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长为10cm,连接各边中点E,F,G,H得四边形EFGH,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 )
A.25cmB.20cm
C.20cmD.20cm
2、(4分)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则使得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的值是( )
A.B.C.D.或
3、(4分)已知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且k≠0)的图象经过点(3,4),则该函数图象必不经过点( )
A.(2,6)B.(-1,-12)C.(,24)D.(-3,8)
4、(4分)小明在学习了正方形之后,给同桌小文出了道题,从下列四个条件: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使▱ABCD为正方形(如图),现有下列四种选法,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4分)如图,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BC于点G,则BG的长为( )
A.5B.4C.3D.2
6、(4分)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1和38,则△EDF的面积为( )
A.6.5B.5.5C.8D.13
7、(4分)化简的结果是( )
A.9B.-3C.D.3
8、(4分)如图,在长方形中,点为中点,将沿翻折至,若,,则与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如图,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顶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C′D′,则它们的公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
10、(4分)2-1=_____________
11、(4分)已知a+b=4,ab=2,则的值等于_____.
12、(4分)(2011山东烟台,17,4分)如图,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3、(4分)如图,分别以的斜边,直角边为边向外作等边和,为的中点,,相交于点.若∠BAC=30°,下列结论:①;②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③;④.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如图,中,是的中点,将沿折叠后得到,且 点在□内部.将延长交于点.
(1)猜想并填空:________(填“”、“”、“”);
(2)请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当,设,,,证明:.
15、(8分)如图,直线与坐标轴交于点、两点,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交轴于点,且的面积为.
(1)求的值和点的坐标;
(2)求直线的解析式;
(3)若点是线段上一动点,过点作轴交直线于点,轴,轴,垂足分别为点、,是否存在点,使得四边形为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8分)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沿直线折叠,使点落在点处,点落在点处,直线交于点,交于点.
(1)求证:;
(2)若的面积与的面积比为,.
①求的长.
②求的长.
17、(10分)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l与y轴交于点A(0 , 2),与一次函数y=x﹣3的图象l交于点E(m ,﹣5).
(1)m=__________;
(2)直线l与x轴交于点B,直线l与y轴交于点C,求四边形OBEC的面积;
(3)如图2,已知矩形MNPQ,PQ=2,NP=1,M(a,1),矩形MNPQ的边PQ在x轴上平移,若矩形MNPQ与直线l或l有交点,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如图,在△ABD中,AB=AD,将△ABD沿BD对折,使点A翻折到点C,E是BD上一点。且BE>DE,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F,连接CE.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判断∠AFD与∠BCE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
(3)若∠BAD=120°,过点A作∠FAG=60°交边BC于点G,若BG=m,DF=n,求AB的长度(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如图所示,将直角三角形, ,,沿方向平移得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____.
20、(4分)一组数据1,3,1,5,2,a的众数是a,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
2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是菱形。若点A的坐标是,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22、(4分)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若BC=6,则DE=_______.
23、(4分)如图,四边形是一块正方形场地,小华和小芳在边上取定一点,测量知,,这块场地的对角线长是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1)计算:.
(2)解方程:x2﹣5x=0
25、(10分)如图矩形ABCD中,AB=12,BC=8,E、F分别为AB、CD的中点,点P、Q从A.C同时出发,在边AD、CB上以每秒1个单位向D、B运动,运动时间为t(0
(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时刻使得PQ⊥CE于G?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6、(12分)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已知学校位置坐标为A(1,2)。
(1)请在图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写出图书馆B位置的坐标。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易得四边形EFGH的各边长等于矩形对角线的一半,而矩形对角线是相等的,都为10,那么就求得了各边长,让各边长相加即可.
【详解】
∵H、G是AD与CD的中点,
∴HG是△ACD的中位线,
∴HG=AC=5cm,
同理EF=5cm,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连接BD,得到:EH=FG=5cm,
∴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20cm.
故选D.
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性质.
