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B. 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
    C. 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 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化合物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等;(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ATP、磷脂、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抗体的组成元素中不含P元素,A错误;
    B、人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即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含氮碱基(A、C、G、T),B正确;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C错误;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错误。
    故选B。
    2. 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密切关系
    B. 叶绿体合成葡萄糖,而线粒体分解葡萄糖
    C. 内质网不参与物质合成,但参与物质运输
    D. 巨噬细胞与肌细胞相比,溶酶体含量较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或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3、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4、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所以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并不都与与核仁有关,A错误;
    B、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B错误;
    C、内质网可以参与脂质的合成,C错误;
    D、巨噬细胞参与免疫系统的组成,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的功能,故与肌细胞相比较,含有较多的溶酶体,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B. 向2 mL豆浆中加入3~4滴 0.01g/mL的 CuSO4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
    C. 向2 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l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呈现蓝色
    D. 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1、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详解】A.、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通过苏丹染色法,用显微镜观察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A错误;
    B、在双缩脲试剂中,CuSO4 (硫酸铜)和NaOH (氢氧化钠)需要一起作用才能形成紫色,因此仅加入CuSO4溶液是不会出现紫色的,B错误;
    C、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呈现斐林试剂中CuSO4的颜色—蓝色,C正确;
    D、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4. 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些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B. 酵母菌、乳酸菌都能通过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产生ATP
    C. 硝化细菌、酵母菌、蓝藻、绿藻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染色质
    D.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没有染色质、核仁等结构,遗传物质是DNA,如蓝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细菌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乳酸菌属于进行厌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B错误;
    C、硝化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不含有染色质,C错误;
    D、噬菌体属于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D。
    5. 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的试剂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鉴定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溶解花生子叶细胞膜
    B. 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色素
    C. 解离洋葱根尖时,加入的酒精有固定分生区细胞的作用
    D.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常用 70%的酒精对双手消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等过程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等。
    【详解】A、脂肪鉴定实验中,需要使用50%的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A错误;
    B、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无水乙醇是提取剂,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B正确;
    C、解离洋葱根尖时,将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HCl等体积混合制成解离液,可以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同时细胞在解离过程中死亡,对分生区细胞也有固定作用,C正确;
    D、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常用 70%的酒精对操作者的双手进行消毒,D正确。
    故选A。
    6.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 ATP的合成与细胞的放能反应相关联
    C.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 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线粒体合成的ATP除不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外,在细胞内的其他结构上均可发挥作用,A正确;
    B、ATP的合成与细胞的放能反应相关联,ATP的水解与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B正确;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以都能形成少量ATP,C正确;
    D、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所需的ATP只来源于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D。
    7. 用新鲜菠菜叶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应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B. 画滤液细线时,在点样线上需连续重复多次画线
    C. 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D. 滤纸条上4条色素带通常都是平齐的,且彼此之间的距离明显
    【答案】A
    【解析】
    【分析】(1)实验原理 ①提取——相似相溶(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②分离——溶解度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2)实验步骤:提取光合色素→制备滤条→画滤液细线→分离光合色素。
    (3)药品的作用:①加二氧化硅:利于研磨充分;②加入碳酸钙:防止色素破坏;③加入无水乙醇(丙酮):溶解并提取光合色素;④层析液:分离色素。
    【详解】A、提取色素所用的是有机溶剂,易挥发,所以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应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A正确;
    B、画滤液细线要等上一次所画滤液干后再重复画一次,B错误;
    C、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能会因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而导致色素不能在滤纸条上扩散,C错误;
    D、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但差异不大,所以滤纸条上4条色素带间的距离很近,D错误。
    故选A。
