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5届数学九上开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下列曲线中不能表示是的函数的是( )
A.(A)B.(B)C.(C)D.(D)
2、(4分)将点A(-2,-3)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B,则B的坐标是( )
A.(1,-3)B.(-2,1)C.(-5,-1)D.(-5,-5)
3、(4分)若点P(a,a﹣2)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2<a<0B.0<a<2
C.a>2D.a<0
4、(4分)小明乘出租车去体育场,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路线一的全程是25千米,但交通比较拥堵,路线二的全程是30千米,平均车速比走路线一时的平均车速能提高80%,因此能比走路线一少用10分钟到达.若设走路线一时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得
A.B.
C.D.
5、(4分)式子有意义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
A.x≥0B.x>0C.x≥﹣2D.x>﹣2
6、(4分)在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2x-6,x-5)在第四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3<x<5B.-5<x<3C.-3<x<5D.-5<x<-3
7、(4分)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 45°,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
A.1440°B.1260°C.1080°D.1800°
8、(4分)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A.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如图,∠A=∠D=90°,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使得△ABC≌△DCB.
10、(4分)函数y=kx(k0)的图象上有两个点A1(,),A2(,),当<时,>,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_.
11、(4分)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智慧数”,例如,3=22﹣12,5=32﹣22,7=42﹣32,8=32﹣12…,因此3,5,7,8…都是“智慧数”在正整数中,从1开始,第2018个智慧数是_____.
12、(4分)如图,∠AOP=∠BOP,PC∥OA,PD⊥OA,若∠AOB=45°,PC=6,则PD的长为_____.
13、(4分)小刚和小丽从家到运动场的路程都是,其中小丽走的是平路,骑车速度是.小刚需要走上坡路和的下坡路,在上坡路上的骑车速度是,在下坡路上的骑车速度是.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那么早到的人比晚到的人少用_________.(结果化为最简)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如图,矩形纸片中,已知,折叠纸片使边落在对角线上,点落在点处,折痕为,且,求线段的长.
15、(8分)如图,E、F分别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BD上的点,且BE=DF.
求证:∠DAF=∠BCE.
16、(8分)如图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BC=∠OCB.
(1)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2)请添加一个条件使矩形ABCD为正方形.
17、(10分)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出发1小时后乙车出发,并以各自速度匀速行驶,两车相遇后依然按照原速度原方向各自行驶,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S(千米)与甲车出发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其中D点表示甲车到达B地,停止行驶。
(1)A、B两地的距离___千米;乙车速度是___;a=___.
(2)乙出发多长时间后两车相距330千米?
18、(10分)如图,四边形中,,将绕点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的对应点恰好与点重合,得到.
(1)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试求出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已知函数,当时,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20、(4分)若的三边长分别是6、8、10,则最长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_.
21、(4分)如果最简二次根式和是同类二次根式,那么a=_______
22、(4分)如图,Rt△ABC中,∠C=90°,AC=3,BC=1.分别以AB、AC、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正方形ABEF、ACPQ、BCMN,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1.则S1﹣S2+S3+S1等于_____.
23、(4分)如图,AB∥CD,E、F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AB=5,CD=3,则EF的长为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为参加全县的“我爱古诗词”知识竞赛,徐东所在学校组织了一次古诗词知识测试,徐东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同学的分数(得分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以下是根据这次测试成绩制作的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含频率)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频数分布表(含频率)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求出a、b、m、n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2)老师说:“徐东的测试成绩是被抽取的同学成绩的中位数”,那么徐东的测试成绩在什么范围内?
(3)得分在的为“优秀”,若徐东所在学校共有600名学生,从本次比赛中选取得分为“优秀”的学生参加区赛,请问共有多少名学生被选拔参加区赛?
25、(10分)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9)+3x(x﹣3)
(2)3ax2+6axy+3ay2
26、(12分)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分析:函数的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当给x一个值时,y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
选项B中的曲线,不满足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即单对应.故B中曲线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
故选:B.
