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1 认识三角形优秀ppt课件
展开1.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2.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按角分类; 2.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由 的三条线段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
注意:1.不在同一直线上;2.首尾顺次相接
【想一想】如何表示三角形?
三角形的顶点:A、B、C
三角形的边:AB、AC、BC
我的名字是:三个顶点 字母“A、B、C”
(或△BCA或△CBA 等)
注意: 顶点字母没有限定次序。
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对边.
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夹边?
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对角呢?
【思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剪拼,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可得到∠A+∠B+∠ACB=180°.
3、以AC为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DE, △ABE,△ACE.
△ABC, △ACD,△ACE.
2、以 E 为内角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CD的边是__________ 内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三角形的内角有以下性质: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如图:∠A+∠B+∠C=180°
【思考】三角形怎样分类?
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想一想: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的形状
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大小:最大角是锐角,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最大角是直角,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请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为什么经常有行人斜穿马路而不走人行横道?
性质: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如果三条线段要组成三角形,那么任何两条线段之和都要大于第三条线段.
长度为6cm, 4cm, 3cm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比较大小:较短两边之和 较长边
(3)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解:∵ 6+4>3 6+3>4 4+3>6∴能组成三角形
【例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a=2.5 cm,b=3cm,c=5cm(2)e=6.3cm,f=6.3cm,g=12.6cm
分析:要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依据“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只要把最长的一条线段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作比较.如果最长的一条线段小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那么这三条线段就能组成三角形如果最长的一条线段大于或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那么这三条线段就不能组成三角形
解(1):最长线段是c=5cm,a+b=2.5+3=5.5(cm)∴a+b>c,所以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2)∵最长线段是g=12.6cme+f=6.3+6.3=12.6(cm),e+f=g,所以线段e,f,g不能组成三角形
拓展:刚刚我们探究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探究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你是如何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的?
︳两边之差︳< 第三边 <两边之和
1.若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下列长度的线段能作为其第三边的是( )A.1 B.5 C.7 D.9
【解析】选B.设第三边为x,则1<x<7.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2∠B,则∠A= 度,∠B= 度.
3.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化简|a+b-c|-|b-a-c|=______.
4.如图,在小河的同侧有A,B,C三个村庄,图中的线段表示道路,某邮递员从A村送信到B村,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请利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证明.
如图,P是△ABC内任意一点,求证:AB+AC>BP+PC.【解】 延长BP交AC于点D.在△BAD中,AB+AD>BD,即AB+AD>PB+PD,①在△PDC中,PD+DC>PC,②①+②,得AB+AD+PD+DC>PB+PD+PC,即AB+AC>PB+PC.
1.图中共有______个三角形,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C为内角的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三角形中,∠C的对边分别为___________.
【解析】 三角形有:△ABD,△ABC,△ACD共3个;以∠C为内角的有:△ABC,△ACD,∠C的对边分别为AB,AD.
2.如图,在△BCD中,BC=4,BD=5.(1)求CD的取值范围;
解:∵在△BCD中,BC=4,BD=5,∴1<DC<9.
(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
∵AE∥BD,∠BDE=125°,∴∠AEC=180°-∠BDE=55°,又∵∠A=55°,∴∠C=180°-55°-55°=70°.
3. 已知:如图,在△ABC中有D,E两点,求证:BD+DE+EC<AB+AC.
证明:延长BD交AC于M点,延长CE交BD的延长线于点N.在△ABM中,AB+AM>BM,在△CNM中,NM+MC>NC,∴AB+AM+NM+MC>BM+NC,∵AM+MC=AC,BM=BN+NM,∴AB+AC+NM>BN+NM+NC,∴AB+AC>BN+NC,①在△BNC中,BN+NC=BD+DN+NE+EC,②在△DNE中,DN+NE>DE,③由②,③得BN+NC>BD+DE+EC,④由①,④得AB+AC>BN+NC>BD+DE+EC.∴BD+DE+EC<AB+AC.
1.三角形三边关系: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2.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
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
(2)比较最长线段与另外两条线段之和的大小;
(3)如果最长线段小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则能组成三角形,否则不能构成三角形.
教材课后配套作业题。
初中数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9173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2 定义与命题完整版ppt课件</a>,文件包含浙教版数学八上12《定义与命题1》课件pptx、浙教版数学八上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整理分析教案docx、浙教版数学八上12《定义与命题1》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浙教版(2024)1.1 认识三角形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2024)<a href="/sx/tb_c9173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1 认识三角形获奖课件ppt</a>,文件包含浙教版数学八上11《认识三角形2》课件pptx、浙教版数学八上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整理分析教案docx、浙教版数学八上11《认识三角形2》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9173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授课课件ppt</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知导入,合作学习,三角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