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1.(1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胆矾研碎C.木炭红热D.酒精挥发
2.(1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氩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
3.(1分)人的呼吸过程中,吸入量明显多于呼出量的是( )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4.(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盐B.牛奶C.红磷D.白酒
5.(1分)工业大量制取氧气的原料是( )
A.空气B.双氧水C.高锰酸钾D.水
6.(1分)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B.二氧化碳+水→碳酸
C.水氢气+氧气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7.(1分)下列做法对空气质量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焚烧垃圾B.燃煤取暖C.风力发电D.燃放烟花
8.(1分)下列仪器中,既不能加热也不能作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B.量筒C.烧杯D.燃烧匙
9.(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筒读数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
10.(1分)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少越好
B.氧气可作火箭的燃料
C.氮气可用于生产化肥
D.稀有气体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1.(1分)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B.氢气C.汞D.二氧化碳
12.(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氢气用作燃料
C.氮气用作填充灯泡
D.氦气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13.(1分)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若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对实验的影响是( )
A.不会发生反应B.产生氧气较少
C.没有氧气产生D.实验时间较长
14.(1分)下列符号表示氮气的是( )
A.N2 B.NC.NeD.H2
15.(1分)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化学家是( )
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D.拉瓦锡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6.(4分)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
(1)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微粒 的结果。
(2)石油气可以压缩存储于钢瓶中,说明气体的微粒间存在 。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水在化学变化时,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
17.(6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瓶表面会变模糊,说明空气中含有 。
(2)袋装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使食物与 隔绝,采用“充氮”包装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 。
(3)氦气可替代氢气用于填充气球、飞艇,推测氦气具有的一点性质是 。
(4)排放到空气中的 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18.(5分)实验室中正确的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保证。
(1)实验室的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中。
(2)量取2mL盐酸应使用 (10mL、100mL)的量筒,取少量碳酸钠粉末应使用的仪器是 。将盐酸与碳酸钠混合反应后,剩余物要倒入 。
(3)加热后的试管,外壁立即接触冷水,可能引起 。
19.(5分)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写下列空白。
(1)石蜡可漂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 水的密度。
(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氧气的体积分数。
(3)10mL水与10mL酒精充分混合,总体积 20mL。
(4)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时,若红磷量不足,测得的氧气含量 正常值。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20.(5分)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反应。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 色的火焰,而在氧气里燃烧发出 色的火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氧气是化学性质 的气体。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剧烈,是因为空气中 。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21.(8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分别为 、 。
(2)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要收集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收集装置应选择 ,这是因为氧气具有 的性质。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若要获得平稳的氧气流,发生装置应选择 ,操作方法是 ,此方法相对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一条优点是 。
22.(6分)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
(1)Ⅰ类反应中,物质燃烧产生白烟的是 ,通常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是 。
(2)从现象上看,Ⅰ类反应与Ⅱ类反应最主要的不同是 。
(3)酒精(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与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较,利用酒精作燃料的优点是 。
(4)铁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生成物(填“相同”、“不相同”) 。
23.(6分)两个注射器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注射器壁都附着有淡黄色固体颗粒。
(1)上述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微观角度,你对化学反应的两点认识是① 、② 。
(3)实验结束后,还可观察到哪些现象?简要分析原因 。
24.(4分)某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步骤一:点燃蜡烛,将一支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几秒后取下烧杯
步骤二:另取一个漏斗倒扣在蜡烛火焰上方,将燃着的木条伸到漏斗尖口处。
(1)步骤一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步骤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3)从反应的整个过程上看,蜡烛燃烧与人的呼吸具有的一点相似之处是 。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25.(6分)小组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1)实验中,当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若要继续反应 。实验Ⅲ中,木条没有复燃的原因可能是 。
(2)上述实验中可得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 。你认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写一点即可) 。
(3)某同学误将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进行实验Ⅰ,观察到有气泡出现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结束后溶液呈无色(填“是”或“不是”) 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理由是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解答】解:A、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B、胆矾研碎,属于物理变化;
C、木炭红热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性质来回答本题,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分析】根据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水蒸气含量增加。故人的呼吸过程中。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杂质,故A错;
B、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属于混合物;
C、红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故C正确;
D、白酒中含有酒精和水,故D错。
故选:C。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5.【分析】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与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不满足“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点;
B.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满足“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点;
C.该反应为一种反应物转化为两种生成物,满足“一变多”的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不满足“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点;
故选:B。
【点评】抓住两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以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
7.【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焚烧垃圾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B、煤作燃料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一些烟尘,故选项错误;
C、风力发电对空气质量不会产生影响;
D、燃放烟花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8.【分析】A、根据试管可加热也可用作反应器进行分析;
B、根据量筒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器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进行分析;
C、根据烧杯可以作反应容器进行分析;
D、根据燃烧匙可加热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试管可加热也可用作反应器;
B、量筒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器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
C、烧杯既可以加热又可以作反应容器;
D、燃烧匙既可以加热又可以作反应容器。
故选:B。
【点评】注意:试管和蒸发皿都可直接加热,烧杯必须垫上陶土网后才能加热。
9.【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是越少越好,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作火箭的燃料;
C、氮气中含有氮元素,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而不是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C、汞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了解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用于炼钢,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故选项错误.
B、氢气用作燃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故选项错误.
C、氮气用作填充灯泡,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故选项错误.
