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食盐
2.(2分)用手触摸生活中的碱性溶液时常有滑腻感,下列溶液显碱性的是( )
A.食盐水B.肥皂水C.蔗糖溶液D.食醋
3.(2分)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4.(2分)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 )
A.取用NaOH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D.读取水的体积
5.(2分)重阳赏菊。菊花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下列土壤的pH最适合菊花生长的是( )
A.6.3B.8.5C.8.9D.9.2
6.(2分)下列关于安全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B.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
D.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7.(2分)常温下,将10mL5%NaOH溶液逐滴加入盛有5mL5%稀盐酸(含2滴酚酞)的锥形瓶中( )
A.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Na+的数目不断增加
B.滴加过程中,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红色时,溶液pH为7
C.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温度不断升高
D.滴加结束后,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是NaCl
8.(2分)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C.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9.(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 )
A.水和氢氧化钠
B.稀盐酸和锌粒
C.水和硝酸铵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10.(2分)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宏观: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
B.微观: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C.变化:等质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实验: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结果会偏小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多选)11.(2分)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A.小云: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2.(2分)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B.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仍饱和
C.KNO3和NaCl均属于难溶物质
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多选)13.(2分)有关盐酸性质的学习中,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验证浓盐酸的挥发性:打开瓶塞,观察瓶口是否有白雾
B.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取样,分别滴加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
C.除去CaCl2溶液混有的少量盐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
D.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组成:取样,用pH试纸检测
14.(2分)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A.AB.BC.CD.D
15.(2分)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少量生石灰(忽略水挥发和CO2影响),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2分)
16.(8分)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物质是 。
(2)新鲜芋头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填标号)。
A.食醋
B.烧碱
C.食盐水
D.肥皂水
(3)生活中,常用到氢氧化铝来治疗胃酸过多,请用化学方程式写出反应原理 。
(4)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①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减小”或“增大”);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③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只填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7.(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C是微现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以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A、图B可知,该实验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B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 。
(3)向pH=7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图C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 。
18.(7分)盐酸和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原因是分子的 发生了改变。
(2)碳酸钠俗称纯碱,属于 (填“酸”、“碱”或“盐”)。
(3)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填字母)。
A.K2CO3
B.KOH
C.NaNO3
D.Fe2O3
(4)在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固体充分反应。
①稀盐酸中的溶质在溶液中以 的形式存在。
②此反应的现象是固体粉末逐渐溶解, 。
③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pH 7(填“>”“=”或“<”)。反应后的图中R代表的离子是 。
19.(12分)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海水淡化:小明同学取少量海水,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模拟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选项序号)。
A.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增加导管的长度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C.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和能量都变大
D.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2)海水晒盐: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生产流程如下:
①从上述流程可知,从海水中获得食盐是通过 (选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实现的。
②常温下,析出粗盐晶体后的母液,对于氯化钠来说是 (选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
(3)海水制镁:
①母液中就含有氯化镁,则前两步反应的目的是 。
②利用母液制镁的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粗盐提纯:在粗盐(含MgCl2、CaCl2杂质)除杂时,先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产生的沉淀是 。
(5)海底矿物:①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和水,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锰结核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1分)
20.(6分)(1)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请回答:
①通过计算,需量取5.4mL浓硫酸,选择量筒 (填“A”或“B”)量取。
②若完成溶液的配制,除如图所提供的仪器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浓硫酸稀释时应将 中(填“a”或“b”)。
a.水注入浓硫酸
b.浓硫酸注入水
③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白色固体,已知是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为确定各是哪种物质
①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白色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其中一种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填化学式),而另一种固体表面无明显变化。
②小红认为利用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也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这是因为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溶液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之一)。
21.(7分)根据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制取O2,验证试管中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 。
(2)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装置C收集CO2,集气瓶中导管应处的位置是 (填“a”或“b”)。
(4)SO2性质与CO2类似,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H2O=H2SO3。收集SO2常用的是D装置,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入化学实验室后,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了(如图所示)。他们很好奇
【提出问题】这瓶破裂的生石灰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小明猜想:可能有氢氧化钙;小军猜想:可能有碳酸钙;小华猜想:可能还有氧化钙。
【实验探究】他们讨论后,通过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探究:
【实验反思】①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认为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 。②于是,再取少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大家一致认为爆裂后的试剂瓶中的固体成分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变质的原因是与 有关,认识到实验室保存生石灰应注意密封保存。
23.(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1)实验一的现象: 。
【实验反思与拓展】
(2)实验二的现象: 。
(3)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盐酸,由此确定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这种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与发展的方法属于 。
(4)由实验三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当观察到气球 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乙同学认为仅凭上述气球变化,不足以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③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溶液,当观察到 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5)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数字化研究
另取氢氧化钠稀溶液,利用图甲装置,用数据传感器准确采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pH变化数据图像显示如图乙
①数据显示溶液pH逐渐减小,溶液碱性减弱, (填离子符号)数目减少,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试说出图丙中0﹣250s时间段内容器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
五、分析与计算(共7分)
24.(7分)同学利用图1装置,向盛有100g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是 。
(2)由图3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图中f→g温度下降的原因是 。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析】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等,结合题意、盐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故选项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少。
