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1.(1分)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B.牛奶变酸C.葡萄酿酒D.冰雪融化
2.(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蒸馏水C.海水D.煤
3.(1分)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可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这里的“锌”指的是( )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4.(1分)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水的天然循环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④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1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
C.读液体体积D.闻药品气味
6.(1分)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搜救犬能发现掩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7.(1分)钛酸亚铁(FeTiO3)是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于冶炼金属钛。钛酸亚铁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3C.+4D.+5
8.(1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水B.金刚石C.氯化钠D.氢气
9.(1分)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得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是( )
A.利用空调取暖
B.利用太阳能发电
C.利用水力发电
D.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10.(1分)下列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放出大量的热 ③生成水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多选)11.(1分)如图是项目式学习小组制作的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卵石、石英砂可以颠倒位置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
D.为提高净水效率,水应该从b处进,a处出
12.(1分)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B.硫+氧气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D.镁+氧气氧化镁
13.(1分)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有关单宁酸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B.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C.单宁酸由2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D.单宁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14.(1分)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均正确的是( )
A.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2
B.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C.N2中的“2”表示两个氮原子
D.O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5.(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B.金刚石用于制作钻头
C.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16.(1分)已知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一个相对原子质量为152的铕(Eu)( )
A.B.C.D.
二、单双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2分)化学是创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有间隔,固体中分子排列是有规律的
B.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该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
C.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多选)18.(2分)已知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B.
C.D.
19.(2分)借助模型建构的思维方法认识微粒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物质的性质。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④都属于阴离子
B.图中粒子共表示四种元素
C.②③都属于阳离子
D.图中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多选)20.(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氧化物中一定有一种元素不是氧元素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不同种元素不可以组成纯净物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多选)21.(2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变化中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且均为氧化物
22.(2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关于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C.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D.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
三、非选择题
23.(3分)如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请据标签提供信息回答:
在面料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区分羊毛和涤纶的试验方法为 (选填“观察光泽”或“灼烧闻气味”)。
24.(4分)同学们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净化工艺,将采集的白浪河水净化成自来水,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加入明矾的作用 ,操作1中玻璃棒的作用 ;
(2)进行操作2时,通入了氯气该过程发生了 变化(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请设计一简单实验证明获得的自来水是否是软水: 。
25.(2分)如图为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写出有关于化学变化的信息有(各写一条):
宏观方面 ;微观方面 。
26.(2分)某同学为了探究微观粒子的相关性质,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待传感器开始工作后,打开中间的弹簧夹,记录数据变化如图2所示(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44)。请仔细观察两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能够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请写出得出该结论的证据: 。
(2)根据该实验结果总结出气态分子运动的相关规律: 。
27.(9分)“追梦”学习小组走进实验室,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如图实验所示。请填空。
实验: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1)b管连接电源 极,用 检验。
(2)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的。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 能。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水的电解速率。于是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表格(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 。
(4)分析如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
28.(10分)蜡烛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
(1)蜡烛燃烧:蜡烛燃烧时我们并没有观察到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原因是 。
(2)探究: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A.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同学则猜测白烟是石蜡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探究】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见图1),目的是为了验证 同学的猜测。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见图2),烧杯内没有出现 ,证明白烟的成分不是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见图3,注意不能与烛芯接触),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为 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白烟是 的猜测。
④若C同学的猜测正确,则蜡烛产生白烟这一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拓展提升】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并不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29.(10分)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家用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试回答问题:
(1)图1两种模型是汤姆生和卢瑟福分别提出的,其中 (填字母代号,下同)是由汤姆生提出的。
(2)1911年科学家进行了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用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被反弹了回来。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填空。
①若原子的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 。
③实验中不会出现图2中b的现象,因为 。
④科学家认为“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才会出现上述现象。他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
⑤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3)图3中(Ⅰ)和(Ⅱ)分别是两个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你认为它们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相同? 。二者是否是同一种物质? 。
30.(12分)如图1所示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和铝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氧元素和铝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
A.Na、Cl
B.O、S
C.N、O
D.He、Ar
(3)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 ,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同的 。
(4)图2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
①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图中m的值为 ,n的值为 。
②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5)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氟原子的非金属性(得电子的能力)比氯原子的非金属性 (选填“强”或“弱”)。
(6)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的活动性比铝的活动性强,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原因: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故A错;
B、牛奶变酸,属于化学变化;
C、葡萄酿酒,属于化学变化;
D、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B、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故选项正确。
C、海水中含有水,属于混合物。
D、煤中含有碳,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锌、碘”等不是以单质、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这里的“锌”等不是以单质、原子等形式存在,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分析】水的天然循环一般包括降水、径流、蒸发三个阶段。降水包括雨、雪、雾、雹等形式;径流是指沿地面和地下动着的水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蒸发包括水面蒸发、植物蒸腾、土壤蒸发等。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解答】解: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正确;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正确;
③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④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水的天然循环,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5.【分析】A、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点燃酒精灯的时候应该用火柴,否则酒精洒到外面,故A不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立即盖紧瓶塞,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没有朝向手心处。
C、量液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高处保持水平;
D、不能直接凑到瓶口闻气体的气味,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搜救犬能发现掩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且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受压后,故B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能燃烧,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钛酸亚铁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8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8.【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利用空调取暖过程中电能转化成热能,属于物理变化。
B、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属于物理变化。
C、利用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电能,属于物理变化。
D、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的过程中消耗其中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10.【分析】根据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但生成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故①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分析】A、小卵石可除去较大颗粒的固体,石英砂可除去较小颗粒的固体。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净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D、水从b处进,a处出,则可依次除去大颗粒固体、小颗粒固体、颜色和异味等,净水效果更好。
