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归园田居》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无衣》《春江花月夜》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氓》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不存在词类活用的一项是,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课下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同“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赏析: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专项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复习训练
1.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 羽扇纶巾(guān)
B. 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
C. 针砭(biǎn) 粗糙(cā)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
D. 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
C. “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式。
D.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者的装束。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惊涛拍岸
B. 乍暖还寒时候
C. 一尊还酹江月
D. 赢得仓皇北顾
4.下列不存在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羽扇纶巾
B. —尊还酹江月
C. 贏得仓皇北顾
D. 尚能饭否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 大江东去,浪淘尽
B. 樯橹灰飞烟灭
C. 卷起千堆雪
D. 都门帐饮无绪
6.下列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不仅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7.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江东去(长江) 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
B. 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 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 一蓑烟雨任平生(沙湖道中雨) 已而遂晴(过一会儿)
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 故国神游(古战场)
8.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项是( )
A. 故垒西边
B. 已而遂晴,故作此
C. 故国神游
D. 故人西辞黄鹤楼
9.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拟人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10.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开篇从大处着笔,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并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B. “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态感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赤壁壮观的景物特点,也为下片追怀英雄人物周瑜渲染了气氛。
C. “小乔初嫁了”一句以美人衬英雄,显示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与上文中的“风流人物”“豪杰”相照应,也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
D. 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
1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人来到当年赤壁战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 词中年轻有为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鲜明对比。
C. “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指词人想象周瑜当年大破曹军的情景。
D. 此词用“大江”“惊涛”“千堆雪”等意象,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12.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至当年的赤壁战场。
C. “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13.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 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赤壁雄奇壮阔之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在全词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在词的下片中苏轼为何要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这首词的下阕集中笔墨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何仅写周瑜一人?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 , 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湖而逝去。
E.下片的结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
(2)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18.诗词鉴赏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 , 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阅卷人
二、默写
得分
阅卷人
三、诗歌鉴赏
得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知识点汇总
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课下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同“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赏析: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专项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复习训练
1.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 羽扇纶巾(guān)
B. 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
C. 针砭(biǎn) 粗糙(cā)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
D. 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
C. “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式。
D.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者的装束。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惊涛拍岸
B. 乍暖还寒时候
C. 一尊还酹江月
D. 赢得仓皇北顾
4.下列不存在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羽扇纶巾
B. —尊还酹江月
C. 贏得仓皇北顾
D. 尚能饭否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 大江东去,浪淘尽
B. 樯橹灰飞烟灭
C. 卷起千堆雪
D. 都门帐饮无绪
6.下列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不仅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7.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江东去(长江) 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
B. 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 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 一蓑烟雨任平生(沙湖道中雨) 已而遂晴(过一会儿)
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 故国神游(古战场)
8.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项是( )
A. 故垒西边
B. 已而遂晴,故作此
C. 故国神游
D. 故人西辞黄鹤楼
9.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拟人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10.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开篇从大处着笔,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并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B. “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态感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赤壁壮观的景物特点,也为下片追怀英雄人物周瑜渲染了气氛。
C. “小乔初嫁了”一句以美人衬英雄,显示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与上文中的“风流人物”“豪杰”相照应,也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
D. 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
1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人来到当年赤壁战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 词中年轻有为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鲜明对比。
C. “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指词人想象周瑜当年大破曹军的情景。
D. 此词用“大江”“惊涛”“千堆雪”等意象,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12.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至当年的赤壁战场。
C. “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13.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
D. 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赤壁雄奇壮阔之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上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在全词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在词的下片中苏轼为何要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这首词的下阕集中笔墨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何仅写周瑜一人?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 , 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湖而逝去。
E.下片的结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
(2)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18.诗词鉴赏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 , 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项,正确;
B项,笺(jiān)注,料峭(qià);
C项,针砭(biān);
D项,对称(chèn)。