D、食盐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吸水性,质量不变。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药品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具有挥发性、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类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食盐水显中性。
B、肥皂水显碱性。
C、蔗糖溶液显中性。
D、食醋显酸性。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时放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NaOH具有吸水性,但不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二氧化碳等气体。
D、NaOH具有吸水性,应密封保存。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用NaOH时,防止污染试剂;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腐蚀性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倾倒液体时,量筒倾斜,图示操作正确;
D、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
5.【分析】根据菊花适合在弱酸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pH<7显酸性,酸性越强pH越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菊花适合在弱酸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pH<7显酸性,根据选项所以最适合菊花生长环境是6.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分析】A、根据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实验室安全规则来分析;
D、根据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天然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应关闭燃气阀门,故A说法错误;
B、实验中如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能带回家做实验,故C说法错误;
D、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故选: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基本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等即可顺利解答。
7.【分析】根据题意,常温下,将10mL5%NaOH溶液逐滴加入盛有5mL5%稀盐酸(含2滴酚酞)的锥形瓶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常温下,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锥形瓶内溶液中Na+的数目不断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滴加过程中,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锥形瓶内溶液温度不一定不断升高,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滴加结束后,所得白色固体不一定是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明确无法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瓶口无明显现象。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和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分析】根据题意,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与试管中的固体接触没有产生气体、没有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和锌粒反应生成氢气,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应具备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
B.根据盐的定义进行分析;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只有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呈中性,据此分析;
D.碱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据此分析。
【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产生、沉淀和水同时生成;
B.铵盐如氯化铵、硫酸铵等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故错误;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只有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因此等质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故错误;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碱液相当于加水稀释,pH会偏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质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生成盐和水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2+2NaOH═Na3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具有均一性,如水是均一的,但不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中和反应的特征、溶液的特征、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A、根据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C、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属于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之间的,属于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属于难溶物质(习惯上叫不溶),进行分析判断。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
【解答】解: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3的溶解度不一定比NaCl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20℃时,均属于易溶物质。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点、线、面和交点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分析】A、根据打开浓盐酸瓶塞,观察瓶口有白雾产生,进行分析判断。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D、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打开浓盐酸瓶塞,是因为从浓盐酸中会发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小液滴,证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加Na2CO3溶液,均可观察有气泡产生,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C、盐酸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除杂原则。
D、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溶液,若pH大于2,则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氯化钠;若pH=于7,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B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分析】A、根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C、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D、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取样,观察,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D、取样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可以鉴别。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放出热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由于水的质量减小,因此溶液的质量减小,第一幅图错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随着热量的散失,第二幅图错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因此溶液的浓度减小,pH变小,pH也恢复至原pH;
生石灰中含有氧元素,因此随着生石灰的加入,第四幅图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生石灰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等是解题的关键。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2分)
16.【分析】(1)根据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物质应显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新鲜芋头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可根据中和反应,所选的物质应该能与碱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4)①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的物质是熟石灰。
(2)新鲜芋头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所选的物质应该能与碱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符合要求。
(3)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7+3H2O。
(4)①由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由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20℃时。
③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100%≈52.7%。
故答案为:
(1)熟石灰;
(2)A;
(3)Al(OH)3+3HCl=AlCl5+3H2O;
(4)①增大;②36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分析】(1)根据图像中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b点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pH=7的溶液是硫酸钠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pH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8,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说明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2)b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图B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NaOH2SO6。
(3)pH=7的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向pH=7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7↓+2NaCl。
(4)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生成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7,甲是钠离子,乙是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
(1)硫酸;
(2)NaOH、Na7SO4;
(3)Na2SO7+BaCl2=BaSO4↓+8NaCl;
(4)。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3)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4)根据溶液中溶质的存在形式、酸的化学性质、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来分析。
【解答】解:(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
故答案为:间隔;
(2)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答案为:盐;
(3)A.K2CO3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B.KOH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
