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第1页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第2页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文详解
    论语十二章 〔先秦〕 孔子及其弟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译文: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课下注释:
    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喻:通晓,明白。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质:质朴。
    文:文饰。
    史:虚浮不实。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毅: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譬如:比如。
    篑(kuì):盛土的筐子。
    止:中止,停止。
    往:前进。
    知:聪明;智慧。
    忧:忧愁。
    惧:害怕,恐惧。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小子:指学生们。
    观:观察力。
    怨:讽刺。
    迩(ěr):近。
    就:靠近。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
    复礼:归于礼。
    3、赏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论语的思想核心是“仁”,也就是爱人。主张与人为善,以礼相待,人际和谐。实现的途径是“忠恕”之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在政治上的主张是礼治,“礼之用,和为贵”,其最高社会理想是建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论语鼓励人们修身立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成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
    专项练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贤思齐焉 ③可以群 ④远之事君
    ⑤邻之厚 , 君之薄也 ⑥择善而从之 ⑦草菅人命
    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 ②⑤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3.下列句子中,对《论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乡土;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恩惠。
    B.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选择没仁德的住处,怎么能是聪明呢?
    C.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D.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之后才付诸行动。孔子听到了,说:“再多想几次,这就可以了。”
    4.下列各项中,对《论语》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成于众手,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记述者 以孔门弟子为主,也有孔门以外的人。《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B.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强调的是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突出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提倡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这些 言简意赅的言论,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是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C.孔子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富于感情的人,他的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懒觉的学生(如子路)“朽木不可雕”,也会对他欣赏的学生(如颜回)连连称赞;他对不以为然的举动会“莞尔而笑”后再解释,他也会在别人误会他时急得对天发誓。
    D.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应该先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再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敏于事而慎于言 ①敏:机敏 ②慎:谨慎
    B. 质胜文则野 ①文:华美、文采 ②野:不受拘束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喻:比喻 ②利:利益
    D. 迩之事父 ①迩:近 ②事:侍奉
    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A.“敬事而信”,要求执政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信任老百姓。
    B.“节用而爱人”就是执政者要节约用度,爱护下属人民。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C.“使民以时”,施政应立足于百姓,充分考虑人民利益,役使百姓应该不违背农时。
    D.孔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其基本思想仍是“为政以德”。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的经典妙句、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论语·阳货》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话概括了《诗经》这部书的四种作用。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①!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卫灵公》)
    (注)①史鱼、蘧伯玉:都是卫国的大夫。史鱼以耿直敢言、公正无私著称,是刚直不阿的典型。蘧伯玉也以正直著称,但他内直而外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能屈能伸,通权达变。
    根据第(1)则材料,子路“出仕”的目的是________,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________的精神。

    请根据第(2)则材料,评价孔子的出仕观。
    [新高考导向原创题]材料(1)中,子路的义利观与课文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强调的是否一致?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行:做,实践。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施:施加。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济:帮助,接济。
    D.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弘扬。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
    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
    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世家(节选)
    司马迁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般、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 , 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推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年七十三。
    (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约:规范
    B.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没:同“殁”,死去
    C.约其文辞而指博 指:指导
    D.笔则笔 , 削则削 笔:写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B.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C.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D.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雅”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颂”是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
    B.“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C.中国古代采用多种纪年法。春秋战国时期用王公年次纪年法,比如哀公十四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多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康熙元年;另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纪年法等。
    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记述了孔子把古代留传下来的三千多首诗,按礼义的标准进行删选,编定了《诗经》,从而完成了“六艺”的编修。
    B.达巷党人称赞孔子博学多才,不专于一家。孔子曾总结个中原因,说他不被当世所用,反而变得多才多艺。
    C.文章表明,孔子对一些历史事实进行了删削、变动和修饰,他知道,后世会因这种春秋之义而怪罪他。
    D.本文记述孔子晚年的学术活动与言论,突出了孔子高深的学问与德行,虽属客观记述,但可以看出作者对孔子的肯定与赞扬。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
    ②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③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什么没有成功?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们可以发现孔子非常看重对《诗》的学习,那么《诗》真的是一个人提高修养所必须研读的吗?
    12.“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3.阅读《论语十二章》中的内容,按照要求答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孔子的回答中连用“其”“乎”两个语气词有何作用?
    14.如何理解孔子的这句话?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5.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根据要求答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这段话中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16.分析《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句子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论语〉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论及了“文”与“质”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18.概括分析《论语》中这句话的含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9.阅读《论语十二章》,根据要求答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在这一章中阐述什么道理?
    20.阅读 《论语》十二章,你认为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题号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阅卷人