    8.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打孔器获取新鲜的厚度为5mm的三片土豆,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有关实验正确的是( )
    A. 土豆片厚度大小是该实验的因变量B. 新鲜土豆组织中含有H2O2酶
    C. 温度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D. 该实验可以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详解】土豆片的厚度都是5mm,为无关变量,因变量是酶的活性(产生气泡的多少),A错误;由三组实验说明,新鲜土豆组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正确;实验A与B、C比较说明,高温和低温都能使过氧化氢酶活性发生变化,即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C错误;该实验属于定性实验,定性实验是为了判断某种因素是否存在,定性实验无法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用打孔器获取新鲜的厚度为5mm的三片土豆,厚度一致,为无关变量。通过分析三组实验现象可知: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
    9.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实验装置,甲瓶中加入10g酵母菌和240mL葡萄糖溶液,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瓶中加入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后应立即与乙瓶相连通
    B. 使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来自于酵母菌线粒体
    C. 实验中需控制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以保证酵母菌正常的活性
    D. 该实验结果说明酵母菌只有在无氧呼吸时才能产生酒精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实验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因此将甲瓶中加入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后,应该过一段时间再连接乙瓶,以消耗掉甲瓶中的氧气,A错误;
    B、使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0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发生于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实验中需控制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以保证酵母菌正常的活性,C正确;
    D、该实验结果只能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不能证明前提条件下不能产生酒精,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能促进伤口附近细胞的有氧呼吸
    B. 连续阴雨,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C. 合理密植、保证行间通风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因为剧烈运动产生的大量乳酸使内环境pH明显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酿酒时:早期通气可以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可以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
    【详解】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能促进伤口附近厌氧菌的无氧呼吸,A错误;连续阴雨,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降低呼吸消耗,因此是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的,B错误;合理密植、保证行间通风,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C正确;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所以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根据不同实例中涉及到的代谢类型进行分析答题。
    11. 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先于细胞质分裂B. 染色体数先于DNA分子数加倍
    C. 赤道板先于细胞板形成D. 中心体先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有丝分裂在不同时期的特点:①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③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④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的移向细胞两极;⑤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先进行细胞核的分裂,再进行细胞质的分裂,A正确;DNA在间期复制,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B错误;赤道板不是实际存在的一个结构,细胞板在有丝分裂末期形成,C错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D错误,所以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高等植物中无中心体,中心体只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中心体无关。
    12. 下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②④
    B. 过程①④都需要O2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C. 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均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D. 叶肉细胞中过程④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⑤中C3的还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③为产物是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⑤是光合作用过程。
    【详解】在乳酸菌细胞中,只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即图中的①②,A错误;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无氧都能正常进行;而④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氧气,B错误;由于过程①②③均为无氧呼吸,所以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叶肉细胞④过程,即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一般不用于过程⑤中C3的还原,D错误。
    【点睛】分析本题的关键要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确定图解中分别对应的细胞呼吸的阶段。
    注意:本题D选项有争议。
    13. 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的只有B淋巴细胞
    B. 细胞甲的分泌物只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 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 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甲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再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清除。根据上述分析,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甲细胞既可以来源于B细胞,也可来源于记忆细胞,A错误;
    B、抗体只能在细胞外与特点抗原结合发挥作用,B正确;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如外来病原体,也可来自自身组织细胞如癌细胞,C正确;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A。
    【点睛】
    14. 图1、图2分别表示两种生物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图2分别表示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
    B. 图1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 图2中O2的生成与ATP的生成分别发生在膜的两侧
    D. 两图中ATP的生成均与H+的浓度梯度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1发生了H+与O2反应生成H2O的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图2发生了H2O分解成H+与O2的过程,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表示线粒体内膜,图2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错误;
