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南平建瓯市五年级上册语文9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南平建瓯市五年级上册语文9月月考试卷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积累与运用。
1.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白鹭站在清水田里,就像一幅 xiāng qiàn( )在玻璃框里的画,使人一见就生ài mù( )之心。
(2)我们要珍惜时间,克服lǎn duò( )的毛病,按时完成老师bù zhì( )的学习任务。
【答案】 ①. 镶嵌 ②. 爱慕 ③. 懒惰 ④. 布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镶”“嵌”“慕”“懒”“置”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镶嵌(qiàn) 削弱(xiā) 抵御(yù) 擅长(shàn)
B. 便宜(pián) 嗜好(shì) 趴着(bā) 允诺(nuó)
C. 眼睑(liǎn) 浩瀚(hàn) 冠军(guàn) 吆喝(yā)
D. 堡垒(lěi) 垂蔓(màn) 强逼(qiǎng) 熟悉(xī)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
A.削弱(xiā)——xuē,镶嵌(qiàn)——xiāng;
B.趴着(bā)——pā,允诺(nuó)——nuò;
C.眼睑(liǎn)——jiǎn;
故选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B. 在节日的夜晚,广场上灯光摇曳,人影绰绰。
C. 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D.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被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本句形容“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不正确。
故选C。
4. 下面的情景用成语来表现,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奶奶走了几年了,每次回乡下看到这个相框,我都会想念她。
A. 睹物思人B. 浮想联翩C. 物是人非D. 触景生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理解和运用。
A.睹物思人:看到某件物品就会想起与这件物品相关的人或事。这个成语强调物品与人的关联,以及由此引发的思念之情。语境中表明“看到这个相框”与“想念奶奶”之间的关联,即因为看到与奶奶相关的物品(相框)而引发的对奶奶的思念。符合题意。
B.浮想联翩:指思绪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形容想象力非常丰富,不断涌现出各种想法。这个成语更多地用于描述想象力丰富或思绪纷飞的状态。语境中并未提及想象。
C.物是人非:指景物依旧,而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多用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对比变化。语境中并未提及环境与人的对比变化。
D.触景生情:指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某种情感。这个成语侧重于环境或景物对情感的直接触发。语境侧重的是“相框”这个事物,而不是环境。
故选A。
5. 下列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A. 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女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B. 夜空中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C. 寒冷的冬天,其他的花儿已经凋谢了,梅花却绽放在枝头。
D.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理解。
例句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把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对家乡的桂花的喜爱,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A.运用比喻手法,把“彩虹”比作“彩桥”。
B.把“星星”赋予人的动作眨眼睛,运用了拟人手法。
C.运用对比的写法,把其他花儿和梅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的不拍严寒、坚韧不拔的品格。
D.运用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了白杨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故选C。
6.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B. 《桂花雨》中,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快乐生活,寄托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C. 郭沫若笔下的《白鹭》像一首诗。作者通过对白鹭的赞美,表达了热爱寻常,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D. 《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D.《将相和》中,“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前两个故事是“负荆请罪”的铺垫和背景,共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该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D。
7. 要提高阅读的速度,下面同学的阅读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回读。
B. 眼睛要看得快,读任何书都要尽量做到一目十行。
C. 边读边想,带着问题或抓住关键词读,及时捕捉有用信息。
