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苏省南通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内环境能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的部分组成,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①渗入②的物质大部分被重新渗回①
B. 与①相比,②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C. ②④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答案】A
【分析】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液。
【详解】A、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壁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A正确;
B、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血浆和组织液成分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细胞内液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B错误;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③细胞内液,C错误;
D、人体细胞的内环境主要由细胞外液构成,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所以①②④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2.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导致酶促反应紊乱,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C.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内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会导致稳态失调
【答案】B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pH和温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
B、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酶促反应紊乱,但细胞代谢速率不一定减慢,B错误;
C、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 疫系统对于内环境稳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因此,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 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正确;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D正确。
故选B。
3. 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B.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具有相抗衡和协同作用的双重特点
C. 大脑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D. 神经胶质细胞能直接参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答案】D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支配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 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中既有脑神经中的一部分传出神经,也有脊神经中的一部分传出神经。
【详解】A、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其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A正确;
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抗衡的,例如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而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但对某些腺体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
C、人的大脑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C正确;
D、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多于神经元,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作用,不能直接参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D错误。
故选D。
4. 芬太尼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强效镇痛剂,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则芬太尼能抑制( )
A. 轴突膜静息电位的恢复
B. 突触小体神经递质的合成
C.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可以促进钠离子内流,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详解】结合图示可知,芬太尼镇痛的作用机理是:当其与某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K+外流,抑制Ca2+内流,使突触前膜的兴奋性递质的释放量减少,从而起到镇痛效果,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科研人员将枪乌贼体内的巨大轴突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盐溶液中,给予相同的电刺激后测定其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盐溶液中Na+的浓度大小应为①<②<③
B. a点时,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 bc段,K+外流,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ATP
D. 适当增强刺激强度,②与①会发生重合
【答案】B
【分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与K+的外流有关(协助扩散);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与Na+的内流有关(协助扩散)。
【详解】A、题图中b变表示动作电位峰值,其与细胞外液Na+浓度有关,细胞外液Na+浓度越高,内流的钠离子数量越多,动作电位峰值越大,由此可知,盐溶液中Na+的浓度大小应为①>②>③,A错误;
B、题图中ab段表示去极化过程,Na+内流,但是a点动作电位还小于0,可见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正确;
C、bc段表示复极化过程,K+外流,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ATP,C错误;
D、动作电位不会因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发生融合,故适当增强刺激强度,②与①不会发生重合,D错误。
故选B。
6. 下丘脑是联系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枢纽。有关人体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B. 体温降低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C. 血糖降低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的调控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D. 血压降低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醛固酮增多,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大
【答案】C
【分析】下丘脑: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还可分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
【详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A错误;
B、体温降低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B错误;
C、胰岛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血糖降低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的调控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C正确;
D、血压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合成并分泌醛固酮增多,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大,D错误。
故选C。
