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第一部分(1~4题 15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语文书是一把钥匙、打开未来的大门。书中的内容常常会左右我的情绪:阅读《春》时,我仿佛喝到了一杯花香(yùn niàng)的美酒、心里倍觉愉悦;阅读《济南的冬天》时,我感受到了济南天气贮蓄的慈善、心里感到温馨;阅读《雨的四季》时,我看到不同季节的雨依次莅临人间,心里充满对雨的爱恋;阅读《秋天的怀念》时、眼前仿佛出现了母亲侍弄的花花草草。每读一篇课文。我的眼里就会出现一幅图画:阅读《春》时,是一幅花枝招展的春景图:阅读《济南的冬天》时,是一幅秀丽的雪后小山图:阅读《雨的四季》时,是一幅浪漫的烟雨江南图;阅读《观沧海》时,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景图。另外,我还在课文的学习中学到不少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学完第一单元后,我在写作时也会试着用上一两个比喻、拟人句,为自己的文章增添(wén cǎi):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我会试着用学到的谦辞和敬辞去表达;学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我会用里面的诗句表达对朋友的惦念。总之,能否做生活的有心人,既关注课内,又关注课外,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yùn niàng)____ ②(wén cǎi) _____
③贮蓄 _______ ④侍弄 ___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花枝招展B.秀丽C.浪漫D.波澜壮阔
(3)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①酝酿 ②文采 ③zhù xù ④shì nòng (2)A
(3)去掉“能否”。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酝酿(yùn niàng),指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下逐渐发酵、形成或成熟。
②文采(wén cǎi),指文章华美的辞藻或文辞的光彩。
③贮蓄(zhù xù),指储存积蓄。
④侍弄(shì nòng),指照料或经营(花草、牲畜等)。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本句用来形容春景,对象误用,使用不当;
B.秀丽:清秀美丽。本句用来形容雪景图的美丽,使用恰当;
C.浪漫:充满幻想,富有诗情画意。本句用来形容江南风景美丽,使用恰当;
D.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本句用来形容大海的气势,使用恰当。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本句逻辑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
2.下面是同学们对名家散文中语句的修辞和表达效果的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已萌芽的情景。“钻”字表现出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表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卧”字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将雪景比作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雪过后小村庄淡雅的景色。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两个“盼望”,突出强调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和喜悦的心情。
D.“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夕阳下的薄雪以少女的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
【答案】D
【解析】D.“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夕阳下的薄雪以少女的神态、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照射下显出娇羞的神态。
3.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你储蓄了_________;在耕耘的时候,你储蓄了_________;在旅行的时候,你储蓄了_________;在微笑的时候,你储蓄了_________。
A.一个希望 一片风景 一个快乐 一粒种子
B.一个希望 一粒种子 一片风景 一个快乐
C.一个快乐 一粒种子 一片风景 一个希望
D.一片风景 一个希望 一个快乐 一粒种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
第一空,结合前句的“奋斗”可知,在奋斗的时候,人们往往怀揣着对未来的期望,所以储蓄的是“一个希望”;
第二空,结合前句的“耕耘”可知,在耕耘的时候,播下了种子等待收获,所以储蓄的是“一粒种子”;
第三空,结合前句的“旅行”可知,在旅行的时候,人们会欣赏到不同的景色,所以储蓄的是“一片风景”;
第四空,结合前句的“微笑”可知,在微笑的时候,内心充满喜悦,所以储蓄的是“一个快乐”。
口语交际。(3分)
4.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答案】示例:王老师,您好!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
【解析】本题考查邀请语设计。按照称谓+问候语+自我介绍+活动要点(时间+地点+活动名称)+希望受邀对象参加的话语的格式,符合口语表达特点,意思对即可。
第二部分(5~21题 55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每空1分,共8分)
5.一年四季、各有其美,在古诗词中寻找四季,唯美了时光,惊艳了岁月。王湾《次北固山下》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曹操在《观沧海》中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深秋时节秋风吹起,大海波浪翻涌的壮观景象。我们学过的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句也很多,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文言诗词阅读。(6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人名),“天净沙”是这首曲的_________。
7.“枯藤老树昏鸦”中“昏鸦”的意思是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这里用来形容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6.①马致远 ②曲牌名
7.①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②悲伤到极点
8.抒发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散曲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天净沙”是这首元曲的曲牌名,它是元曲中的一种固定曲调名称。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
“昏鸦”指的是黄昏中栖息在老树上的乌鸦,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断肠”用来比喻极度的悲痛与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怀念与悲哀。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与诗歌情感的把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体现了这首曲的主旨,意思是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这首曲描写了一幅深秋晚景图,这一句通过一个特定的时间“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又增添了几分惨淡的光线,情景交融,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非 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 委 而 去。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期: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2.读完本文后,说说你在为人处世方面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9.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0.(1)同“否” (2)约定 (3)回头看
