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沪教版(五四制)(2024)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优质ppt课件
展开平时我们观察物体时,我们的视线相对于水平线来说可有几种情况? 三种,重叠、向上、和向下
与方位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方向角: 如图,指北或指南的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角叫做方向角.
例1:如图,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
一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º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º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向东航行.
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Rt△ABD中,
Rt△ACD中,
∴BC=BD-CD=x·tan55°-x·tan25°
∴x= ≈20.79 海里
∴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没有触礁的危险.
例2:如图, 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 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 n mile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处.这时,B处距离灯塔 P有多远(结果取整数)?
解:如图,在Rt△APC中, PC =PA • cs(90°-65°) =80 × cs 25° ≈72. 505. 在 Rt△BPC 中, ∠B = 34°, 因此,当海轮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时,它距离灯塔P大约 130 n mile.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简单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2. 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3. 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4. 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仰角和俯角: 如图,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叫做_________,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________.
例3 如图,某班学生利用周末到白塔山去参观“晏阳初博物馆”.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一段对话: 甲:我站在N 处看塔顶,仰角为60°. 乙:我站在M 处看塔顶,仰角为30°. 甲:我们的身高都是1.5 m. 乙:我们和塔在一条直线上,且我们相距20 m.请你根据两位同学的对话,计算白塔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 m).
由题意知∠CAB=30°,∠CBD=60°,AB=20 m, AM=BN=DP=1.5 m. 在△ABC中,∠CBD=∠ACB+∠CAB,∴∠ACB=60°-30°=30°.∴∠ACB=∠CAB. ∴BC=AB=20 m. 在Rt△CBD 中,BC=20 m,∠CBD=60°, sin ∠CBD=∴CD=BC·sin ∠CBD=20sin 60°=20× (m).∴CP=CD+DP=10 +1.5≈19(m).答:白塔的高度约为19 m.
例4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分析:我们知道,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是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是俯角,因此,在图中,α=30°,β=60°.Rt△ABD中,α=30°,AD=120,所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BD;类似地可以求出CD,进而求出BC.
解:如图,α = 30°,β= 60°, AD=120.
答:这栋楼高约为277.1m.
从不同位置看同一点测高度时,往往用高度来表示这两个不同位置到被测物底部的距离.然后利用两次测量的不同位置之间的距离来解决问题.
如图,某飞机在空中A 处探测到它的正 下方地平面上目标C,此时飞行高度AC=1 200 m,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指挥台B 的俯角α=30°,则飞机A与指挥台B 的距离为( ) A.1 200 m B.1 200 m C.1 200 m D.2 400 m
2 如图,为测量一棵与地面垂直的树OA的高度,在距离树的底端30 m的B 处,测得树顶A 的仰角∠ABO 为α,则树OA的高度为( ) A. m B.30sin α m C.30tan α m D.30cs α m
3 湖南路大桥于今年5月1日竣工,为徒骇河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某校数学兴趣小组用测量仪器测量该大桥的桥塔高度,在距桥塔AB 底部50 m的C 处,测得桥塔顶部A的仰角为41.5°(如图).已知测量仪器CD 的高度为1 m,则桥塔AB 的高度约为( )(参考数据:sin 41.5°≈0.663, cs 41.5°≈0.749, tan 41.5°≈0.885) A.34 m B.38 m C.45 m D.50 m
利用坡度和坡角解决问题
坡度和坡角: 如图,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之比叫_______,用字母i表示,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_______,记做α,于是i=____=tanα,显然,坡度越大,α角越大,坡面就越陡.
坡度和坡角有什么区别?
例5 一个长方体木箱沿斜面下滑,当木箱滑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AB=3 m,已知木箱高BE= m,斜面坡角为30°,求木箱端点E距地面AC的高度EF. 连接AE,在Rt△ABE 中求出AE,且根据∠EAB 的正 切值求出∠EAB 的度数, 进而得到∠EAF 的度数, 最后在Rt△EAF 中解出 EF 即可.