7. 生长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蛋白质合成等生理作用。图示为生长激素部分分泌调节机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分泌的GHRH和SS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
B. 在GH分泌过程中,既存在正反馈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C. GHRH和SS对GH的双向调节能更精准地调控生命活动
D.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保证充足慢波睡眠有助于身高的增长
【答案】B
【分析】①据图可知:慢波睡眠会影响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GHRH和SS,GHRH和SS能影响垂体合成并分泌GH,GH能促进生长,当GH过多时,能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其中对下丘脑GHRH神经元分泌GHRH和垂体分泌GH的作用效果为抑制作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②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体液调节的特点之一为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因此下丘脑中的神经元分泌的GHRH和SS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垂体,作用于垂体,进而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A正确;
B、GH含量升高会促进下丘脑SS神经元分泌SS,而SS会抑制垂体分泌GH,进而使GH含量下降,同时,GH对下丘脑GHRH神经元分泌GHRH和垂体分泌GH的作用效果也是抑制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无正反馈调节,B错误;
C、GHRH促进垂体分泌GH,SS抑制垂体分泌GH,两者对GH的双向调节能有效保证GH含量的稳定,进而能更精准地调控生长,C正确;
D、据图可知,充足的睡眠能促进GHRH神经元分泌GHRH,进而促进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有利于生长,因此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保证充足慢波睡眠有助于身高的增长,D正确。
故选B。
8. 免疫系统可以防御外来病原体,监视并清除体内异常的细胞,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均能对病原体的入侵作出特异性应答
C.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体现了其免疫自稳的功能
D. 免疫系统功能的减退会导致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答案】A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楚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详解】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
B、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叫特异性免疫,能对病原体的入侵作出特异性应答,B错误;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体现了其免疫监视的功能,C错误;
D、免疫系统功能的减退会导致免疫缺陷病,而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则会发生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A。
9. 体液免疫是通过免疫细胞释放到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对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过程。下图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能够对病原体进行特异性识别
B. 物质a能促进细胞③④的增殖与分化
C. 物质b与病原体结合并可抑制其增殖
D. 二次免疫时,细胞④均来源于记忆细胞
【答案】C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题图中细胞①为抗原呈递细胞,其对病原体不能进行特异性识别,A错误;
B、物质a为细胞因子,细胞③为B淋巴细胞,细胞④为浆细胞;细胞④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物质a不能促进细胞④的增殖与分化,B错误;
C、物质b为抗体,病原体是抗原,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可抑制病原体增殖,C正确;
D、二次免疫时,细胞④可来源于记忆B细胞,也可来源于B淋巴细胞,D错误。
故选C。
10. 免疫学原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注射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排斥反应
B. 输入健康人的B细胞可显著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
C.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使健康人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力
D. 利用含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可精确诊断人类的各种疾病
【答案】A
【分析】利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系统的免疫力,使免疫系统处于弱应答状态,从而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详解】A、注射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
B、艾滋病患者是由于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所致,因此输入健康人的B细胞不能显著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B错误;
C、狂犬病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由于抗体存活的时间有限,因此不能使健康人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力,C错误;
D、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利用含特异性抗体的试剂盒只能诊断人类的特定抗原引起的疾病,D错误。
故选A。
11. 细胞间往往通过信号分子实现信息交流(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则细胞①②可表示为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B. 若信号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则细胞①②可表示为甲状腺细胞和垂体细胞
C. 若信号分子为细胞因子,则细胞①②可表示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D.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可通过信号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细胞①能分泌信号分子,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运输作用于细胞②,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详解】A、若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细胞①可以是传入神经元,传入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细胞②传出神经元上,A正确;
B、若信号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释放的,细胞①是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B错误;
C、若信号分子为细胞因子,细胞①为辅助性T细胞,其释放的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②细胞毒性T细胞,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各种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以维持身体的稳态,D正确。
故选B。
12. 为了验证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玉米胚芽鞘、琼脂块和14C-IAA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应充分浸泡胚芽鞘片段,排除内源性激素对结果的干扰
B. 单侧光照射下,①中受体块左右两侧14C-IAA的含量差异显著
C. ①②对照,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作用的影响
D. ①③对照,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答案】D
【分析】图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燕麦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详解】A、本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IAA,不需要排除内源性激素干扰,A错误;