    二、默写
    得分

    阅卷人

    三、文言导读
    得分

    阅卷人

    四、文言文阅读
    得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知识点汇总
    课文详解
    论语十二章 〔先秦〕 孔子及其弟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译文: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课下注释:
    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喻:通晓,明白。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质:质朴。
    文:文饰。
    史:虚浮不实。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毅: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譬如:比如。
    篑(kuì):盛土的筐子。
    止:中止,停止。
    往:前进。
    知:聪明;智慧。
    忧:忧愁。
    惧:害怕,恐惧。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小子:指学生们。
    观:观察力。
    怨:讽刺。
    迩(ěr):近。
    就:靠近。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
    复礼:归于礼。
    3、赏析: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论语的思想核心是“仁”,也就是爱人。主张与人为善,以礼相待,人际和谐。实现的途径是“忠恕”之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在政治上的主张是礼治,“礼之用,和为贵”,其最高社会理想是建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论语鼓励人们修身立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成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
    专项练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贤思齐焉 ③可以群 ④远之事君
    ⑤邻之厚 , 君之薄也 ⑥择善而从之 ⑦草菅人命
    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 ②⑤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3.下列句子中,对《论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乡土;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恩惠。
    B.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选择没仁德的住处,怎么能是聪明呢?
    C.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D.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之后才付诸行动。孔子听到了,说:“再多想几次,这就可以了。”
    4.下列各项中,对《论语》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成于众手,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记述者 以孔门弟子为主,也有孔门以外的人。《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B.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强调的是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突出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提倡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这些 言简意赅的言论,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是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C.孔子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富于感情的人,他的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懒觉的学生(如子路)“朽木不可雕”,也会对他欣赏的学生(如颜回)连连称赞;他对不以为然的举动会“莞尔而笑”后再解释,他也会在别人误会他时急得对天发誓。
    D.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应该先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再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敏于事而慎于言 ①敏:机敏 ②慎:谨慎
    B. 质胜文则野 ①文:华美、文采 ②野:不受拘束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喻:比喻 ②利:利益
    D. 迩之事父 ①迩:近 ②事:侍奉
    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A.“敬事而信”,要求执政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信任老百姓。
    B.“节用而爱人”就是执政者要节约用度,爱护下属人民。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C.“使民以时”,施政应立足于百姓,充分考虑人民利益,役使百姓应该不违背农时。
    D.孔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其基本思想仍是“为政以德”。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的经典妙句、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论语·阳货》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话概括了《诗经》这部书的四种作用。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①!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卫灵公》)
    (注)①史鱼、蘧伯玉:都是卫国的大夫。史鱼以耿直敢言、公正无私著称,是刚直不阿的典型。蘧伯玉也以正直著称,但他内直而外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能屈能伸,通权达变。
    根据第(1)则材料,子路“出仕”的目的是________,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________的精神。