点睛:考查了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C
【解析】
由题中平移规律可知:点B的横坐标为-2-3=-5;纵坐标为-3+2=-1,可知点B的坐标是(-5,-1).
故选C.
3、B
【解析】
根据第四象限点的坐标符号,得出a>0,a﹣1<0,即可得出0<a<1,选出答案即可.
【详解】
解:∵点P(a,a﹣1)在第四象限,
∴a>0,a﹣1<0,
解得0<a<1.
故选:B
4、A
【解析】
若设走路线一时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根据路线一的全程是25千米,但交通比较拥堵,路线二的全程是30千米,平均车速比走路线一时的平均车速能提高80%,因此能比走路线一少用10分钟到达可列出方程.
解:设走路线一时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
故选A.
5、C
【解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
解:式子有意义,
∴x+1≥0,
∴x≥﹣1.
故选:C.
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
6、A
【解析】
点在第四象限的条件是: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
【详解】
解:∵点P(2x-6,x-1)在第四象限,
∴,
解得:3<x<1.
故选:A.
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四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
7、C
【解析】
先利用360°÷45°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45°=8,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8-2)•180°=1080°.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外角与边数的关系,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利用外角和为360°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是解题的关键.
8、A
【解析】
利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A、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正确,是真命题;
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错误,是假命题;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是假命题;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是假命题,
故选:A.
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ABC=∠DCB.
【解析】
有一个直角∠A=∠D=90°相等,有一个公共边相等,可以加角,还可以加边,都行,这里我们选择加角∠ABC=∠DCB
【详解】
解:因为∠A=∠D=90°,BC=CB,∠ABC=∠DCB,所以△ABC≌△DCB,故条件成立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
10、y=-x(k<0即可)
【解析】
根据A1(x1,y1),A2(x2,y2)满足x1<x2时,y1>y2判断出函数图象的增减性即可.
【详解】
解:∵A1(x1,y1),A2(x2,y2)满足x1<x2时,y1>y2,
∴函数y=kx(k≠0)满足k<0
∴y=-x(k<0即可);
故答案为:y=-x(k<0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即一次函数y=kx+b(k≠0)中,当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1、1693
【解析】
如果一个数是智慧数,就能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差,设这两个数分别m、n,设m>n,即智慧数=m1-n1=(m+n)(m-n),因为m,n是正整数,因而m+n和m-n就是两个自然数.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智慧数,可以把这个数分解因数,分解成两个整数的积,看这两个数能否写成两个正整数的和与差.
【详解】
解:1不能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差,所以1不是“智慧数”.对于大于1的奇正整数1k+1,有1k+1=(k+1)1-k1(k=1,1,…).所以大于1的奇正整数都是“智慧数”.
对于被4整除的偶数4k,有4k=(k+1)1-(k-1)1(k=1,3,…).
即大于4的被4整除的数都是“智慧数”,而4不能表示为两个正整数平方差,所以4不是“智慧数”.
对于被4除余1的数4k+1(k=0,1,1,3,…),设4k+1=x1-y1=(x+y)(x-y),其中x,y为正整数,
当x,y奇偶性相同时,(x+y)(x-y)被4整除,而4k+1不被4整除;
当x,y奇偶性相异时,(x+y)(x-y)为奇数,而4k+1为偶数,总得矛盾.
所以不存在自然数x,y使得x1-y1=4k+1.即形如4k+1的数均不为“智慧数”.
因此,在正整数列中前四个正整数只有3为“智慧数”,此后,每连续四个数中有三个“智慧数”.
因为1017=(1+3×671),4×(671+1)=1691,
所以1693是第1018个“智慧数”,
故答案为:1693.
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题中新定义的理解与把握.
12、3
【解析】
过P作PE⊥O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易证得△P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PE=3,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证得PD=PE=3.