B、图中①不含有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不受单侧光照射影响,①中受体块左右两侧14C-IAA的含量不显著,B错误;
C、①②的自变量是供体块放置的位置,②中受体块不会出现14C;②③的实验结果可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作用的影响,C错误;
D、①③的自变量为形态学上下端的位置,两者对照,可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D正确。
故选D。
13.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的影响,研究者利用某种植物的两个不同品系(H1、H2)进行了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可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
B. 与红光相比,蓝紫光更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与积累
C. 蓝光对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合成与积累的影响结果相同
D.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是光照与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光照波长的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花色素苷的含量增加。
【详解】A、光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的代谢,也可以调控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红光相比,蓝紫光条件下,花色素苷含量更高,所以蓝紫光更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与积累,B正确;
C、蓝光可以促进花色素苷的合成和积累,而降低了可溶性糖的含量,所以蓝光对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合成与积累的影响结果不同,C错误;
D、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是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同时受到环境影响,所以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是光照与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正确。
故选C。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脱落酸类似物喷洒植物叶片可促进气孔的开放,提高植物的蒸腾速率
B. 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降低其株高,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性
C. 用乙烯利溶液浸泡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发育,提高果实的产量
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椴树插条可促进其生根,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答案】D
【分析】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详解】A、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降低植物的蒸腾速率,A错误;
B、赤霉素的作用可促进细胞的伸长,故用赤霉素类调节剂处理拔节期高粱可增加其株高,B错误;
C、乙烯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处理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成熟,C错误;
D、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当来自屈肌肌梭的神经冲动进入脊髓后,可直接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同时发出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导致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肘关节得以协调运动,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梭在该反射弧中可作为感受器
B. 神经冲动通过a、c点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相同
C. 刺激b点,a点会产生动作电位,屈肌会发生收缩
D. 同时刺激b、c点,屈肌和伸肌均可能会发生收缩
【答案】AD
【分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根据题目信息“当来自屈肌肌梭的神经冲动进入脊髓后,可直接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可知,肌梭在该反射弧中可作感受器,A正确;
B、根据题干与图片信息可知,a点的传入神经元与c点的伸肌运动神经元之间有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因此神经冲动通过a点时,a点膜外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兴奋继续传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转而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因此伸肌运动神经元不会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故神经冲动通过a、c点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不相同,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为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神经元(传入神经)传向突触后膜神经元(传出神经),因此刺激b点,a点不会产生动作电位,但屈肌会发生收缩,C错误;
D、同时刺激b、c点,会使屈肌运动神经元和伸肌运动神经元同时兴奋,支配其肌肉细胞兴奋,因此屈肌和伸肌均可能会发生收缩,D正确。
故选AD。
16. 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因素不仅会引起脱发,也会导致头发变白,部分机理如下图,其中a、b表示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a为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 过度紧张焦虑均能促进毛囊细胞干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C.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程①②调节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生命活动的方式相同
D. 过度紧张焦虑引起的脱发和白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BC
【分析】题图分析,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通过一系列途经最终分化出的毛囊细胞减少。与此同时,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或传出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使其异常增殖分化,最终黑色素细胞减少。
【详解】A、通过分析图可知,过度紧张焦虑下刺激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该过程为分级调节,进而可推知激素a为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A正确;
B、由图可知,过度紧张焦虑下可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产生Gas6 蛋白,进而抑制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此同时,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B错误;
C、过程①去甲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其参与调节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生命活动的方式为激素调节,过程②去甲肾上腺素是由传出神经分泌的,是神经递质类物质,其参与调节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生命活动的方式为神经调节,C错误;
D、过度紧张焦虑下机体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经一系列途径导致脱发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而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干细胞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BC。
17. 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引发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过敏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共同作用
