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一)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一)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一生物答案docx、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一生物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都能引起人类肺炎,当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时,需对病原体的类型进行鉴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菌、细菌、病毒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依据它们亚显微结构可鉴别病原体的类型
B.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原理是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
C. 真菌、细菌、病毒都能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D. 真菌、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真菌是真核细胞,细菌是原核细胞,所以真菌、细菌、病毒(无细胞结构)的亚显微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据此可做出判断,A正确;
B、支原体无细胞壁,所以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原理不是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B错误;
C、真菌、细菌、病毒属于病原微生物,都可以作为机体的抗原,因此能引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细菌、真菌都是细胞生物,因此,细菌、真菌的遗传物质为DNA,D正确。
故选B。
2. 蛋白质在行使功能的时候往往会与某些物质或结构相结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水分子结合,可以协助水分子进出细胞
B. 与DNA分子结合,可以催化合成核糖核苷酸长链
C. 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可以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
D. 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有:构成生物体的结构,运输、防御、信息传递、催化。
【详解】A、水分子进出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协助,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通道蛋白转运水时,不与水分子结合,A错误,
B、R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与DNA分子结合,可以催化合成核糖核苷酸长链,B正确;
C、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促甲状腺激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以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C正确;
D、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抗体可以与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D正确。
故选A。
3.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可以产生多种水解酶,用于分解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B. 核糖体的形成都需要核仁的参与
C. 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并在细胞分裂间期倍增
D. 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答案】C
【解析】
【分析】1、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2、中心体存在于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为无膜结构,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不是在溶酶体内产生,A错误;
B、原核生物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说明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错误;
C、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并在细胞分裂间期倍增,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对蛋白质进行分类和包装的是高尔基体,不是内质网,D错误。
故选C。
4. 端粒酶是一种含有RNA序列的核糖核蛋白,可利用自身RNA中的一段重复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重复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端粒酶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表现出DNA聚合酶活性
B. 端粒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C. 原核细胞内没有端粒结构,也存在RNA—蛋白质复合体
D. 若升高端粒酶的活性或促进端粒酶的表达,可促进细胞衰老
【答案】C
【解析】
【分析】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衰老。
【详解】A、端粒酶用利用自身RNA中的一段重复序列作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表现出逆转录酶活性,A错误;
B、端粒酶是一种含有RNA序列核糖核蛋白,因此,端粒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B错误;
C、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因而没有端粒,但是存在RNA—蛋白质复合体,如核糖体,C正确;
D、细胞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若增加端粒酶的活性或促进端粒酶的表达,可延缓细胞衰老,D错误。
故选C。
5. 有关颤蓝细菌与黑藻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有细胞核,且遗传物质都是DNA
B.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场所都是叶绿体
C. 都能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不都为线粒体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都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颤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
B、颤蓝细菌是原核细胞,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B错误;
C、颤蓝细菌与黑藻都能进行有氧呼吸,但颤蓝细菌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C正确;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其合成场所均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6. 我国的许多农谚彰显着祖先的智慧,同时也透射着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芝麻中脂肪含量占比较大,与空气接触利于脂肪的氧化
B.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增加产量
