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1.(2分)中国自主研制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在“神舟十二号”任务中为航天员提供生活保障,科学家们研制了“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约占70%,氧气占20%以上,非常接近空气的比例。下列科学家在空气的组成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
A.道尔顿B.门捷列夫C.拉瓦锡D.屠呦呦
2.(2分)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做法是( )
A.出门佩戴口罩
B.改变握手拥抱礼节
C.保持社交距离
D.利用食盐制消毒剂二氧化氯
3.(2分)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环保时尚。下列气体中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CO2B.O2C.N2D.H2
4.(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矿泉水B.氧化镁
C.红磷D.冰水混合物
5.(2分)“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使用太阳能
B.汽车尾气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
C.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
D.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6.(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作食品保护气D.氯酸钾用于制取氧气
7.(2分)下列用量不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mL~2mL
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的
D.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红磷取少量
8.(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A.木炭B.红磷C.铁丝D.蜡烛
9.(2分)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B.图中只有物质燃烧是化学变化
C.生物呼吸可以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之一是氧气
10.(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铜绿分解,产生绿色固体,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镁条放入白醋中,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最后银白色固体消失
C.铁丝生锈时,表面会有黑色固体生成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11.(2分)在进行“探究碱式碳酸铜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取少量碱式碳酸铜B.倒少量稀盐酸
C.熄灭酒精灯D.加热碱式碳酸铜
12.(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玻璃,石墨能导电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13.(2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①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②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红磷后;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并读数。其中( )
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④
14.(2分)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少的原料。镁的性质活泼能与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反应。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气体中冷却,有下列气体:①空气、②氧气、③氩气、④氮气、⑤二氧化碳,其中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D.③④⑤
15.(2分)小科根据所学知识,自制一台“制氧器”,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仓中的液体药品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
B.从过滤仓出气口采集的氧气是湿润的,也能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
C.通过观察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D.该装置可以随时调控产生氧气的速率
16.(2分)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二氧化碳+水
B.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17.(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8.(2分)使用智能手机APP采集环境中的压强数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使用激光笔引燃烧杯内的红磷,红磷燃烧前后测得压强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通过图2数据可分析出红磷燃烧不能耗尽瓶内氧气
C.曲线a→b说明红磷燃烧放出气体
D.装置内温度,c点和a点相同
19.(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浑浊
B.通过“实验一”中拉活塞后针筒里出现白烟,针筒针尖取气位置应在火焰外焰处
C.“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
D.“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
20.(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实验中生成的氧气体积。装置气密性良好,图Ⅰ中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可吸收水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装置Ⅰ与装置Ⅱ连接,可制取干燥的氧气
B.若用装置Ⅴ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结果偏大
C.停止制取氧气时,将装置Ⅰ中燃烧匙提起
D.若用装置Ⅰ与装置Ⅱ、Ⅲ、Ⅳ连接,均可制取氧气
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
21.(5分)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1)氯化氢 ;
(2)金刚石 ;
(3)氢气 ;
(4)氧化镁 ;
(5)二氧化硫 。
22.(5分)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1)Cu ;
(2)Ca ;
(3)Ar ;
(4)CuCl2 ;
(5)KCl 。
23.(5分)下列生活或生产中的事实说明与某种气体有关,选择对应的选项字母填空:
A.水 B.二氧化碳 C.天然气 D.氖气 E.氮气
(1)薯片袋子里的气体 ;
(2)充在灯泡中做霓虹灯 ;
(3)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有一层白膜,是因为空气中有 ;
(4)酥脆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 ;
(5)常见的家用燃料 。
24.(5分)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1)“铜绿”分解 ;
(2)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条件下,生成氨气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5.(10分)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 装置(填序号),该发生装置在实验时还缺少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所需氧气在制取时应选 (在D、E、F中选择)装置进行收集;装置G也可用于收集O2,验满时应在 (选填“a”或“b”)端导管口检测。
27.(9分)某购物平台有自制碳酸饮料的设备出售,与该设备一同出售的还有二氧化碳弹,用设备将其“打”入水中,探究影响CO2溶解能力的因素。
【活动一】探究温度和压强对CO2溶解能力的影响
实验1:标准大气压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所购设备自制的无色碳酸饮料100mL,大烧杯中加入不同温度的水
(1)由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组同学建议:制好碳酸饮料后,应 (选填“低温”“高温”或“常温”)保存;
实验2:室温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自制无色碳酸饮料(针筒体积为100mL)。
(2)由实验2可知,压强越大,CO2溶解的量越 (选填“多”或“少”);小组同学推测所购设备的作用是 ,使得二氧化碳能大量溶解于水中,形成碳酸饮料;