B. 肥大细胞膜上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C. 氯雷他定片(抗组胺类药物)可用于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D. 避免与过敏患者接触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答案】ABC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过敏原作为抗原可以刺激B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接受信号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以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过敏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共同作用,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肥大细胞接触过敏原可产生组织胺引发过敏反应,故推测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B正确;
C、图中的肥大细胞接触过敏原产生组织胺引发过敏反应,所以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C正确;
D、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D错误。
故选D。
18. 油菜素内酯被称为“第六类植物内源激素”。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有关油菜素内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B. 对植物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
C. 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为0.1~10mg·L-1
D. 可能具有与赤霉素、细胞分裂素部分相似的生理作用
【答案】ACD
【分析】分析题图: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1.0mg·L-1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植株的平均株高逐渐升高;油菜素内酯浓度在1.0-100mg·L-1范围内,随着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升高,植株的平均株高逐渐降低。
【详解】A、油菜素内酯属于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A正确;
B、图中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与对照相比均促进了株高增加,因此只有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油菜素内酯浓度在1.0mg·L-1时,植株的平均株高较高,当油菜素内酯浓度高于或低于该浓度时,植株的平均株高均会降低,说明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介于0.1~10mg·L-1之间,C正确;
D、一定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可促进幼苗株高增加,说明能促进生长,可能具有与赤霉素和生长素相似的一些生理作用,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60分。
19. 血糖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主要激素之一,其分泌调节的部分机制如下图,其中GLUT2为葡萄糖转运蛋白,cAMP为环磷酸腺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B细胞中参与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______。胰岛素通过促进______,抑制______,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2)正常人体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生成ATP,导致ATP/ADP比值______,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胞内的K+浓度增加,细胞膜外侧膜电位的变化为______,引起L型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3)正常人体饥饿时,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增加”“减少”“基本不变”),从机体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胰岛素含量变化的生理意义是______。
(4)为探究不同浓度胰高血糖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科研人员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母液配制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干预处理体外培养的胰岛B细胞,经酶联法测定、计算胰岛素浓度,结果如下表。
①对照组中应用______干预处理胰岛B细胞。与体内实验相比,体外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②结果表明,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对胰岛B细胞的促进作用______(“增强”“减弱”)。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更显著,据上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①.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②. 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③.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①. 升高 ②.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3)①. 增加 ②. 增加 ③. 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
(4)①. 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②. 避免体内内源性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 增强 ④. 高糖组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生成的ATP较多,转化形成的cAMP多,促进钙库释放更多的Ca2+,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
【小问1详解】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线粒体可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胰岛B细胞中参与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小问2详解】
细胞内存在ATP 与ADP相互转化,分析题图可知,正常人体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生成ATP,导致ATP/ADP比值升高,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胞内的K+浓度增加,细胞膜外侧膜电位的变化为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引起L型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小问3详解】
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升高)和胰岛素(调节血糖降低),正常人体饥饿时,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分别为增加、增加,从机体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胰岛素含量变化的生理意义是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
【小问4详解】
分析题干及题表可知,实验自变量为胰高血糖素浓度及血糖浓度,因变量用胰岛素分泌量表示。根据题干信息可知,①对照组中应用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干预处理胰岛B细胞。与体内实验相比,体外实验的优点是避免体内内源性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题表数据可知,②结果表明,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对胰岛B细胞的促进作用增强。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更显著,据上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高糖组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生成的ATP较多,转化形成的cAMP多,促进钙库释放更多的Ca2+,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