2、D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当4为斜边时,x=
当x为斜边是,x=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
3、D
【解析】
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且k≠0)的图象经过点(3,4),求出k值,然后依次判断各选项即可
【详解】
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且k≠0)的图象经过点(3,4),k=3×4=12;
依次判断:A、2×6=12经过,B、-1×(-12)=12经过,C、×24=12经过,D、-3×8=-24不经过,故选D
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基础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4、B
【解析】
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①AB=BC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当②∠ABC=90°时,菱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当②∠ABC=90°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当AC=BD时,这是矩形的性质,无法得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①AB=BC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当③AC=BD时,菱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②∠ABC=90°时,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当④AC⊥BD时,矩形ABCD是正方形,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B
【解析】
分析:利用翻折变换对应边关系得出AB=AF,∠B=∠AFG=90°,利用HL定理得出△ABG≌△AFG即可;利用勾股定理得出GE2=CG2+CE2,进而求出BG即可;
详解:在正方形ABCD中,AD=AB=BC=CD,∠D=∠B=∠BCD=90°,
∵将△ADE沿AE对折至△AFE,∴AD=AF,DE=EF,∠D=∠AFE=90°,
∴AB=AF,∠B=∠AFG=90°,又∵AG=AG,
在Rt△ABG和Rt△AFG中,AG=AG,AB=AF, ∴Rt△ABG≌Rt△AFG(HL),
∴BG=GF,∵E是边CD的中点,∴DE=CE=6,
设BG=x,则CG=12-x,GE=x+6,∵GE2=CG2+CE2, ∴(x+6)2=(12-x)2+62,
解得:x=1, ∴BG=1.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以及翻折变换的性质,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对应线段相等是解题关键.
6、A
【解析】
过点D作DH⊥AC于H,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F=DH,将三角形EDF的面积转化为三角形DGH的面积来求.
【详解】
如图,过点D作DH⊥AC于H,
∵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
∴DF=DH,
在Rt△DEF和Rt△DGH中,
∴Rt△DEF≌Rt△DGH(HL),
∴S△DEF=S△DGH,
∵△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1和38,
∴△EDF的面积=.
故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关键是正确地作出辅助线,将所求的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另外的三角形的面积来求.
7、D
【解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
解:,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计算,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8、D
【解析】
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结合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ADM≌△BCM(SAS),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答案.
【详解】
∵M为CD中点,
∴DM=CM,
在△ADM和△BCM中
∵,
∴△ADM≌△BCM(SAS),
∴∠AMD=∠BMC,AM=BM
∴∠MAB=∠MBA
∵将点C绕着BM翻折到点E处,
∴∠EBM=∠CBM,∠BME=∠BMC=∠AMD
∴∠DME=∠AMB
∴∠EBM=∠CBM=(90°-β)
∴∠MBA=(90°-β)+ β=(90°+β)
∴∠MAB=∠MBA=(90°+β)
∴∠DME=∠AMB=180°-∠MAB-∠MBA=90°-β
∵长方形ABCD中,
∴CD∥AB
∴∠DMA=∠MAB=(90°+β)
∴∠DME+∠AME=∠ABE+∠MBE
∵∠AME=α,∠ABE=β,
∴90°-β+α=β+(90°-β)
∴3β-2α=90°
故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求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解析】
连接AW,如图所示:
根据旋转的性质得:AD=AB′,∠DAB′=60°,
在Rt△ADW和Rt△AB′W中,
,
∴Rt△ADW≌Rt△AB′W(HL),
∴∠B′AW=∠DAW=
又AD=AB′=1,
在RT△ADW中,tan∠DAW=,即tan30°=WD
解得:WD=
∴,
则公共部分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10、
【解析】
根据负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可解答.
【详解】
原式=2-1=.
本题考查了负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牢记负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
【解析】
将a+b、ab的值代入计算可得.
【详解】
解:当a+b=4,ab=2时,
=
=
=1,
故答案为:1.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整体代入思想的运用及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完全平方公式.
12、2
【解析】
解:正方形为旋转对称图形,绕中心旋转每90°便与自身重合. 可判断每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这样可得答案填2.
13、①②③④
【解析】
首先证明证明Rt△ADF≌Rt△BAC,结合已知得到AE=DF,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DF∥AE,由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得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故②正确;由∠DAC=∠DAB+∠BAC=90°,可得∠AHE=90°,故①正确;由2AG=AF可知③正确;在Rt△DBF和Rt△EFA中,BD=FE,DF=EA,可证Rt△DBF≌Rt△EFA,故④正确.