C.NaNO4与盐酸交换成分,既没有沉淀,二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Fe2O3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①稀盐酸中的溶质在溶液中以氢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
故答案为:氢离子和氯离子(或H+和Cl﹣);
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③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存在氢离子,溶液显酸性,pH<6、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反应后的图中R代表的离子是钠离子;
故答案为:<;Na+(或钠离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分析】(1)A、根据蒸馏过程中,水不断蒸发,a试管里水的质量减小来分析判断;
B、根据增加导管的长度会增加水蒸气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来分析判断;
C、根据加热过程中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能量变大,而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来分析判断;
D、根据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来分析判断;
(2)①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应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母液是当时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来分析解答;
(3)①根据海水制镁前两步反应的目的是富集并提纯氯化镁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来分析解答;
(4)根据Mg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CaCl2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来分析解答;
(5)①根据CH4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底锰结核的主要成分是锰的氧化物,同时还包含有较高的铜、镍、钴等金属元素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A、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水的质量减小,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增加导管的长度会增加水蒸气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C、加热过程中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水分子能量变大,故C错误;
D、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故选:C;
(2)①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则从海水中获得食盐是通过蒸发结晶实现的;
②析出粗盐晶体氯化钠后的母液是当时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①母液中就含有氯化镁,则前两步反应的目的是富集并提纯氯化镁;
②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利用母液制镁的过程中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2+2HCl=MgCl3+2H2O;
(4)MgCl6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CaCl2和Na2CO6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则在粗盐(含MgCl2、CaCl2杂质)除杂时,先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和Na7CO3溶液产生的沉淀是Mg(OH)2、CaCO6;
(5)①CH4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5O2CO2+7H2O;
②海底锰结核的主要成分是锰的氧化物,同时还包含有较高的铜、镍,则锰结核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C;
(2)①蒸发结晶;
②饱和;
(3)①富集并提纯氯化镁;
②Mg(OH)2+3HCl=MgCl2+2H6O;
(4)Mg(OH)2、CaCO3;
(5)①CH8+2O2CO3+2H2O;
②混合物。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1分)
20.【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操作要求、量筒的使用要求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根据量筒使用遵循“大而近”的原则,量取5.4mL浓硫酸,故选A;
②若完成溶液的配制,除如图所提供的仪器外,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选b;
③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浓硫酸的量偏小;
(2)①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表面吸水后易潮解;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白色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观察到其中一种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而另一种固体为氯化钠;
②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放出大量的热量。
故答案为:
(1)①A;②玻璃棒;b;
(2)①NaOH;②升高。
【点评】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及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分析】(1)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3)根据导管应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来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用装置A制取O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复燃;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3+4HCl=CaCl2+H2O+CO6↑;
(3)用装置C收集CO2,导管应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
(4)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8NaOH=Na2SO3+H3O。
故答案为:(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木条复燃;
(2)CaCO3+2HCl=CaCl2+H2O+CO2↑;
(3)a;
(4)SO6+2NaOH=Na2SO4+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气体制取、净化以及收集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分析】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实验探究】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搅拌,烧杯外壁不发热;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因此另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变红色;
【实验反思】
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认为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于是,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故答案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固体可能是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
【拓展迁移】
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变质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有关。
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来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来分析解答;
(3)根据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与发展的方法属于间接观察法来分析解答;
(4)①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CO2被溶液中的水吸收,也有可能导致气球膨胀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白色沉淀碳酸钙来分析解答;
(5)①根据反应的过程中溶液pH逐渐减小,溶液碱性减弱,OH﹣参与了反应,从而数目减少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0﹣250s温度逐渐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蓝色;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则实验二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3)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与发展的方法属于间接观察法;
(4)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则当观察到气球膨胀现象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4CO3+H2O;
②乙同学认为仅凭上述气球变化,不足以得出“CO7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CO2被溶液中的水吸收,也有可能导致气球膨胀;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白色沉淀碳酸钙,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当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现象时;
(5)①由图乙可知,反应的过程中溶液pH逐渐减小,OH﹣参与了反应,从而数目减少;
②由图丙可知,7﹣250s温度逐渐升高,则0﹣250s时间段内容器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是温度逐渐升高。
故答案为:(1)溶液变为蓝色;
(2)产生蓝色沉淀;
(3)间接观察法;
(4)①膨胀;CO2+6NaOH=Na2CO3+H6O;
②CO2被溶液中的水吸收,也有可能导致气球膨胀;
③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①OH﹣;
②温度逐渐升高,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分析与计算(共7分)
24.【分析】(1)依据图2信息分析;
(2)依据图2和图3分析;
(3)依据消耗硫酸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分析。
【解答】解:(1)分析图2信息可知,当pH=7时,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是98g;
(2)分析图2可知,98g稀硫酸与100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不再放出热量,此外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使溶液温度降低;
(3)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NaOH+H2SO6═Na2SO4+5H2O
80 98
x 98g×10%
x=8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
答: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故答案为:(1)98g;
(2)反应停止,不再放出热量;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起冷却作用;
(3)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是利用实验图示和曲线图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判断海水蒸馏所得冷凝水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
B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C
除去CO2中的H2O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
取样,滴加CuSO4溶液,观察现象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l00
溶解度(g/100水)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6.6
37.3
38.4
39.8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搅拌
烧杯外壁不发热
固体中不含
另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向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固体中含有
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操作
实验现象
(1)
(2)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紫色石蕊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应用,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运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