20. 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其部分机理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呈递细胞来源于______细胞,能______抗原,并且可以将______(物质)转移至膜表面分别被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
(2)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__,前者通过与肿瘤细胞结合并释放______使肿瘤细胞裂解。
(3)研究发现,TGF-β1是肝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肝癌患者体内TGF-β1含量明显增加。为探究TGF-β1引发肝癌的机理,科研人员分别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肝癌细胞清除的影响、不同浓度TGF-β1对PD-1、CTLA-4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PD-1和CTLA-4是分布在T淋巴细胞膜表面的两种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结果如图2、图3。
①图2中,A组的处理是______,比较B、C组结果,说明被TGF-β1刺激后的活化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清除能力______(“增强”“保持不变”“减弱”)。
②图3结果表明,PD-1和CTLA-4的表达量与TGF-β1浓度呈______的关系。结合图2、图3结果推测,TGF-β1引发肝癌的机理是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可与T细胞表面受体分子PD-1特异性结合,从而诱导T细胞凋亡,影响T细胞的活化与分化,抑制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性。对此,通过研发______类药物有望实现抗肿瘤的目的。
【答案】(1)①. 造血干(细胞)②. 摄取和加工处理 ③. MHCⅠ、MHCⅡ
(2)①. 记忆T细胞 ②. 穿孔素、颗粒酶、细胞因子
(3)①. ①等量的肝癌细胞(+未活化T细胞)②. 减弱 ③. ②正相关 ④. TGF-β1促进PD-1、CTLA-4基因的表达,使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肝癌细胞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引发肝癌
(4)抗PD-1抗体或抗PD-L1抗体或PD-1抑制剂或PD-L1抑制剂
【分析】细胞免疫: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 T 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 T 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小问1详解】
抗原呈递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经过处理后的抗原其MHCⅠ、MHCⅡ转移至膜表面分别被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而后会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小问2详解】
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前者通过与肿瘤细胞结合并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细胞因子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而后被抗体特异性结合而后被其他细胞消灭。
【小问3详解】
①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肝癌细胞清除的影响、不同浓度TGF-β1对PD-1、CTLA-4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可分析出A组的处理是等量的肝癌细胞(+未活化T细胞),比较B、C组实验数据可知,活化的T细胞能使肝癌细胞数量减少,而TGF-β1同时处理后会减弱活化T细胞的作用,说明被TGF-β1刺激后的活化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清除能力“减弱”。
②图3结果表明,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PD-1和CTLA-4的表达量均表现为增加,说明PD-1和CTLA-4的表达量与TGF-β1浓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进而可推测TGF-β1引发肝癌是通过促进PD-1、CTLA-4基因的表达,使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T细胞对肝癌细胞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引发肝癌。
【小问4详解】
进一步研究发现,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可与T细胞表面受体分子PD-1特异性结合,从而诱导T细胞凋亡,影响T细胞的活化与分化,抑制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性。对此,通过研发设法抑制PD-L1和PD-1特异性结合的药物可起到抑制T细胞凋亡的作用,进而增强癌细胞被杀伤的能力,因此需要研发的药物种类是抗PD-1抗体或抗PD-L1抗体或PD-1抑制剂或PD-L1抑制剂类药物。
21. 当胃肠道遭受毒素入侵后,分布在肠嗜铬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被激活,进而导致细胞释放大量5-羟色胺(5-HT)。迷走神经感觉末梢能接收5-HT并将信号传送到脑干孤束核,一方面激活“厌恶中枢”,产生与“恶心”相关的厌恶性情绪;另一方面激活脑干的呼吸中枢,通过调节负责膈肌和腹肌同时收缩的神经元,引发呕吐行为,其部分调节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a2+进入肠嗜铬细胞的方式是______,5-HT以胞吐方式从细胞中释放有利于______。
(2)5-HT与迷走神经感觉末梢上的______结合,使膜上的______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膜电位的改变,作用后5-HT将被______。
(3)变质食物中的毒素被摄入机体后,刺激“厌恶中枢”,在______(结构)产生相关的厌恶性情绪,同时引起呕吐反射,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______。该调节的意义是______。
(4)研究发现,脑干孤束核中有多种神经元,为验证只有速激肽基因表达的神经元M能接收到迷走神经传来的信息并传导信息,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已知化学遗传学技术可特异性抑制神经元M)。
【答案】(1)①. 协助扩散 ②.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2)①. 特异性受体 ②. 离子通道 ③. 降解或回收
(3)①. 大脑皮层 ②.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膈肌和腹肌 ③. 一方面产生厌恶情绪,减少食物的摄入,另一方面通过呕吐及时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4)①. 生理状态相同 ②. 化学遗传学技术 ③. 等量的含毒素食物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小问1详解】
当胃肠道遭受毒素入侵后,分布在肠嗜铬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被激活,据此可推测,图中Ca2+进入肠嗜铬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5-HT以胞吐方式从细胞中释放能够快速释放大量的神经递质,进而快速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小问2详解】
5-HT与迷走神经感觉末梢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膜电位的改变,进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作用后5-HT将被降解或回收,避免引起后膜持续性兴奋。
【小问3详解】
变质食物中的毒素被摄入机体后,刺激机体的“厌恶中枢”,在大脑皮层产生与“恶心”相关的厌恶性情绪,感觉的形成发生在大脑皮层中,进而引发的呕吐反射。据题意可知,激活脑干的呼吸中枢后,通过调节负责膈肌和腹肌同时收缩的神经元,引发呕吐行为,因此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膈肌和腹肌。这种行为产生的意义表现为一方面产生厌恶情绪,减少食物的摄入,另一方面通过呕吐及时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小问4详解】
本实验要的目的是要验证只有速激肽基因表达的神经元M能接收到迷走神经传来的信息并传导信息,并通过释放速激肽来传导信息,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有能表达速激肽基因的神经元M,因变量为M基因表达能引起信息传递,进而引发呕吐行为,本实验材料为正常小鼠,因此实验思路为: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化学遗传学技术特异性抑制M神经元,乙组对照;用等量的含毒素食物刺激两组小鼠,观察小鼠的呕吐行为,甲组实验鼠没有表现呕吐行为,而乙组实验鼠表现为呕吐行为,则可验证上述结论。
22. 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感染和损伤的一种防御机制。免疫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有利于清除外来病原体及坏死组织,但促炎因子产生过多会造成继发性组织损伤。 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可以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h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活化Th细胞的信号分子有______。