C.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棒——昼夜温差较大,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作物产量
D. 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和能量,增加产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小麦与芝麻相比,芝麻中脂肪含量占比较大,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水解种子中的有机物,而脂肪由于含氢多,含氧少,与空气接触获取更多氧气有利于脂肪的氧化分解, A 正确;
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说明水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合理灌溉有利于提高产量, B 正确;
C、“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可看出该农业增产措施主要是白天升高温度,夜间降低温度,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
D、“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说明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增加产量,不能提供能量,D 错误。
故选D。
7. 图1是某种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2是不同pH下,淀粉酶对淀粉作用1h后淀粉的剩余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b、c两点通过改变温度条件均可明显提高反应速率
B. 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 图1的实验最好是在pH为7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D. 应将淀粉酶保存在温度为40℃、pH为7条件下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低温酶的活性暂时受到抑制,温度恢复过程中,活性会恢复,化学反应速率提高,而高温条件下,酶已经变性,失去活性,改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也不会提高,A错误;
B、酸性条件也可促进淀粉水解,所以pH为3和9条件下,淀粉酶的活性不同,B错误;
C、图1为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pH等条件要保证相同且适宜,C正确;
D、酶应该保存在低温和pH为7的条件下,D错误。
故选C。
8.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描述合理的是( )
A. 选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材料,可观察到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
B. 用适当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新鲜黑藻叶装片,可先后观察到细胞质流动与质壁分离现象
C. 将菠菜叶的研磨液进行过滤时,可加入少量清水以便于色素从尼龙布滤过
D. 为防止葡萄糖与重铬酸钾反应而干扰对酒精的检测,可同时加入斐林试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教材中显微镜的使用:(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2)花生子叶切片后,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看到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3)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选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材料,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没有保卫细胞,A错误;
B、新鲜黑藻新陈代谢旺盛,且含有叶绿体,是观察细胞质流动和质壁分离现象的理想材料,用适当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新鲜黑藻叶装片,可先后观察到细胞质流动与质壁分离现象,B正确;
C、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不溶于水,所以在过滤色素时不能加入清水,C错误;
D、为防止葡萄糖与重铬酸钾反应而干扰对酒精的检测,应该将培养的时间延长,以便消耗完葡萄糖,不能加入斐林试剂,D错误。
故选B。
9.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含量较多,利于分泌物的形成
B. 洋葱根尖细胞内中心体的存在,利于有丝分裂的进行
C. 细胞膜外侧的糖被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D. 精子中大部分细胞质和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保留全部线粒体,有利于精子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即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与结构相适应,如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则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线粒体较多。
【详解】A、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所以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含量较多,利于分泌物的形成,A正确;
B、洋葱根尖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B错误;
C、细胞膜的外表面的糖类分子叫作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C正确;
D、精子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精子中大部分细胞质和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保留全部线粒体,D正确。
故选B。
10.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用荧光分子标记基因A、a和B,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4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核DNA数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互换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细胞内含有2个或者4个荧光标记
B. 乙细胞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
C. 丙细胞中一定有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存在四分体
D. 丁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细胞内有2条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甲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乙细胞为精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G1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的细胞;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为间期的G2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或者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丁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详解】A、甲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甲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则甲细胞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其基因型为AAXBXB和aaYY或aaXBXB和AAYY,细胞内含有2个或4个荧光标记,A正确;
