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运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B.门捷列夫C.道尔顿D.牛顿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制运载火箭所需要的燃料B.飞船上氧气的制造
C.确定飞船的运行轨道D.研究运载火箭外层的耐高温涂料
3.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B.物质有光和热现象产生就一定起化学变化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4.国宝级文物“东汉说唱俑”憨态可掬,形象生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从物质变化角度分析,下列一个过程与另外三个所发生的变化不同的是( )
A.夯土和泥B.烧造为俑C.捏塑成形D.出土清洗
5.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以现代创新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句中都蕴含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6.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天工开物》——凡海盐,见水即化
B.《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煤作燃料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某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8.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9.下面有关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火焰上方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白烟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发出黄色火焰D.蜡烛内焰最明亮
10.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臭氧层遭到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某同学查阅资料后提出“臭氧层遭到破坏可能与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物质有关”,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分析解释C.获取证据D.形成假设
1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B.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D.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12.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1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B.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水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D.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15.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2mL-4mLB.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1/3
C.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D.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6.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值得肯定的是( )
A.小茗同学乐于助人,用酒精灯帮阳阳同学引燃酒精灯
B.进入实验室后,阳阳看到了,于是尝了一小口
C.阿志今年十四岁,看了《最好的我们》,于是偷偷去化学实验室把钠拿出来了
D.木木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17.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识的是( )
A.AB.BC.CD.D
18.如图所示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连接装置B.固体药品
C.取用石灰水D.加热固体
19.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碳的单质都是黑色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20.丁丁用试管作实验,实验不同,试管口的朝向也不同(如图)。丁丁正确的做法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如图①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如图③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如图④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先如图②再如图③最后如图①
A.abB.cdC.bdD.abcd
二、科普阅读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通常状况下,金属铱是银白色的固体,熔点为2410℃,沸点为4130℃,密度为22.428。金属铱硬而脆,很难进行机械加工,但在高温下可被压成薄片或拉成细丝。铱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块状金属铱在空气中加热会形成二氧化铱薄膜。
(1)金属铱在高温下被压成薄片或拉成细丝的过程中主要发生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金属铱在空气中加热形成二氧化铱薄膜的过程中主要发生_______。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2)写出一条金属铱的物理性质:_______。
(3)写出一条金属铱的化学性质:_______。
三、实验题
22.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然后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实验结论】(3)猜想_______(填“1”或“2”)正确。
23.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
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实验I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_______。
(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2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2所示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_______。
深度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测与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填编号),但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填编号)。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心),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填编号)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填编号),因为_______。
四、填空题
24.用图示中的“关键词”填空:(用化学符号填空)
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_______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_______和_______是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大量_______聚集而成的,其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的_______聚集而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也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
25.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_____;C_______;H_______;E_______;F_______。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①用于加热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
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
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所用仪器是_______;
④量取30ml液体的仪器有_______;
⑤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_______;
⑥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_______;
⑦用于分离、过滤和导流液体的是_______;
⑧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___。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B中的错误操作_______。
(2)如图D所示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该操作会使所取液体实际体积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读数。正确定量取液体体积需要的仪器为_______和_______。
(3)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a.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_;
b.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朝向手心_______;
c.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_______。
(4)小明在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请列举1点)。
(5)用如图2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手紧握试管壁,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甲”或“乙”或“丙”)。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屠呦呦运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因其在中草药成分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项正确。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D、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故选项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A、研制运载火箭所需要的燃料涉及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化学原理制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B、飞船上氧气的的制造涉及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化学原理制取氧气,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C、确定卫星的运行轨道没有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D、研制运载火箭外层的耐高温涂料涉及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化学原理制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故选:C。
3.答案:C
解析:
4.答案:B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A
解析:A、海盐溶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B、胆矾为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将变为水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D
解析:
8.答案:A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A。
9.答案:C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B、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而不是白烟,故选项错误。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发出黄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时产生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故选项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科学探究过程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根据题目信息,臭氧层遭到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某同学查阅资料后提出“臭氧层遭到破坏可能与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物质有关”,是对臭氧层遭到破坏的假设性解释,因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故选项做法正确。B、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或同学、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故选项做法正确。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根据产生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故选项做法正确。D、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故选项做法错误。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吸入的空气中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造成的,选项A错误;B、相同体积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滴入相同滴数澄清石灰水后,生成的白色浑浊物就越多。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选项B正确;C、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不全部是二氧化碳,选项C错误;D、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但该实验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选项D错误。故选:B。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C
解析:A、表示物质有毒,属于危险化学品,不符合题意;B、表示物质有腐蚀性,属于危险化学品,不符合题意;C、表示物质是易爆物品,属于危险化学品,不符合题意;D表示节约用水,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符合题意;选D。
18.答案:B
解析:A、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并弄伤手指,图中操作错误;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C、倾倒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
19.答案:B
解析: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大小相同,故A错误;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是空间网状结构,石墨是层状结构,故B正确;C、碳的单质不一定都是黑色,金刚石是无色的,故C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它们的相互转化,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
20.答案:B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故错误;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应垂直向上,故错误;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故正确;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可使试管平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使药品滑到试管底部,故正确。故选:B。
21.答案:(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无新物质生成
(2)通常状况下,金属铱是银白色的固体,熔点为2410℃,沸点为4130℃,密度为22.428等
(3)铱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块状金属铱在空气中加热会形成二氧化铱薄膜
解析:(1)金属铱在高温下被压成薄片或拉成细丝,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金属铱在空气中加热形成二氧化铱薄膜,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通常状况下,金属铱是银白色的固体,熔点为2410℃,沸点为4130℃,密度为22.428,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3)铱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块状金属铱在空气中加热会形成二氧化铱薄膜,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2.答案:(1)水雾(或水珠);二氧化碳;化学
(2)发热(或发烫);物理
(3)2
解析:(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则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或水珠);
蜡烛燃烧生成的新物质为二氧化碳与水;该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2)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用手触摸灯泡会感觉发热(或发烫);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则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3)根据上述的两个实验分析可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则猜想2正确。
23.答案:(1)蜡烛火焰外焰的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温度
(2)白烟燃烧
(3)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深度探究:(1)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干扰白烟的检验(或刚熄灭的蜡烛周围有残余的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B
(3)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
解析:(1)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铁纱窗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温度;
(2)结论是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则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白烟燃烧;
(3)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吸水后变为蓝色,则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实验Ⅱ的改进,与实验Ⅱ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是为了验证二氧化碳,验证猜想A是否正确,但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干扰白烟的检验;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B;
(3)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这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AB,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
24.答案:;H;O;;H;
解析:
25.答案:(1)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量筒;坩埚钳
(2)①C
②A
③E
④E和F
⑤G
⑥H
⑦D
⑧B
解析:(1)B是烧杯,C是酒精灯,H是胶头滴管,E是量筒,F是坩埚钳;
(2)①用于加热药品的仪器是酒精灯;
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
③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④量取30mL液体的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⑤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药匙;
⑥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坩埚钳;
⑦用于分离、过滤和导流液体的是漏斗;
⑧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
26.答案:(1)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
(2)大于;量筒;胶头滴管
(3)试剂倒流腐蚀胶帽;液体流出瓶外,腐蚀标签;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4)试管没有预热(合理即可)
(5)甲;丙
解析:
A
B
C
D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____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铁纱窗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
(1)
Ⅱ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2)
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
Ⅲ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九年级(上)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八年级化学试题docx、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八年级化学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多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