【活动二】探究CO2在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3:烧瓶中收集250mL的气体,分别加入50mL不同液体,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强变化(实验前烧瓶内压强为104.20kPa,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
(3)实验后瓶内的压强,实验⑧小于实验⑦,其原因中存在一个化学反应 ;
(4)通过实验 (填实验序号)中数据可知,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CO2;
(5)根据实验3分析可知,选用排 液体收集CO2效果更好。
28.(12分)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氧气,获取氧气的途径有很多。小强同学在学习实验室制氧气后,又做了一些探究活动。
Ⅰ.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生产流程】
(1)上述流程图中的a是 (填化学式);
(2)如图是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态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C.液氧是蓝色的,通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D.图中X放置燃着的木条会燃烧更旺
Ⅱ.小强在潜水用品店发现一款呼吸面具,利用过氧化钠(Na2O2)与人体呼出的气体反应产生氧气。
小强产生了疑问:是呼出的水蒸气还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小强和小明等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3)学习小组使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CaCl2是一种干燥剂,可以吸收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
从吹气口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B试管中脱脂棉燃烧起来,说明过氧化钠与呼出气体反应 (选填“吸热”或“放热”);将 放在管口a,检验出呼出的气体确实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相同的操作在c处未见明显现象;
(4)学习小组又设计了图2实验装置: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P口用止水夹夹紧,打开分液漏斗盖子,看到现象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在试管中放入过氧化钠,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水,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
(5)小强得出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水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了氧气,二氧化碳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小明继续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也会产生氧气2CO3),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6)结合实验和资料信息,得出结论①水能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②二氧化碳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 条件下;
Ⅲ.学习小组用过氧化钠制备氧气,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分别测定了收集到的氧气浓度。
数据如表: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氧气集满;
(8)以上两种方法中,用 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
(9)小强往集气瓶中装入4/5体积的水,再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①按照小强的需求,如图方案合理的是 (填字母);
②本实验中,集气瓶内氧气约占总体积的百分含量是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选项错误。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佩戴口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B、改变握手拥抱礼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C、保持社交距离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故错误;
D、利用食盐制消毒剂二氧化氯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氯生成,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分析】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解答】解: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故A正确;
B、氧化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故B错;
C、红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故C错;
D、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故D错。
故选:A。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5.【分析】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分析。
【解答】解:A、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汽车尾气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还是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故C选项符合题意;
D、利用双氧水制氧气,符合化绿色化学理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绿色化学的知识,“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
6.【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不能支持燃烧,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选项错误。
C、氮气作食品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利用的是氢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氯酸钾用于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氯酸钾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7.【分析】A、根据药品的节约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进行分析;
C、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用药品时要遵循“节约原则”,液体取1mL﹣2mL;
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热时,以防液体沸腾,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保证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消耗掉。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基本实验操作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理解基本实验操作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8.【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磷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9.【分析】A、根据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来分析;
C、根据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B、图中存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的也是化学变化;
C、生物呼吸可以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大自然中的氧循环,明确氧气能支持燃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分析】A、根据铜绿分解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生锈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绿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会观察到生成黑色固体,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镁条放入白醋中生成醋酸镁和氢气,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生锈时,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11.【分析】A、根据药品的取用进行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进行分析;