B、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2n,说明乙细胞为精原细胞,或者是间期的G1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精原细胞、G1期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但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丙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为间期的G2期细胞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或者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这些细胞中都有姐妹染色单体,且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会形成四分体,C正确;
D、丁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核DNA数为4n,说明丙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其基因型为AAaaXBXBYY,细胞内有2条Y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11. 如图是人胃的壁细胞“分泌”胃酸(HCl)的机制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1-逆浓度梯度从组织液进入壁细胞
B. C1---HCO3-反向转运体转运离子时不消耗ATP
C. C1-和K+通过转运蛋白进入胃腔,属于主动运输
D. 抑制H+-K+泵活性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或者通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
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根据图中Cl-通道和K+离子通道处Cl-和K+的运输方向,可判断Cl-和K+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
【详解】A、因为Cl--HCO3-反向转运体能将Cl-逆浓度进入胃壁细胞,所以Cl-逆浓度梯度从组织液进入壁细胞,A正确;
B、Cl--HCO3-反向转运体转运离子不直接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其消耗的是HCO3-顺浓度跨膜运输产生的电化学势能,B正确;
C、结合图示可知,Cl-和K+可通过特异性的离子通道进入胃腔,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D、H+可通过H+-K+泵进入胃腔使其pH下降,抑制H+-K+泵活性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
故选C。
12. 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的现象,称为“瓦堡效应”。肝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和③都能产生少量的ATP
B. “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越多,释放的能量越少
C. 过程③产生的NAD+对①过程具有抑制作用
D. 过程②会消耗①过程产生的NADH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③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详解】A、据图可知,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的ATP,③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A错误;
B、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厌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ATP的现象,称为“瓦堡效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越多,释放的能量也越多,B错误;
C、过程③产生的NAD+是过程①形成NADH的原料,对①过程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
D、②表示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水,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要消耗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因此过程②会消耗①过程产生的NADH,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正反交及回交等方法都可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B.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的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方式
C. 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自花受粉,得到后代中表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
D.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由此可见,果蝇的眼色和性别表现为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杂交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但测交、正反交及回交法不能判断基因的显隐性,A错误;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的实验,若为融合遗传方式,则子代应该同时具备红花和白花的特点,因此能否定融合遗传方式,B正确;
C、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自花受粉,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1-3/4×3/4=7/16,C错误;
D、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雌雄果蝇表型及比例有差异,这说明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果蝇的眼色和性别不遵循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14.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
A.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 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S是T2噬菌体蛋白质的特有元素,而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只将DNA注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噬菌体的DNA做模板和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
【详解】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5S标记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故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③用14C标记噬菌体,可以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可检测到放射性;