    请根据第(2)则材料,评价孔子的出仕观。
    [新高考导向原创题]材料(1)中,子路的义利观与课文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强调的是否一致?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行:做,实践。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施:施加。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济:帮助,接济。
    D.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弘扬。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
    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
    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世家(节选)
    司马迁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般、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曰:“子云‘不试,故艺’。”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 , 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推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年七十三。
    (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约:规范
    B.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没:同“殁”,死去
    C.约其文辞而指博 指:指导
    D.笔则笔 , 削则削 笔:写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B.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C.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D.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雅”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颂”是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
    B.“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C.中国古代采用多种纪年法。春秋战国时期用王公年次纪年法,比如哀公十四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多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康熙元年;另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纪年法等。
    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记述了孔子把古代留传下来的三千多首诗,按礼义的标准进行删选,编定了《诗经》,从而完成了“六艺”的编修。
    B.达巷党人称赞孔子博学多才,不专于一家。孔子曾总结个中原因,说他不被当世所用,反而变得多才多艺。
    C.文章表明,孔子对一些历史事实进行了删削、变动和修饰,他知道,后世会因这种春秋之义而怪罪他。
    D.本文记述孔子晚年的学术活动与言论,突出了孔子高深的学问与德行,虽属客观记述,但可以看出作者对孔子的肯定与赞扬。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
    ②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③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什么没有成功?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我们可以发现孔子非常看重对《诗》的学习,那么《诗》真的是一个人提高修养所必须研读的吗?
    12.“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3.阅读《论语十二章》中的内容,按照要求答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孔子的回答中连用“其”“乎”两个语气词有何作用?
    14.如何理解孔子的这句话?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5.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根据要求答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这段话中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16.分析《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句子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论语〉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论及了“文”与“质”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18.概括分析《论语》中这句话的含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9.阅读《论语十二章》,根据要求答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在这一章中阐述什么道理?
    20.阅读 《论语》十二章,你认为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①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人。②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齐。③群:名词用作动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变得合群。④事:名词用作动词,为……做事,侍奉。⑤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⑥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建议。⑦草: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小草。故①⑥/②⑤/③④/⑦分类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根据字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词语的词性;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最好还是平时多积累。
    2.【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平时要注意积累。解答时要做到词不离句,看放入句中是否通顺。①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③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⑤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故①②③全都属于古今同义。故选C。
    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3.【答案】 D
    【解析】D项,“再多想几次,这就可以了”理解错误。再,是两次的意思。意思应为“孔子说:考虑两次,这就可以了。”
    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学生平时应多背诵和理解名句名篇,增加文学常识储备量。
    4.【答案】 C
    【解析】睡懒觉的是公冶长。
    5.【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A项,句意是: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①敏:勤勉。B项,句意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②野:粗野、鄙俗。C项,句意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①喻:知晓,明白。D项,句意是:近可以事奉父母。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一词多义是一个重要文言现象。解答此题时可采用联想推断法,如联想课文语句和成语、依照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意等来判断,同时联系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6.【答案】 A
    【解析】A.就应当严肃认真、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讲求信用,而不欺愚百姓;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答案】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己所不欲;勿施于入
    (5)《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弘”“施”“知”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答案】