【详解】
解:过P作PE⊥OB,
∵∠AOP=∠BOP,∠AOB=45°,
∴∠AOP=∠BOP=22.5°,
∵PC∥OA,
∴∠OPC=∠AOP=22.5°,
∴∠PCE=45°,
∴△P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OP=∠BOP,PD⊥OA,PE⊥OB,
∴PD=PE=.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得∠PCE=45°是解题的关键.
13、
【解析】
先分别求出小刚和小丽用的时间,然后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小丽用的时间为 =,
小刚用的时间为+=,
>,
∴-=,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列代数式以及分式的加减.正确的列出代数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4
【解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BC=AD=8,∠B=9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BE=EF=3,∠AFE=∠B=90°,则可计算出CE=5,然后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FC.
【详解】
解:∵四边形是矩形,
.
,
,
;
在中,
.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
15、详见解析
【解析】
只要证明△ADF≌△CBE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ADB=∠CBD,
∵DF=BE,
∴△ADF≌△CBE,
∴∠DAF=∠BCE.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16、(1)证明见解析;(2)AB=AD(或AC⊥BD答案不唯一).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A=OC,OB=OD,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OB=OC,然后求出AC=BD,再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明;
(2)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添加即可.
试题解析: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OBC=∠OCB,∴OB=OC,∴AC=BD,∴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2)AB=AD(或AC⊥BD答案不唯一).
理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又∵AB=A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或:∵四边形ABCD是矩形,又∵AC⊥B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17、(1)560千米;100;;(2)乙出发0.5小时或3.5小时后两车相距330千米.
【解析】
(1)根据图象,甲出发时的S值即为A、B两地间的距离;先求出甲车的速度,然后设乙车的速度为xkm/h,再利用相遇问题列出方程求解即可;然后求出相遇后甲车到达B地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两车的相距距离a即可;
(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S=kt+b(k≠0),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再令S=330,求出t的值,减去1即为相遇前乙车出发的时间;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S=k t+b(k≠0),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再令S=330,求出t的值,减去1即为相遇后乙车出发的时间.
【详解】
(1)t=0时,S=560,
所以,A. B两地的距离为560千米;
甲车的速度为:(560−440)÷1=120km/h,
设乙车的速度为xkm/h,
则(120+x)×(3−1)=440,
解得x=100;
相遇后甲车到达B地的时间为:(3−1)×100÷120= 小时,
所以,a=(120+100)× 千米;
(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S=k t+b (k≠0),
将B(1,440),C(3,0)代入得,
,
解得 ,
所以,S=−220t+660,
当−220t+660=330时,解得t=1.5,
所以,t−1=1.5−1=0.5;
直线CD的解析式为S=k t+b (k≠0),
点D的横坐标为 ,
将C(3,0),D( )代入得,
,
解得 ,
所以,S=220t−660(3⩽t⩽ )
当220t−660=330时,解得t=4.5,
所以,t−1=4.5−1=3.5,
答:乙出发0.5小时或3.5小时后两车相距330千米.
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结合函数图象进行解答.
18、(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详见解析;(2)
【解析】
(1)利用旋转不变性证明A4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证明A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在Rt△ADE中,求出AE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由旋转的性质可知:
,,,
∴,,
∵,
∴,
∴,
∴.
本题考查旋转变换,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解析】
依据k的值得到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然后结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得到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函数y=−3x+7中,k=−3<0,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当x=2时,y=−3×2+7=1,
∴当x>2时,y<1,
故答案为:y<1.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
20、1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
解:,,
,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
最长边上的中线长为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21、3
【解析】
分析: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被开方式相同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
3a+4=25-4a,
解之得,
a=3.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应用,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列出关于a的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2
【解析】
过F作AM的垂线交AM于D,通过证明S2=SRt△ABC;S3=SRt△AQF=SRt△ABC;S1=SRt△ABC,进而即可求解.