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某自花授粉植物花的颜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表型,现有紫花品系和各种白花品系(品系皆为纯合子),通过杂交发现:紫花品系植株间杂交以后各世代都是紫花;不同的白花品系间杂交,有的F1都开紫花,有的F1都开白花:紫花品系和不同白花品系杂交F2的紫花和白花性状分离比有3:1,9:7、81:175等,其中所有杂交组合中F:紫花的最小概率为243/1024。不考虑突变,据此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控制该植株的花色基因有5对,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紫花品系只有1种基因型,而白花品系有31种基因型
C. 白花品系间杂交,若F1为白花,则F2及以后世代也皆为白花
D. 白花品系间杂交,若F1为紫花,则F1植株至少存在1对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
【详解】A、所有杂交组合中F2紫花的最小概率为243/1024=(3/4)5,说明控制核植株的花色基因有5对,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由于品系均为纯合子,因此紫花品系的基因型只有1种,白花品系的基因型为2×2×2×2×2-1=31种,B正确;
C、不考虑突变,白花品系间杂交,若F1为白花,说明两白花品系至少有一对相同的隐性纯合基因,则F2及以后世代也皆为白花,C正确;
D、各种白花品系皆为纯合子,不同的白花品系间杂交,有的F1都开紫花,有的F1都开白花,至少存在2对等位基因,若为一对等位基因,不可能纯合,白花杂交后代有些为紫花有些为白花,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如图是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
A. 若吸出漏斗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新平衡时m增大
B. 若向漏斗中加入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新的平衡时m不变
C. 若向漏斗中加入清水,新的平衡时m减小
D. 若向烧杯中加入清水,新的平衡时m减小
【答案】CD
【解析】
【分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反之亦然;漏斗中是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因此通过渗透作用烧杯内水分子进入漏斗,使漏斗液面升高,影响m高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漏斗内和烧杯中的渗透压差值,二是漏斗内液体的体积产生的液压。
【详解】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其中溶质也被吸出,其漏斗中溶质减少,渗透压减弱,吸水能力也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A错误;
B、若向漏斗中滴入与开始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漏斗中溶质增多,渗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将增大,B错误;
C、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渗透压减弱,吸水能力也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C正确;
D、向烧杯中加入清水后,液面高度差减小,水更多进入漏斗,导致漏斗内浓度下降,而烧杯中一直清水,再次平衡时,高度差与初始值相比减小,D正确。
故选CD。
17.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对生物的个体生长发育和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B. 细胞坏死是由不利因素造成的细胞非正常死亡
C. 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
D. 在成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实现的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非正常性死亡。
【详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生长发育和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细胞坏死是由不利因素造成的细胞非正常死亡,对机体是不利的,B正确;
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因此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C正确;
D、在成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D错误。
故选ABC。
18. 某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3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35%。现将该DNA分子片段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X层与Y层中DNA分子质量比小于1:3
B. Y层中含15N标记的鸟嘌呤有3600个
C. 第二次复制结束时,含14N的DNA分子占1/4
D. 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7:1
【答案】B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DNA分子中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则A=T=1050个,G=C=450个;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得8个DNA分子,其中2个含有14N和15N,6个只含15N。由于DNA分子为双链结构,所以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共得到2个含有14N的DNA单链,14个含有15N的DNA单链。
【详解】A、该DNA复制3次获得23=8个DNA分子,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其中处于中带的DNA分子有2个于重带的DNA分子有6个,即X层为2个含有14N和15N的DNA分子,Y层为6个只含15N的DNA分子,因此X层与Y层中DNA分子质量比小于1∶3,A正确;
B、DNA分子中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则A=T=1050个,G=C=450个;且Y层的6个只含15N的DNA分子,因此,Y层中含15N标记的鸟嘌呤共有450×6=2700个,B错误;
C、DNA是半保留复制,第二次复制结束,得到的4个DNA分子中2个含有14N,因此含14N 的DNA分子占1/2,C错误;
D、图乙是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会得到23×2=16条单链,其中含14N 的DNA单链为2条,含15N 的DNA单链为14条,即W层有14条核苷酸链,Z层有2条核苷酸链,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7∶1,D正确。
故选BC。
19. 用等体积的黑、白玻璃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密封后再置于原来的水层中。一昼夜后取出,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量,结果如下表(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白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在一昼夜后,白瓶中水样的pH比黑瓶中的低
C. 在一昼夜内,黑瓶中的生物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8mg
D. 在一昼夜内,白瓶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1.8mg
【答案】D
【解析】
【分析】黑白瓶法常用于水中生物光合速率的测定。白瓶就是透光瓶,里面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瓶就是不透光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黑瓶中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知正常的呼吸耗氧量,白瓶中含氧量的变化可以确定表观光合作用量,然后就可以计算出总光合作用量。