    (1)行其义(“践行大义”或“践行君臣之义”等类似意思均可);知其不可而为之
    (2)这则材料体现了孔子坚持积极行义,又灵活变通的出仕观。孔子的出仕观值得肯定,孔子终身都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在实际行动中遵循用行舍藏(灵活变通)的原则,可以从中获得借鉴与启发。
    (3)①材料(1)中,子路认为君子出仕为官即为行义,否则“不仕无义”;②课文中这句话,孔子意在强调重义而轻利的价值观取向,同时指出“义”与“利”对立的背后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从文中“君子之仕也,特其义也”可知子路“出仕”的目的是“行其义”;子路批评“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而“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则体现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并翻译文本,结合关键词句分析文本观点,然后进行正确评价。在孔子看来,史鱼、蘧伯玉都是贤臣,但蘧伯玉更合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君子之道。由此也可见儒学主张通权达变的一面,并不完全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的出仕之道既包涵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持,又包含着灵活变通的原则,这启示我们日常生活中、制定理想目标时,既要坚定,又要学会据时而变。
    (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观点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并翻译文本,结合关键词句分析文本观点,然后比较题干中子路的义利观与课文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强调的是否一致。注意抓住材料(1)和课文中关于“义”的论述,分析其语境中的含义并加以阐述。材料(1)中,“不仕无义”说明不出仕是不合乎义的。“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说明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尽应尽之责。“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说明君臣间的大义,不能废除。君子不能为了不玷污自身而不出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强调君子应当重义轻利,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附参考译文】
    子路说:“不出仕是不合乎义的。长幼间的节度,尚且不可能废除;君臣间的大义,怎么能废除呢?你原想不玷污自身,却不知道这样隐居便是忽视了君臣间的伦理关系。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尽应尽之责。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去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9.【答案】
    (1).D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附参考译文】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说:“如果一个人能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而且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这人怎么样?可以说他有仁德了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论语·雍也》)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论语·述而》)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论语·泰伯》)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
    (《论语·卫灵公》)
    10.【答案】
    (1)C
    (2)B
    (3)A
    (4)C
    (5)①老师在文献方面的成绩很显著,我们是知道的。老师谈论有关天道与人的命运(的深微见解),我们就不知道了。②这种贬抑责备的大义,后来有的国君加以称述并推广开来。《春秋》的义法在天下通行,天下那些乱臣奸贼就都害怕起来了。③后人了解我将因为《春秋》,后人怪罪我也将因为《春秋》。
    (6)①春秋末期,时局动荡,各诸侯国的施政目的是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并为此而展开了激烈的纷争。②孔子宣传的政治主张,是希望君主能够施行仁政,倡导礼仪,感化他人,不要战争,这与当时诸侯国国君想法是不一致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约其文辞而指博,意思是“文辞简约而旨意广博”,“指”是通假字,同“旨”,主旨、意旨。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是: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采用我的主张。夏人死了,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其中,“矣”字是句末虚词,后面断开,排除AD项;“莫能宗予”一句中,“予”是“宗”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后面断开;排除ACD项。故选B。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雅”和“颂”解说错误。“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雅”是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后世会因这种春秋之义而怪罪他”理解错误。原文是“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孔子说:“后人了解我将因为《春秋》,后人怪罪我也将因为《春秋》。” 故选C。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 “性命”:“人的命运”;“得闻”:能够知道。 “举而开之”:“称述并推广开来”;“行”:“通行”。 “知”:了解;罪:名词用作动词,怪罪;以:因为。
    (6)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分析孔子失败原因,要注意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大背景——时局动荡,诸侯纷争;其次要分析孔子主张的儒家思想本身是否是诸候国国君所想要的,显然是孔子一厢情愿,非诸侯国国君所想要的。具体语句有“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附参考译文】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把重复的删掉了,选取其中合于义的用于礼义教化,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叙述殷、周两代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的政治缺失,而开头的则是叙述男女夫妇关系和感情的诗篇,所以说“《关雎》这一乐章作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作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作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作为《颂》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能将其演奏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先王的)礼乐制度从此才恢复旧观而得以称述,王道完备了,孔子也完成了被称为“六艺”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编修。
    子贡说:“老师在文献方面的成绩很显著,我们是知道的。老师谈论有关天道与人的命运(的深微见解),我们就不知道了。”颜渊感慨地长叹一声说:“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问,越觉得它无比崇高,越是钻研探讨,越觉得它坚实深厚。看见它时在前面,忽然间又在后面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人,用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仪来规范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已经竭尽了我的才力,我现在也好像有所建树,但老师的学问却依然高立在我的面前。虽然我也想追赶上去,但是不可能追得上。”达巷这个地方的人(对我)说:“孔子伟大啊,他博学多才却不专于一家。”孔子听了这话之后说:“我要专于什么呢?是专于驾车?还是专于射箭?我看还是专于驾车吧。”子牢说:“老师曾说‘我没有被当世所用,所以才学会了这许多的技艺’。”
