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三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三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情景应用与推理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一带一路”造福世界。下列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泥土烧制陶瓷B.指南针用于航海
C.粮食酿制酒精D.黑火药的爆炸
2.(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药品
C.验满氧气D.滴加少量液体
3.(3分)2023年9月21日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下列能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硫D.氦气
4.(3分)磷灰石陶瓷性质优良,可制造人造骨和人造假牙。这里的“磷”指的是( )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5.(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3分)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体积变大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的分子不同
7.(3分)2020年12月初,考古发掘队在三星堆遗址5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举世绝美的黄金面具。已知金(A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金(Au)属于非金属单质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9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
D.该原子的核内有79个中子
8.(3分)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差
C.拉瓦锡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D.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9.(3分)《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田七氨酸属于氧化物
B.田七氨酸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氮分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D.田七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10.(3分)铪可用作航天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铪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72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178.5g
D.二氧化铪的化学式为O2Hf
11.(3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Ⅰ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变化Ⅰ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
C.变化Ⅲ为化学变化
D.图中A为混合物,B为化合物
12.(3分)小华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等量氯酸钾相比( )
A.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13.(3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催化剂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同一种元素
14.(3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表示中错误的是( )
A.物质是微粒构成的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空气组成
D.原子结构模型
15.(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图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②图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③图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④图完全分解等质量的过氧化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大题,16、17题每空一分,其余每空2分,共24分)
16.(4分)现有下列几种物质:A.稀有气体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请用合适的物质代号填空(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选择题区域)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2)常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且是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 ;
(3)能用于炼钢、气焊和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
(4)可用在城市霓虹灯的是 。
17.(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元素: ;
(2)3个硫离子: ;
(3)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 ;
(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8.(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名称是 ,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纵行的原因是 ;
(2)X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 ;
(3)近年来,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和粒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3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B.一个H3分子是由3个氢原子构成
C.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由于H3和H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性质相同
19.(8分)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空气的成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 处。
(2)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3)写出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空气的保护:图丙是某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的是 。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情景应用与推理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0.(6分)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取2g氯酸钾固体10份,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测得生成2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分析上述数据,利用此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 。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现在集气瓶中装入,再用氧气将水排尽,此时所得氧气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体积分数 。
(3)实验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氯酸钾分解过程如图1,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由图2可知,氯酸钾分解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365℃)。
21.(6分)有A、B、C、D、E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为黑色固体,A、C为无色液体(“—”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互相转化,省略部分反应条件。)
(1)写出A的化学式: 。
(2)B在A的反应中起的作用可能是: 。
(3)D和E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22.(8分)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下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G装置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填“c”或“d”)端通入。
23.(6分)用如图1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证明b气体的方法是 。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3)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填序号)
五.计算题(5分)
24.(5分)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 g。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三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道,每道3分,共45分)
1.(3分)“一带一路”造福世界。下列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泥土烧制陶瓷B.指南针用于航海
C.粮食酿制酒精D.黑火药的爆炸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烧制陶瓷过程中包含着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指南针指引航海是利用物质的磁性指示南北,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制酒精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
D、黑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气体物质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药品
C.验满氧气D.滴加少量液体
【分析】A、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滴加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通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B、倾倒液体时,瓶口应紧挨试管口,图中操作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木条复燃,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
D、胶头滴管加液时,更不能接触容器,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2023年9月21日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下列能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硫D.氦气
【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用途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故A正确;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B错误;
C、二氧化硫有毒,故C错误;
D、氦气不能供给呼吸,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加强对物质用途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分)磷灰石陶瓷性质优良,可制造人造骨和人造假牙。这里的“磷”指的是( )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分析】这里的“磷”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组成元素。
【解答】解:这里的“磷”是强调物质的宏观组成,指的是组成元素、分子。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类别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燃烧,而不是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3分)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体积变大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的分子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
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C、不管是气体还是固体,故解释不正确;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故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3分)2020年12月初,考古发掘队在三星堆遗址5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举世绝美的黄金面具。已知金(A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金(Au)属于非金属单质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9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
D.该原子的核内有79个中子
【分析】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金属于金属元素。
B、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9。
C、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原子的核外有79个电子。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97﹣79=118。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8.(3分)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差
C.拉瓦锡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D.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分析】A、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B、根据空气污染的知识来分析;
C、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
D、根据空气污染物来分析。
【解答】解:A、工业上是利用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故B说法正确;
C、拉瓦锡实验证明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故C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不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制氧气的原理、空气污染的知识、空气的组成等是解题的关键。
9.(3分)《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田七氨酸属于氧化物
B.田七氨酸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氮分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D.田七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田七氨酸是由田七氨酸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
D、根据田七氨酸化学式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田七氨酸是由田七氨酸分子构成,1个田七氨酸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8个氮分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由化学式可知,田七氨酸碳、氢、氮,不是质量比是5:8:2:5;
D.由化学式可知,田七氨酸是由碳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3分)铪可用作航天材料,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铪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72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178.5g
D.二氧化铪的化学式为O2Hf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原子中,由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故其核电荷数为72;
B、铪元素为钅字旁,故B错误;
C、由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 178.5,不为g;
D、书写化学式时,非金属元素在右面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3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Ⅰ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变化Ⅰ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
C.变化Ⅲ为化学变化
D.图中A为混合物,B为化合物
【分析】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属于化合反应。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 I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