【详解】
∵△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D=BD=AB,AE=CE=AC,∠ADB=∠BAD=∠DBA=∠CAE=∠AEC=∠ACE=60°.
∵F是AB的中点,
∴∠BDF=∠ADF=30°,∠DFA=∠DFB=90°,BF=AF=AB.
∵∠BAC=30°,∠ACB=90°,AD=2AF.
∴BC=AB,∠ADF=∠BAC,
∴AF=BF=BC.
在Rt△ADF和Rt△BAC中
AD=BA ,AF=BC,
∴Rt△ADF≌Rt△BAC(HL),
∴DF=AC,
∴AE=DF.
∵∠BAC=30°,
∴∠BAC+∠CAE=∠BAE=90°,
∴∠DFA=∠EAB,
∴DF∥AE,
∴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故②正确;
∴AD=EF,AD∥EF,
设AC交EF于点H,
∴∠DAC=∠AHE.
∵∠DAC=∠DAB+∠BAC=90°,
∴∠AHE=90°,
∴EF⊥AC.①正确;
∵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2GF=2GA=AF.
∴AD=4AG.故③正确.
在Rt△DBF和Rt△EFA中
BD=FE,DF=EA,
∴Rt△DBF≌Rt△EFA(HL).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本题解题的关键:运用到的性质定理有,直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与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1)根据折叠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猜想为相等;
(2)先证明∠EDF=∠EGF,再证明EG=ED,则等边对等角得:∠EGD=∠EDG,相减可得结论;
(3)分别表示BF、CF、BC的长,证明ABCD是矩形得:∠C=90°,在Rt△BCF中,由勾股定理列式可得结论.
【详解】
解:(1)GF=DF,
故答案为:=;
(2)理由是:
连接DG,
由折叠得:AE=EG,∠A=∠BGE,
∵E在AD的中点,
∴AE=ED,
∴ED=EG,
∴∠EGD=∠EDG,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ADC=180°,
∵∠BGE+∠EGF=180°,
∴∠EDF=∠EGF,
∴∠EDF-∠EDG=∠EGF-∠EGD,
即∠GDF=∠DGF,
∴GF=DF;
(3)证明:如图2,由(2)得:DF=GF=b,
由图可得:BF=BG+GF=a+b,
由折叠可得:AB=BG=a,AE=EG=c,
在ABCD中,
BC=AD=2AE=2c,CD=AB=a,
∴CF=CD-DF=a-b,
∵∠A=90°,
∴ABCD是矩形,
∴∠C=90°,
在Rt△BCF中,由勾股定理得,
BC2+CF2=BF2,
∴(2c)2+(a-b)2=(a+b)2,
整理得:c2=ab.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度适中,熟练掌握折叠前后的边和角相等是关键.
15、(1),点为;(2);(3)存在,点为,理由见解析
【解析】
(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m的值及点A的坐标;
(2)过点P作PH⊥x轴,垂足为H,则PH=,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PAC的面积为,可求出AC的长,进而可得出点C的坐标,再根据点P,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PC的解析式;
(3)由题意,可知:四边形EMNQ为矩形,设点E的纵坐标为t,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得出点E的坐标为(t-3,t)、点Q的坐标为(,t),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把点代入直线,
即 时,
直线,当时, 得:
,点为
(2)过点作轴,垂足为,由(1)得,
∴
解得:
点为
设直线为,把点、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3)由已知可得,四边形为矩形,
设点的纵坐标为,则 得:
点为
轴
点的纵坐标也为
点在直线上,当时,
又
当时,矩形为正方形,所以
故点为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解一元一次方程、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m的值及点A的坐标;(2)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3)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找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
16、(1)见解析;(2)①,②
【解析】
(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NM=∠CNM,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可得∠ANM=∠CMN,则可证得∠CMN=∠CNM,继而可得CM=CN;
(2)① 根据题意可知和是等高的两个三角形,根据的面积与的面积比为,,即可解答
②根据题意可知,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
【详解】
(1)折叠
,,
是矩形
(2)①
和是等高的两个三角形
且
②
且
根据勾股定理
如图作
,
是矩形
,
在中,
此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和勾股定理,解题关键在于利用折叠的性质求解
17、(1)-2;(2);(3)≤a≤或3≤a≤6.