(2)IL-1、IL-2等促炎因子能刺激神经细胞并产生兴奋,兴奋在迷走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 “单向”“双向”),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______(结构)联系,在这一结构中完成的信号转化过程是______。
(3)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进行的,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其意义是可以放大______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图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有______。
(4)临床上,科学家通过用适宜电流刺激迷走神经来控制炎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该治疗方式的机理可能是______。
【答案】(1)①. 信息交流 ②. MHCⅡ、B7
(2)①. 单向 ②. 突触 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①. 分级调节 ②. 激素的调节 ③. 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
(4)电刺激迷走神经使其兴奋,引起脾神经兴奋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T细胞分泌乙酰胆碱,进而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以减缓炎症症状
【小问1详解】
图中,Th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分析题图可知,活化Th细胞的信号分子有MHCⅡ和B7。
【小问2详解】
IL-1、IL-2等促炎因子能够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由于该反应在体内发生,故兴奋在迷走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突触联系,在这一结构中完成的信号转化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小问3详解】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进行的,这种分层调控方式称为分级调节。该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图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有活化的巨噬细胞,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
【小问4详解】
临床上,研究人员通过利用适宜电流刺激迷走神经的方式来控制炎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治疗的机理可能为:电刺激迷走神经使其兴奋,引起脾神经兴奋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T细胞分泌乙酰胆碱,进而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以减缓炎症症状。
23. 水杨酸(SA)是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体内的激素,对于提高植物抗逆性有重要作用。红麻是一种耐盐植物,为探究水杨酸对红麻种子的萌发和盐胁迫下对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两个不同品种(CP018和CP047)的红麻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盐胁迫是用150mmlL'NaCl的营养液处理萌发后的幼苗。
(1)水杨酸作为一种______分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______作用。
(2)水杨酸能______红麻种子的萌发,与赤霉素的作用表现为______关系。
(3)红麻会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Na+和Cl-,将它们贮藏在液泡中,从而提高细胞液的______,以适应盐碱地环境。结果表明,品种CP018耐盐性较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在相同盐胁迫下,水杨酸对______(“CP018”“CP047”)缓解盐胁迫作用更显著。
(4)盐胁迫时,植物细胞内会积累大量活性氧,引起膜质过氧化,导致膜结构受损。为探究水杨酸缓解盐胁迫对根长和根系活力抑制的机理,科研人员分别测定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活性氧的分解)与丙二醛(脂过氧化产物,其含量与生物膜受损程度呈正相关)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结合结果分析,水杨酸通过______,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根长和根系活力的抑制。
【答案】(1)①. 信息 ②. 调节
(2)①. 促进 ②. 协同
(3)①. 渗透压 ②. (盐胁迫下)幼苗的根总长与根系活力均较强 ③. CP047
(4)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加快活性氧的分解,同时能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减少对膜结构的损伤
【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合成的,对植物体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小问1详解】
水杨酸(SA)是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激素属于信息分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小问2详解】
从柱状图可知,SA处理后,两品种的发芽率都升高了,所以SA可以促进红麻种子萌发;而赤霉素也促进种子萌发,所以SA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小问3详解】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红麻将从土壤中吸收的Na+和Cl-贮藏在液泡中,从而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提高根细胞对水的吸收能力,以适应盐碱地环境。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CP018品种在盐胁迫条件下幼苗的根总长与根系活力均较强,表现为:CP018品种的根长下降比例为(880-625)÷880≈28.9%,根系活力下降比例为(0.6-0.45)÷0.6=25%,而CP047品种在盐胁迫条件下,根长下降比例为(780-534)÷780≈31.5%,根系活力下降比例为(0.53-0.14)÷0.53=73.5%,在盐胁迫条件下,CP018品种根长和根系活力下降比例均低于CP047品种,所以CP018品种的耐盐性比CP047品种强。在相同盐胁迫下,SA对CP047缓解盐胁迫作用更显著,因为盐胁迫+SA处理后,CP018品种的根长上升比例为(725-625)÷625=16%,根系活力上升比例为(0.48-0.45)÷0.48=6.25%,而CP047品种在盐胁迫条件下,根长上升比例为(648-534)÷534≈21.3%,根系活力上升比例为(0.39-0.14)÷0.14=178.6%,CP047品种在盐胁迫条件下加SA处理后幼苗的根总长与根系活力均明显回升。
【小问4详解】
与盐胁迫处理组相比,SA+盐胁迫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而丙二醛含量较低,结合题意可推测SA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加快活性氧的分解,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同时能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减少对膜结构的损伤,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根长和根系活力的抑制。
组别
胰岛素浓度/pg·mL-1
对照组
低胰高血糖素组
中胰高血糖素组
高胰高血糖素组
低糖(2.8mml·L-1)
789.4
998.6
1121.4
1289.7
高糖(16.8mml·L-1)
898.9
1110.9
1489.6
1968.9
实验步骤
简单操作过程
动物分组
选取①______的健康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
实验处理
甲组用②______处理小鼠神经元M,乙组不作处理
指标测定
给两组小鼠饲喂③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
实验结果
甲组小鼠不出现呕吐行为,乙组小鼠出现呕吐行为
处理
CP018
CP047
总根长 /cm
根系活力/mg:gt:h-1
总根长/cm
根系活力/mg:gt:h-1
未处理
880
0.6
780
0.53
SA处理
1063
0.73
840
0.58
盐胁迫处理
625
0.45
534
0.14
SA+盐胁迫处理
725
0.48
648
0.39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7,00,75,9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江苏省南京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江苏省南京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