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资料中最能支持“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这一结论的是( )
A.考古学家的研究和推论
B.遗址中发掘出的石器、炭屑和烧骨
C.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远古人类的研究
D.《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2.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遗址是( )
A.蓝田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郧县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3.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它证明山顶洞人已经( )
A.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B.懂得交换生活用品
C.懂得参与祖先崇拜活动D.过着集体生活
4.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A.原始农业出现B.旧石器时代来临C.工具制造发展D.畜牧业取得发展
5.考古学家在河南渑池的仰韶村发现了史前彩陶片,依据考古惯例,该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泛指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彩陶文化。其显著特征包括:彩陶、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石器等。据此,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一种类型的是( )
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D.良渚遗址
6.据下表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据表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
A.领先世界B.相对封闭C.多元一体D.发展缓慢
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如图中“?”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称是( )
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牧野之战D.城濮之战
8.“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由此可知( )
A.奴隶社会的开始B.奴隶社会的分化
C.“公天下”变“家天下”D.第一王朝的产生
9.“相传,当时洪水滔天,禹的父亲鲧(gǔn)受舜之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过了许多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替父亲治水,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引洪水入海,终于消除了水患。”这彰显出大禹治水的精神是( )
A.公而忘私B.勇于创新C.严于律己D.宽以待人
10.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周王的做法( )
A.促进思想学术的繁荣B.使统治陷入危机
C.稳定了政治形势,扩大了统治范围D.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11.在西周后期,国王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 )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殷D.国人暴动
1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诸侯们的这些做法( )
A.使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使春秋时期战争连绵不断
C.使分封制逐步瓦解D.使大国走上争霸道路
13.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少记了一项内容(如下图),请你依据图表中的史实信息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
A.晋文公B.周武王C.楚庄王D.齐桓公
14.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得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这反映出春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 )
A.加速了民族交融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政治变革D.促进了思想发展
15.春秋后期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山林开发、耕地扩大创造了条件。这表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 )
A.金属货币被广泛使用B.诸侯国数量不断下降
C.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将下划线A、B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商朝的周边有诸多势力,形成许多方国,即文献中记载的“多方”“邦方”。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众多方国。这些方国除对商王表示臣服外,还要承担朝贡、纳税,以及随商王征伐等义务。
材料三:
(图一为“桀驾人车”:桀在宫中常常让人做牛马状,给他当马骑,边骑边抽打;图二为“炮烙之刑”:纣王让犯人赤脚赶着走过在火炭上面烧红的铜柱,通过者生,掉下去死。)
(1)材料一中二里头遗址所反映的王朝大约建立于哪一年?该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商朝的建立者是谁?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朝逐渐强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遗址中发现的炭屑和烧骨。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故遗址中发掘出的石器、炭屑和烧骨最能支持“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这一结论,B是第一手史料,故B符合题意;ACD都是第二手史料,排除。故选:B。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北京人距今约0万-20万年,B项正确;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距今约160万年,排除A项;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那阳,距今约100万年,排除C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故选:A。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A正确。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不符,排除B;工具制造发展、畜牧业取得发展,均无法全面概括示意图内容,排除C、D。故选A。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泛指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彩陶文化。其显著特征包括:彩陶、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石器等”和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谱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B项正确;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不属于仰韶文化的范围,排除A项;大汶口文化是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并列的中国古代三大文化系统之一,排除C项;良渚遗址在浙江杭州,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据表格可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地方性文化,但这些文化都有玉器、陶器,这说明中国早期文明虽然产生于不同地域,但是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内在统一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国早期文明,没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因此无法得出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的特点,也没有体现出相对封闭和发展缓慢,故ABD三项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图片信息“黄帝”、“炎帝”、“蚩尤”可知,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敲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A项正确;阪泉之战是炎帝和黄帝之间发生的战净,排除B项;牧野之战是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排除C项;巨鹿之战是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启继承王位,标志着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项正确;大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夏朝也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排除AD项;奴隶社会的分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上,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故选:C。
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禹治水相关知识。A.严于律己指严格地约束自己,与材料中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无关,故A错误;B材料中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终于消除了水患,体现了大禹治水勇于创新的精神,故B正确;C先人后己指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与材料中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无关,故C错误;D公而忘私指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与材料中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无关,故D错误。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等,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等。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稳定了政治形势,扩大了统治范围,巩固了统治,C项符合题意;A项与百家争鸣有关;B项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有关;D项与郡县制有关。由此可知ABD三项与题干“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信息不符。故选C。
1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了“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D项正确;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排除A项;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排除B项;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春秋时期,一些诸侯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吏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诸侯们的这些做法使分封制逐步瓦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吏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故选:C。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春秋”“管仲”和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镶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D项正确;管仲不是晋文公的臣子,排除A项;周武王不是生活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管仲不是楚庄王的臣子,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使得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联系不断加强,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可知,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分裂,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政治变革,主要反映的是民族交融,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与思想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C
解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士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这表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故选:C。
16.答案:(1)A:余杭;B:4300—4000年。
(2)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出现了墓葬;都出现了礼器等;
(3)这些文化遗址的出现有利于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起源。
解析:(1)A:结合所学良清古城的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
B:结合所学陶寺古城遗址的知识可知,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
(2)共同点:根据材料一“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和材料二“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可得出,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根据材料一“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和材料二“城内有多处墓地”可得出,都发现了墓葬;根据材料一“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和材料二“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可得出,都发现了玉器(礼器)等。
(3)重要意义: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古城遗址,可从早期国家、文明起源的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距今约50004000年左下,我国长江下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都出现了早期国家;表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体的特征。
17.答案:(1)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汤。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众多方国;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3)残暴统治(暴政)。
解析:(1)时间:根据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建立者: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原因:根据材料“商王通过一系列战净征服了众多方国可知通过一系列战净征服了众多方国;结合所学商潮的统治从用人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可知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3)共同原因:根据材料中的“桀驾人车”“炮烙之刑”可知为残暴统治(暴政)。
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地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典型文物
玉器、竹器编织、陶器
黑陶、玉器、骨刻文字
彩陶、玉雕、冶钢坩埚
历史人物:
生活年代:春秋
口号:尊王攘夷
重要大臣:管仲
事迹:诸侯争霸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A,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上百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
陶寺古城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
约年,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馨、玉钺、陶盘等器物……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
图一
图二
[历史]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解析): 这是一份[历史]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解析),共9页。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