    B、图1上发生的生理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正确;
    C、图2中O2的生成与ATP的生成分别发生在膜的内侧和外侧,C正确;
    D、据图分析,催化ATP合成的酶同时也是顺浓度运输H+的载体,所以两图中ATP的生成均与H+的浓度梯度有关,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详细过程,能够根据图示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确定发生的生理过程的名称以及生物膜的种类。
    15.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 野兔的总能量约是绿色植物总能量10〜20%
    C. 狼的数量略有减少,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不太大
    D. 鹰、狼、云豹的种间关系表现为竞争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食物网图分析可知:该食物网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处于食物网顶端的生物是鹰、狼和云豹,共有食物链6条,分别是:①绿色植物→昆虫→蛇→鹰;②绿色植物→野兔→鹰;③绿色植物→野兔→狼;④绿色植物→野兔→云豹;⑤绿色植物→鹿→狼;⑦绿色植物→鹿→云豹。其中野兔、鹿及昆虫处于第二营养级,均为初级消费者,狼和云豹处于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
    【详解】A、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6条,分别是:①绿色植物→昆虫→蛇→鹰;②绿色植物→野兔→鹰;③绿色植物→野兔→狼;④绿色植物→野兔→云豹;⑤绿色植物→鹿→狼;⑦绿色植物→鹿→云豹,A正确;
    B、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群体中同化量之比,即下一营养级中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之比,B错误;
    C、由于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强,所以狼的数量略有减少,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不太大,C正确;
    D、鹰、狼、云豹都捕食野兔,所以它们的种间关系表现为竞争,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6. 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转变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转变成ADP可以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B. 内质网膜转变成高尔基体膜有利于分泌蛋白的运输
    C. 肌糖原直接转变成葡萄糖有利于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D. 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有利于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答案】ABD
    【解析】
    【分析】ATP水解提供能量;分泌蛋白的合成涉及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保证亲代和子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详解】A、 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其转变为ADP的过程中可为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A正确;
    B、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通过囊泡转变为高尔基体膜进而可以实现分泌蛋白的运输,B正确;
    C、肝糖原属于多糖,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可以转变为葡萄糖有利于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而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C错误;
    D、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有利于染色体的移动和平均分配,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实现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D正确。
    故选ABD。
    17. 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B. 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C. 图丁可代表红细胞或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D. 抗体和神经递质释放方式均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图甲所示物质是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低浓度的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能量,为自由扩散;图乙所示物质是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的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图丙显示,物质运输速率随细胞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据此可判断为自由扩散;图丁显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细胞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细胞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戊中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分泌到细胞外,此方式为胞吐。
    【详解】A、分析题图,图甲所示物质是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低浓度的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能量,为自由扩散;图乙所示物质是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的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图丙显示,物质运输速率随细胞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据此可判断为自由扩散;图丁显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细胞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细胞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戊中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分泌到细胞外,此方式为胞吐。由此可知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甲和丙所代表的运输方式没有影响,A错误;
    B、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均为自由扩散,B正确;
    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图丁可代表红细胞或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C正确;
    D、抗体和神经递质均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D正确。
    故选BCD。
    18. 利用装置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绿色植物E、F的叶片制成大小相同的“圆叶”,抽出空气进行光合速率测定。图乙是利用装置甲测得的数据绘制成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乙可看出,F植物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
    B. 光照强度为1klx,装置甲中放置植物E叶片进行测定时,液滴向右移动
    C. 光照强度为3klx时,E、F两种植物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之比为3:2
    D. 光照强度为6klx时,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
    【答案】CD
    【解析】
    【分析】图甲装置中为二氧化碳缓冲液,装置中变化的是氧气的含量,叶圆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氧气含量增加,着色液滴右移,叶圆片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时,氧气含量减少,着色液滴左移,叶圆片的净光合速率等于0时,氧气含量不变,着色液滴不动。图乙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绿色植物E的叶圆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50ml/10cm2.h,绿色植物F的叶圆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0ml/10cm2.h。