【详解】
解:过F作AM的垂线交AM于D,
可证明Rt△ADF≌Rt△ABC,Rt△DFK≌Rt△CAT,
所以S2=SRt△ABC.
由Rt△DFK≌Rt△CAT可进一步证得:Rt△FPT≌Rt△EMK,
∴S3=S△FPT,
又可证得Rt△AQF≌Rt△ACB,
∴S1+S3=SRt△AQF=SRt△ABC.
易证Rt△ABC≌Rt△EBN,
∴S1=SRt△ABC,
∴S1﹣S2+S3+S1
=(S1+S3)﹣S2+S1
=SRt△ABC﹣SRt△ABC+SRt△ABC
=2﹣2+2
=2,
故答案是:2.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已知条件证得S2=SRt△ABC,S3=SRt△AQF=SRt△ABC,S1=SRt△ABC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1
【解析】
分析: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H,证明△DCE≌△H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HE,DC=AH,则EF是△DHB的中位线,再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连接DE并延长交AB于H.∵CD∥AB, ∴∠C=∠A, ∵E是AC中点,
∴DE=EH, 在△DCE和△HAE中,∠C=∠A,CE=AE,∠CED=∠AEH,
∴△DCE≌△HAE(ASA), ∴DE=HE,DC=AH, ∵F是BD中点,
∴EF是△DHB的中位线, ∴EF=BH, ∴BH=AB-AH=AB-DC=2, ∴EF=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关键是正确画出辅助线,证明△DCE≌△HAE.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 (1) a=3,b=0.3,m=15,n=0.04(2) (3) 24
【解析】
(1)首先通过统计表中任意一组已知的数据,用总人数=频数÷频率求出总人数,再用频数=总人数×频率求出a值,再用总人数减去其他组别的频数和,得到第2组的频数m值,最后用频率=频数÷总人数得出b值和n值.
(2)中位数是指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最中间的那个数.若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个,则是指位于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通过概念可以确定中位数在哪一组内.
(3)本小题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首先需要把我们调查的样本中优秀学生所占的比例计算出来,再通过这个比例之间可以去估计总体600名学生优秀的人数.
【详解】
(1) 由总人数=频数÷频率可知,取第一组数据,得到总人数=9÷0.18=50(人)
由频数=总人数×频率可知,第四组数据中,a=50×0.06=3(人)
用总人数减去其他组别的频数和,得到第2组的频数,m=50-(9+21+3+2)=15(人)
由频率=频数÷总人数可知,第二组数据中,b=15÷50=0.3
第五组数据中,n=2÷50=0.04
综上可得:a=3,b=0.3,m=15,n=0.04
(2)因为总人数是50人,则数据为偶数个,则中位数应该把成绩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之后,取第25个和第26个的平均数.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人数已经有9+15=24人,则第25个与第26个数据的平均数应该在第三组的范围内.即徐东的测试成绩在范围内.
(3)样本中优秀的学生所占比例即为第5组的频数值0.04,所以全校的优秀比例也可用该值估算:600×0.04=24(人)
故答案为(1) a=3,b=0.3,m=15,n=0.04(2) (3) 24
本题考察了频率分布表中的计算,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涉及到的公式有总人数=频数÷频率,样本中各部分所占比例近似等于总体中各部分所占比例.
25、 (1) (x﹣3)(4x+3);(1) 3a(x+y)1.
【解析】
(1)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变形,再提取公因式即可;
(1)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详解】
(1)原式=(x+3)(x﹣3)+3x(x﹣3)=(x﹣3)(4x+3);
(1)原式=3a(x1+1xy+y1)=3a(x+y)1.
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6、见解析.
【解析】
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根据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确定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详解】
,
解不等式①得:x≤1,
解不等式②得:x>-4,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4
.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以及解集的确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解集的确定方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2025届九上数学开学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枣阳2025届九上数学开学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2024年数学九上开学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枣阳2024年数学九上开学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数学九上开学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数学九上开学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