D. 遇到不懂的词语,不影响阅读的可以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B.眼睛要看得快,但“读任何书都要尽量做到一目十行”这一说法过于绝对。阅读速度应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难度来调整,不是所有书籍都适合快速阅读,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深入理解和思考的内容,快速阅读可能无法有效捕捉信息,因此B项错误。
故选B。
8. “疣”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同? ( )
A. 疼B. 病C. 犹D. 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同音字的掌握。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疣”:yóu。形声:从疒,尤声。皮肤上突起的小肉瘤。
A.疼:téng。形声。从疒( chuáng),冬声。本义:痛。
B.病:bìng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C.犹: yóu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接近。
D.拢:lǒng 。形声。从手,龙声。本义:聚合,合拢。
故选C。
9. 下列语句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所采用的修辞相同一项是( )
A. 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B.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C. 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蛇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D. 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阅读题干可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比作精巧的诗。
A.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岛”比作“云”,形象地描绘了小岛的形态和位置。
B.选项中的句子虽然语言生动,但并未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用“浸”字形象地表达了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持久。
C.选项中的句子虽然对蛇鸟的速度进行了高度评价,但并未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直接陈述了一个事实或观点。
D.通过“眉开眼笑”和“仿佛说”这样的描述,赋予了老牛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老牛的形象变得生动有趣,仿佛它也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判断力。
故选A。
10. 下列作家和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白鹭》 许地山——《落花生》
B. 冯骥才——《珍珠鸟》 安徒生——《灰姑娘》
C. 虞世南——《蝉》 刘章——《搭石》
D. 琦君——《桂花雨》 司马迁——《冀中的地道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
B.《灰姑娘》的作者是格林兄弟,收集在童话集《格林童话》里面。
D.《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作者是周而复。
故选C。
11. 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恰当的一项是( )
远山披着白雪。
①石桥披着白雪。②溪石披着白雪。③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
④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⑤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
A. ①句之前B. ①②句之间C. ②③句之间D. ⑤句之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从第⑤句的“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可知作者看到的景是按远山、石桥、溪石的顺序,故“远山披着白雪”应在①前面。
故选A。
12. 对下面语段主要意思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细菌中有许多“好人”,其中腐生细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环能顺利进行;部分细菌会进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转换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当然,细菌中也有许多的“坏人”,那就是是病原菌,肺结核、炭疽病、鼠疫等疾病都是由其引发的。
A. 细菌中有许多“好人”。B. 细菌中的“坏人”是病原菌。
C. 细菌有广泛的运用。D. 细菌中有“好人”也有“坏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段落大意概括。
结合语段中句子:细菌中有许多“好人”与句子:细菌中也有许多的“坏人”。可知本段主要写了细菌中有“好人”也有“坏人”。
故选D。
13. 按要求填空。
(1)唐代诗人虞世南以蝉自比,表现“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借助某种外在力量,也能声名远扬”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
(2)《落花生》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告诉我们,人要做__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的人。
(3)少年时代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很多同学不爱学习,整天浪费美好光阴,迷于玩游戏,我们可以用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来劝导他们。
