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275229/0-1729514727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275229/0-17295147278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275229/0-17295147279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苏轼的(留别康守)“小饼如嚼月( )
A.面粉成团发酵
B.炒馅料
C.馅料放入饼皮,包好、压成月饼状
D.烘烤
2.(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处理废弃药品B.倾倒液体
C.液体加热D.取用固体粉末
3.(2分)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观: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反应生成较多物质
B.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守恒观:10mL酒精中加入10mL水后,体积变为20mL
4.(2分)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
5.(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所有原子内都有质子和中子
C.非金属单质碳、磷、硫具有可燃性,因而所有非金属单质都具有可燃性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6.(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3小题,每空1分,表达式2分,共16分)
7.(7分)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的意义: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②构成氯化钠的微观粒子 ;③Cu 。
(2)有下列物质:①氦气②洁净的空气③冰水混合物④液态氧⑤五氧化二磷⑥澄清石灰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是氧化物的是 。
(3)如图是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用序号填空)。
A.
B.
C.
D.
8.(4分)如图是几种常见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X元素的名称是 。
(2)图2中微粒B的符号 ,A、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
9.(5分)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的单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D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所得粒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请回答:
(1)写出A的元素符号 。
(2)B的单质的一个用途 。
(3)C在B中燃烧时的文字表达式为 。
(4)D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三、实验题(2小题,每空1分,表达式2分,共12分)
10.(7分)“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某化学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
实验一: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如图(集气瓶中装有“富氧空气”,底部留有少量水,燃烧匙内红磷足量)。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③打开止水夹,最终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气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
(3)若操作③量筒读数时俯视,则测得氧气的含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装置内压强从反应开始到打开止水夹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填字母)
实验二: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图:
(4)结合图1,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
(5)结合图2,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 。
11.(5分)学习贵在创新。如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
如图所示,烧杯甲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氨气与水的混合物)。用一个大烧杯将甲、乙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
(1)猜想一:乙烧杯中的水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二: ;
猜想三:乙烧杯中的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不可能的,理由是 。
(3)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
(4)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同学们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变红。同学们发现滤纸需等待较长时间才变红,采取给试管加热的方法就很快观察到了现象 。
(5)对比图Ⅰ实验装置,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2023-2024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解答】解:A、面粉成团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A不正确;
B、炒馅料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正确;
C、馅料放入饼皮、压成月饼状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D、烘烤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D不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A、废弃药品不能直接倒入水池中;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操作正确;
D、取用固体粉末时,再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故操作正确。
故选:A。
3.【解答】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之间有间隔,10mL酒精中加入10mL水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A、反应前有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故B说法正确;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故C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也可能是由原子,选项错误。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例如:氢原子没有中子,故不符合题意。
C、非金属单质碳、磷,但并不是所有非金属单质都可以燃烧,选项错误。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选项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比较蜡烛火焰不同位置温度的高低:取一根火柴梗,约1s后取出,说明蜡烛外焰火焰的温度最高。
B、气体的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的分子间间隔,分子间间隔变小,能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C、要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向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D、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
故选:C。
二、填空题(3小题,每空1分,表达式2分,共16分)
7.【解答】解:(1)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②构成氯化钠的微观粒子有Na+、Cl﹣;
③Cu表示为1个铜原子、铜元素。
(2)①氦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②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的;
③冰水混合物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④液态氧是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⑤五氧化二磷是由氧、磷两种元素组成;
⑥澄清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⑥,属于单质的是①④。
(3)混合物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指只有一种分子构成;
A、只含有一种分子,故A符合题意;
B、只含有一种分子,故B符合题意;
C、由7种分子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只含有一种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①N2;
②Na+、Cl﹣;
③1个铜原子、铜元素。
(2)②⑥;①④。
(3)ABD。
8.【解答】解:(1)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17号元素之间;
(2)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为12的元素的镁,因此图2中微粒B的符号Mg2+;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A、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
(1)30.97;硫;
(2)Mg3+;质子数不同。
9.【解答】解:(1)由题中“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可推知A是铝元素;铝元素符号是:Al;
(2)由题中“C的单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能在B的单质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可推知C是铁;氧气的用途有:供给呼吸;
(3)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
(4)氖原子质子数为10,电子数为10,D元素的质子数为12,所以D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2。
故答案为:
(1)Al;
(2)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合理即可);
(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4)12。
三、实验题(2小题,每空1分,表达式2分,共12分)
10.【解答】解:(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气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瓶塞飞出。
故答案为: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瓶塞飞出。
(3)若操作③量筒读数时俯视,导致读数偏大,则测得氧气的含量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装置内压强从反应开始到打开止水夹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C(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完全反应后氧气消耗,气压减小至小于原气压)。
故答案为:C。
(4)结合图1,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是氧气含量越高。
故答案为: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5)结合图2可知,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可以是使燃料在氧气含量较高的环境中进行。
故答案为:使燃料在氧气含量较高的环境中进行。
11.【解答】解:(1)猜想一:乙烧杯中的水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二:氨气进入甲烧杯,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三:乙烧杯中的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氨气进入甲烧杯,使酚酞溶液变红。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不可能的,理由是甲烧杯中含有水分子。
故答案为:甲烧杯中含有水分子。
(3)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故答案为:变红色。
(4)采取给试管加热的方法就很快观察到了现象,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对比图Ⅰ实验装置,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
故答案为:节约药品、更环保。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把火柴梗放到火焰上,观察哪层火焰的火柴梗变黑更快
B
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压缩气体液化储存于钢瓶中
C
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取等体积的空气和呼出气体,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D
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
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
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不变色
猜想二错误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 。
猜想三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不变色
猜想二错误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变红色。
猜想三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0,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共2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