C、变化Ⅲ中只是微粒间隙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D、A中有两种分子;B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3分)小华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等量氯酸钾相比( )
A.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解答】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反应速率加快。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3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催化剂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同一种元素
【分析】A、根据带正电的粒子分析;
B、根据单质定义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D、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如质子;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化学反应前后,但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H2O和NH3,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构成粒子、物质的分类、元素的概念以及催化剂的特点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3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表示中错误的是( )
A.物质是微粒构成的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空气组成
D.原子结构模型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B、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C、根据空气中的成分及其含量来分析;
D、根据原子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分别是氧、硅、铝、铁,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
C.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的N2和21%O2,还有3%的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
D.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含量以及原子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5.(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图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②图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③图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④图完全分解等质量的过氧化氢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图像不正确;
B、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减小,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小,故图像不正确;
D、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率,故图像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图像的分析,理解相关反应为解答该体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大题,16、17题每空一分,其余每空2分,共24分)
16.(4分)现有下列几种物质:A.稀有气体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请用合适的物质代号填空(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选择题区域)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D ;
(2)常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且是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 B ;
(3)能用于炼钢、气焊和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C ;
(4)可用在城市霓虹灯的是 A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D;
(2)氮气是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答案为:B;
(3)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以供给呼吸、气焊和医疗急救;
(4)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有色光,所以作电光源、闪光灯等的是稀有气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性质决定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7.(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元素: Al ;
(2)3个硫离子: 2S2﹣ ;
(3)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 KO3 ;
(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O2 。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要“一大二小”,进行分析。
(2)根据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价书写在氯酸钾化学式中氯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1)元素符号的书写要“一大二小”,所以铝元素表示为Al;
(2)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3个硫离子就是在硫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42﹣;
(3)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书写在氯酸钾化学式中氯元素符号的正上方O3;
(4)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2。
故答案为:(1)Al;
(2)7S2﹣;
(3)KO2;
(4)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8.(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中,①所示元素的名称是 氮 ,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纵行的原因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2)X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 O ;
(3)近年来,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和粒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H3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B.一个H3分子是由3个氢原子构成
C.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由于H3和H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性质相同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来分析;
(2)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
(3)根据粒子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是7号元素;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纵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X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O,得到7个电子变成氧离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3)A、H3和中的质子数都为5、2,故说法错误;
B、一个H3分子是由7个氢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
C、构成H3分子的原子是氢原子,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结构示意图是,故说法错误;
D、由于H3和H3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O;
(3)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9.(8分)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空气的成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 1 处。
(2)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 。
(3)写出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4)空气的保护:图丙是某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的是 AB 。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1处;
(2)AB段红磷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气体受热膨胀使压强增大;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4)A、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的颗粒物,可以减少PM6.5的排放,故A符合题意;
B、煤的燃烧会向空气中排出可吸入颗粒物2.2的排放,故B符合题意;
C、减少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空气中的PM2.5无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8。
(2)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
(3)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AB。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三、情景应用与推理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0.(6分)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取2g氯酸钾固体10份,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测得生成2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分析上述数据,利用此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 1:4 。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现在集气瓶中装入,再用氧气将水排尽,此时所得氧气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体积分数 60% 。
(3)实验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氯酸钾分解过程如图1,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由图2可知,氯酸钾分解温度 高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365℃)。
【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解答】解:(1)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1:4时,生成200mL氧气只用了117秒,则利用此法制取氧气;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五分之一,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四,再用氧气将水排尽;
(3)由图2可知,装置开始加热后,说明此时没有氧气生成,400℃时,说明此时氯酸钾开始分解3的熔点为365℃,因此氯酸钾先熔化后分解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
故答案为:(1)1:4。
(2)60%。
(3)高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6分)有A、B、C、D、E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为黑色固体,A、C为无色液体(“—”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互相转化,省略部分反应条件。)
(1)写出A的化学式: H2O2 。
(2)B在A的反应中起的作用可能是: 催化作用 。
(3)D和E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氧气水 。
【分析】根据B为黑色固体,A、C为无色液体,A在B的作用下可以生成C,则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C为水;D、E为无色气体,A可以生成D,C与D可以相互转化,D为氧气,D与E可以反应,C与E可以相互转化,E为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解答】解:(1)B为黑色固体,A、C为无色液体,则A为过氧化氢,C为水;D,A可以生成D,D为氧气,C与E可以相互转化,经过验证,所以A为过氧化氢2O2;
(2)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加速反应的进行;
(3)D和E反应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
故答案为:(1)H8O2;
(2)催化作用;
(3)氢气+氧气水。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22.(8分)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水槽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代号,下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3)G装置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c (填“c”或“d”)端通入。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b为水槽;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用G装置收集时。
故答案为:(1)水槽;
(2)A;高锰酸钾;
(3)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6分)用如图1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证明b气体的方法是 带火星木条放在b管的尖嘴口出,若复燃则为氧气 。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3)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④③①② 。(填序号)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接通电源,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a:b=2:1,b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则证明是氧气;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3)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分子。
故答案为:
(1)带火星木条放在b管的尖嘴口出,若复燃则为氧气;
(2)水氢气+氧气;
(3)④③①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五.计算题(5分)
24.(5分)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 。
(2)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3:12 。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 0.6 g。
【分析】(1)根据碳酸钙的化学式来分析;
(2)利用碳酸钙的化学式及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
(3)根据标签中的成分可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利用钙元素在碳酸钙中的质量分数来计算。
【解答】解:(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
(2)由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则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7=40:12:48=10:3:12;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2g×75%×。
故答案为:(1)100;(2)10:3:1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周期
1H
2He
第二周期
3Li
4Be
5B
6C
①
8O
9F
10Ne
第三周期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20
1:10
1:6
1:5
1:4
1:3
1:2
2:3
1:1
3:2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235
186
162
147
117
143
160
211
160
244
第一周期
1H
2He
第二周期
3Li
4Be
5B
6C
①
8O
9F
10Ne
第三周期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20
1:10
1:6
1:5
1:4
1:3
1:2
2:3
1:1
3:2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235
186
162
147
117
143
160
211
160
24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五校联考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前山片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共4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前山片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