【解析】
(1)根据点E在一次函数图象上,可求出m的值;
(2)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l1的函数解析式,得出点B、C的坐标,利用S四边形OBEC=S△OBE+S△OCE即可得解;
(3)分别求出矩形MNPQ在平移过程中,当点Q在l1上、点N在l1上、点Q在l2上、点N在l2上时a的值,即可得解.
【详解】
解:(1)∵点E(m,−5)在一次函数y=x−3图象上,
∴m−3=−5,
∴m=−2;
(2)设直线l1的表达式为y=kx+b(k≠0),
∵直线l1过点A(0,2)和E(−2,−5),
∴ ,解得,
∴直线l1的表达式为y=x+2,
当y=x+2=0时,x=
∴B点坐标为(,0),C点坐标为(0,−3),
∴S四边形OBEC=S△OBE+S△OCE=××5+×2×3=;
(3)当矩形MNPQ的顶点Q在l1上时,a的值为;
矩形MNPQ向右平移,当点N在l1上时,x+2=1,解得x=,即点N(,1),
∴a的值为+2=;
矩形MNPQ继续向右平移,当点Q在l2上时,a的值为3,
矩形MNPQ继续向右平移,当点N在l2上时,x−3=1,解得x=4,即点N(4,1),
∴a的值为4+2=6,
综上所述,当≤a≤或3≤a≤6时,矩形MNPQ与直线l1或l2有交点.
本题主要考查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两条直线相交、图形的平移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在解决第(3)小题时,只要求出各临界点时a的值,就可以得到a的取值范围.
18、 (1)见解析;(2)∠BCE=∠AFD;(3)AB=m+n
【解析】
(1)将△ABD沿BD对折,使点A翻折到点C,在BD上取一点E,BE>DE,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F,连接CE.据此画图即可;
(2)先证出四边形ABCD是菱形,得∠BAF=∠AFD,再证出ΔABE≌ΔCBE,得到∠BCE=∠BAE.,所以∠BCE=∠AFD;
(3)由已知得出ΔAC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D=AC, 再根据∠FAG=60°证出∠CAG=∠DAF,然后证明ΔACG≌ΔADF,得到CG=DF,从而得出AB=BC=m+n..
【详解】
(1)如图所示:
;
(2) ∠BCE=∠AFD,
理由:
由题意可知:∠ABD=∠CBD,AB=BC=AD=C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AF=∠AFD
在ΔABE和ΔCBE中
∴ΔABE≌ΔCBE(SAS)
∴∠BCE=∠BAE.
∴∠BCE=∠AFD.
(3)如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120°,
∴∠CAD=∠CAB=60°
∴ΔACD是等边三角形
∴AD=AC
∵∠GAC+∠FAC=60°,且∠FAC+∠DAF=60°
∴∠CAG=∠DAF
在ΔACG和ΔADF中,
∴ΔACG≌ΔADF(ASA)
∴CG=DF
∵DF=n,BG=m
∴CG=n
∴BC=m+n
∴AB=BC=m+n.
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菱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时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1
【解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对应点间的距离等于平移的距离求出CE=BF,再求出GE,然后根据平移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可得△ABC的面积等于△DEF的面积,从而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CEG的面积,再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ACB平移得到△DEF,
∴CE=BF=2,DE=AC=6,
∴GE=DE-DG=6-3=3,
由平移的性质,S△ABC=S△DEF,
∴阴影部分的面积=S梯形ACEG=(GE+AC)•CE=(3+6)×2=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并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CEG的面积是本题的难点,也是解题的关键.
20、1.1,2,2.1.
【解析】分析: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中众数不止一个,由此可得出a的值,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可得出中位数.
详解:1,3,1,1,2,a的众数是a,
∴a=1或2或3或1,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分别为:1,1,1,2,3,1,
1,1,2,2,3,1,
1,1,2,3,3,1,
1,1,2,3,1,1.