D、根据加热固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故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
C、熄灭酒精灯时,故操作正确;
D、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2.【分析】根据常见的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解答】解:①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解有氧气,并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故说法错误;
②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玻璃,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没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④由于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氧气、稀有气体、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3.【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①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该选项正确。
②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以防止瓶内气体逸出。
③点燃红磷后,应迅速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导致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偏大,题干中步骤③错误;
④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会因装置内气体温度过高,使测量结果偏小。
错误的步骤有③④。
故选:A。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4.【分析】可作为镁蒸气冷却气体的定是与镁不反应的物质,镁的性质活泼,易与多种物质反应,它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MgO;可与N2反应生成Mg3N2;可在CO2中燃烧生成MgO;稀有气体氩气不与镁反应。
【解答】解:①空气中含有N2和O2等,镁能与氮气,则不可以作冷却气体。
②镁能与O4反应,不可以作冷却气体。
③镁不与氩气反应,可以作冷却气体。
④镁能与氮气反应,不可以作冷却气体。
⑤镁能与CO2反应,不可以作冷却气体。
故选:C。
【点评】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依据,学好课本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5.【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通过单位时间内气泡的多少判断气流的速度进行分析;
D、根据该装置不可以随时调控产生氧气的速率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反应仓中为固液常温下制取氧气,故反应仓中的液体药品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
B、氧气不易溶于水,使氧气湿润;
C、气体不易溶于水,则可以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故C正确;
D、该装置中的加入药品后直接大面积接触,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分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三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
B.氨气+氯化氢→氯化铵,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但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错误;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正确;
D.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不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分析】A、根据铜片是紫红色金属、镁条是银白色金属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铜、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进行分析;
C、根据过氧化氢溶液、蒸馏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中会产生气体而蒸馏水不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加水高锰酸钾会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二氧化锰不溶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铜片是紫红色金属,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
B、氧化铜,所以不能观察颜色不能鉴别;
C、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中会产生气体而蒸馏水不反应,故C正确;
D、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8.【分析】A、根据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装置漏气进行分析。
B、根据图2数据进行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不会生成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a点和c点的温度均是室温进行分析。
【解答】解:A、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B、通过图2数据可分析出红磷燃烧不能耗尽瓶内氧气,故B正确;
C、曲线a→b,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不会生成气体;
D、a点和c点的温度均是室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组成的测定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来分析;
B、根据取气位置来分析;
C、根据装置内的氧气变化来分析;
D、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解答】解:A、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进入注射器,所以“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浑浊;
B、通过“实验一”中拉活塞后针筒里出现白烟,因为外焰的石蜡蒸气已充分燃烧;
C、石蜡燃烧消耗氧气,所以密闭容器内氧气的浓度减小,因此“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
D、因为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
故选:B。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环节,以及蜡烛燃烧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
20.【分析】A、根据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但不干燥进行分析;
B、根据排出水的体积与内部压强变化有关进行分析;
C、根据将装置Ⅰ中燃烧匙提起,固液分离,反应停止进行分析;
D、根据测量气体体积的工具要求进行分析;
【解答】解:A、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但不干燥;
B、装置V内部测量氧气体积,压强变大,因此所以原来的空气不影响氧气体积的测定;
C、将装置Ⅰ中燃烧匙提起,反应停止。
D、该实验是制取干燥的氧气;Ⅲ、Ⅳ无法测定收集的氧气的体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
21.【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
【解答】解:(1)氯化氢中氯元素显﹣1价,氢元素显+1价;
(2)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为C;
(3)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2;
(4)氧化镁中氧元素显﹣2价,镁元素显+6价;
(5)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
故答案为:(1)HCl;
(2)C;
(3)H2;
(4)MgO;
(5)S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书写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分析】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直接读元素的名称;气态非金属单质,读作“某气”;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或“某酸某”等。
【解答】解:(1)Cu读作铜。
(2)Ca读作钙。
(3)Ar读作氩气。
(4)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2的物质名称为氯化铜。
(5)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
故答案为:
(1)铜;
(2)钙;
(3)氩气;