    【详解】A、由图可知,E植物在较强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大于F植物,说明E植物更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光照强度为1klx,植物E的净光合速率(-10ml/10cm2h)小于0,即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气压减小,故装置甲中放置植物E叶片进行测定时,液滴向左移动,B错误;
    C、光照强度为3klx时,E、F两种植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相等,均为10ml/10cm2h,而E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0ml/10cm2h,F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0ml/10cm2h,所以E、F两种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之比为(10+20)∶(10+10)=3:2,C正确;
    D、光照强度为6klx时,E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F植物,细胞间充满的氧气较多,故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D正确。
    故选CD。
    19.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③液增多
    C. 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D. ④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答案】BD
    【解析】
    【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分析图示可知:①为淋巴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
    【详解】A、由图可知:①为淋巴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即由①②③组成,A错误;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进而会引起③所示的组织液增多,B正确;
    C、②为血浆,血浆中含激素、乳酸、CO2等物质,但不含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
    D、④为细胞内液,④的有氧呼吸产物CO2可参加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共5题)
    20. 现有某湿地生态系统,图1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若A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y,则该系统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2)图1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3)若该生态系统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B和C的关系是________,C处于第_____营养级;若A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C,则要使C能量增加 8kJ,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是_______kJ。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 A:B=1:1 调整为 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倍(精确到百分位)。
    【答案】(1) ①. 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②.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③. b/y×100%
    (2)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作用
    (3) ①. 种间竞争和捕食 ②. 二、三 ③. 100 ④. 0.79
    【解析】
    【分析】图1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A表示该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其同化量,能量值可用b(或d+e)表示;D表示其呼吸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粪便量,F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小问1详解】
    图1中,若A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C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系统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100%= b/y×100%。
    【小问2详解】
    图1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D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E是粪便量,粪便中的能量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作用散失。
    【小问3详解】
    若该生态系统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食物链有2条:A→C、A→B→C,B和C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C处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若A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C,假设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为y,其中有y/4的能量直接提供给C,有3y/4的能量间接提供给C;要使消耗A最少则用20%的能量传递率,即y/4×20%+3y/4×20%×20%=8,则计算可得y=100kJ,故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是100kJ。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 B=1: 1调整为1: 2,能量传递效率为10%,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由A:B为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x/ 2÷10%+x/ 2÷10%÷10%=55x;设当食物由A:B为1:2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的量为y/ 3÷10%+2y/ 3÷10%÷10%=70y,由于A固定的能量不变,即55x=70y,因此y/x=0.79,即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0.79倍。
    21. 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持续寒冷刺激的条件下,BAT细胞中的脂肪酸主要去路是( )
    A. 与甘油在线粒体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B. 转化成丙酮酸后再进入线粒体参与糖代谢
    C. 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氧化成二碳化合物后再进入线粒体
    D. 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有氧呼吸第2阶段
    (2)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此过程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导致部分脂肪分解。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______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该过程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
    (3)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是在________(部位)合成的,该结构富含ATP合酶,能在跨膜 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所以ATP合酶具有_______功能。在BAT细胞中,________能促进UCP-1基因表达,UCP-1蛋白能增大该结构对 H+的通透性,消除 H+梯度,无法合成ATP。那么在BAT细胞中有氧呼吸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_______。
    (4)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______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_____和_______,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答案】(1)D (2) ①. 神经递质 ②.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③. 分级调节
    (3) ①. 线粒体内膜 ②. 运输和催化 ③. 甲状腺激素和cAMP ④. 热能