故中位数分别为:1.1,2,2.1.
故答案为:1.1,2,2.1.
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及中位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21、
【解析】
作AD⊥y轴于点D,由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长,结合四边形是菱形可求出点C的坐标.
【详解】
作AD⊥y轴于点D.
∵点A的坐标是,
∴AD=1,OD=,
∴,
∵四边形是菱形,
∴AC=OA=2,
∴CD=1+2=3,
∴C(3, ).
故答案为:C(3, )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图形与坐标,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 .
【解析】
试题分析:由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可知,DE是△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出ED=BC=1.故答案为1.
考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3、40m
【解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故可得到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
【详解】
∵,
∴,
∴对角线AC=.
故答案为:40m.
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的运用.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 (1) ;(2) x1=0,x2=1.
【解析】
(1)先把化简,然后合并即可;
(2)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详解】
(1)原式=2﹣=;
(2)x(x﹣1)=0,
x=0或x﹣1=0,
所以x1=0,x2=1.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先把方程的右边化为0,再把左边通过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那么这两个因式的值就都有可能为0,这就能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样也就把原方程进行了降次,把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了(数学转化思想).
25、(1)见解析;(2);(3)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解析】
(1)由矩形的性质得出CD=AB=12,AD=BC=8,∠A=∠B=∠C=∠D=90°,由SAS证明△APE≌△CQF,得出PE=QF,同理:PF=QE,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题意得:AP=CQ=t,∴PD=QB=8-t,作EF∥BC交CD于E,交PQ于H,证出EH是梯形ABQP的中位线,由梯形中位线定理得出EH= (AP+BQ)=4,证出GH:GQ=3:2,由平行线得出△EGH∽△CGQ,得出对应边成比例 ,即可得出t的值;
(3)由勾股定理求出CE= =10,作EM∥BC交PQ于M,由(2)得:ME=4,证出△GCQ∽△BCE,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求出CG=t,得出EG=10- t,由平行线证明△GME∽△GQC,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求出t=0或t=8.5,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CD=AB=12,AD=BC=8,∠A=∠B=∠C=∠D=90°,
∵E、F分别为AB、CD的中点,
∴AE=BE=6,DF=CF=6,
∴AE=BE=DF=CF,
∵点P、Q从A. C同时出发,在边AD、CB上以每秒1个单位向D、B运动,
∴AP=CQ=t,
在△APE和△CQF中, ,
∴△APE≌△CQF(SAS),
∴PE=QF,
同理:PF=QE,
∴四边形PEQF总为平行四边形;
(2)根据题意得:AP=CQ=t,
∴PD=QB=8−t,
作EF∥BC交CD于E,交PQ于H,如图2所示:
则F为CD的中点,H为PQ的中点,EF=BC=8,
∴EH是梯形ABQP的中位线,
∴EH= (AP+BQ)=4,
∵PG=4QG,
∴GH:GQ=3:2,
∵EF∥BC,
∴△EGH∽△CGQ,
∴ = ,即4t=,
解得:t=,
∴若PG=4QG,t的为 值;
(3)不存在,理由如下:
∵∠B=90°,BE=6,BC=8,
∴CE= =10,
作EM∥BC交PQ于M,如图3所示:
由(2)得:ME=4,
∵PQ⊥CE,
∴∠CGQ=90°=∠B,
∵∠GCQ=∠BCE,
∴△GCQ∽△BCE,
∴ ,即=,
∴CG=t,
∴EG=10−t,
∵EM∥BC,
∴△GME∽△GQC,
∴ ,即 ,
解得:t=0或t=8.5,
∵0
此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
26、(1)见解析;(2)(−3,−2);
【解析】
(1)利用点A的坐标画出直角坐标系;
(2)根据点的坐标的意义描出点B;
【详解】
(1)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2)图书馆(B)位置的坐标为(−3,−2);
故答案为:(−3,−2);
此题考查坐标确定位置,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画出坐标系.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陈毅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济南市莱芜区数学中考模拟试题一(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15 ,9米; GH=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