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授课课件ppt
展开CONTENTS 教学目录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785)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当作于此时。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笛,惹得征人们一夜都在望乡。
诗歌通过描写如雪的沙地、如霜的月光、凄凉幽怨的芦笛声等,创设了苍凉旷达的意境,抒写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1.“沙似雪”和“月如霜”两个比喻有何作用?
“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形象地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渲染了自己愁惨凄凉的心境。
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3.简要赏析诗歌第三句。
第三句写声,照应标题中的“闻笛”。“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
4.第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写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一夜”写出了征人望乡时间之长,“尽”字又道出了他们无一例外都在望乡,充分表现了征人思乡之情切。
5.《峨眉山月歌》《夜上受降城闻笛》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前者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
后者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是不同的诗人因为他们不同的人生境遇赋予了月亮不同的情感,并借它传情达意。月在诗人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寄托着各种各样的感情。
2.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3.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旷达的情怀。 4.以月蕴含时空的永恒。
寄托于月亮的感情主要有:1.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2.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0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课文内容ppt课件</a>,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边塞诗家国情,边塞诗,学习任务,初读诗歌感知乡愁,真正的边塞诗人,再读诗歌品读意象,读懂诗人比较情感,过去有酒喝,过去有菊赏,因为过去是大唐盛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0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教案配套ppt课件</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直接抒情,烘托铺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0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示范课ppt课件</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边塞诗,读通诗意,欣赏并领悟诗文,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