11.(1)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2.示例:要诚信守时,遵守约定;以礼待人,避免恶语相向;勇敢正直,坚持正确原则;知错能改,不断进步。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非人哉”是友人对陈太丘先行离去行为的评判,是一个判断句,其后需要断开;“与人期行”与“相委而去”前后构成转折关系,故期间需要断开;
故断为: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2)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期:约定;
(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舍:舍弃;去:离开;乃:才;至:到。
(2)则:就是;无礼:没有礼貌。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可知,友人与陈太丘约定中午见面,过了中午还未到,这体现出友人缺乏诚信守时的品质。故可提炼启示为:要诚信守时;
结合“非人哉”“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得知陈太丘离开后,不仅不反省自己的迟到,还对元方骂其父“非人哉”,这是非常无礼的行为。故可提炼启示为:要以礼待人;
结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年仅七岁,面对友人的无礼指责,毫不畏惧,据理力争,指出友人的错误。故可提炼启示为:要勇敢正直;
结合“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友人在被元方指出错误后,感到惭愧,“下车引之”表现出他有知错能改的品质。故可提炼启示为:要知错能改;
据此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从中获得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在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应遵守约定,做到守时守信。无论是约会、会议还是其他承诺,都要按时履行,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树立自己良好形象的基础。我们在面对不公正或错误的行为时,也应像元方一样,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坚持正确的原则,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在与人相处中,要始终保持礼貌,尊重他人。即使在产生矛盾或意见不合时,也不能失去基本的礼仪,避免恶语相向,以免激化矛盾。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现代文阅读
(一)(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心
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竞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
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
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花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⑨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题目“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
14.开头①②段描写早春景色有何作用?
15.发挥联想和想象,说说第⑤段中的那个小女孩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那个小男孩为什么“皱着眉头想”?
16.照应是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13.春天的心是一颗纯真的心,是一颗仁爱的心。(意思对即可)
14.一方面表现早春的优美景色,一方面以此衬托春天中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女孩儿提醒小男孩儿,摄像时不能伤害那个有残疾的女孩儿的心。
15.小女孩儿提醒小男孩儿,摄像时不能伤害那个有残疾的女孩儿的心。小男孩儿皱眉是在想主意,活动的形式既要让大家一起开心地玩儿,又要不露声色让那个有残疾的小女孩儿留下对春天的美好记忆。
16.如,“我”开始时的纳闷儿,后来明白了孩子们那样做的原因,这组照应,为“我”后来抒发情感进行了铺垫。小女孩儿与小男孩儿商量与后面的活动形式,最后揭出谜底进行了照应,这样既制造了悬念,又表现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理解。
根据⑨段“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结合⑧段“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可知,“春天的心”指的就是孩子们纯真美好的心灵。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内容上,开头两段中“煦风微送,晴空万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炫耀着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等内容都属于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描绘出春色的美丽,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合⑤段“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可知,渲染了一种温馨的气氛;结合⑧段“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可知,衬出孩子们美好的心灵,结构上,结合③段“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和⑤段“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可知,为下文孩子们让“我”帮忙录像做铺垫。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⑤段“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⑥段“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和⑦段“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废孩子”等情节可以推断出,小女孩和小男孩说的话一定和那位残疾女孩儿有关,小女孩儿应该是提醒小男孩儿,摄像时不能伤害那个有残疾的女孩儿的心,而小男孩儿皱眉则是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伏笔照应是照应的方式之一,文章的前伏与后垫相呼应,即“伏应”。文章的前伏与后垫相呼应,是文章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叙事性文章或作品尤为讲究。写作中,作者在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某种暗示,即“预伏”,在后文对所伏进行呼应、说明或加深,即“照应”。预伏和照应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系统构思的产物。
示例:⑥段“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我”看到孩子们的活动形式时感到纳闷儿,后来⑦段“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废孩子”看到跛脚的女孩儿后明白了孩子们那样做的原因。结合⑨段“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可知,这组照应,为后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①小院的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会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于是,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