【详解】A、白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内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进行呼吸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
B、在一昼夜后,白瓶中溶氧量增加,说明有二氧化碳的吸收,故其中水样的pH比黑瓶中的高,B错误;
C、在一昼夜内,根据题中的现有数据无法算出黑瓶中的生物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C错误;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净光合作用释放+呼吸作用消耗=5.6-3.8=1.8mg,D正确。
故选D。
【点睛】
20.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病是由位于Ⅲ非同源区段上的致病基因控制,则患者均为男性
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Ⅱ同源区段上
C. 若某病是由Ⅰ区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D. 若某病是由Ⅰ区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Ⅰ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
【详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
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Ⅰ片段和Ⅲ片段上都不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即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患病男性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一定传给女儿,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C正确;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即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为女性患者的可能只有一个致病基因,则儿子不一定患病,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为了确定小豆作为林果行间套种作物的适宜性,实验小组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全光和弱光(全光的48%)条件下两个小豆品种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如下表所示(光补偿点是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回答下列问题:
(1)小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_______上,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其中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弱光条件下,两种小豆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均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遮光会降低小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暗反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
(3)若弱光条件下品种B小豆的净光合速率为0,则在相同条件下,品种A小豆的干重会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降低”),理由是_______,因此品种_______(填“A”或“B”)小豆对弱光的适应能力更强。
(4)图甲表示小豆植株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四点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小豆植株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中的b点与甲图中_______点含义相同。
【答案】(1) ①.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②. 纸层析法 ③. 蓝紫光和红光 ④. 叶肉细胞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来增强对光能的吸收,以适应弱光环境
(2)遮光导致气孔导度变小,使叶肉细胞二氧化碳固定量减慢,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基本不变(从外界环境吸收的CO2减少,使叶肉细胞暗反应减慢)
(3) ①. 增加 ②. 品种A小豆的光补偿点低于品种B小豆的,当处于品种B小豆的光补偿点时,品种A小豆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会积累有机物 ③. A
(4)c
【解析】
【分析】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农作物的品种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光补偿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表格中数据表明,弱光处理后叶绿素的含量上升,气孔导度下降,光补偿点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
【小问1详解】
小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常用的方法是纸层析法,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是叶绿素b,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弱光条件下,小豆叶肉细胞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小豆叶肉细胞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来增强对光能的吸收,以适应弱光环境。
【小问2详解】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遮光导致气孔导度变小,从外界环境吸收的CO2减少。使叶肉细胞暗反应固定产生的C3减少,小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
【小问3详解】
品种A小豆的光补偿点低于品种B的,当品种B小豆处于光补偿点时,净光合速率为0,则在相同条件下,品种A小豆的光照强度大于光补偿点,其净光合速率大于0会积累有机物,干重增加,因此品种A小豆对弱光的适应能力更强。
【小问4详解】
图乙表示小豆植株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b点时小豆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图甲表示小豆植株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四点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可知当光强为a时,小豆植株只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光强为c时,产生的O2总量为6(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所以图乙中的b点与甲图中c点含义相同。
22. 下图1、2、3分别是某哺乳动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将图1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按照分裂时期前后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能体现孟德尔遗传定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的是图_______,该图中染色体行为是_______。