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本题考查的是:笺、峭、砭、称等。
2.【答案】 C
【解析】“樯橹灰飞烟灭”句运用了借代修辞格式。“樯橹”代指船只。
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
3.【答案】 C
【解析】
A.无通假。译文: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
B.无通假。译文:一时觉暖一时觉凉。
C.“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D.无通假。译文: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4.【答案】 B
【解析】
A.“羽扇”名词作动词,执羽扇;
C.“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D.“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5.【答案】 C
【解析】C是词的比喻用法,其它都是名作状
6.【答案】 C
【解析】C.“卷”并非拟人手法。故C错误。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句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答题步骤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分析诗的第二句中哪个字运用巧妙,要从含义、手法、效果这三个方面组织答案。
7.【答案】 C
【解析】“烟雨”指江湖上烟波浩渺,雨丝风片的景象。
“一蓑烟雨任平生”为苏轼《定风波》之文眼,意境极高,表指此行之烟雨,实指纷繁人生的困境,他早已看透,无须再提。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
8.【答案】 B
【解析】 B项的“故”是“所以,因此”的意思,其余三项的“故”是“原来的,从前的,旧的”的意思。故B与其他意义不同。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一般着重考查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活用词。此处涉及一词多义现象。文言实词可能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等多种含义,平常要注意积累,做题时可以联系语境辨析判断正误。
9.【答案】 A
【解析】B.指词人想象当年周瑜大破曹军的情形。C.借代和比喻。D.文将(名士)的装束。
要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学和文化知识,注意积累。借喻与借代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万里的鸿鹄。
修辞效果不同,借喻重在形象美感,借代则靠相关联想来揭示事物的特征,以达到渲染气氛,将情感与形象融为一体的目的。
10.【答案】 D
【解析】D项,“英雄伟业不灭”分析错误,词的上片对像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11.【答案】 A
【解析】A项,“词人来到当年赤壁战场”有误,赤壁古战场的真正地址是有争议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作者用词严谨,很有分寸,不能判断为词人来到赤壁战场。故选A。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2.【答案】 C
【解析】C,“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樯橹”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意思的理解能力。特别是比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手法的辨别。
13.【答案】 D
【解析】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因而D项理解欠妥。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14.【答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尊”“酹”的书写。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
【答案】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全词起兴之笔,把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蓄势。“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过渡作用,总束上片,带起下片,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2)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且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配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解析】
(1)上片开头写浩荡的长江水向东流去,冲走了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作者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浪涛,触景生情,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下句中对“三国周郎”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上片的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是全词起兴之笔,把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为周郎出场蓄势。“江山如画”是用赞叹的语句总结了前面的写景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紧接着又用“一时多少豪杰”启下,自然引出下片“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即引出所要赞颂的英雄人物周瑜。该句在结构上是上下片的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景融为一体。
(2)这道题考的是“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小乔”是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中的妹妹。词中提到“小乔初嫁了”,他们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的神态。作者用“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束有黑丝带的头巾(纶巾),风度潇洒,从容指挥,在说笑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樯橹”代表曹军的战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神态。“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赤壁大战,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由衷赞赏、钦佩、向往之情。所以,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是为了刻画周瑜少年英俊,才华横溢,从容对敌的雄姿。此外,以美人“小乔”配英雄“周瑜”,衬托周瑜潇洒的一面。
【答案】
(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樯橹灰飞烟灭。景物特点:气势宏大、雄起壮丽。作用: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是借古事以抒怀。下阕由“遥想”领起,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难就。在此对比中表达了词人的郁愤和感慨。
(3)烘托:词中以“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用众多的豪杰来烘托周瑜,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映衬,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4)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
(5)B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重点是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就题目要求概括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先回答前面具体的问题,然后再对其作用做总体概括。
(2)本题考查评价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意在拿自己与周瑜比较,以显现出自己至今功业未成的忧愤。
(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烘托与映衬是本文的主要特色,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此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所写景物的地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来思考。
(5)“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怀。
【答案】
(1)A,B
(2)同:都是要用来作反衬。异:苏轼词是用周郎年少有为来衬托词人的老大无功;戴复古词是用周郎破曹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
【解析】
A这首词“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气势雄伟”,B应是对“赤壁战争”的描写,苏词简略,此词描写具体生动。
(2)注意答出“衬托”的手法,然后分析不同,一个是“正衬”,一个是“反衬”,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答案】
(1)此词上下阕皆先实后虚,实写了石头城、青山,离宫、辇路芳草、松径、鬼火等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以及歌女的歌舞、临镜等。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2)相同点:
①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怀古伤今。②对光阴虚掷的感伤。
不同点:
萨都剌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而苏词抒发自己的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考虑的有四个方面:修辞手法、写景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而题干中已经给了明确的手法,而考生只需要解析这种手法,也就是从技巧题的第二步开始,分析手法+表达效果。虚的就是回忆中的梦想中的未来世界的,只要不在眼前的都是虚的,依据这个原则到诗句中找提示性的词,比如上片的“惟有青山如壁”“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可见中间都是昔日之事“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下片“伤心千古”可见前面“歌舞尊前,繁华镜里”都是昔日。除此之外都是实的。而虚实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虚实相生(两者同类),一是虚实相衬(两者相反,一般是虚衬实)。本词中昔日繁华兴盛,今日寥落萧条,昔胜今衰。
(2)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又是比较题。这类题目要注意题干给出的要求。比如本题,比较的点是“情感”,答案的要求是要写出异和同,同时组织答案要规范,一般先说同,然后再说异。两首词中都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本词中的句子是“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苏词中“早生花发”;都有怀古伤今之感,本词通过今昔对比可以看出;苏词中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万千惆怅尽在句中;昔盛今衰,苏词中“遥想公瑾当年……故国神游”可以看出。不同点是:本词中更多的是说战争的残酷,“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昔日白骨如雪,今日鬼火明灭;而苏词中更多的是感慨自己功业未成,壮志未酬,从遥想公瑾谈笑间灭敌千万,到自己早生花发,即可体会出。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阅卷人
二、默写
得分
阅卷人
三、诗歌鉴赏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声声慢》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下列各项中,断句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劝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兼爱》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常考知识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