连接AE,如图所示.在Rt△ABE中,AB=3,BE= 则AE=∵tan ∠EAB= ∴∠EAB=30°.在Rt△AEF中,∠EAF=∠EAB+∠BAC=30°+30°=60°,∴EF=AE×sin ∠EAF=答:木箱端点E距地面AC的高度EF为3 m.
如图,将一个Rt△ABC 形状的楔子从木桩的底端点P沿水平方向打入木桩底下,使木桩向上运动.已知楔子斜面的倾斜角为15°,若楔子沿水平方向前进6 cm(如箭头所示),则木桩上升了( ) A.6sin 15° cm B.6cs 15° cm C.6tan 15° cm D. cm
如图,长4 m的楼梯AB 的倾斜角∠ABD为60°,为了改善楼梯的安全性能,准备重新建造楼梯,使其倾斜角∠ACD 为45°,则调整后的楼梯AC 的长为( ) A. m B. m C.(2 -2)m D.(2 -2)m
例6 小明沿着坡比为1∶2的山坡向上走了1 000 m,则 他升高了( ) A.200 m B.500 m C.500 m D.1 000 m 如图,设他升高了h m, ∵i= BC=h m, ∴AC=2h m.由BC 2+AC 2=AB 2, 得h 2+(2h)2=1 0002, ∴h 2=2×105,即h=200
如图,斜面AC 的坡度(CD 与AD 的比)为1:2,AC=3 米,坡顶有一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一条彩带相连.若AB=10米,则旗杆BC 的高度为( ) A.5米 B.6米 C.8米 D.(3+ )米
如图,某办公大楼正前方有一根高度是15 m的旗杆ED,从办公楼顶端A测得旗杆顶端E 的俯角α 是45°,旗杆底端D到大楼前梯坎底边的距离DC 是20 m,梯坎坡长BC 是12 m,梯坎坡度i= 1∶ ,则大楼AB 的高度约为(精确到0.1米,参 考数据: ≈1.41, ≈1.73, ≈2.45)( ) A.30.6 m B.32.1 m C.37.9 m D.39.4 m
A.甲 B.乙 C.丙 D.丁
3.如图,某航天飞船在地球表面点P的正上方A处,从A处观测到地球表面的最远点Q,若∠QAP=a,地球半径为R,则航天飞船距离地球表面的最近距离AP以及P,Q两点间的地面距离分别是( )
A. B.
C. D.
4.如图,一块矩形木板ABCD斜靠在墙边(OC⊥OB,点A,B,C,D,O在同一平面内),已知AB=a,AD=b,∠BC0=x,则点A到OC的距离等于( )A. a·sinx+b·sinxB. a·csx+b·csxC. a·sinx+b·csx D. a·csx+b·sinx
5.如图,在建筑平台CD的顶部C处,测得大树AB的顶部A的仰角为45°,测得大树AB的底部B的俯角为30°,已知平台CD的高度为5m,则大树的高度为_________m.(结果保留根号)6.如图,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一棵倾斜的大树与地面成30°角,这时测得大树在地面上的影子约为10米,则大树的高约为______米. (结果保留根号)
7.某公共场所准备改善原有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角由45°减至30°,楼梯高度不变.已知楼梯原长4m,那么调整的楼梯.会增加多长?楼梯多占了多长一段地面?
8.如图,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m)
沪教版(五四制)(2024)九年级上册24.1 放缩与相似形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沪教版(五四制)(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sx/tb_c4367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24.1 放缩与相似形优秀课件ppt</a>,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似形,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全等图形,回顾引入,情景引入,探究新知,放缩运动,相似多边形,当相似比k1时,不相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优质课教学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优质课教学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其他问题》第4课时教材配套课件pptx、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其他问题》第4课时作业解析版docx、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其他问题》第4课时作业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优秀教学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优秀教学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比》第3课时教材配套课件pptx、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比》第3课时作业夯实基础+能力提升解析版docx、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比》第3课时作业夯实基础+能力提升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