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复习课件,共24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阶段特征: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并不断发展,原始农耕文化产生,成为向文明过渡的重要里程碑。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黄河流域的半坡人、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等);·考点1 远古人类·考点2 原始农耕生活·考点3 神话传说——炎帝、黄帝考点1 远古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新教材)发现于陕西蓝田, 距今约160万年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距今约70万—20万年, 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能够直立行走; 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火(天然火)和保存火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 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有爱美意识, 也有埋葬死者的行为图片解读: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图片解读: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考点2 原始农耕生活一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南方)河姆渡人 (北方)半坡人特点:通风防潮特点:防风保暖、冬暖夏凉启示:环境的差异,导致房屋建筑有所不同;人类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二、 原始农业 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2020年考]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①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结构水井、水稻遗存; 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 说明原始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并定居生活;③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家猪骨骼和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猪纹陶钵, 说明当时畜牧业有了初步的发展②陕西半坡出土的陶器(人面鱼纹陶盆) ,说明原始手工业的发展;三 、 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距今约4300—4000年山西襄汾浙江余杭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 都发现了墓葬和礼器; 都出现早期国家, 进入文明社会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考点3 神话传说——炎帝、黄帝①五六千年前, 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③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②阪泉之战后, 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 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③大禹治水的传说, 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抗争搏斗的伟大成就②尧、舜、禹实行禅让制, 反映了远古时代以民主方式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①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农业社会发展水平;⑤间接史料(第二手史料) :即经过中间人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④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 :也叫原始史料, 即未经中间人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③口述史料: 是指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例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录、座谈录音等②文字史料: 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日记、报刊等①实物史料: 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史料③距离历史发生时间最近的史料可信度更高②实物史料的可信度比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高①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的可信度远高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点击显示本课时答案1. 【2021 福建2 分】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 厘米,最厚处超过1 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0 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A2. 【2020 福建2 分】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 A. 出现原始农业B. 进入青铜时代C. 实行分封制度D. 掌握冶铁技术A3. 【2023 福建2分】下面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 先民的审美观念 B. 国家的政治形态C. 汉字的基本结构 D. 青铜的冶炼技术A4.【2024福建2分】下面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A感谢聆听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阶段特征: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并不断发展,原始农耕文化产生,成为向文明过渡的重要里程碑。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黄河流域的半坡人、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等);·考点1 远古人类·考点2 原始农耕生活·考点3 神话传说——炎帝、黄帝考点1 远古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新教材)发现于陕西蓝田, 距今约160万年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距今约70万—20万年, 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能够直立行走; 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火(天然火)和保存火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 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有爱美意识, 也有埋葬死者的行为图片解读: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图片解读: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考点2 原始农耕生活一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南方)河姆渡人 (北方)半坡人特点:通风防潮特点:防风保暖、冬暖夏凉启示:环境的差异,导致房屋建筑有所不同;人类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二、 原始农业 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2020年考]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①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结构水井、水稻遗存; 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 说明原始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并定居生活;③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家猪骨骼和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猪纹陶钵, 说明当时畜牧业有了初步的发展②陕西半坡出土的陶器(人面鱼纹陶盆) ,说明原始手工业的发展;三 、 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距今约4300—4000年山西襄汾浙江余杭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 都发现了墓葬和礼器; 都出现早期国家, 进入文明社会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考点3 神话传说——炎帝、黄帝①五六千年前, 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③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②阪泉之战后, 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 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③大禹治水的传说, 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抗争搏斗的伟大成就②尧、舜、禹实行禅让制, 反映了远古时代以民主方式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①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农业社会发展水平;⑤间接史料(第二手史料) :即经过中间人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④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 :也叫原始史料, 即未经中间人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③口述史料: 是指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例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录、座谈录音等②文字史料: 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日记、报刊等①实物史料: 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史料③距离历史发生时间最近的史料可信度更高②实物史料的可信度比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高①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的可信度远高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点击显示本课时答案1. 【2021 福建2 分】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 厘米,最厚处超过1 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0 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A2. 【2020 福建2 分】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 A. 出现原始农业B. 进入青铜时代C. 实行分封制度D. 掌握冶铁技术A3. 【2023 福建2分】下面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 先民的审美观念 B. 国家的政治形态C. 汉字的基本结构 D. 青铜的冶炼技术A4.【2024福建2分】下面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A感谢聆听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