(4)_______的配合,_______的大小,一切都很_______。(《白鹭》)
【答案】 ①. 居高声自远 ②. 非是藉秋风 ③. 有用 ④.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⑤. 一日难再晨 ⑥. 及时当勉励 ⑦. 色素 ⑧. 身段 ⑨. 适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课文内容和名言警句的理解和默写。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意思是: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2)《落花生》这篇课文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顾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扎扎实实做人的思想感情。
(3)书写时注意“再、勉、励”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素、段、宜”的正确写法。
14. 根据“不慌不忙”这个词语的意思,写出生活中的一个情景。
__________
【答案】在早晨的厨房里,妈妈不慌不忙地准备着早餐。她一边煮粥,一边煎蛋,动作娴熟而有条不紊,整个过程显得从容不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情景写话。
“不慌不忙”形容人从容镇定,不急躁。描写的情景要符合“不慌不忙”的意思。
例:只见他先是把毽子在手上掂量掂量,顺了顺毛。然后,只见他把毽子抛向空中,毽子急速下坠,但他不慌不忙,抬起脚,轻轻地将毽子往上踢,毽子顿时上下翻滚,快速地在空中旋转,旋转一周后,又如蛟龙落下,但他又是轻轻往上踢,右脚往上踢,左脚便像根棍子似的,死死地抓住地面,如金鸡独立。
课外阅读。
阅读速度
材料一 快速阅读也叫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而有效地阅读。它的有效读速包括阅读速度、理解率两个方面。比如:一分钟阅读了1000 字,10道题答对了6道,那么有效读速就是600 字/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逐字逐句地慢读,把“一目十行”这种高效的阅读方法与似懂非懂的“囫囵吞枣”等同起来,这其实是对速读的一种误解。
材料二 初学阅读者往往先用眼睛看到文字,再经过发音器官的默念,传到耳朵,然后由听觉中心传到大脑,最后由大脑去思索其意义。这样迂回的路线太长,不仅耗费精力,容易疲劳,还会影响理解和记忆的效果。速读只要求眼睛与大脑活动,要使眼睛看到文字、符号或图形,马上反映到大脑,立即产生反应,这就是“眼脑直映”。“眼脑直映”的路线比通常看书的路线要短得多,这样阅读的速度就快了。
材料三 下图是五年级学生小东的有效读速成绩记录表。
有效读速成绩记录表
15. 材料一采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解释“有效读速”,这样写的好处是( )
A. 条理清楚B. 具体准确C. 突出强调D. 生动形象
16. 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是( )
A. 解释初学阅读者阅读速度慢的原因。
B. 说明什么是“眼脑直映”及其作用。
C. 速读就是要忽略图片,直接读文字。
D. 传统阅读方法影响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17. 材料三中,小东有效读速成绩的总体趋势是( )
A. 上升B. 下降C. 先升后降D. 有升有降
18. 最近,晓芹很困惑:每次阅读测试,她都能快速读完文章,做完题目,可最终的成绩都不太理想。这是为什么?请你试着为她解惑并给她提一些建议。(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B 16. B 17. A
18. 东东把速度和囫囵吞枣的读混为一谈,没有注意理解力。建议:1、先读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文章。2、学会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根据材料一“比如:一分钟阅读了1000字,10道题答对了6道那么有效读速就是600字/分。”可知,运用一系列数字来解释“有效读速”,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科学、具体、准确地解释“有效读速”。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材料二中首先描述了初学阅读者阅读过程中的一系列步骤,从眼睛看到文字到大脑理解意义的漫长过程,指出这种传统阅读方式不仅耗费精力,还会影响理解和记忆效果。随后,材料引出了“速读”的概念,特别强调了“眼脑直映”这一速读技巧,即眼睛看到文字后直接传达到大脑,省略了发音和听觉的中间环节,使得阅读速度得以提高。因此,材料二的主要内容在于介绍“眼脑直映”这一速读技巧及其提高阅读速度的作用。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表信息转换能力。
根据材料三东东的有效读速成绩记载表可知,东东有效读速成绩从开始的1300到最后的1600,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思路延伸。
结合材料一内容“它的有效读速包括阅读速度、理解率两个方面。”可知,真正的速读,不仅要阅读速度快,还要边读边理解。
据此提出建议即可,答案不唯一,语言通顺合理即可。真正的速读,不仅要阅读速度快,还要边读边理解。建议如:①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做题时集中注意力;②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捕捉有用信息。
植物“啃”石头
①“蚂蚁啃骨头”虽然极为罕见,但是蚂蚁毕竟有嘴,骨头也很好吃,因此,这也就有可能发生了。然而植物没有尖利的牙齿,怎么会“啃”得动坚硬的石头呢?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②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呢?
③如果你去黄山旅游,就会看到许多奇石、奇松。在那些挺拔的松树脚下,有些岩石被松树的根紧紧包围着。那些坚硬的石头变得痕迹斑斑,有些已经被那些密如蛛网的大根勒得“体无完肤”。
④你有兴趣做个实验的话,不妨试试看。在花盆的底部放一块石头,上面再栽种一种植物。等到这株植物长大的时候,再小心地刨出这块石头,你会惊奇地发现当初很光滑平整的石头被植物的根“啃”得痕迹斑斑。
⑤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它究竟是怎么“啃”坚硬的石头的呢?