(3)图1的四个细胞中,处于图3中II时期的是______(填数字),图3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填字母)。
(4)图1中的细胞①和④分别处于图2中的______时期。
(5)若形成图1的原始细胞的核DNA用放射性32P标记,在不含放射性的31P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有的放射性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_条。
【答案】(1) ①. 雌性 ②. ②→③→④
(2) ①. ② ②.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 ①. ①② ②. a
(4)AB和HI (5)0~4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小问1详解】
图1中②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该动物为雌性;图1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为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分裂顺序为②→③→④。
【小问2详解】
能体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其细胞学基础是图②,该图中染色体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小问3详解】
图1的四个细胞中,处于图3中Ⅱ时期(染色体数目为4且含有染色单体)的是①②。图3中表示染色体的是a,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核DNA。
【小问4详解】
细胞①中含有同源染色体2对,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在赤道板上,④中无同源染色体,因此分别处于图2中的AB、HI。
【小问5详解】
原始细胞的核DNA用放射性32P标记,在不含放射性的31P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所有染色体的DNA均带放射性。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均带放射性。经过第二次有丝分裂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带有放射性,第二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0-2N,即0-4条。
23. 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至⑤为可能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DNA复制时,双链DNA分子主要通过______酶的作用,使子链沿模板链的_______(5'—3'或3'—5')方向延伸,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提取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的DNA,离心分离后得到的结果依次是_______。本实验说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______。
(3)若大肠杆菌的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则该大肠杆菌增殖第三代时,需要消耗____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的作用下将甲基(-CH3)选择性地添加至DNA上的过程,是一种基本的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会抑制基因表达过程中的_______步骤,这种现象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1) ①. DNA聚合(酶) ②. 3'—5' ③. 拟核/细胞质
(2) ①. ②①③ ②. 半保留复制
(3)2600 (4) ①. 转录 ②. 能
【解析】
【分析】1、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
2、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和边解螺旋边复制的特点。
【小问1详解】
DNA复制开始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双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利用细胞中的原料使子链沿模板链的3'—5'方向延伸。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细胞质(拟核)中进行。
【小问2详解】
实验过程中提取子一代(每个DNA分子有一条链被标记,显示为中带),子二代(有一半DNA分子的一条链被标记,显示为中带,另一半未被标记,显示为轻带),子三代的DNA(有1/4的DNA一条链被标记,显示为中带,3/4的DNA未被标记,显示为轻带),离心分离后得到的结果依次是②①③,本实验说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小问3详解】
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则胞嘧啶有1000-350=650个,则该大肠杆菌增殖第三代时(第三代增加23-1个DNA分子),所需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为23-1×650=2600个。
【小问4详解】
甲基(-CH3)选择性地添加至DNA上,抑制DNA转录形成RNA,且可遗传给后代。
24. 在许多植物中,花的开放对于成功授粉至关重要,部分植物的花能够反复开合,主要是相关细胞膨压,即原生质体对细胞壁的压力变化引起的。龙胆花在处于低温(16℃)下30min内发生闭合,而在转移至正常生长温度(22℃)、光照条件下30min内重新开放,这与花冠近轴表皮细胞膨压变化有关,水通道蛋白在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相关机理如下图所示。
(1)水分子进出龙胆花冠近轴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有_____。
(2)龙胆花由低温转移至正常温度、光照条件下重新开放过程中花冠近轴表皮细胞膨压逐渐_____,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的特点是_____。
(3)据图分析,蛋白激酶GsCPK16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_____(会/不会)引起水通道蛋白构象的改变,龙胆花由低温转正常温度、光照条件下重新开放的机理是_____,推测在常温、黑暗条件下,龙胆花开放速度会变_____。
(4)若要验证蛋白激酶GsCPK16介导了水通道蛋白的磷酸化,促进了光照下龙胆花的重新开放。请你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水通道蛋白磷酸化水平可测)
_____
【答案】(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答不全不得分)
(2) ①. 增大 ②.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3) ①. 会 ②. 一方面温度升高促使囊泡上的水通道蛋白去磷酸化后转移至细胞膜,另一方面光照促进Ca2+运输至细胞内,激活蛋白激酶GsCPK16,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运输水的活性增强 ③. 变慢
(4)取若干野生型龙胆为1组,等量的GsCPK16基因敲除的龙胆为2组,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测定两组植株细胞中水通道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没有光照条件处理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耗能,例如气体、小分子脂质;
(2)协助扩散:物质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膜转运蛋白的协助,不耗能,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耗能,如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水分子进出龙胆花冠近轴表皮细胞的方式有两种,一种需要水通道蛋白,这种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另一种不需要水通道蛋白,这种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小问2详解】