    孔子说:“不成啊,不成啊,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没有留下好的名声。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还有什么东西能留给后人呢?”于是根据鲁国的史书作了《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包括鲁国十二个国君。以鲁国为中心记述,尊奉周王室为正统,以殷商的旧事为借鉴,推而上承夏、商、周。文辞简约而旨意广博。所以吴、楚的国君自称为王的,在《春秋》中仍贬称为“子”;(晋文公)在践土与诸候会照,实际上是召周襄王入会,而《春秋》中却避讳说“周天子巡狩来到河阳”。推展这类事例的原则,作为衡量当时人行事违背礼法与否的标准。这种贬抑责备的大义,后来有的国君加以称述并推广开来。《春秋》的义法在天下通行,天下那些乱臣奸贼就都害怕起来了。
    孔子任司寇审理诉讼案件时,文辞上有可与别人商讨的时候,他从不独自决断。到了写《春秋》时就不同了,应该写的一定写上去,应当删的一定删掉,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字的弟子一句话也不能给他增加。弟子们学习《春秋》,孔子说:“后人了解我将因为《春秋》,后人怪罪我也将因为《春秋》。”
    第二年,子路死在卫国。孔子生病了,子贡请求看望他。孔子正挂着拐杖在门口休闲散步,说:“赐,你为什么来得这样迟啊?”孔子于是叹息,随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他边唱边流下了眼泪。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采用我的主张。夏人死了,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莫,我原本就是殷商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死了,享年七十三岁。
    11.【答案】
    观点一:是必须研读的。孔子认为,不学习《诗》,就没有办法说话,学《诗》能知言善语,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
    观点二:不是必须研读的。孔子只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要学习《诗》的建议,孔子看重《诗》,其本质是对教化和德行的重视。如果一个人通过其他途径能够获得相关的教育,不一定必须研读这部书。
    【解析】
    《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及《诗》:比如“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认为不学习《诗》就没有办法说话,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进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比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即《诗》有三大功能,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
    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可以看出,孔子对《诗》有较高的评价。对于现代人来说,孔子所说的我们可以从《诗》中学习说话之道、认识鸟兽草木确实是有道理的,读《诗》确实对我们有好处。另一方面,孔子提倡读《诗》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说明孔子提倡读《诗》有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等级的目的,这在我们今天并无太大价值。本题为探究类题型,
    12.【答案】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思想所秉承的核心理念之一。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可见“恕”在这里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答案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思想所秉承的核心理念之一。
    本题考查理解《论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这需要考生在课下熟读《论语》,熟悉《论语》的内容及思想。
    13.【答案】 连用“其”“乎”两个语气词,看似表示推测,实则表达了肯定的观点。
    【解析】
    首先要理解设题句子的意思,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的回答是“大概就是‘恕’吧”;然后理解“其”“乎”表达的语气,“其”表揣测,大概,“乎”意思是“吧”,这两个语气词好像是表达揣测的语气,但实际上孔子了表达了很肯定的观点,因为孔子紧跟着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了进一步的解说,所以孔子这里看似推测,实则表达了肯定的观点。
    14.【答案】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要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把只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了义与利对立的义利观。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这是孔子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要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把只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了义与利对立的义利观。
    15.【答案】 连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了实现仁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分析反问句作用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两个反问句的意思,“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然后结合反问句的作用来分析选文中连用反问句的作用,反问句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从语段来看,这段话主要是说实现仁的意义,连用两个反问句则更是起到强调的作用。
    16.【答案】 这段话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和作者观点的能力。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品性过于质朴不加修饰,毫无文采,就会显得粗俗,过分追求文采,失去质朴的品性,就会显得虚伪、浮夸,只有文采和质朴的品性相互结合,比例恰当,才能成为谦谦君子。
    孔子认为既不能过于注重质朴,也不能过分追求文采,应该使其比例恰当,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因此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
    17.【答案】 孔子认为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能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解析】
    由“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知,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18.【答案】 孔子通过对外、内两方面的阐释,强调贤能之人是学习的对象,体现了反省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孔子对德行的重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理解文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这句话中,孔子通过对“见贤”与“见不贤”的阐释,从学习贤能之人和反省自己的角度,从外和内两方面突出了孔子对德行的重视。
    19.【答案】 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这一章的意思,然后看作者阐述了什么观点。“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意思是“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20.【答案】 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本句意为“上午明白了世间大道,就算是晚上就死了也没有遗憾了”,表示对道的渴求。“朝闻道,夕死可矣”之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的内涵,着重体现了“道”的重要性。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题号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阅卷人

    二、默写
    得分

    阅卷人

    三、文言导读
    得分

    阅卷人

    四、文言文阅读
    得分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测试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测试题,文件包含《氓》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氓》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时练习,文件包含《〈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