⑥原来,植物的根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二氧化碳遇到土壤中的水分就形成了碳酸,碳酸有溶解矿物质的能力。此外,根部还会分泌出柠檬酸、苹果酸、葡萄酸等许多有机酸。这些“厉害”的有机酸慢慢地溶解那坚硬的石头,日久功夫深,等到我们再看到那石头的时候,石头已不再坚硬如初,而是伤痕累累了。
⑦植物的根为什么要“钻”进石头里呢?
⑧这是因为石头里含有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它才肯下功夫“啃”石头。这样看来,植物的确是能“啃”石头的,不过它们是用根“啃”罢了。
(选自《新标准阅读训练》,有改动)
19. 短文以“蚂蚁啃骨头”开头,这样写是为了( )
A. 提醒读者注意蚂蚁会啃骨头。B. 设置悬念,巧妙引出下文内容。
C. 引发读者的好奇。D. 以“蚂蚁啃骨头”与植物“啃”石头作对比。
20. 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啃”字加双引号,表示具有特殊意思。
B. 第3自然段中的“体无完肤”一词用得生动形象。
C. 植物根部分泌的众多有机酸一下子就能溶解石头。
D. 植物能“啃”石头,只不过它们是用根来“啃”的。
21. 根据短文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快速捕捉到文章讲了三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① 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22. 为了证明植物能“啃”石头,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
【答案】19. B 20. C
21. ①. 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 ②. 植物是怎么“啃”石头的。 ③. 植物的根为什么要“啃”石头。
22. 举例子。列举黄山松树脚下,坚硬的石头被侵蚀得“体无完肤”;花盆底部的石头被植物的根“啃”得痕迹斑斑。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结合文章第一段句子:然而植物没有尖利的牙齿,怎么会“啃”得动坚硬的石头呢?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中的“难以置信”说明这件事的不可思议,也设置了悬念,巧妙引出下文内容。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结合文章第六段句子:此外,根部还会分泌出柠檬酸、苹果酸、葡萄酸等许多有机酸。这些“厉害”的有机酸慢慢地溶解那坚硬的石头,日久功夫深,等到我们再看到那石头的时候,石头已不再坚硬如初,而是伤痕累累了。可知植物根部的酸是慢慢溶解石头的,本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二段句子: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呢?本句话对“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提出疑问。
结合第五段句子: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它究竟是怎么“啃”坚硬的石头的呢?本句话对“植物“啃”石头的的方法。”提出疑问。
结合第七段句子:植物的根为什么要“钻”进石头里呢?本句话对“植物的根部“啃”石头的原因提出疑问。”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句及说明方法。
结合文章句子:那些坚硬的石头变得痕迹斑斑,有些已经被那些密如蛛网的大根勒得“体无完肤”。中“那些坚硬的石头”可知本句话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植物“啃”石头这件事情表达的清晰明了,便于读者理解。
爱的谎言
①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
②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出泪来。因为全班 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③“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④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⑤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 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突然想起第一次参加家长会的情景,便振作起精神。对坐在桌边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 21名。”
⑦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彩,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人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去上学,他比平时要早得多。
⑧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开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都在差生的行列中。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些危险。”
⑨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学校,此时他发现儿子在等她。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⑩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上这所大学。
⑪他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进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选自《刘燕敏生活小品文系列》,有改动)
23. 文章中的妈妈____次对儿子说了美丽的谎言。
24. 为了提高阅读本文的速度,下面这些同学阅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理清顺序来读。
B. 借助三次家长会后妈妈谎言中的关键词句来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C. 边读边想,提出“这次妈妈会怎么撒谎”等问题来提高阅读速度。
D. 遇到不懂的词语就停下来思考,理解了,再继续往下读。
2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儿子上幼儿园时,全班只有他表现最差,母亲难过得差点流出泪来。
B. 儿子上小学时,数学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名,被老师怀疑智力上有问题。
C. 第三次开家长会,儿子的名字始终没被老师叫到,因为儿子已不属于差生。
D. 儿子是一位很懂事很聪明的孩子,所以他最后轻松地考上了清华大学。
26. 文章末尾写“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你联系全文,补充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
27. 你赞同文中妈妈的做法吗?结合文本说一说。
_______
【答案】23. 三##3 24. D 25. D
26. 一直在用善意的谎言鼓励我,是您一直在支持我,是您一直跟我在一起。