    (4) ①. 神经调节和体液 ②. 脂肪氧化分解增加 ③. ATP合成减少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BAT细胞中cAMP增加,cAMP的直接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和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在持续寒冷刺激的条件下,BAT细胞中的脂肪酸主要去路是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有氧呼吸第2阶段,ABC错误, D正确。
    故选D。
    【小问2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在持续寒冷刺激下,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此过程使BAT细胞中的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分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该过程的调节机制是分级调节。
    【小问3详解】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和氧结合形成H2O,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线粒体内膜富含ATP合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所以ATP合酶具有运输和催化。在BAT细胞中,甲状腺激素和cAMP能促进UCP-1基因表达,UCP-1蛋白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无法合成ATP,导致在BAT细胞中有氧呼吸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热能。
    【小问4详解】
    综上所述,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脂肪分解增加和ATP合成减少,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
    22.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某植物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O2的释放速率(相对值),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细胞中产生O2的部位是______。
    (2)卡尔文循环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6时,该过程的CO2的来源是______,并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_____,伴随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
    (3)当温度15℃、光照强度为5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O2速率的相对值为______,图1中红色液滴将向______移动。
    (4)当光照强度为1时,温度从5℃升高到15℃,植物细胞中C3的含量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5)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
    (6)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_______。
    【答案】(1) ①. 维持实验中CO2浓度的稳定,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②. 类囊体薄膜
    (2)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叶肉细胞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 ③. NADPH和ATP ④.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3) ①. 6.5 ②. 右
    (4) ①. 不变 ②. 在此光照强度下,从5℃至15℃,植物的光合速率相同
    (5)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植物最大光合速率增大;当超过一定温度时,随温度升高植物最大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6)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大小相等的死叶片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后者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图1中碳酸氢钠溶液能够维持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可通过毛细刻度管中红色液滴的移动方向判断新鲜绿叶和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相对大小。图2中光照强度为0时,曲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呼吸强度,该坐标图中O2的释放速率相对值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
    【小问1详解】
    碳酸氢钠溶液能够维持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细胞中O2产生于光反应阶段,光反应的部位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或基粒)。
    【小问2详解】
    卡尔文循环,即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由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为6时,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此时暗反应过程的CO2来源是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和外界环境吸收,并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AH,伴随的能量转换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小问3详解】
    曲线的纵坐标所示的O2的释放速率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为零时的纵坐标所示数值表示呼吸速率。当温度15℃、光照强度为5时,净光合速率=6,呼吸速率=0.5,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O2速率的相对值=真正光合速率=6+0.5=6.5。图1所示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能够维持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的相等稳定,因此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试管内O2的变化量引起;当温度15℃、光照强度为5时,净光合速率大于零,试管内的O2量增加,气体压强增大,因此红色液滴将向右移动。
    【小问4详解】
    当光照强度为1时,温度从5℃升高到15℃,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均分别相等,说明在此光照强度下,从5℃至15℃,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相同,所以植物细胞中C3的含量将不变。
    【小问5详解】
    分析图2可知,该植物最大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植物最大光合速率增大;当超过一定温度时,随温度升高,植物最大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
    【小问6详解】
    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设置的对照实验应该没有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等大的死叶片。
    23. 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甲、乙中a~f所示装置,呼吸底物是葡萄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能够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装置是________(用字母按顺序表示),可用图丙中的_______过程表示(用标号表示);若要检测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除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外,还可通过________试剂检测;若将d装置内的酵母菌换成乳酸菌,并与b连接,能否观察到b中出现混浊的现象?________(填“能”或“否”),其原因是________。
    (2)图乙中,X烧杯中放置的是_________溶液。如果e的液滴不移动,f的液滴右移,则此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3)图丙是酵母菌的呼吸过程,产生物质B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物质E可用______试剂检测,颜色变化为_______,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4)图丁是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氧浓度为b时,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1) ①. c-a-b ②. ①④③ ③. 溴麝香草酚蓝 ④. 否 ⑤. 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
    (2) ① NaOH ②. 无氧呼吸
