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3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阅读综合实践教案及反思</a>,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