(4)氯化铜;
(5)氯化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分析】(1)根据氮气清洁、无毒、干燥,防止膨化食品被挤压、破碎,防止产品油脂氧化、酸败进行分析。
(2)根据稀有气体(氖气)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
(3)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4)根据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饼干吸收了水分进行分析。
(5)根据天然气是常见的家用燃料进行分析。
【解答】解:(1)薯片袋子里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清洁、干燥、破碎、酸败、变味;
(2)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浑浊,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
(4)酥脆的饼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天然气是常见的家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CH4。
故答案为:(1)E;
(2)D;
(3)B;
(4)A;
(5)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注)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Cu2(OH)2CO2CuO+H2O+CO2。
(2)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条件下,生成氨气4+H2NH3。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Fe+O2Fe3O4。
故答案为:
(1)Cu3(OH)2CO3CuO+H2O+CO2;
(2)N2+H8NH3;
(3)Fe+O2Fe7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的能力,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化学式书写错误、不写条件等。
25.【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实验前集气瓶要保持干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仪器②是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可用排水法收集;该发生装置在实验时还缺少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MnO4K2MnO3+MnO2+O2。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6O2H6O+O2。
(4)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实验前集气瓶要保持干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即收集装置是F,利用装置G收集O2,那么氧气应该从a端进入集气瓶,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若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水槽;
(2)A;一团棉花2K2MnO4+MnO6+O2;
(3)H2O6H2O+O4;
(4)F;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分析】(1)根据表中内容进行分析;
(2)根据表中内容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表中内容进行分析;
(5)根据表中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表中信息可知,温度越高,则二氧化碳溶解度越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变小,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2)拉动注射器时,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压强越小,则压强越大2溶解的量越高;则可推测所购设备的作用是增大压强,形成碳酸饮料。
(3)实验⑧的压强小于实验⑦,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H5O→H2CO3。
(4)由实验⑧可知,加入水前后,则说明2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CO2。
(5)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盐酸的实验后压强最大,则应选用排盐酸液体收集二氧化碳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1)变小;低温;
(2)高;增大压强;
(3)CO7+H2O→H2CO4;
(4)⑧;
(5)盐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8.【分析】(1)根据分离液态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分离液态氧气的原理及氮气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3)根据现象及氧气的检验进行分析;
(4)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书写符号表达式;
(6)根据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进行分析;
(7)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8)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9)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及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可将它们进行分离,则说明a为氮气。
(2)A、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态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B、分离液态空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说法正确;
C、液氧是蓝色的,故说法正确;
D、由于先分离出的为氮气,则燃着的木条会熄灭。
(3)脱脂棉燃烧,说明反应放热,则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a。
(4)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P口用止水夹夹紧,旋转分液漏斗活塞放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Na2O4+CO2→Na2CO8+O2。
(6)由实验现象可知,当除去水后,则说明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需要在有水的条件下。
(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若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8)由表中数据可知,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更纯。
(9)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放在集气瓶口。
②往集气瓶中装入4/5体积的水,则可收集4/5体积的氧气,则收集满后。
故答案为:(1)N7;
(2)D;
(3)放热;带火星的木条;
(4)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5)Na2O2+CO7→Na2CO3+O6;
(6)有水;
(7)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8)排水法;
(9)①a;
②8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根据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铜片和镁条
用砂纸打磨后观察颜色
B
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
观察颜色
C
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D
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取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大烧杯中水的温度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
澄清石灰水的现象
实验①
0℃
缓慢
不浑浊
实验②
20℃
适中
不浑浊
实验③
90℃
很快
变浑浊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注射器活塞的位置
试管中的产生气泡的速率
实验④
不拉动活塞
适中
实验⑤
向上拉活塞到25mL
变快
实验⑥
向上拉活塞到50mL
变得更快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烧瓶中气体
注射器中物质
实验后瓶内压强
实验⑦
空气
水
130.25kPa
实验⑧
CO2
水
104.98kPa
实验⑨
CO2
盐酸
106.67kPa
实验⑩
CO2
小苏打的水溶液
103.40kPa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头中学九年级(上)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头中学九年级(上)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