【解答】解:A、小卵石可除去较大颗粒的固体,位置不能颠倒。
B、活性炭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净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故选项不正确。
D、水从b处进,则可依次除去大颗粒固体、颜色和异味等,故选项正确。
故选:A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2.【分析】根据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含有两种,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3.【分析】A、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
C、根据单宁酸化学式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46个氧原子;
B、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故B正确;
C、由单宁酸化学式可知,故C不正确;
D、物质由元素组成,故单宁酸分子由碳、氢,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氯化铁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4,故A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正负符号在后,1要省略2+,故B错误。
C、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N3中的“2”表示1个氮分子中有两个氮原子,故C错误。
D、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5.【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A、氢气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选项错误。
C、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选项错误。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氢气、金刚石、钨、碳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已知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x=。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单双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该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B、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属于化合物;
C、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
D、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种分子,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模拟图的辨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分析】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④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知,则图中粒子共表示四种元素。
C、②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D、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一种元素,错误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另一种元素一定不是氧元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错误符合题意;
D、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析】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A、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B、反应后分子种类改变。
C、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化合价是+2,该选项不正确。
D、氧气是单质。
故选: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分析】A、根据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B、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C、根据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定义和关系判断;
D、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定义和关系判断。
【解答】A、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物,故A说法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二者是并列关系;
C、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故二者是并列关系;
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故二者是并列关系。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三、非选择题
23.【分析】根据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有刺激性气味分析。
【解答】解: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合成纤维;
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羽毛的气味,则可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故答案为:羊毛;涤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分类以及羊毛和涤纶的鉴别。
24.【分析】(1)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以及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2)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操作1是分离难溶性杂质和液体,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3)实验证明获得的自来水是否是软水的检验方法是:先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少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
故答案为:(1)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引流;
(2)化学;
(3)先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少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等是解题的关键。
25.【分析】根据宏观从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来解释发生了化学变化,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来分析。
【解答】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宏观从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来解释发生了化学变化;微观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来解释发生了化学变化。故答案为: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6.【分析】(1)通过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大分析;
(2)通过图 2 对比两条曲线直接解答。
【解答】解:(1)根据传感器图像可知,装有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氧气的浓度不断增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根据图 2 对比两条曲线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
(1)装有二氧化碳的烧瓶中氧气的浓度不断增大,说明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或装有氧气的烧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大;
(2)气态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27.【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1)b管连接电源负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发出淡蓝色火焰。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元素组成的2OH2+O2;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3)根据表中信息,氢氧化钠浓度有两种:5%和10%,分别为6V 12V,因此该实验是探究电压和氢氧化钠浓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4)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说明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越大,说明电解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1)负;燃着的木条。
(2)H6OH2+O2;氢、氧;化学。
(3)探究电压和氢氧化钠浓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4)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压越大。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8.【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以及检验方法、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拓展提升】根据蜡烛燃烧的原理、图像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无色的,则观察不到。
(2)【实验探究】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A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A。
②干冷的水杯可验证水,若没有水雾出现;故答案为:水雾。
③白烟具有可燃性,石蜡蒸气具有可燃性,同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C。
④若C同学的猜想正确,则蜡烛为石蜡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拓展提升】A、由图可知,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容器内还含有氧气;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还含有氧气,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蜡烛熄灭。
故答案为:CD。
【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
29.【分析】根据科学家的原子模型解答,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解答】解:(1)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他认为电子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面包上,提出了有核的原子模型观点。
(2)①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若原子质量,则大多数α粒子会发生偏转;
②由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③因为 α粒子和原子核均带正电荷,所以实验中不会出现图2中b的现象;
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则“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⑤A、由于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即原子核体积很小;
B、由于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α粒子带正电,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则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D、该实验中不能得到核外电子带负电的结论;
故选:D。
(3)根据图3中(Ⅰ)和(Ⅱ)两个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可知,二者均含有4个C原子、1个O原子,均为C2H4O;由于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故答案为:
(1)A;
(2)①会;
②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③α粒子和原子核均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斥;
④原子核;
⑤D;
(3)相同;不是。
【点评】记住并理解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的发现史是解答本题关键。
30.【分析】(1)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
(2)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
(3)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
(4)根据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行分析;
(5)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进行分析;
(6)根据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少进行分析。
【解答】解:(1)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则氧元素和铝元素最本质的区别为质子数不同,则氧元素和铝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A、Na,化学性质不同;
B、O、S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该选项符合题意;
C、N、O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He,但核外电子均为稳定结构,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D。
(3)由图可知,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4)①元素的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铷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n=37﹣2﹣7﹣18﹣1=8。
②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变化中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氧化物中,氧元素在右面,铷元素化合价为+4价,则氧化铷的化学式为Rb2O。
(5)氟原子和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氯原子的电子层数多,则氟原子的非金属性比氯原子的非金属性强。
(6)由图可知,钠和铝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更容易失去电子。
故答案为:(1)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2)BD;
(3)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4)①五;37;8;
②Rb+;Rb7O;
(5)强;
(6)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少,更容易失去电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根据学过的知识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6V
9V
12V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
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共4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