龙胆花由低温转移至正常温度、光照条件下,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花冠近轴表皮细胞中,导致花冠近轴表皮细胞膨压逐渐增大,引起龙胆花重新开放。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小问3详解】
磷酸化会造成蛋白质空间构象发生改变,故蛋白激酶GsCPK16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会引起水通道蛋白构象的改变。龙胆花由低温转正常温度、光照条件下,一方面温度升高促使囊泡上的水通道蛋白去磷酸化后转移至细胞膜,另一方面光照促进Ca2+运输至细胞内,激活蛋白激酶GsCPK16,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运输水的活性增强。如果仅在常温条件下,水通道蛋白不发生磷酸化,运输水的功能不会增强,龙胆花开放速度会变慢。
【小问4详解】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蛋白激酶GsCPK16,因变量为水通道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实验步骤为:取若干野生型龙胆为1组,等量的GsCPK16基因敲除的龙胆为2组,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测定两组植株细胞中水通道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25. 番茄是世界主要蔬菜之一,为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能极大提高番茄的产量、抗病及抗逆表现,因此番茄生产基本上都是应用杂交种。
(1)科学家获得了位于4号染色体的ps-2基因突变体,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时,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______。
(2)番茄野生型为雄性可育,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均为雄性不育(均只有一对基因与野生型不同)。下表为3个不同番茄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杂交组合一和二可知,雄性可育性状是由_______性基因控制。根据杂交组合三,推测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为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3)若在雄性不育系大田中发现一株苗期绿茎隐性突变体。实验证明苗期紫茎和绿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SSR技术可以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因此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研究者将紫茎和绿茎杂交,F1自交后提取F2中苗期绿茎突变体50株单株的叶肉细胞DNA,利用4号染色体上特异的SSR(不考虑互换等变异)进行PCR扩增,实验证明苗期绿茎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在下图中画出PCR扩增、电泳后结果______。(画出1、2、3、50)
(4)若科研人员选择纯种宽叶番茄与窄叶番茄杂交,F1全部为宽叶,F1自交,F2的性状比例为9:7.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宽叶、窄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中出现宽叶和窄叶比例为9:7的原因是_______,F2的窄叶有______种基因型,若F2的宽叶自花传粉,则子代中窄叶的比例为_______。
②自然界中存在“自私基因”,即某一基因可以使同株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另一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从而改变子代的性状表型的比例。若宽叶、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2中出现宽叶和窄叶的比例为9:7是“自私基因”作用的结果,则此比例出现的原因是:F1中携带______(填“A”或“a”)基因的雄配子,有______的比例死亡。
【答案】(1)无需进行去雄,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 ①. 显 ②. 非等位基因
(3) (4) ①.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互相作用,同时含双显基因个体为宽叶 ②. 5 ③. 11/36 ④. A ⑤. 6/7
【解析】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一般情况下在杂交育种时,需要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避免自花授粉,而选育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无需去雄,大大减轻了杂交育种的工作量。
【小问2详解】
野生型表现为雄性可育,突变型表现为雄性不育,后代表现型全与野生型表现型相同,表现为雄性可育,故野生型可育性状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其次控制两个突变体的相关基因若为等位基因,杂交组合三中必有雄性不可育,由于结果没有育性不育株,只能为非等位基因。
【小问3详解】
苗期茎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茎相对绿茎是显性,将紫茎(AA)和绿茎(aa)杂交,F1(Aa)自交后提取F2中苗期绿茎(aa)突变体50株单株的叶肉细胞DNA。由图1可知,紫茎亲本含有SSR,而绿茎亲本不含SSR,如果苗期绿茎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PCR扩增、电泳后F2绿茎都没有SSR条带,结果如下:
【小问4详解】
①宽叶、窄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2中出现宽叶和窄叶比例为9:7,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且也能说明两对基因互相作用,只有双显性基因型个体为宽叶。F2中宽叶为A_bb、aaB_、aabb,三种类型总共5种基因型,F2的宽叶自花传粉,也就是A_B_的群体进行自交,利用拆分法进行解题,A_为1/3AA和2/3Aa,进行自交后,后代P(aa)=2/3×1/4=1/6,故P(A_)=5/6,同理,B_为1/3BB和2/3Bb,进行自交后,后代P(B_)=5/6,那么后代宽叶A_B_的概率为5/6×5/6=25/36,所以窄叶为11/36。
②若由于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中自私基因的存在,则窄叶aa的比例为7/16,因为配子中A和a各占1/2,则a的雄配子占7/8,以此可以逆推杂合子中A和a雄配子的比例,部分死亡的是含A的雄配子,死亡的比例是6/7,计算方法如下:未发生致死前A:a=7:7,比例相等。现在A:a=l:1 因此a导致A雄配子6/7死亡。透光白玻璃瓶
不透光黑玻璃瓶
5.6 mg
3.8 mg
品种
处理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lCO2·m-2·s-1)
光补偿点(μm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气孔导度(mlH20·m-2·s-1)
A
全光
14.99
45.9
2.29
0.22
弱光
9.59
30.7
4.36
0.12
B
全光
16.16
43.8
2.88
0.16
弱光
8.85
41.7
3.21
009
组合序号
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一
野生型×突变体甲
全为雄性可育(杂种1)
二
野生型×突变体乙
全为雄性可育(杂种2)
三
杂种1×杂种2
全为雄性可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答案docx、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一)生物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一)生物试卷(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