D、液氦汽化需要吸热,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3.【分析】根据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氯酸钾分解时,没有催化剂只是反应速率较慢,只要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完全分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难度不大,知道催化剂只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分析】根据单质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氮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结合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氮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所以氮气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5.【分析】根据对空气组成研究史的了解、根据各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判断,选择最早提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即可.
【解答】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
B、阿佛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选项错误。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故选:D。
【点评】了解空气的发现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6.【分析】根据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微粒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微粒在不断运动的的结果。
(2)石油气可以压缩存储于钢瓶中,说明气体的微粒间存在间隔,间隔间的间隔变小。
(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水在化学变化时。
故答案为:
(1)在不断运动;
(2)间隔;
(3)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粒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微粒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1)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瓶表面会变模糊,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2)袋装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使食物与氧气隔绝,采用“充氮”包装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活泼;
(3)氦气可替代氢气用于填充气球、飞艇;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小;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酸雨。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空气的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分析】(1)根据液体药品的保存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固体药品取用的仪器,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洗涤试管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实验室的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2)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误差最小。
取少量碳酸钠粉末应使用的仪器是药匙。
将盐酸与碳酸钠混合反应后,剩余物要倒入指定容器或废液缸。
(3)加热后的试管,外壁立即接触冷水。
故答案为:
(1)细口瓶;
(2)10mL;药匙;
(3)试管炸裂。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9.【分析】(1)根据物质与水密度的比较方法分析;
(2)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
(3)根据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分析;
(4)根据如果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从而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分析;
(5)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解答】解:(1)石蜡可漂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78%)大于氧气的体积分数(21%)。
(3)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因此10mL水与10mL酒精充分混合,即小于20mL。
(4)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故测得的氧气含量小于正常值。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的质量不变化,即等于反应后的质量。
故答案为:(1)小于;(2)大于;(4)小于。
【点评】本题涉及范围广泛,但难度较小,属于基本化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20.【分析】(1)根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S+O2SO2。
(2)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剧烈。
故答案为:
(1)淡蓝;蓝紫3SO2;
(2)比较活泼;氧气含量低。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21.【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需要在集气瓶底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进行分析;
(3)根据要获得平稳的氧气流,应能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为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4K2MnO8+MnO2+O2;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需要在集气瓶底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可用排水法收集;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若要获得平稳的氧气流,发生装置应选择A,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将过氧化氢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中,节能。
故答案为:(1)铁架台;集气瓶;
(2)KMnO7K2MnO4+MnO4+O2;F;不易溶于水;
(3)A;缓缓推动注射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2.【分析】(1)根据物质的燃烧现象分析;
(2)根据燃烧、缓慢氧化现象的不同点分析;
(3)根据酒精燃烧产物分析;
(4)根据铁燃烧、缓慢氧化的生成物分析。
【解答】解:(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看到产生白烟;
(2)Ⅰ类反应燃烧时发光或有火焰,反应剧烈,但不发光;
(3)酒精(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C2H5OH+O2CO8+H2O;酒精与煤,燃烧充分,污染少;
(4)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铁。
故答案为:
(1)磷;铁;
(2)Ⅰ类反应发光或有火焰,反应剧烈;
(3)C2H7OH+O2CO2+H3O;污染少;
(4)不相同。
【点评】明确不同物质燃烧的现象、燃烧与缓慢氧化的现象以及酒精燃烧产物是解答本题关键。
23.【分析】(1)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判断出分子的化学式和个数比,据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零求出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3)根据瓶内压强的变化分析回答.
【解答】解:(1)根据反应的微观图示,每2个H2S分子可与8个SO2分子反应,生成三个硫原子和两个水分子2S+SO6=3S+2H6O.
(2)由反应的微观图及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还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气体体积减少了,原因是H2S与SO2反应后生成固态的硫和液态的水,使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的大气压。
故答案为:(1)5H2S+SO2=7S+2H2O;
(2)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原子不能再分等。
(3)注射器的气体体积减少了,原因是H7S与SO2反应后生成固态的硫和液态的水,使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的大气压。
【点评】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判断反应中各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或原子)个数、变化前后分子构成的不同等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推断的信息完成各项问题。
24.【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不助燃分析;
(3)根据蜡烛燃烧和人的呼吸分析。
【解答】解:(1)步骤一:点燃蜡烛,将一支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另取一个漏斗倒扣在蜡烛火焰上方,将燃着的木条伸到漏斗尖口处,所以可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
(3)从反应的整个过程上看,蜡烛燃烧与人的呼吸具有的相似之处是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故答案为:(1)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燃着的木条熄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不助燃;
(3)都有氧气参加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25.【分析】(1)根据实验以及现象分析;
(2)根据表格信息分析;
(3)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分析。
【解答】解:(1)实验中,当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应向试管中再添加少量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为20%,温度为25℃,实验中可观察到试管温度明显上升,木条火星明亮但未复燃;
(2)上述实验中可得出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的用量;
(3)某同学误将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进行实验Ⅰ,观察到有气泡出现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底部有少量黑色残渣、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高锰酸钾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的水蒸气降低了氧气的浓度;
(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的用量;
(3)不是;高锰酸钾化学性质已发生改变等(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为实验探究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实验序号
H2O2溶液的浓度
体积
温度
二氧化锰用量
实验现象
Ⅰ
5%
5mL
25℃
0.2g
1min后带火星木条复燃
Ⅱ
5%
5mL
25℃
0.4g
15s后带火星木条复燃
Ⅲ
20%
5mL
25℃
0.2g
试管温度明显上升,管口有大量白雾,木条火星明亮但未复燃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共6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