27. 赞同。妈妈三次开家长会对儿子善意的谎言,鼓励了儿子,让儿子获得了自信,并不断进步,她是一位懂得教育方法、善于鼓励孩子、充满爱心的母亲。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③自然段妈妈说的话“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可知,这是妈妈第一次对儿子说了美丽的谎言。
结合第⑤自然段妈妈说的话“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 21名。”可知,这是妈妈第二次对儿子说了美丽的谎言。
结合第⑨自然段妈妈说的话“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可知,这是妈妈第三次对儿子说了美丽的谎言。
综上所述,文中的妈妈三次对儿子说了美丽的谎言。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D.《语文园地》中告诉我们,带着问题读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直接跳过,继续一口气往下读。
故选D。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D.从文中可知,讲述了一位母亲如何通过“谎言”来激励和鼓舞自己并不聪明的儿子,帮助他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母亲持续用正面的“谎言”鼓励儿子,最终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因此可知,此项说法不正确的。
故选D。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为开放题型,结合前文母亲对儿子的鼓励,从感激母亲的角度作答。
第⑪段“他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进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从这个句子可知拿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儿子哭着没把话说完。儿子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既有对母亲的感激又有对母亲的理解。
所以儿子会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给了我信心;是您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是您给了我生活的真谛。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母亲如何通过“谎言”来激励和鼓舞自己的儿子,帮助他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母亲持续用正面的“谎言”鼓励儿子,最终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通过母亲的“谎言”,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正面的鼓励和期望对于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是为了鼓励儿子。 因为孩子是需要阳光的,是需要赏识的,是需要正确方法教导的。
因此,我觉得母亲的做法是正确的。
28. 作文展示。
生活中到处充满感动,或是一句话语,或是一个细微的举动……都会让你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请以“忘不了你的 ”为题,选择一件事写下来。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认真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迹工整,450字左右。
【答案】例文:
忘不了你的温柔拥抱
在我五彩斑斓的童年记忆中,有那么一个瞬间,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我幼小的心灵,那就是你给予我的温柔拥抱。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学校刚刚公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我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天空似乎也感应到了我的心情,细雨绵绵不绝,让人更加感到压抑。我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让它落下。
就在这时,你——我亲爱的妈妈,不知怎么得知了我的情况,悄悄地走进了教室。你没有责备,没有询问,只是轻轻地走到我身边,张开双臂,给了我一个紧紧的拥抱。那个拥抱,那么温暖,那么有力,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和寒冷。
在你的怀抱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慰和力量。所有的委屈、不甘和自责,都随着泪水一起流淌出来。你轻轻地拍着我的背,用温柔的声音告诉我:“孩子,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勇敢地站起来。”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你的温柔拥抱,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更温暖了我的心房。它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温柔的拥抱。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让我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忘不了你的温柔拥抱,那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记忆,也是我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阅读题干可知,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忘不了”和“你的_____”,前者强调了这件事情的深刻性和持久性,后者则是一个空白,需要我们根据具体事件来填充,比如“鼓励”、“帮助”、“微笑”等。
开头:简要描述一个场景或情绪,作为故事的背景,引出“忘不了你的_____”这一主题。
中间:详细叙述那个令人感动的瞬间或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突出“你的_____”这一核心元素,即对方是如何通过一句话语或一个细微举动给予你帮助的。反思这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比如它教会了你什么道理,让你成长了什么,或者它在你人生中的意义。
结尾:回到主题,再次强调“忘不了你的_____”,并简要概括这个事件给你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福州福清市五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五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按要求写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阅读理解,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小升初易错点语文检测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按要求完成句子,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