②父亲照顾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那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⑦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発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的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⑧而今,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或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17.认真阅读选文,简要概括题目中“慈父心”的具体表现。
18.第①段写到“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个“心愿”是什么。
19.请对第②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20.文章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答案】17.①栽种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②照顾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有病的女儿;③为女儿采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给女儿吃,自己却舍不得吃;④对女儿心灵的站立倍感欣喜,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8.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
19.这句话采用了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看到葡萄树发芽时的兴奋心情,表现父爱至深。
20.文章写了父亲栽种下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在他的精心伺弄下,葡萄树越长越茁壮,女儿也终于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仔细阅读文本,找出有关父亲的描写,对他爱女儿的行为进行归纳即可。
结合第①段“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可知,父亲栽种葡萄,是希望通过有灵性的葡萄,完成心愿。故得出:栽种葡萄并许下美好的心愿;
结合第②段“父亲照顾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那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可知,父亲精心侍弄葡萄又细心照顾女儿。可得出:精心侍弄葡萄树和精心照顾有病的女儿;
结合第⑦段“我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的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可知,父亲不打扰女儿写作,可是他会为女儿准备洗好的葡萄。故可得出:为女儿采摘、清洗葡萄,并不打扰女儿写作;
结合⑧段“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可知,父亲为女儿发表文章而高兴。故得出:为女儿写作的成功、为心灵站立起来了感到高兴。这些情节都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疼爱,表现了他的“慈父心”。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文章在第①段提到了“我”的瘫痪,又在④段提到“我,依然坐在轮椅上”,第⑤段提到“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可以看出“我”和父亲当时许下的心愿是: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结合第⑧段“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或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可知,父亲许下的心愿最终实现了。因为虽然“我”不能走路,但“我”的心灵站立起来了,而这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第②段“父亲照顾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那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分析可知,因为父女俩曾在葡萄树前许下心愿,葡萄树发芽了,预示着“我”的腿也有了希望,所以这里的“兴奋地像个孩子”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看到树发芽时的喜悦;“你瞧,发芽了!发芽了”运用了语言描写,连续连个“发芽了”写出了父亲的喜悦和兴奋,他高兴的不仅是树发芽了,更觉得是女儿的病有希望快好了。同时父亲也想借此来激发“我”对生活的信心,可见父亲的用心良苦,表现了父爱之深。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运用“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格式概括即可。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第①段叙述“我”瘫痪后父亲种下葡萄树,并许下美好的心愿;第②~④段,叙述葡萄树长大了,可“我”的心愿却并没有实现;第⑤~⑦段,叙述葡萄树结了果,“我”爱上了写作,父亲总会采下葡萄让我边写边吃;第⑧段,叙述葡萄越来越旺盛,“我”在写作上也小有成就,实现了心灵上的站立。故可以综述为:“我”瘫痪后,父亲通过栽种葡萄树鼓励关爱“我”,最终使我振作起来,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的故事。
三、整本书阅读(5分)
21.结合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朝花夕拾》原来集名是《_______》,是鲁迅先生的唯一一本散文集,共10篇,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有________。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________》《五猖会》。《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情感。《二十四孝图》忆述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针对“卧冰求鲤”“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答案】①旧事重提 ②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③无常 ④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 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此文记述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朴实,善良,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望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深情怀念。
《无常》文章描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五猖会》通过讲述主人公儿时盼望观看迎赛神节和父亲逼迫看《鉴略》之间的冲突,表达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鲁迅出生在一个封建思想浓厚的家庭,成年后的他将儿时经历写进了《五猖会》。文章所叙之事非常简单:一次千呼万唤而来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然而在平淡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了作者受伤的心灵。本文的结构很有特色。前面的写没有看到神像、明时的赛会等内容,并非闲笔,而是从正反两方面为这一次来之不易的赛会做铺垫,以突出主题。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第三部分(22题 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在成长的岁月中,每个人都有过数不清的难忘的经历:快乐的、痛苦的、悲伤的、欣喜的、成功的、失败的……然而,所有的经历都如向上的一级级台阶,使我们一步步从稚嫩走向成熟。
请以“难以忘怀的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发表看法,抒发感情;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答案】略。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docx、九年级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有解析): 这是一份[语文]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有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