    (3) ①.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 酸性的重铬酸钾 ③. 橙色变成灰绿色 ④. ③
    (4)5/6
    【解析】
    【分析】图甲中,连接 a 给装置通空气, b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连接 d ,装置密闭, b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图乙中, e 装置中 X 溶液是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烧瓶中气体量的变化为氧气量的变化; f 中蒸馏水不能吸收气体,其中的气体变化可以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图丙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A 为丙酮酸, B 为二氧化碳, C 为 [H] , D 为氧气, E 为无氧呼吸产物 —— 酒精。
    【小问1详解】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图甲探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需提供O2,因此通入a瓶的空气需先经过c瓶,以除去空气中的CO2,保证b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可见其装置序号是c-a-b。分析图丙可知:A、B、C、D、E分别表示丙酮酸、CO2、[H]、O2、酒精,过程①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图丙中①④③表示有氧呼吸。若要检测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除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外,还可通过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检测;如果将d装置内的酵母菌换成乳酸菌,并与b连接,由于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所以不能观察到b中出现混浊的现象。
    【小问2详解】
    (2)图乙中,装置f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的差值。由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2,因此仅凭装置f不能辨别酵母菌细胞的呼吸类型。若要辨别酵母菌细胞的呼吸类型,装置e的 X烧杯中应放置能够吸收CO2的NaOH溶液,此时装置e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细胞呼吸吸收的O2量。如果e的液滴不移动,f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没有消耗O2,但产生了 CO2,则此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
    【小问3详解】
    (3)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图丙中的物质B是CO2,产生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此产生物质B的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中。物质E是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颜色变化为橙色变成灰绿色,释放能量最多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图丙中的过程③。
    【小问4详解】
    (4) 图丁显示:当氧浓度为b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此时,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8,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3,说明无氧呼吸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5;结合如下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推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为5/2,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为1/2,所以有5/2÷(5/2+1/2)=5/6的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24. 下图为某科研小组采用“基因靶向”技术先将小鼠的棕褐毛色基因导入黑色纯种小鼠的ES细胞中,再将改造后的ES细胞移植回囊胚继续发育成小鼠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目的基因获取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完成此过程还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
    (2)使用PCR技术可以获得目的基因,在PCR体系中,除DNA模板、引物、dNTP、Mg2+和缓冲液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其中dNTP的作用是_____。
    (3)构建的重组质粒含有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元件,其中启动子是________识别、结合的部位,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过程Ⅲ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为提高操作的成功率,过程Ⅲ后需筛选出_______,才能进行过程 IV。
    (5)图示技术表明,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性;目前研究人员正尝试通过科技手段利用ES细胞经过特殊诱导分化,为因故失去手的患者提供新的“手”,完成该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
    (6)若经图示过程培育成的小鼠仍为黑色,则能否说明未成功导入棕褐毛基因?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
    【答案】(1) ①. Apal和EcRI ②. DNA连接酶
    (2) ①.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 ②. 提供能量和原料
    (3) ①. RNA聚合酶 ②. 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4) ①. 显微注射法 ②. 含小鼠棕褐毛基因的ES细胞
    (5) ①. 发育的全能性 ②.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 ①. 不能##否 ②. 可能得到的是杂合小鼠,而黑色基因对棕褐色基因显性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主要步骤有: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载体自身环化或反向连接,常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同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且应保证目的基因的完整性。根据图中目的基因上限制酶的种类及分布,可以选择Apal和EcRI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完成此过程还需要的工具酶是DNA连接酶,可以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在一起。
    【小问2详解】
    使用PCR技术可以获得目的基因,在PCR体系中,除DNA模板、引物、dNTP、Mg2+和缓冲液外,还需要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如Taq酶)。dNTP中的d表示脱氧,结构简式是dN-P~P~P,包括dATP、dTTP、dCTP、dGTP几种,它可以为PCR过程提供能量和原料。
    【小问3详解】
    重组质粒中启动是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标记基因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小问4详解】
    过程Ⅲ是将含基因表达载体导入ES细胞(动物细胞)内,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为提高操作的成功率,过程Ⅲ后,还需筛选出含小鼠棕褐毛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才能将该ES细胞注射到囊胚中。
    【小问5详解】
    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的特点,即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诱导ES细胞过特殊分化为所需的组织器官,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小问6详解】
    若经图示过程培育成的小鼠仍为黑色,这不能说明未成功导入棕褐毛基因,因为有可能得到的是杂合小鼠,而黑色基因对棕褐色基因显性。实验步骤
    土豆片A
    土豆片B
    土豆片C
    ①处理
    静置
    煮熟后冷却
    冰冻
    ②滴加质量分数3%的H2O2的溶液
    1滴
    1滴
    1滴
    ③观察实验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几乎不产生气泡
    产生少量气泡

    相关试卷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家系甲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